南宋度宗年间,安徽青阳县。这几日正值庙会,集市上人头涌涌,川流不息。乡间农人平日里只是耕种不休,朝霜夜露,年岁间终为那饱暖奔忙,久不曾见得此等热闹。又赶上农闲时节,一时间十里八铺的百姓仿如过节般纷涌而来,几乎挤破了这小小的青阳县城。待到晌午时分,市间略为宽阔之地上,一座六尺多高的戏台已然搭起,台前更被挤得满满当当。只听人群中一男子说道:“嘿!咱这穷乡僻壤可许久没有如此热闹了,今日大伙可开了眼。只不知这戏却是哪家班子来唱,不晓得合不合得爷爷胃口,哈哈!”说话之人面色黝黑,满脸落塞,身量极高,站在人群中比旁人足足高出一头多,极是扎眼。他身旁一个秀才模样的中年男子劝道:“黑子,我早说之于你,出来后收敛一些,怕人不晓得你嗓门大么?还不给我收声!”“三哥!这却是你不对!你只让我不得打架生事,到得这里,却怎地连话也不许我说了!我又不曾说我便是云天寨的五当家!你当这些俗人俗眼...
那是一名衣衫褴褛的少年与一名身着碧色小短卦的少女,两人的年纪约摸十一二岁,肚中都是咕咕作响,在这凛冽的寒风中浑身止不住的瑟瑟发抖。“我,我好困……”少女似乎已经疲累到了极限,小巧的瓜子脸上,往日里一双灵动的眼睛不住的闭合,仿佛下一刻就要倦倦的睡去。“不能睡!听到了没有?!”少年却是明白,在这寒冷的野外,一旦睡着可能就永远也醒不了了,急切的他忙停下脚步,将少女的双手凑到嘴边,用力的哈着气,试图使少女感到一丝温暖。“我想我娘亲,娘亲,你在哪?”少女口中虽在呢喃,眼睛却正缓缓的闭上。少年使劲的摇晃着她的肩膀,他几乎将自己所有的力气都使了出来,可少女仍旧没有醒转的迹象,心中大急的少年一个脚下不稳,两人双双倒在了雪地之中。...
斜风细雨中,不觉春去夏至。残红落尽,绿叶成荫,梅雨甫歇。经过长时间的雨水洗濯,大地显得越发清秀明丽,风景如画。虽然路面上积潦成片,天空阴霾尚未完全消散,时不时有透明的雨丝倏然飘坠。可是在阴暗潮湿的小屋里憋了一个多月的人们,早已急不可耐的跑到了户外。从九江到蕲州的槐阴大道上车马不断,欢声喧阗。络绎来往的行人中,一位少年公子信马由缰,款款而行。他相貌俊朗,衣履甚都,举手投足从容不迫,自然流露出一种雍容高雅气质,显得很是与众不同。只是面色苍白,目光有些迟滞,面对江淮秀丽风光和行人欢声笑语,视若无睹,听而不闻,脸上殊无欢娱之色,看上去魂不守舍,惘然若失,仿佛梦游一般。在他身后跟着一老一少,老者是管家钟无期,少年是书童侍茗,两个人望着公子那副失魂落魄的模样,俱是眉头紧锁,愁容满面。当公子偶尔回头,迷惘的眼光扫过他俩时,他们又赶紧换上一副轻松怡悦的神情。...
初逢驿站 。 这儿,我是最大的官,也是最小的官。当然,只要我拿自己当官,我就是官,不拿,就不是。 驿站外方圆几百里,除了野草,还是野草。官本来就是当给人看的,这儿是不会有人来看的。 驿站本来是靠在一条官道边的,可官道早已经被野草覆盖。 每天早晨我站在驿站门口,野草丛中官道隐隐约约的痕迹总会让我想起那几年边关吃紧时从这里经过的那些军马。那是一些年轻力壮的小伙子,眼睛里总有些迷惘,或许他们也不知道迎接他们的将是些什么。 但是现在我知道了,因为他们再也没有回来过。 每年春天总有不断变换着的陌生面孔给我送来粮食与必需用品,那只是些陌生人,留住一宿后便总会在清晨匆匆赶回几百里外的八平府。八平府的官应该是些好官,从每年送来的粮食数量上可以看出这一点。...
“咚——梆、梆、梆、梆、” 一长四短的打更声沉闷而坚定的响彻京都内城的天空,四更天,距破晓约有一个时辰,在这个一天中最黑暗的时段,天空无声的下起了细雨。 已经步入中年的更夫伸手接了点雨水,擦了擦熬了一夜,有些干涩的双眼,一时也暂停了唱更。再睁开眼时,他脚下一个趔趄,差点撞到一个人身上。 更夫眨了眨眼,认出那位差点被他撞倒的老汉是内城城楼玄门一段负责掌灯的烛夫。只是还没等他开口,就听那身子有些佝偻的烛夫护着手里的灯笼叫道:“原来是你这瞎子,怎么也不唱更,差点撞灭我的烛火。” 更夫一听这话,不禁佯怒道:“哎,我说你这驼子今天是不是吃火药了?说话这么冲!我们虽然不在一门任值,倒也一起熬了这么多年的夜......”话说到一半,他的语气陡然一转,叹了口气后又说道:“唉,看在你比我长十岁我让你,不扯这些了,你这么急冲冲做什么去?”...
前言 在写作时也会加入一些很神经的语句,因为动笔时态度本来就有些飘忽,既想写的有讽刺性,又想弄成让人发笑的段子,所以看起来有些乱。有些片段加入了个人的工作体会,因为工作性质的缘故,经常做一些很没有必要看起来也很搞笑的事,也经常见到一些根本没必要存在也根本不干活的单位,每年还要煞有介事的写年终总结。所以我写了“天山派武林大会筹备委员会东平分会”,写了只有八个人而且个个是领导的天下帮,也算是有感而发吧。 现在会写多少字,心里还没把握,但我希望这个故事能够有一个说得过去的结尾。我写东西最大的毛病是没有高潮,这个故事也是,平平淡淡的讲过来,看起来确实有些催眠,所以希望各位不要睡着才好,平日里工作生活忙忙乎乎,偷空喝杯茶,听不着调的人絮叨几句,也应该算是浮生半日闲吧?我希望如此。...
自天地初开以来,万物存于世间,天上有飞禽,地上有走兽,无论善恶各有所栖,奇珍异宝,种类繁多,数不甚数,尤以中原大地居多。 人类,万物之灵长,三魂七魄皆全,七情六欲聚身,拥有聪明才智,可辨善恶是非,及创造之力,绝非其它异种可比,实乃夺天地之造化。 神州浩土,异名中原,又可称之中土,此乃浩土众生所取,延用以久。浩土之上,人口众多,风民淳朴,地大物博,延绵万里,犹如无际之边,青山绿水,四处林山沟壑,大小阴川居多,又有平原相交,不仅人杰地灵,天才地宝取之不尽,但也不是随处可见,却也难以寻觅,又得以人间仙境之称,绝无虚实,世人赞不绝口,可谓风水宝地,但也不乏凶险阴寒,洪荒绝谷之地。中原大地,芸芸众生,常有些奇异之事发生,却又令人费解。...
“······天涯沧海角,琴心傲。忠魂遥,照遍世间潮。花开花落,云烟渺。冷月明,迢迢风陵渡,朝醉暮休醒,魂飞苦······” 一曲绵柔而又伤情的曲调回荡在苍山古道旁。曲调发自一位卖唱女子,未施朱粉,平装素衣,虽年龄稍长,但长相却是俊美。此时正坐在古道旁的一顶茶棚下,手捧弦琴黯自神伤。 此古道西起曹州,东至济州,已经百余载,古道两旁茂树参天,杂草繁生,更显沧桑。时当北宋徽宗年间,内忧外患,烽火不断,然古道仅距东京汴梁二百余里,所受战势影响甚小,过往的行人客商却也不少。 古道旁的茶棚甚为简陋,仅有两间毛土矮房,残桌朽椅便摆放在临时搭起的席棚下,虽是残破,却也擦的洁整。紧边丈许的竹竿上悬着一块破布幌子,题有“古道茶驿”四个大字,显是多年风吹日晒,多是残破。一位衣衫破旧、头发斑白的老者在招呼着零散的茶客。...
黄天化调息了有半个时辰,让自己消耗的法力恢复过来,又用了一段时间让自己达到了最佳的状态,在这段时间内,孔宣一直在旁边闭目端坐。就在黄天化调息结束,睁开眼的同时,孔宣就感应到了,也缓缓的站了起来。黄天化对着孔宣行了一礼,道:“前辈,我们开始吧!”说着摆开了架式。此时的黄天化对孔宣也多了几分敬意。孔宣点点头,道:“你还是先出手吧。”黄天化知道如孔宣这等强者,一旦出手,只怕就没有自己的机会了,也就不推脱了。黄天化拿出了自己的飞雷枪,把大枪一抖,直刺孔宣面门,枪尖如一点寒星,奔孔宣就扎来,孔宣在世俗为将多年,平常打仗时也不是全用道术,对付这平常将领,孔宣也是用武艺来取胜,多年的沙场争战,自是武艺高强。故见到枪来,并不慌张,看准来势,只一偏头,就让过了这一招。同时手一翻,一柄大刀出现在手中,孔宣把刀一横,刀枪击在了一起,只激的是火星四射。两人不由的都退了一步,通过这一接触...
第二十章之一二十 蛊蛛之毒清风明月,星光闪烁,虽然是夜空,却仍是疏朗开阔,仰头观之,令人心胸畅快。好云山的夜色缥缈如仙,头顶是明朗星空,身周却是随风流动的迷蒙雾气,漫步其中,望天观地,宛若踏云而行,别有一份异样的心情。“呜——啊——呜呜——”一阵阵狼嚎般的嘶吼由善锋堂中心偏左的一栋房屋传来,砰砰撞门之声不绝,仿若其中正关着一头狰狞可怖力大无穷的怪物。再看那房屋四周,门窗都以精钢由外封死,墙壁之外堆着许多大石,甚至连屋顶都扣着七八丈钢丝渔网,这等阵势,可见屋内所关的“东西”有多么骇人。一人坐在离房屋不远的柳树下,时渐深秋,柳树正在落叶,夜色中片片纤瘦的黑影,随风而下,落在人发际衣上,状甚安然。这人身着灰色布衣,足踏一双崭新的云纹软鞋,一头银发,肤色甚白,正是唐俪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