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特兰·罗素(1870-1970),英国哲学家和数学家。他是20世纪分析哲学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曾获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其《自传》(Autobiography)以坦率和客观著称于世。本文译自罗素Understanding History and OtherEssays,New York,Philosophical Library,1957,P.9~56. 我想要论述的,并不是作为一种专门训练的题材的历史。报纸上说,青年人走出学校的 时候,历史知识都不够;青年人死记硬背地应付了考试之后,就觉得自己知道的太多了,于是就尽快地着手去忘掉自己已经学到的东西。在大学里,专业的历史学家们在讲授着两种课程:基础课,那只是为了取得学分的时候才被人记得的;还有高级课,那是为了那些想要教授历史以终其生的人而开设的。……这一切都毫无疑问是非常有价值的,但是它们并不是本文的题材。我的题材是要把历史作为一种乐趣,作为一个在严酷的世界所能容许的闲暇时刻中的一种赏心乐事而又有益的消...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大家不良太监作者:乱鸦盛开的红胎记(必看) 泰安四年,大梁国第一贤后薨,泰安帝大恸。 除夕夜,梁国皇宫着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火,将大半个皇宫烧成残垣断壁,皇后遗体随着景仁宫的坍塌一道化为了灰烬,泰安帝以皇后衣冠葬入皇陵,追封孝仁皇后。 寒风刺骨,大雪骤降,山头早已银装素裹,枯枝上结着冰碴子,摇摇欲坠,发出咔咔的碎裂声。 “你为什么要在这里睡觉呢?” “你不回家吗?” “躺在这不冷吗” 稚嫩的童音锲而不舍地响起,一只脏兮兮的小手被冻得通红,还开了裂,这只小手小心翼翼地探向那张苍白的面庞,这张脸生得真的很好看啊,长长的睫毛被雪染白了,苍白的薄唇紧紧抿着,表情死寂,嘴里有痛苦的哼声,好像在说着:“母后……母后……娘亲……”...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大家-↖(^ω^)↗-.-↖(^ω^)↗- 【卷一:主仆契约】 第一章 逃跑未遂 夜色深沉,冷家后山的一片占地面积仅有两个蹴鞠场那么大的小树林中,有一个暗黑色的身影正悄然行进。这黑色的身影虽然速度极快动作极轻,可是,一个时辰之后,那人依然没有走出树林,转了几圈之后竟然又回到了开始的地方。 终于,那黑影忍不住低声咒骂起来:“不就是片树林吗,能有多大?怎么我走了这么久还没出去?我一直沿着一个方向前进的啊!” 忽然间,林子外响起了一阵清幽的琴声,爱在夜色中行动的鸟儿仿佛被琴声所蛊惑,翩翩而舞,纷纷飞向高空,借着月色,黑影惊讶地发现,鸟儿们竟在空中形成了一个字:“来”。...
太平洋战争 作者:卡斯珀·温伯格 中译本前言 前言 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烈火席卷太平洋以来,已经过去四十年了。那些巨大战役的规模世所罕见,描写这些战役的著作卷帙浩繁。然而,许许多多的这类著作——从塞缪尔·埃利奥特·莫里森的不朽学术研究,到《生活》杂志的罗伯特·谢罗德那样的军事记者所写的栩栩如生的报道,以及威廉·曼彻斯特最近撰写的动人的回忆录——没有一本试图全面追溯人类这场最伟大斗争的根源并去叙述它的历程。 “人类历史,”H·G·韦尔斯在一九二○年写道,“越来越成为教育和浩劫之间的竞赛。”最能显示这个观察的睿智的,莫过于对引起太平洋战争的种种历史力量来作一番研究和探讨。太平洋战争是以长崎、广岛上空腾起令人作呕的蘑菇云而宣告结束的。今天,由于美国和苏联的导弹随时都可以造成无法估量的破坏,整个世界仍然生活在最终的大规模核屠杀的恐怖之中。保持这种远远超过需要的核...
《200天大血战》作者:[苏] A·M·萨姆索诺夫 第一章 1942年春夏双方力量对比 第一节 斗争的前途 伟大卫国战争第第二年前夕,苏联的局势非常严重:物资消耗巨大,人员伤亡惨重,大片土地被敌人占领。然而,法西斯德国对苏联的“闪电战”战略却遭到了失败。红军在莫斯科近郊规模空前的武力大博斗中,粉碎了法西斯德军的主要集团,并把其残部驱赶到苏联首都以西很远的地方。 莫斯科会战虽没有最后取得有利于苏联的斗争结局,但它却是伟大卫国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进程根本转折的开端。 世界冲突的范围不断扩大。(1942年12月7日)日本偷袭了珍珠港美国舰队和太平洋的英国殖民地。美英即对日宣战。事隔几天,德国和意大利也对美国宣战。美国是在法西斯德国的主力被激烈的战斗牵制在东线,以及日本在苏联远东边境陈兵百万的情况下,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大家《原配宝典》作者: 寒武记首页热点封面推荐VIP2014-08-12完结总点击:9858257 总推荐:5559112014-06-22登上了起点首页热点封面推荐2014-06-15登上了起点女生网八大分类大封推2014-05-31登上了起点女生网首页大封推2014-03-09登上了起点首页热点封面推荐2014-02-20登上了起点女生网首页大封推2014-01-26登上了起点女生网八大分类大封推2014-01-11登上了起点首页热点封面推荐简介:杜恒霜前世被穿越,未嫁便香消玉陨。今生发现前世那穿越女居然重生回来了,也不过是淡淡一笑。...
纽伦堡大审判 作者:约瑟夫·E·珀西科 译:刘巍 引章 纽伦堡1945 纽伦堡本是德国东部一个知名度不高的城市,但1945 年在那里进行的一场史无前例的大审判,使纽伦堡变得名闻暇迩。 为履行1945 年8 月8 日伦敦协定和该协定所附的法庭条例,美国、法国、英国、苏联四国政府指控下列人员犯有破坏和平罪、违反战争法规罪和违反人道罪,并依据下面所引证的各点相应地对他们提出起诉。被指控和被起诉的人员为: 下列(在此期间业已被解散的)各集团和组织,由于为达到其与各被告——均系各集团和组织的成员的犯罪有关的目的而采取的方法和手段,应宣布为犯罪的集团和组织,它们是:德国内阁、德国民族社会主义工人党政治领袖集团,包括保安勤务处(通常被称为SD)在内的德国民族社会主义工人党党卫队(通常被称为SS)、秘密警察(通常被称为“盖世太保”)、冲锋队(通常被称为SA)以及参谋总部和国防军最高统帅部。...
第三章 土壤、风向和雨量 前言 易于耕种的纤细黄土、能带来丰沛雨量的季候风,和时而润泽大地、时而泛滥成灾的黄河,是影响中国命运的三大因素。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促使中国要采取中央集权式的、农业形态的官职体系。而纷扰的战国能为秦所统一,无疑的,它们也是幕后的重要功臣。 旅游者从西安到骊山所看到黄褐色的土壤是黄土地带的东南边际。这土壤纤细有如面粉,令人设想几百万年前经过风力的转运,堆积在一个广大的地区。它的深度自50英尺到700英尺,它的下层可能是在冰河时期结束时受到极大的压力所粉碎而成。当初一部分土壤也可能被水力冲刷而沉淀于东部,又经过长期间的堆积,才聚成今日之深度。这种现象给中国历史的展开,有好几重影响:因为黄土之纤细,可以供原始的工具耕耘,如木制之犁及锄。周朝的开国,与推广农业互为表里,显然是得到这种土壤特性的裨益。于是在公元前1000年,中国社会即已在文化上表现出均匀...
也如此。日本国土纤小细长,犹如一条细长的蛇,它的面积为37.7748 万平方公里,比中国的云南省还小;与日本国邻界的中国就像一头粗壮的大象,土地辽阔,拥有960 万平方公里。蛇与象差之千里,可贪心的日本国一小撮侵略者一直窥视着这块土地,一心想着将中国吞掉,这就应验了人心不足蛇吞象这句古话。日本自1868年从明治维新开始,就把吞并中国作为" 国策 ",那时的日本首相田中义一给天皇上的密奏说:" 惟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 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国军队战败,日本迫使中国与其签订了《马关条约》,占领了辽东半岛,从此赖在中国不走。日本在旅顺、大连驻军1.09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