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第 一 章 小鸟啦,火车啦第 二 章 山间小站第 三 章 早晨的送别第 四 章 睡醒的湖第 五 章 父亲和母亲第 六 章 下雪第 七 章 第一次旅行第 八 章 父亲的所在第 九 章 前往东京第 十 章 春天院子摆的石头第十一章 盲人学校第十二章 聋哑人学校第十三章 听得见的鼓声第十四章 声音的教室第十五章 母亲们的日记第十六章 家庭访问第十七章 希望的大海第一章 小鸟啦,火车啦 成群的小鸟沿着铁路飞来了。它们飞的高度也就是刚刚掠过城市房屋的房顶而已。 鸟群里的三四只山雀,好像今天依旧要从这里越过花子的家后面那片树林,然后回到湖滨,仿佛为了把这个意图告诉花子,所以才落在她家的合欢树上。因为花子就靠着那合欢树坐着呢。...
1 人活天地间,毫无道理可讲。有的人来到这世上就像应邀参加了一场盛大的宴会,一辈子山珍海味,美酒佳人,衣冠楚楚,步履轻松,临走时,打着饱嗝。抹着一嘴的油水,最后将名字刻进一座豪华体面的大理石墓碑永垂不朽了;而有的人来到这世上,不像是从娘胎里生下来的,倒像是从监狱里逃出来的,一辈子缩着脑袋,绷着神经,过着狼狈不堪、四面楚歌的日子,活着就是罪过,活着的本身就是灾难。 1994年,四十五岁的陈道生这样想的时候,他的服装店生意已经死到临头了,好像店里卖的不是时装,而是死人穿的寿衣。这种糟糕的联想让陈道生时常倚在无人问津的店门边望着城市的天空发呆,天空的颜色一如既往,阳光均匀地铺满了灰色的屋顶和行人匆忙的脑袋。 说是服装店,还不如说是服装铺子更准确一些。铺子是二层楼门面房的一个过道间,原本是停放自行车和乱扔杂物的地方,四里河服装一条街热起来的时候,嘴有些歪的房东沿着...
三月间,我的生日到了,那以前学校发生的一切我都掠过不谈了。我什么也不记得了,只记得斯梯福兹比过去更令人仰慕敬佩。如果不提前,学期结束时他就要离开了。在我眼里,他比以前更朝气蓬勃,更独立不驯,因此也更使人着迷。除此以外,我什么都不记得了。我心中只留下那时的那件大事的印象,对其它的那些较小的事的记忆似乎都被它吞没了。 我甚至难以相信自我回到萨伦到我生日这其间竟有两个月的时间。我只能认为这样是因为我知道事实应当如此;否则我会深信这两件事之间并无间隔,它们是接连而至的。 那是怎样的一天,我对此记得多清楚呀!我还能感到那天弥漫在空中的雾气;我还能透过那雾看到幽灵般的冷霜;我还能感到被霜打湿的头发垂到我脸上;在那个雾气沉沉的早上,一根流着蜡泪的蜡烛幽幽点燃在阴暗的教室里供照明之用,我还在那里张望,能看到同学们呵气暖和手指和跺地板取暖时呼出的白气在那清冷的空气中盘旋缭...
公元2002年2月15日,一个地球人都该记住的日子,特别是居住在中国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的刘左同志。 刘左同志原来不叫刘左,叫刘佐。也就是说他爹妈生他的时候压根儿就没想过有一天这小子会当个领袖什么的,最多不过是辅佐别人而已。辅佐之类的那是古代的说法,现在统一叫助手。所以刘左还是比较幸运的。如果名字叫成刘助手,那实在是很难听。还没施拳脚呢 已经被定了性了——永远是助手——真是无聊。不过刘左没叫成刘佐的原因是因为此人上小学的时候脑子里缺根弦,考试写名字永远会忘记写单立人旁。名字写错的考卷会被扣分,扣到小学毕业的时候,父母忽然想通了,干脆趁小升初的时候改名。从此刘左同志终于可以正大光明地叫刘左了。不幸的是上中学的时候开始考政治,大家把阶级斗争政体国体之类的背得滚瓜烂熟,难免拿刘左的名字开心。偏不让他左,都喊他“右派”。...
舒丽的早晨一个翻身,舒丽闭着眼睛,右手伸向床里面的少洪,勾住少洪的脖子,稍微一用力整个把少洪拥入怀。嫩嫩的肌肤摩擦脸庞,深深吸一口气,小儿的清香透过鼻子浸入心脾,很舒服。 舒丽睁开眼睛,看着少洪的嘴自然的扁成弧形,轻轻的用手指摸了下少洪的小嘴,小嘴动了动。舒丽满足的笑了,顺手拿起床头的手机,翻开看了看时间,再闭着眼睛,轻轻的放开少洪,慢慢的把少洪推向床的里边。 翻身,坐起,摸上眼睛戴上,拉开蚊账的拉链,赤脚踩上地板,地板很平,踩上去,凉从脚心直入心房。拉开窗帘,打开窗户,窗外的依然是那么阳光明媚,对面学校的早晨,依然是那么的热闹非凡,人来人往,车来车去,串流不息,喇叭声,吵闹声,刹车声,响成一片。...
易象及其延伸張延生傳統文化往往是本民族或國家所固有的。也是最具凝聚力的。優秀傳統文化與高科技精華的結合,也是最先進的。易象及其延伸—易延—作者簡介 張延生,教授,工程師。男,漢族,1943 年 3 月出生于陝西省延安市瓦窯堡,山東滕縣人,1969 年畢業於北京航空學院發動機工藝系工藝專業,曾任光明中醫函授大學易學教研室主任。兼職與曾兼職中國周易研究會副會長、中華名人協會理事、炎黃道家文化研究會會長、中國醫學氣功研究會理事等職。並且被數十個企、事業、單位等聘為決策或指導顧問。 早年為北京青少年和北京航空學院排球隊(全國甲級隊)主力隊員。受父親影響,自幼知識及愛好廣泛。大學期間常負父親首創的“經絡測定儀”予人測試診斷,以求經絡實質再探。1976年首觸研氣功養生。1979年與同道共研發“特異”現象,繼接國家任務掀應用熱潮。1981年始修煉並研《易》。夥志同者發表“彎曲的多維空間及超空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