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 第12期 - 科学故事唐风A 最近发生的事过去的几年里,世界科技有点发疯似的往前冲,无论是伟大的胜利还是令人伤心的失败,都获得了公众极大的关注。科研人员勉力工作如同身处战争,如果想给它找个理由的话,会不会是因为千年大关给敏感的人造成的心理焦灼?我们可以先来个小小的盘点。人类基因组计划前不久才公布,在美、英政府首脑代表那些参加计划的科学家发布这个消息的时候,一家私人公司的代表毫不客气地与官方站在同一个麦克风前面。文特尔先生在风险基金会和几个年轻的科学家的帮助下,用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同样揭开了人类基因蓝图之谜。很多人认为他的方法有可取之处,但就整个项目而言,还是六国的专题小组做得更有价值。他的成果被允许与人类基因组计划同台公布,在这件事上政府与科学家小组都表示出绅士风度。...
1999 第9期 - 科幻影视顾燕诚《病毒》故事读本太平洋狂风大作,巨浪汹涌,一艘名叫“海星”的远洋救援船正在艰难地顶着风浪航行,在与台风的搏斗中,“海星”号早已伤痕累累。现在,海水正在不断地向船内涌进,“海星”号已失去往日的英姿,倒像一头垂死的巨大的海洋动物,缓缓地下沉。这时“海星”号上的全体船员,为了一丝生存的希望,在船长艾弗顿的指挥下,冒死与险风恶浪搏斗。女领航员、科学家福斯特试图让船穿越风暴进入平静的台风眼,以逃过这场劫难,谁知一场更大的灾难降临到他们头上……在同一时刻,南太平洋上风平浪静,一艘名叫阿卡德米克·符拉迪斯拉夫·沃尔科夫的俄国科学考察船正在航行,这艘船拥有最先进的电子设备和卫星通讯设备,并与俄国的MIR太空站保持联系。科学考察船女船长娜迪亚正准备从电脑上取下一批从太空站上发来的各种数据,突然,船上的控制器上出现了一些干扰,一个巨大的不明飞行物飞速向这艘...
1999 第12期 - 科幻之窗彼埃尔·伽马拉 孙维梓我即将去南极考察,在那里要度过漫长并远离尘世的两年时光,所以当然不能对奥涅尔不辞而别。此人大名鼎鼎,照片经常在报上露面——那是一张典型的学者脸,闹不清是心不在焉还是全神贯注。一颗光秃秃的大脑袋,配上小鼻子和乌黑的小眼珠,总是春风满面和你套近乎,让你无法分清他是在开玩笑还是严肃当真。不过,奥涅尔的确是世界上最最和善的人。他把我带进乱七八糟的工作室。我告诉他要出发远行并介绍了南极考察计划。奥涅尔很有礼貌地听我说话,不过他那副样子就像我只是去走走亲戚而已。听着听着他突然转身从桌下拖出一个黑匣子放到我面前,随手又把桌上乱糟糟的大批纸张捋往一边。...
1997 第6期 - 每期一星昆鹏唉,既然你们非得要我讲,那就讲给你们听好了。其实不是我不想讲,而是我这辈子实在没什么精彩的,除了流浪,还是流浪。当然,流浪生涯中偶尔也会有那么一两支小插曲……算了,不打岔了,喝了这杯我就给你们讲。从哪儿说起呢?万事都有个根,反正是你们求我说的,别嫌我罗嗦,让我从头讲好了。那时候,我还年轻。到底多大,记不清了,反正是刚从比斯星球——就是我的母星——一个不算太有名但还过得去的大学毕业出来。对了,我本来是学医学的,不过对各星族的语言、文化特别感兴趣,经常不务正业,看些这方面的闲书,以致耽误了学业,勉勉强强才毕了业。我向来自傲于语言方面的才能,就索性不提医学,想凭着语言才能挣个好职业,没料到却到处碰壁。...
2000 第8期 - 银河奖征文凌晨17:15 石塔湾雨忽然停了。汹涌颠簸的海水恢复了往常的平静。从废弃防波堤那端走来一位极年轻的女子,她解开防水风衣的扣子:“夜叉,就是这里,我们到了。”一只灰色薮猫①钻出女子的衣襟,抖擞四肢,竖耳瞠目,四下张望。“温迪妮,”猫的声音低沉而短促,“你……真要回海里去?”“必须回去,海是我的家。夜叉,”她舔舐干燥裂口的嘴唇,“追捕者再也找不到我了。”她脱了风衣和旅游鞋,顺着防波堤的缺口跳到沙滩上。砂砾粗糙,刺磨着她的脚。她全不在意,只顾一边奔跑一边欢快地叫:“夜叉!快跟上啊!”直到海水浸湿了袜子,她才停止奔跑。她把袜子扒下扔得远远的。海浪涌动,白色的泡沫瞬间掩盖了海滩,然后又快速退了回去,在沙滩上遗留下大块狰狞面目的岩礁。...
第一章 死了一个外世界人 伊利亚·贝莱刚走到办公桌旁,就发觉R·山米在看着他,一副正在等他的样子。 顿时,贝莱那张长脸上的冷峻线条僵硬起来。“你有什么事?”他问。 “局长找你,伊利亚。马上。你一来就去。” “知道了。”R·山米面无表情,仍然站在那儿。 “我说过我知道了。”贝莱说:“走开!” R·山米笨拙的做出向后转的动作,继续去执行他的工作。被来被这家伙搞得有点火大,他实在不明白,为什么非要R·山米做那些工作,而不让人来做。 他看了一下菸草袋,心里盘算着。如果一天抽两烟斗,这些菸叶勉强可以维持到下回配菸的日子。收好菸叶,贝莱走出他的小隔间,穿过大办公室。(两年前他升了级,有资格在大办公室里用栏杆隔出一个自己的角落。)...
小说排行榜:/top.aspx重生吕布 作者:广陵 《重生吕布》 之 序 战神这是什么地方?如火般的天空,血红的大地,潮水一样的人群。我在家里睡觉,怎么到了这里?在做梦吗?我仿佛以一种灵魂出窍的姿态,出现在这个古怪的世界里,看的到,听的到,却无法感受和发出什么,好象失去了肉体一般。高高在上,似乎在天空中一般。我低头向下,跃入眼眶的是一副惊人的场面:下面到处是密集的人群,他们穿着我所从未见过的衣服,表情疯狂又狰狞。手持着寒光闪闪的兵器,在嗷叫着疯狂杀戮。到处是血肉横飞,残肢满地,哀叫声、惨叫声、不断响起。四处飞散的鲜血,将大地染成一片暗红,在火红天空的照耀下,显着异常暗红而诡异,宛如传说中的修罗地狱。...
2000 第9期 - 科学美文刘易斯·托马斯《科学的危险》导读托马斯·刘易斯人很有趣,他1994年逝世,生前因为不同的作为而被人看做医生、病理学家、教授、行政官员、诗人和散文作家。他身材壮伟,穿着讲究,绅士派头十足。1970年在耶鲁大学当医学院院长时,曾应邀在学术讨论会上发表演说,演说的整理稿辗转传到《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结果他被该杂志的主编缠上,连续发表了多篇文章。后来所有篇目结集成书出版,一书名《细胞生命的礼赞》,另一本叫《水母与蜗牛》。现在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文章就选自后者。在本文中刘易斯指出:我们对科学技术的惊人进步有一种恐惧感,经验证明每一次进步都产生了大家都没有料到的结果,我们没有能力预测和控制未来,但我们的理性很难接受这个现实。托马斯用一种近乎俏皮的语调分析了这个问题,得到的结论相当与众不同。在他的思想里我们看到了豁达睿智的学者风范,但在他的文风上我们看到的就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