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会员功能区: 您尚未登录,不能使用书架和书签功能! 您可以选择 『注册』 或 『登录』 来获取此功能! 喜欢本站记得-->『收藏到浏览器』
搜索电子书:
txt电子书推荐:
日排行 周排行月排行 总排行|日推荐 周推荐月推荐 总推荐|日收藏 周收藏月收藏 总收藏|字数排行 更新排行

历史小说字数排行榜

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012 |热度 12 | 历史 | 上传: 中国必胜 |更新时间:2018-04-09
13、长期分裂时的悲剧  公元290年晋武帝司马炎去世。他是晋朝的第一个皇帝,25年之前他令魏主曹奂向他禅位,有如220年曹丕之迫汉献帝称:“率我唐典,敬逊尔位。”其逻辑是有德者君临天下,唐尧虞舜都以此“历数有在”有规律行事。而实际上曹丕确比汉献帝强,而司马炎更比15岁的曹奂强。可是这些篡位者没有看到的是,他们自己是世代权臣手执兵符,当然声震朝宇。可是一做了皇帝传之子孙,又变成了宫殿中的傀儡。皇帝原来是文官集团的首脑,他以天命统御群臣,开口则为圣旨。如果做得好,经过他的指示,则不合理的事体亦公认为合理,受不公平处理的人臣也只能自怨命苦,而仍歌颂“皇恩浩荡”。因之下层机构统计不实,行政乘违的情形亦可以就此掩饰。只是公元3世纪之末至4世纪之初,中国有很多大问题没有解决,已经掩饰不起来。天子的圣旨,也很少被人认真算数。况且与外间隔绝,废立出诸权臣,其不能有所作为,也是势... 
中国大历史021 |热度 9 | 历史 | 上传: 点绛唇 |更新时间:2018-04-09
第二十一章 台湾、香港与澳门  前言  台湾、香港、澳门与大陆的分合,是中国大历史未来发展的最大课题。但人类的行动在大范围内展开,只循着若干因果关系,不能被各个人的意愿所左右,更难因着他道德上的希望而迁就。  台湾的成长  台湾是中国之一省、岛上的土著从来即未有充足之人数成为政治上或经济上特别的问题。因为说福建或客家方言的移民来临,台湾产生了一种中国大陆文化的分枝,家族间之凝聚力强。日据时代,台湾的农产品以向日本输出稻米、蔗糖、茶叶、樟脑为大宗。可是农业生产未曾构成大规模农场,仍然有如大陆,一般以一家一室耕耘门前屋后的田土为主。只是地理上较为优越,岛上从未有大陆般贫困的情形,例如中国之西北。... 
看历史,看未来 |热度 7 | 历史 | 上传: 左思右想 |更新时间:2024-04-29
看历史,看未来旅居纽约的历史学者黄仁宇本月八日晚上心脏病发不治,享年八十二岁。黄仁宇先生一九九四年一月十日,黄仁宇先生接受了何频的采访。这篇采访录曾刊登于《中国时报》,并被收录入台湾《新新闻》和香港明镜出版社出版的《邓小平之后的中国》(另有日韩文译本)。一口浓重的湖南口音并不因为离开家乡五十多年而有改变。在我采访他的时候,双方都从电话里认出了对方的湖南腔。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一九一八年生于湖南长沙,其父黄震白曾为同盟会会员。一九三六年,黄仁宇先生在天津南开大学入电机工程系。毕业后先在长沙《抗战日报》工作,后来入成都中央军校。... 
大锅饭:公共食堂始末 |热度 60 | 历史 | 上传: 淘气 |更新时间:2019-08-09
前 言1958年下半年起,自古以来一直是各家各户分散做饭的中国农民,忽然全都拥至新开办的公共食堂就餐。至是年底,作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新生事物的公共食堂,全国达到了345万个,在公共食堂吃饭的人口占全国农村总人口的90%以上,5亿中国农民吃起了名副其实的大锅饭。当时,上上下下对公共食堂颇为看好,对其大唱赞歌,总结出了众多的“优越性”,甚至天真地认为,中国农民自此就可以过上吃喝不用愁的好日子。  可是,好景不长。公共食堂办起来之后,尤其是公社化后曾一度实行“吃饭不要钱”供给制,而且还提倡“放开肚皮吃饭”,这种建立在绝对平均主义基础上的公共食堂,其弊端很快暴露出来。到1959年上半年,一哄而起的农村公共食堂有的因无米下锅只好停伙,有的因社员的不满只得解散,因而不少地方的公共食堂相继垮台,农民们又回到自己家里吃起了小锅饭。... 
044印章历史及种类 |热度 12 | 历史 | 上传: 管他三七二 |更新时间:2018-04-09
 印章历史及种类1.战国古玺古玺是先秦印章的通称。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印章大多是战国古玺。这些古玺的许多文字,现在我们还不认识。朱文古玺大都配上宽边。印文笔划细如毫发,都出于铸造。白文古玺大多加边栏,或在中间加一竖界格,文字有铸有凿。官玺的印文内容有"司马"、"司徒"等名称外,还有各种不规则的形状,内容还刻有吉语和生动的物图案。2.秦印秦印指的是战国未期到西汉初流行的印章,使用的文字叫秦篆。看其书体和秦汉量,秦石刻等文字极相近,所有较战国古文容易认识。秦印多为白文凿印,印面常有"田"字格,以正方为多,低级职官使用的官印大小约为一般正方官印的一半,呈长方形,作"日"字格,称"半通印"。私印一般也喜作长方形,此外还有圆和椭圆的形式,内容除官名、姓名、吉语外还有"敬事"、"相想得志"、"和众"等格言成语入印。... 
032英语历史渊源简述 |热度 53 | 历史 | 上传: 乐乐陶陶 |更新时间:2018-04-09
 英语历史渊源简述古代欧洲所经历的各个时期在某种程度上和远在东方中国的倒是有点相似,或说巧合,只是迟滞了若干个世纪。在东方,周王朝衰落后各诸侯国群起纷争;在西方,罗马帝国在公元286年分裂为东西两罗马,到公元五世纪,曾经强大无比的罗马帝国终于烟消云散。罗马帝国消亡的一个重要结果就是原在北欧的众多“野蛮”部落侵掠而下,在古希腊城邦时代就已孕育成熟并伴随着帝国的强盛而辉煌绚烂的地中海文明也就注定要遭受劫难了。   我们已经知道英语也并非是不列颠群岛上土生土长的语言。它是在公元五世纪由三个日耳曼部落盎格罗(Angles)、萨克逊(Saxons)、裘特人(Jutes)带过来的。在此之前,居住在不列颠的人们说的是凯尔特语。   ... 
几个历史故事的联想--为谜一样的 |热度 39 | 历史 | 上传: 尘小春 |更新时间:2018-04-09
  陈思和前言后语  已经是二十年过去了,当年复旦大学中文系七七级里,性格最活跃的同学当中,吴基民应该算是一个。像他这样个性特点的人本来是很适合当一名新闻记者,但不知是什么原因,毕业时他去了文史馆工作。我很难想象他这样生龙活虎的人到文史馆去能做什么,可是我其实多虑了,文史馆本来是藏龙卧虎之地,大半个世纪的政治风云中,猛虎离山、蛟龙潜渊的命运浮沉是很普遍的现象,聚天地不平之气,视百年沧桑之云,各路可歌可泣的悲剧性人物都汇集于此地,基民兄以新闻记者的敏锐与中文系出身的修养,在其中如鱼得水,收集各种被历史的胜利者所掩盖的破碎信息,于是,毕修勺、黄定慧、顾顺章、关露、李秋君……各种传奇式的人物命运都汇集到他的笔下,仿佛要借助于他的笔,显现出历史壮剧幕后的悲剧性角色的灵魂来。这本《谜一样的一段情》(上海远东出版社即出)所收的各种传奇故事,大约都是根据他在文史馆时期积累下来... 
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013 |热度 97 | 历史 | 上传: 精灵王 |更新时间:2018-04-09
14、淝水之战  公元383年的冬天,有藏人血统的“前秦”皇帝苻坚大举伐晋。他刚统一北方不久,长安附近的居民尚是五花八门,所谓“鲜卑羌羯布满畿甸”。晋朝虽偏安江左,但是仍能保持西部的防线,如今日之湖北西北汉水一带以及更西的四川。即在最接近的战场,也能在江翼寿阳附近发动攻势。从各种迹象看来,苻坚并没有在东线与晋人决一死战的决心,而是统率了很多杂眚部队,无法统御,只能以军事行动,维持他的组织。同时又过度自信数量上的优势,所谓“投鞭足以断流”。他总希望以凉州蜀汉幽冀之兵,号称八十七万的力量,“犹疾风之扫秋叶”,不怕晋人不投降。所以他在出师之前,就宣言要让东晋皇帝司马昌明做他的下任尚书左仆射(等于副首相兼军政部长),晋朝的文武大臣谢安或桓冲,也为未来的吏部尚书和侍中。都预先替他们在长安建造官邸。... 
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006 |热度 7 | 历史 | 上传: 千顷寒 |更新时间:2018-04-09
07、从霍光到王莽  霍光于公元前87年受汉武帝遗命以大将军的身分辅助8岁的昭帝,事昭帝13年。昭帝无后,霍光迎昌邑王刘贺继位,不出一月,因他“昏乱”,夺去他的皇帝玺绶,另迎武帝曾孙刘询登极,是为宣帝。再6年而霍光去世,事在公元前68年。  王莽于公元前一年为大司马(根据习惯至此已有摄政王的声望),也因为哀帝无嗣,迎中山王9岁儿子刘街为嗣,是为平帝。他在位5年,相传为王莽毒死。兹后王莽又立了一个两岁孩子孺子婴继位,他自己以大司马的身分进为安汉公,先“居摄”,次为“假皇帝”,至公元9年以“新”代“汉”,“即真天子位”。他篡位之后也做了14年多的皇帝,于公元23年为民兵所杀。... 
044清朝错失八次图强维新的历史 |热度 42 | 历史 | 上传: 交通工具类 |更新时间:2018-04-09
 清朝错失八次图强维新的历史机遇顺治元年(1644年),清迁都北京,入主中原,中国历史开始了一个新的皇朝时代。几乎同时,1649年(顺治六年),英格兰发生资产阶级革命,世界历史开始了资本主义工业化、资产阶级民主化的新时代。清朝面对世界国际化、工业化、民主化的大潮,虽有“康乾盛世”,出现一段辉煌,却仍恪守祖制,未能革故鼎新,错过了八次图强维新的历史机遇。   第一次,清朝入关之初,皇太后和顺治帝礼遇外国传教士汤若望,为清帝了解西方开启一扇窗户;但随着顺治帝病故,汤若望被讦告,下狱而死,从而使这扇中西文化交流的窗户刚打开便被关上   ... 
六十年前二战时期的十大谜团至今 |热度 84 | 历史 | 上传: 冰点沸点 |更新时间:2018-04-09
青岛新闻网2005-10-25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在这场决定人类命运的世界大战的历史上,有许多令人费解却又让人好奇的故事,其中有些奇异的巧合、偶然的突发事件,可能改变战争和历史的进程。在这里,精选二战中的“十大谜团”,以飨读者,同时将读者的视角引向那些波澜壮阔的战役、叱咤风云的领袖、纵横沙场的将帅背后风云际会、扑朔迷离的故事……  犹太人为何逃到上海?  核心提示:从1933年到1941年,上海先后接纳了3万多名欧洲犹太难民。在这个特殊时刻,上海成为二战期间拯救欧洲犹太人的“诺亚方舟”。  那时欧洲犹太人的处境十分危急,一方面希特勒的屠刀已高高举起,另一方面,英、美等国却借种种理由将他们拒之门外。面临死亡威胁的欧洲犹太人不得不将绝望的目光转向遥远的东方。... 
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010 |热度 105 | 历史 | 上传: 世纪史诗 |更新时间:2018-04-09
11、宦官,女后,外戚和朋党  东汉的13个皇帝,只有光武刘秀和明帝刘庄是成年人践祚,其他要不是弱冠登基,就是在襁褓孩提中拉来算数。而且除了最后一个禅位于曹丕的献帝享年54岁之外,其他没有一个活到40岁。桓帝去世时年36,灵帝34,也算得长寿。殇帝,少帝,冲帝,质帝都没有机会庆祝他们的10岁生辰。因此洛阳的政局,总是受宦官,女后和外戚的操纵。  公元159年桓帝图大将军梁冀。他与宦官商量,派近卫军一千多人突然包围梁的府第,“收大将军印绶”,迫得梁冀夫妇自杀。自此外戚的声势稍弛,宦官的气焰又张。  然而梁冀是创国功臣梁统之后,他家里已有三皇后,六贵人,七侯和二大将军,好几个立幼帝的摆布,都是他的安排。桓帝也是他立的,桓帝的第一个皇后,就是梁冀之妹。此人之为“跋扈将军”,威震中外已20年。只是这时梁后也已去世,桓帝刘志,做了12年的傀儡皇帝,终究不甘心,才发动这次政变... 
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001 |热度 2 | 历史 | 上传: 雨来不躲 |更新时间:2018-04-09
02、秦始皇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是一个令人寻思的人物,他在公元之前,就经过贾谊的责难。迄至近代,既受过章炳邻和萧一山的恭维,也受过顾颉刚和郭沫若的批判。可是我们的好奇心不能因这样的“褒贬”而满足。假使我们撇开嬴政的个性与作为,单说中国在公元前221年,也就是基督尚未诞生前约两百年,即已完成政治上的统一;并且此后以统一为常情,分裂为变态(纵使长期分裂,人心仍趋向统一,即使是流亡的朝庭,仍以统一为职志),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现象。我们也可以问,以欧洲人才之多,何以不曾在公元前后,同样由一个地方较偏僻,交通也不是顶便利的国家(有如波兰或保加利亚)作主,以几代的经营,打败英,德,法,意,奥和西班牙的联军,并吞他们的领土,断绝他们各国皇室的继承,并且将各国文字划一为一种共通的书写系统?这事不但在两千年前不可能,即使两千年后的拿破化和希特勒都不敢存此念头。由此可知,中外历史... 
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005 |热度 85 | 历史 | 上传: 痛罚 |更新时间:2018-04-09
06、汉武帝  在中国历史书内“秦皇汉武”经常互相衔接。而且一提到汉武帝,又离不开“好大喜功”的评价。今天我们看他的纪录,不能否定他是一个特出的人物;但他的功业,仍要在长期的历史上评判。最重要的一点,则是他所开创的局面,后人无法继续。所以我们读他的传记,一定要上与“文景之治”相陪联袂,而下面“从霍光到王莽”,更与他一生有不可分离的关系。  汉武帝刘彻,出身离奇。他的母亲王氏进宫前已婚,曾嫁作金家妇,生有一女。她的母亲亦即是未来皇帝的外祖母,强将她从金家夺回,进与皇太子,是为景帝。刘彻生于公元前156年,至141年登基,实足年龄当不过15岁。兹后他在位54年,在中国历史上两千多年来是享国最长的君主。这纪录直到18世纪才为清朝的康熙打破。... 
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000 |热度 8 | 历史 | 上传: 想聊 |更新时间:2018-04-09
01、孔孟  在儒家的传统中,孔孟总是形影相随,既有大成至圣,则有亚圣。既有《论语》,则有《孟子》。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他们的宗旨也始终相配合。《史记》说:“孟子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今人冯友兰,也把孔子比做苏格拉底,孟子却可以比做柏拉图。  但是我们仔细比较他们,却也发现很多不同的地方。最明显的,《论语》中所叙述的孔子,有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不如孟子凡事紧张。所以大成至圣能够以“君子坦荡荡”的风格,避免“小人常戚戚”的态度去保持他的悠闲。孔子令门人言志,只有曾皙最得他的赞许。而曾皙所说的,大致等于我们今天的郊游和野餐,“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月,咏而归”。与这种态度截然相对的是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主张。孔子还说饭菜不做好,这样不吃那样不吃,衣服也要色彩裁剪都合式。孟子却毫不忌讳地提出“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 
中美关系步入新历史阶段 |热度 14 | 历史 | 上传: 天马行空 |更新时间:2018-04-09
  袁鹏  开栏的话  在环球时报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的共同策划和推动下,“国际问题青年论坛”特别栏目问世了。 目前我国的国际问题研究领域,已经涌现出一批崭露头角、具备相当实力和潜力的青年学者。他们活跃在国际问题研究的第一线,具备很强的时事评论和问题分析的能力。开办“国际问题青年论坛”的目的,是创造一个交流平台,为媒体与学术界之间在国际问题的报道和研究上提供一个良好的互动机制。  “国际问题青年论坛”每月举办一次主题研讨会,环球时报对会议成果进行整理发表。我们希望通过这个栏目,向广大关心国际问题的读者,提供对这些问题的权威分析和评论。这是一个思想交流和观点争鸣的论坛,我们鼓励多元的声音在这个平台上出现、争鸣。希望这个栏目得到广大读者的关注和支持!近期的中美关系异常复杂。一方面,美国国内围绕《中国军力报告》掀起了新一轮“中国威胁论”的浪潮;另一方面,中美在全球... 
共5767本 当前第359/361页 << < 351 352 353 354 355 356 357 358 35936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