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本来很简单——读《农历六月初四:玄武门之变》 马 奕 谈到玄武门之变,自然会想到李世民,谈到李世民,自然也会想到“贞观之治”;而正因为有了“贞观之治”,李世民就成为了一个明君,因为一个明君不能有任何过失,于是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之中也就成为了一个无辜者和受害者,这就是中国传统的史学观,也是一般中国人的世俗观。 这种传统的史学观,简单概括来说就是:明君做的事一定都是好事,暴君做的事一定都是坏事,这就是“好人坏人”论。明君因为做的所有事都是好事,于是一生就积攒了如此多的好事,你会觉得一个人一辈子都做好事其实并不难;而暴君做的所有事都是坏事,于是一生就集中做了所有的坏事,你会觉得一个人一辈子做件好事其实也挺难。问题是:一件坏事偏偏是明君所为,这就让史学家伤透脑筋不好解释了,心中不禁暗暗抱怨古人做事太不严谨。...
第1节 缚春风几度冷朝阳,命多舛无奈亡天涯“怒发冲冠凭栏处,萧萧雨歇抬望眼,……”只见在中国南方的某座小城市里的一座还算好的小房间里的一台电脑的播音器突然发出宋代名将岳飞那壮怀激烈的名词来。 “哎,怎么这么快就又天亮了啊!”只见在那个小房间里的右面角落的一张木板床上突然就坐起了一个年轻的男子在那里眯着眼睛抱怨道。然后只见原本还在迷糊的那个男子却突然发疯似的一下子就跳到了放在床头的电脑前一阵捣鼓。好一阵后才大呼一口气道:“还好,没有出现什么情况!” 这个年轻的男子叫盘兵,从6岁失去自己唯一的亲人一位慈祥的老人后就开始流浪的孤儿。他从江东流浪到江西,从南海之滨流浪到大漠之北,世间的炎凉就像是那漫天的黄沙一般深深的沉淀在他的心里。无数人的蔑视与无视,比那刺骨的寒风更让他感觉到寒冷。...
帝制之红莲 by 老林这里是有著现代文明,却依旧由帝王统治的世界……封绍泓无心政治,只想做个閒散人员,却因父亲和哥哥支持的皇子夺帝成功得到「连带嘉奖」。做驸马就做驸马,谁怕谁呀!谁知禁龙城里走过场的形式突然变了质,一觉醒来成个不可饶恕的罪犯!他抱著必死的心,直望著皇帝妖娆桃花眼里燃烧的滔天怒火,却听皇帝一字一字道——我要你,永远也都不能再碰女人!突然从尊贵无比的驸马,变成皇帝身边的「玉书」,这难道真的只是巧合?1新帝登基二十一世纪,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物质和精神已经完全可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各个国家和民族的经济文化互相渗透,彼此之间互相扶持,许久不曾爆发大规模战争,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各个领域达到从未有过的高度。...
作者写在前面的话楔子“快跑!快跑!” 一个八、九岁的小男孩一边叫着,一边拽着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 两人深一脚,浅一脚,在田埂和塘路上使出了吃奶的劲儿。 身后的脚步声隐约传来,杂沓纷乱。一群半大小子放肆地喊:“往这边跑啦!快追!抓住了使劲打……” 两个小孩跌跌撞撞往前跑着,听得后边越追越紧,眼前却一下子没了路,只见河汊纵横,水网交织。 小女孩瞪大眼睛,紧紧攥住小男孩的手。 小男孩急寻四周,不远处的柳树上,系着一只无人照看的小小渡船。 两人上了船,一人操起一把桨,小女孩在中舱,小男孩在船尾。小船松了缆绳后,摇摇晃晃,顺流而下,把追喊声越丢越远,载满了两人银铃般的笑声,“哈哈,哈哈哈哈……”...
前 言(1)一 在以私有制、世袭制为主要特征的封建社会,几乎所有王朝的最高统治者,上台后都要通过册立皇太子,预先为自己确立好接班人,以此延续并保证自家王朝统治的长久性。中国历史上,由此孕育产生了一大批身份高贵、地位至尊的特殊人物——皇太子。 早在四千多年前,从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夏王朝,尽管还没有太子这一称谓,但帝位继承者,基本上全是帝王的儿子。灭夏而建的商王朝,开始有了太子的称呼。《史记》卷三记载说,商王朝第一任帝王汤去世后,由于太子太丁此前已死,按商王朝“太子死,立其弟”的规矩,由太丁之弟外丙继承了帝位。“汤崩,太子太丁未立而卒,于是乃立太丁之弟外丙,是为帝外丙。”尽管商王朝帝位继承者实行兄终弟及,但实际情况也不尽然,其三十任帝王中,几乎一半是传位于子的。商之后,周王朝通常只立帝王长子为太子。如果太子万一不幸早死,再立其子为接班人。“周道,太子死,立嫡...
() 深层金砖 远远的那条山村土路上,徐徐的开过一辆黑sè本田轿车,后面卷起的黄土冒着振振的灰烟,飞散在了空中,车上坐着一个男人,副驾驶空空如也,车子到了前边的转弯处,一个华丽的左转弯,上了刚刚新修完的板油路,提了档位,车子发出清脆的一脚油门声,黑sè的本田轿车朝着前方的市里渐渐的远去了。 分分钟的时间,那辆本田轿车停在了一个高档的住宅小区门口,车没了气息,也不见了刚才车里的男人,不久,小区的防盗门被轻轻的推开,从里面走出来一个穿着从容、洒脱自然的男人,个头不高,相貌平平,皮肤有些黝黑,那双犀利的双眼却格外有神,仿佛路过的任何一个人他都能刺穿他们的内心,知道他(她)们的心事一样,男人左右的快速闪了一眼,便朝着前边地下的停车口向里走去、、、、、、、...
家世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一个政治人物,能在近四十年的政治漩涡中始终屹立不倒,着实不易。李鸿章却在内忧外患的近代中国做到了。作为政坛“常青树”,李鸿章以“做人更做事”的风格著称于世。然后世对李鸿章的评价却是毁誉参半,褒贬不一。 李鸿章(1823年—1901年),字渐甫,号少荃,安徽合肥东乡人。生于道光三年(1823年)农历正月初五,这天正是民间“迎财神”的日子,故少有“小财神”之称。 李鸿章的家世并不显赫,是典型的庄户人家。《李鸿章家书》记载道:“前吾祖父穷且困,至年终时索债者如过江之鲫。”其祖父李殿华曾两次参加“乡试”,但均未考中举人。其父李文安,自幼勤奋读书,三十五岁得中举人,年近四十时高中进士,由此奠定李家“始以科甲奋起,遂为庐郡望族”之基础。李文安自号愚荃,为人“刚方厚重”、“事亲至孝”,对子女影响颇深,造就出“一门两代三进士”的辉煌家景,即李文安自己、长子李瀚章...
游走在八大胡同的前生之中(1)如今,提起旧北京的红灯区,人们都知道有个八大胡同。 八大胡同是一种泛指。北京人对数字崇拜,讲究个“八”字,特别愿意用一个“八”字,雅的有燕京八景,俗的有天桥八大怪。这个“八”字只是一个虚数,就像李白诗中说的“疑是银河落九天”里“九”字一样。八大胡同泛指大栅栏一带的烟花柳巷而已,用当时《顺天时报丛谈》中的话说是“红楼碧户,舞扇歌衫”,和西洋人的红灯区一个意思。 不过,八大胡同的地理范围是有特指的,它们的方向在大栅栏西南,但到了南面的珠市口西大街为止,珠市口西大街是一道明显的界限。在老北京,这条街有无形的分水岭的地理标志作用,它以南属于低等档次,上不了台面的。所以,八大胡同里的妓院虽然也有三四等甚至暗娼,但与一街之隔的铺陈市、四圣庙、花枝胡同里的老妈堂、暗门子下等妓院,还是有着本质区别的。当时,逛八大胡同,是一种身份和档次的象征,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