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序言先用这个顶上,以后再更新第一章二十八天——颖强的日记 2013年,3月22日,小雨。 颖强,男,壮族,1995年4月5日生于广西南宁市,血型:O。参战前就读于南宁二中。技术型军事爱好者。 16日,我被俘了,从开战以来的日记已经全部遗失掉,看来,我得要从新写了。 自从参加战斗以来,我是第一次上战场,地点是在5塘镇附近的昆仑关附近,我们几个一起参军的战士被补充到41军132师343团6营3连,我被分在2排。我们部队主要是负责阻击敌人。 战前,我们还到阵地附近的国民革命军在民国29年(1940年)立的昆仑关大捷阵亡将士纪念碑参观了,我第一次来这里参观的时候还是3岁,爸爸带我来的,那时太贪玩,还因为跳到脏水里而得了沙虫脚,打针好疼啊。...
非典之后学什么:评《恐怖年代》——评《恐怖年代——历史上的疾病灾难》这是新闻报道的事实:2003年春节后,最初的几例非典患者被送到医院后,从运送病人的司机到负责护理的护士以及当值医生,由于没有防护意识与防护措施,几乎接触到患者的人全部被感染。直到后来感染人数达到一个惊人的数字,广州市疾病控制中心与传染病研究所的人介入,人们才有了防护与隔离意识,并采取相应措施。这是一个值得警醒的事实:当一种可怕的传染性疾病来临时,我国的国民并没有“它是一种该值得防范的灾难”的意识。连身为业人士的医疗人员都如此,遑论普通的国民。我们对于灾难意识的缺乏让我们付出了代价,但灾难也让我们反思、让我们警醒。正如###总理所说的:一个民族在灾难中能够学到比平时多得多的东西。在抗击非典中,我们付出了不少代价,也获得了珍贵的启示。...
说鼠鼠在十二生肖中居于首位,为何?因为它太过黠慧。 相传远古时候,轩辕黄帝要挑选12种动物轮流值班,掌管时间。黄帝决定通过赛跑排定顺序。比赛开始,牛跑在最前面,可是老鼠却蹦到了它的背上。快到终点时,老鼠又是一跃,抢先夺得第一,值了头班。 几千年过去后,老鼠又故技重演。2007年六七月间,猪年尚在徜徉,鼠年正在酝酿,栖息在我国洞庭湖区400多万亩湖洲中的20亿只东方田鼠便迫不及待地跑将出来,大肆闹腾,使得世界为之震惊。地球那边的《华盛顿邮报》赫然写道:“清晨,湖南省洞庭湖畔某村农民陶祥先被一个奇怪的声音吵醒。他从门口向外望去,看见他一整片稻田里的水稻一夜之间已被啃光。罪魁祸首是一种季节性的有害动物:东方田鼠,在这里也叫老鼠。”...
第一章 应聘宁安城,醉仙楼 醉仙楼本是宁安第一大酒楼,最近,醉仙楼却遭到了严重的打击。在这醉仙楼的对面原本是一家小茶楼,虽然不似醉仙楼般客似云来,但毕竟占得也是数一数二的好位置,往来人流颇众,且与醉仙楼又非同行,无须相争,所以生意一直也是不错。唯一的缺憾便是掌柜的膝下无子,后继无人。想来也是这个原因,年前被京城来的一个大户说动将店顶了,自己回家养老悠哉游哉去了。本来,这茶楼易主也不是什么大事,可谁知对方不但盘下了茶楼,连相邻的两间小店铺也一并买了,大肆重建。过了年,一开春,重新开张却是一家更大的酒楼,名叫“第一楼”。且不论这名字是否有些嚣张,东家资金雄厚却是毋庸置疑的。不但高薪请了京城的名厨,更要命的是数日前挖走了醉仙楼的大厨。这实在是个致命的打击。原本醉仙楼虽然也被抢了大量客源,但毕竟还是有不少老主顾的,醉仙楼实力尚存,大家尝个鲜之后,有些客人还是愿回醉仙楼...
萧如暄齐泰九年,南宋因为战败,只能在小小的域都站住了脚,天下皆属齐。我今年14,在这行宫中是如暄郡主。六年前,娘的女红在域都中可以说是“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她的绝活有三,可在指间以彩丝织成龙凤之锦是为“机绝”,能用针线在方帛之上绣出“秀美山川”是为“织绝”;又以纯布作罗丝轻幔是为“丝绝”。娘的女红比起三国时期的吴王赵夫人也不相上下。与此同时她的女红也让王宫贵族也惊叹。于是,娘被召进宫中。她拉着我的手走进了南宋的行宫。第一次走在这长长的回廊里,我惊叹着这皇宫是多么的美丽和宽广,从此我就要住在这里,正看着,身后传来一阵欢笑声,只见一位柔美清丽的娘娘拉着一个和我年龄相仿的女孩朝这里走来,这小女孩一袭绿衣,俏丽的脸上带着稚嫩的微笑,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她。她看到我,没有像别人的厌恶,竟然拉着我的手,一对明凉凉的大眼睛打量着我,对她身旁那位温婉和善的娘娘说:“母后...
() 2009年的上海,大都市的节奏一般都很快,有的地方热闹程度是和白天一样,虽说是晚上10点左右,到处依然是络绎不绝的人群,最典型的地方就是地铁站,此时在站台的人还是那么多。顺着电梯从上面下来两个年轻女人,这两个女人似乎是看完最新上映的电影,一路上都谈着电影里面的情节。她们中略高的那个女人穿一身黑白相间的T恤,外搭一个蓝sè的小外套,挎着一个黑sè的包。而在她旁边的女人,相对她来说要矮一些,一身深灰sè的套装,挎着一个白sè手提包。她们边聊边走顺便找个人数相对不多的站台位置后,就开始等着从张江方向过来的地铁。还在等待地铁来的时候,略高的那个女人手机响了起来,她马上从包里面拿出手机,看了一眼手机,马上就接了。跟着说“你还在加班吗?我和天希一起刚刚看完电影、还没有上去、、哦、、、、好的,我知道了。”接完电话就对旁边天希说“俊浩他现在过来,说送我回去,让我不要做地铁...
内容简介本书为中国《中国青年报· 冰点周刊》最佳专栏--“钩沉”结集,其专栏主笔徐百柯从故纸堆里或人们的记忆中,钩起79个人物。这些人物有些是我们些许熟识的,还有一些人物,徐百柯如果不写,恐怕将会被时间或时代彻底湮没与忘记。作者简介徐百柯,1978年生于四川成都。1996年至2003年就读于北京大学,获比较文学硕士学位。毕业后供职于中国青年报社。目前任《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编辑、记者。2004年6月《冰点周刊》人物版“钩沉”开栏,徐百柯主笔两载。2006年,“钩沉”被评为年度《冰点周刊》最佳栏目。钩沉曾获2006年最佳专栏奖获奖词一个出色的专栏,最难得的品质在于“吾道一以贯之”。徐百柯的“钩沉”专栏就符合这种品质。从《冰点周刊》创刊之日起,他独自承包了这个专栏,从历史记忆深处,为今天的人们钩出一个个已被遗忘的人物和一段段鲜为人知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