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上她的眼晴作者:刘慈欣 连续工作了两个多月,我实在累了,便请求主任给我两天假,出去短暂旅游一下散散心。主任答应了,条件是我再带一双眼睛去,我也答应了,于是他带我去拿眼睛。 眼睛放在控制中心走廊尽头的一个小房间里,现在还剩下十几双。 主任递给我一双眼睛,指指前面的大屏幕,把眼睛的主人介绍给我,是一个好象刚毕业的小姑娘,呆呆地看着我。在肥大的太空服中,她更显得娇小,一副可怜兮兮的样子,显然刚刚体会到太空不是她在大学图书馆中想象的浪漫天堂,某些方面可能比地狱还稍差些。 “麻烦您了,真不好意思。她连连向我鞠躬,这是我听到过的最轻柔的声音,我想象着这声音从外太空飘来,象一阵微风吹过轨道上那些庞大粗陋的钢结构,使它们立刻变得象橡皮泥一样软。...
1997 第1期 - 科幻影视史画连载王荣生科幻电影几乎与普通娱乐电影同步,发轫于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1895年12月28日,法国电影制造商路易斯和奥古斯丁在巴黎举行首场电影演出,从而拉开了世界电影的帷幕。与此同时,科幻电影也诞生了,它借用加快镜头转换速度,定格摄影等电影特技,给观众造成视觉错位。然而,新生的科幻电影从题材到表演手法都相当简单、粗糙,场面过于紧凑,放映时间极短,内容也往往止于幽默滑稽,因此还称不上严格意义上的科幻影片。第一部具有科幻色彩的影片当推于1895年上映的《机器屠夫》。这部仅放映1分钟的短片的漫画式的场面,向人们展示的是活生生的猪从机器的一端进去,数秒之内,在另一端就出来了火腿、香肠、排骨等猪肉食品。该影片预示了未来的自动化工厂。这种讽刺大规模、标准化的机器生产的题材后来成了科幻电影一个永恒的主题,欧美的电影制片商效仿者甚众,使这个主题显得异彩纷呈。...
1999 第1期 - 科幻影视怡雯公众热情催生《新的一代》本纪世70年代末电视连续剧《星际旅行》把美国公众的科幻热情全面推向高潮。制作商看准机会,于1987年推出了一个新的系列——《星际旅行——新的一代》(Star Trek—The Next Generat-ion),果然也是一炮打响。1986年10月,派拉蒙电影公司执行总经理梅尔·哈里斯向全球郑重宣布:“若干年前,一个名叫吉恩·罗登贝利的天才把一个超越媒介的节目搬上了荧屏,现在我们又欣喜地得知他还要制作一个新的系列。这个系列将在影视界掀起什么样的旋风,我们正拭目以待。”被誉为“银河之鸟”的罗登贝利出任《星际旅行——新的一代》执行制片人。...
作者:墨鬼I浮动岛越狱第一章神秘礼物(60893-1)“不!人类并没有像一千年前的那些悲观的预言家们预言的那样。上帝的温室效应导致海平面上升,土地面积减少。而科学家们却在所有人学会游泳前,发明了浮动岛屿。部分人类陆地被淹没的居民,迁移到了浮动岛上。幸运的是,浮动岛屿还解决了火灾时的用水问题。地球人口上升到370亿,人们的私人空间变的狭小。于是我们发明了虚拟空间游戏,发明了能任意改变房间布局的活动墙。在月球上我们有月亮国。在火星上我们有火星独立移民区。在土卫上我们还正在建立新的生存试验基地。人类经受住水、火、能源、人口问题的考验。对于变异克隆人中的那些极端分子的挑衅,也仍然不足以对人类造成严重威胁!虽然变异克隆人己经成为新的物种,他们不再是人类的复制品。但他们仍然是由人类创造出来的生命。克隆人极端恐怖组织虽然得到了像塞尔国这样的大国支持。但‘人类应该是克隆人的主宰者。’这是一...
1999 第7期 - 世纪回眸阿来人真可以长生不老吗?从蒙昧的古代,直到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都尚未取得明确的答案。电子技术真可以帮助人类实现这个与人类相伴始终的梦想吗?以现阶段的计算机技术来看,人的思维复制与储存还是不可能的。大多数科学家认为,每个人脑贮存的信息量约为1万亿个字节,如果不考虑其中包含更多动量与模糊的东西,至少有相当部分可以用数字化方式储存起来。但更重要的是,电脑贮存信息的方式同人脑全然不同。电脑的方法是严格程序化的,各种程序必须分门别类地组成树状目录,但人脑更像宇宙,有序之中是大量的无序的混沌与模糊。电脑每秒钟可以进行上亿次运算,人脑每秒钟只能运算5—6次。更重要的是,人类对我们自己大约有1百亿个神经原或神经细胞的作用机理并不十分明了。在没有明了这种机理以前,计算机专家们想设计一种更类似于人脑运行方式的电脑没有太大可能性。...
资料收集于网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Xinty665 免费制作 第一章 佩查 寄给:Chamrajnagar%sacredriver@if.gov 来自:Locke%espinoza@polnet.gov 主题:你正在做什么来保护这些孩子? 亲爱的查姆瑞加舰队司令: 我通过一个为您工作的朋友得到了您的ID名,现在那个人是一个颂扬您的人了——我知道您知道我说的是谁。我知道您现在的主要职责中军事的比重不比后勤大。而且您更喜欢太空中的工作,而不是地球上的政治斗争。毕竟,在联盟战争中,您和前辈的领导决定性的打败了国家主义者的力量,至少看上去是这样的。IF(国际联合舰队)能够保持中立也是值得我们感谢的。...
机器人是人类文明最有潜力也最有争议的成就之一。我们不知道是恨它好还是爱它好。虽然它现在还没做什么坏事,但据说,保不准哪天它就能把地球炸了;要恨它吧,也不合适,因为连小朋友都知道,以后机器人要包下所有的活儿,让咱们人类过着吃喝玩乐、比猪还快乐的生活。怎么能恨它呢? 应该承认,迄今为止,地球上的机器人还停留在编程控制的工业、科技、军事或日用工具水平;一些所谓的“概念机器人”在这一基础上有小小的提高,但还没有突破性进展。可是,那些过于负责的和毫不负责的科幻作家们,已经迫不及待地让机器人成为拥有类人智力的好助手、任劳任怨养活全人类的大傻瓜、毁灭地球的魔鬼、打败魔鬼的救世主、建立反乌托邦的毫无人性的暴君,以及其他任何可以想象出来的玩意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