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世界五千年--影响人类历史200件大事0008 >

第3章

世界五千年--影响人类历史200件大事0008-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被李林甫多方阻碍,如公元746年,唐玄宗命令征召天下的有识、有才之 

士,李林甫从中作梗,结果没有一人得选。由于唐玄宗的用人不当,造成了 

严重的后果。接替李林甫为相的是杨贵妃的哥哥杨国忠,杨国忠没有别的能 

耐,也是顺着唐玄宗的杆儿爬。他粉饰太平,以满足唐玄宗好大喜功的心理, 

如李宓在征伐云南时,全军覆没,杨国忠反而谎说打了胜仗。另外再发兵进 

讨,结果使将近20万将士先后丧生。地方贪官污吏,更是肆意鱼肉百姓,弄 

得民不聊生。杜甫诗云:“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便是生动写照。 

     唐玄宗生活上的腐化和政治上的用人不当,使唐朝处于危机四伏的境 

地,终于爆发了一场令唐王朝难以招架的安禄山叛乱。 

     安禄山,辽宁锦州人,本姓唐,相传他降生那天晚上,红光满天,群兽 

四鸣,于是,他的母亲就以突厥战神“阿荦山”命名。后来,安禄山随母改 

嫁突厥安延偃,就改姓安氏,名禄山。安禄山生性奸诈残忍,诡计多端,并 

且善于揣摸人心,懂得九种少数民族语言。在张守圭任范阳节度使时,安禄 

山因偷盗羊群而被捉拿,准备处死。安禄山大声叫道:“将军不是要征服奚、 

契丹吗?怎么能乱杀勇士!”于是张守圭为他的英勇所折服,收作军中的捉 

生将。在讨击契丹的战斗中,安禄山屡立战功,被提拔为张守圭的偏将,并 

收为义子,不久,又加升为员外左骑将军。 

     公元736年,少数民族奚、契丹不服中央统制,安禄山奉张守圭命令讨 

伐契丹,遭到惨败。张守圭奏请斩之,张九龄也执奏请斩安禄山,但玄宗惜 

安禄山之勇,赦免了安禄山。后来,唐玄宗逃至四川,对此后悔不已。 

     公元741年,安禄山升为平卢军兵马史。次年,御史中丞张利贞以河北 

探访史身份到平卢,安禄山在张利贞面前极尽吹捧之能事,并用金帛贿赂。 

张回朝后,自然在唐明皇面前替安禄山讲好话,玄宗大喜,升禄山为平卢节 


… Page 8…

度史。从此以后,安禄山逐渐取得玄宗的信任,开始青云直上。公元744年, 

安禄山又兼任范阳节度使。次年,少数民族奚、契丹各杀唐公主,发动叛乱, 

安禄山带兵打败二族。公元746年,吏部尚书席侯建上书称安禄山公直无私、 

严正执法;又加上李林甫接受安禄山的贿赂,常在玄宗面前美言安禄山,不 

久,安禄山晋升为御史大夫。 

     安禄山如此青云直上,得力于他的阴谋诡计,也是与他有一套谗媚玄宗 

的本领分不开的。安禄山在未进京面见唐玄宗之前,就想方设法博取唐玄宗 

的好感。他除了广泛结交朝官和边将外,每当唐玄宗派人到他的防地,他总 

是不惜重金贿赂和曲意逢迎。凡是得到好处的人,回朝后无不盛赞安禄山。 

赞誉安禄山的话从四面八方飞进唐玄宗的耳朵,使唐玄宗产生了一种错觉, 

认为安禄山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忠臣骁将。就是到后来,许多大臣都说安禄山 

正在准备谋反,唐玄宗也没能改变他对安禄山的好感。甚至安禄山已经造反 

了,消息传到西安,唐玄宗还执迷不悟,以为是厌恶安禄山的人造的谣言。 

这一方面固然说明唐玄宗当时的昏庸,但也说明安禄山搞阴谋诡计确实很有 

一套。 

     在天宝初年,安禄山多次进京面见唐玄宗,更充分显示了他的阴谋手 

腕。安禄山为了向唐玄宗表示自己的忠心,对唐玄宗说了这样一件事:公元 

742年秋天,他的老家营州柳城 (今辽宁朝阳)发生了一次罕见的虫灾,当 

时他曾焚香向天祈告说:“我如果心术不正,事君不忠,愿让虫吃掉我的心; 

如果不是这样,就让虫散去”。结果呢,当他祈告完后,就有一群鸟飞来把 

虫吃掉了。这本来是件很荒唐、不足为信的事,但唐玄宗竟然相信了,并让 

史官记录下来。安禄山长得五大三粗,肥胖得像头狗熊,肚子很大。有一次 

唐玄宗对他开玩笑说:“你小子肚子里装了些什么?为什么有这么大!”安 

禄山不放过谄媚讨好的机会,答道:“没有别的东西,只有一颗忠于皇上的 

赤心!”唐玄宗听了非常高兴。唐玄宗让安禄山和杨贵妃结成兄妹,但安禄 

山却拜杨贵妃为母。这样更讨得了唐玄宗的欢心,并得到杨贵妃的青睐。 

     安禄山把自己装成什么也不懂的傻瓜,以便掩盖其不可告人的野心。有 

一次在唐玄宗让他拜见太子的时候,他故意楞着不拜。当左右的人要他下拜 

时,他才装模作样地说:“我是胡人,不懂朝仪,不知道太子是什么官?” 

唐玄宗告诉他:“太子就是将来承袭帝位的人。”安禄山傻乎乎地说:“我 

愚蠢得很,只知道陛下一个,不知还有太子”。这才赶忙下拜。安禄山维妙 

维肖的表演,得到唐玄宗越来越深的宠爱。他不但可以自由自在地出入宫廷, 

寻欢作乐,而且不时得到唐玄宗的各种赏赐,唐玄宗还派人为他建造了豪华 

的宅第。安禄山每次拜见天子时,总是先拜杨贵妃,后拜唐玄宗,唐玄宗问 

他为什么,安禄山说:“我们那儿是拜母亲而后拜父亲。”唐玄宗龙颜大悦, 

愈加赏识安禄山。公元751年,又委任全作河东节度使。从此以后安禄山一 

身兼三镇节度使,把持重兵,又深受玄宗宠爱,其权势之大,可想而知。 

     但是阴谋家的欲壑是难以填满的。随着权力的迅速增长,安禄山的野心 

也开始恶性膨胀。节度使权力很大,不仅掌握着一个方面的军事大权,而且 

还掌握着政治、经济大权,称得上是地方上的小皇帝。到唐玄宗天宝初年, 

全国共有十个节度使,而安禄山就兼任了其中的三个,兵力超过15万人,成 

为当时军阀中最大的实力派。相比之下,由唐中央直接掌握的禁卫军却是军 

备不修,日趋衰弱。安禄山的羽毛已经丰满,唐朝中央政府实际上已经无法 

控制他了。 


… Page 9…

     随着安禄山实力的增大,安禄山叛唐的意念也越来越扩大了。他一方面 

广蓄战马兵器,扩充和训练军队;一方面用自己少数民族的将领更替汉将, 

培植心腹势力。同时他又把一位名叫刘骆谷的心腹将领留在京师,探听朝廷 

的动静。安禄山为了笼络人心,还以将士讨伐奚、契丹等少数民族的战功卓 

著为由,要求不拘常规提拔将士,结果这些将士被新任命为将军的有500余 

人,被任命为中郎将的有2000余人。这些将士对安禄山当然感激不尽了。正 

当安禄山紧锣密鼓地实施反唐计划的时候,唐玄宗却在那里高枕无忧,寻欢 

作乐,不管是安禄山要求以少数民族将领代替汉将,还是要求大肆提拔将领, 

玄宗都一一答应。 

     安禄山的反叛阴谋虽然瞒过了唐玄宗,但既搞阴谋就不能不露出马脚。 

早在公元736年,宰相张九龄就看出安禄山有朝一日会造反,当安禄山在一 

次战斗中,轻敌冒进,打了败仗时,张九龄就劝唐玄宗杀掉安禄山,以绝后 

患。但唐玄宗不听。后来安禄山造反的迹象越来越明显,很多人就连杨国忠 

都说安禄山必反,但唐玄宗就是不听劝告。 

     当然,如果说唐玄宗一点也不怀疑安禄山有异志,也不切合实际。公元 

755年春天,唐玄宗以赐珍果为名,曾派出一个叫辅璆琳的人去探听安禄山 

的动静。然而辅璆琳却被安禄山的厚贿迷了心,回京后不但不向唐玄宗汇报 

实际情况,反而对唐玄宗说:“禄山竭忠奉国,没有二心。”唐玄宗得到这 

虚假的报告后,再一次自作聪明,对左右大臣说:“我推心置腹地对待安禄 

山,他怎能反我?安禄山不会反,我敢担保,你们放心好了!” 

     然而,事实却给了唐玄宗一记响亮的耳光,唐玄宗向大臣们所作的保证 

仅仅过去了几个月,到了公元755年11月,安禄山就造反了。 

      “渔阳鼙动地来,掠破霓裳羽衣曲。”蓄谋已久的安禄山范阳起兵反叛, 

有如一股龙卷风,吹得这座华丽的封建大厦摇摇欲坠,惊破了皇家的清歌妙 

舞。于此同时,安禄山的亲信史思明也率部反叛。 

     忘战必危,多年不习战事的唐军一触即溃。叛军一路挺进,如入无人之 

境。沿途郡县,或开城迎降,或弃城逃跑。河北是安禄山的统辖区,叛军经 

过的地方,官兵望风而逃。唐玄宗因为从来没有想到安禄山会叛乱,所以在 

军事上毫无准备。叛乱的战鼓惊破唐宫的《霓裳羽衣曲》后,他才匆忙布置 

防御。临时命令安西(今新疆库车)节度使封常清募兵保护洛阳;令荣王李 

琬、大将军高仙芝统兵东征。但唐朝新招募来的士兵,全是些市井之徒、乌 

合之众,全无作战能力,结果抵挡不住安禄山的劲旅,安禄山渡过黄河后, 

连败唐军。叛军攻击陈留,太守开城投降。攻荥阳,守城士兵听到角鼓的声 

音,竟然纷纷坠落城下。叛军攻下荥阳后,转而西进,进攻东都洛阳,封常 

清率军在武牢迎击,大败,东都失守。封常清和高仙芝退守潼关,以确保长 

安。这在战略上是正确的。然而宦官边令城因为和封常清有矛盾,就向唐玄 

宗进谗言说,封常清夸大敌情,动摇人心,高仙芝临阵逃脱,扣发军饷。玄 

宗一怒,竟杀了二将,以哥舒翰为兵马副帅。 

     公元756年正月初一,安禄山建立了割据政权,国号大燕,自称大燕皇 

帝,改元圣武。随后,叛军进逼潼关。 

     这时安禄山的后方很不稳固,他们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激 

起了人民的反抗。当叛军经过河南时,常山 (今河北正定)太守颜杲卿、平 

原(今山东德州)太守颜真卿等17郡的地方官吏首先起兵,地方百姓也组织 

小股武装,抗击叛军。于是安禄山在河北所控制的地盘只剩下了6个郡,17 


… Page 10…

个郡重归朝廷。不得已,安禄山命其得力干将史思明攻打常山。史思明,是 

安禄山的同乡,与安禄山关系密切,屡得安禄山提拔;后入京奏事,得到唐 

玄宗的赏识,赐名思明,升为将军。 

     由于寡不敌众,常山失陷,颜杲卿被俘,大骂安禄山而就义。但不久, 

河东节度使李光弼、唐将郭子仪先后率军由山西出井陉,在河北大破史思明 

率领的叛军,收复常山,史思明也坠马落荒而逃,率残部退守博陵 (今河北 

定县)。这时河北10余郡的地方官又杀叛军守将归唐,断绝了安史军返回范 

阳老巢的道路,使叛军陷于一片混乱之中。但是由于唐中央的腐败昏庸导致 

了潼关失守,为叛军解脱了困境。 

     潼关是长安的天然屏障,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防 

守潼关的唐将是哥舒翰,他虽然拥有大约20万的军队,但因为是临时凑集起 

来的,缺乏战斗力,能守住潼关就算不错了。但唐玄宗和杨国忠对拥有重兵 

的哥舒翰不放心,接二连三地派宦官催逼哥舒翰出兵收复失地。哥舒翰不得 

已引兵出关,在灵宝境内被安史军打得大败,全军覆没,哥舒翰也做了俘虏。 

公元756年6月叛军长驱直入潼关,接着攻陷唐朝国都长安(今西安)。郭 

子仪、李光弼听到潼关失守的消息后,收兵退入井径,河北郡县又全被史思 

明占领。 

     为了保命,唐玄宗在长安陷落前带着得力干将和家眷仓皇出逃。当唐玄 

宗逃到了马嵬驿 (今陕西兴平县西)时,随行的士兵出于愤怒发生哗变,杀 

死了祸国殃民的杨国忠,又迫使唐玄宗缢死杨贵妃,杨贵妃只好落得个被逼 

自尽的下场。从此,唐玄宗继续丧魂落魄地往西跑,最后逃到成都。太子李 

亨逃到朔方,被留下宣慰百姓。大将杜鸿渐等迎太子至灵武(今宁夏灵武西 

南)。不久,李亨在灵武即帝位,改元至德,这就是唐肃宗,把唐玄宗遥称 

为太上皇。唐肃宗即位不久,名将郭子仪和李光弼领兵5万到达灵武,二人 

都被封为丞相,积极准备反击安禄山的叛军。卓越的政治家李泌也来到灵武, 

协助肃宗。在李泌的建议下,以长子广平王李淑为天下兵马元帅,率唐军讨 

叛。 

     安禄山尽管攻取洛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