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卫秘事-第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并未听从先祖〃不要再读书〃的训诫,反而专心学问功名,后来多有显著,大抵可视作是上苍垂怜的缘故吧!
民间又有戏班,专门编排了一出《冰山记》,描写魏忠贤倒台经过。据说只要扮演杨涟的伶人登场,观众莫不为之动容,齐声高呼〃杨涟、杨涟〃,仿佛真如杨涟本人重现一般。
公道自在人心,是此谓也。
第94节:结局:皇帝、太监和锦衣卫们(1)
结局:皇帝、太监和锦衣卫们
魏忠贤是死了,许显纯之流也杀得尽绝了,然而大明朝也跟着快要完蛋了。
其实说起来,朱由检何尝不想振作,延续自己手中二百余年的大明基业?他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简直就像是在补世宗、神宗和熹宗拖欠的债务一样,天天临朝议政,日以继夜的批阅奏疏,凡事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他下令内廷宦官〃非奉命不得出禁门〃,又下令〃廷臣不得结交内臣〃,为东林党人平反昭雪,起用早前辽东战事中屡建奇勋,却为魏忠贤等人排挤而去职的袁崇焕为兵部尚书督师蓟、辽抵御满清,凡此种种,无不是在为着挽狂澜于既倒做着最后的努力。
但是,他手里的摊子实在太烂了。
不仅是烂,简直就是烂成了一堆渣。关外,满清战马嘶鸣,持刀相向;关内,四下流寇蜂起,饥民遍野。最为命的是,历经过万历、天启的党争风暴,再加上魏忠贤对东林党人的大砍大伐,国家人才凋零,几至无人可用,留在他身边的即使不是小人,也不过仅是一帮庸人而已,以至于在崇祯元年想要找出一个新的内阁首辅协理朝政的时候,他也不得不借助抓阄这种可笑的方式。
而朱由检自己也是有问题的。
用史书上的话来讲,就是〃多疑而任察,好刚而尚气〃,〃任察则苛刻寡恩,尚气则急剧失措〃。既不能尽信于人,又常为用心叵测之徒所蒙蔽,刚愎自用,举止乖张。
崇祯二年(1629年)十二月,因为误信流言而翻脸不认人,将举兵入卫京师的袁崇焕逮入锦衣卫狱,并于次年八年将其凌迟处死,无疑便是他这些性格弱点最为有力的明证袁督师千古奇冤,可比南宋岳武穆之风波亭偏他又不知自省,只是一味沿着这样的即定路线〃义无反顾〃地埋头向前,〃大势将倾,积习难免〃,内外交困之下〃遂至溃烂而莫可救〃,〃可谓不幸也已〃。
而锦衣卫呢?
随着国势山河日下,事事痛感束手无措之余,为了控制朝局,加强对军事和行政的统辖力度,朱由检自然也就反悔,推翻了自己在即位之初曾经作出限制厂卫权力的承诺,进一步扩大这两个特殊部门在国家各个领域和层面的〃监察〃范围,虽然在其执政的十七年间不断因此而受到大臣的指责和劝谏,但却〃倚厂卫益甚,至国亡乃已〃。
这是可悲,可恨,还是可叹?
所以,尽管没有了魏忠贤,没有了许显纯,崇祯朝的厂卫大抵还是沿着前朝套路,〃亲密无间〃,玩出了一把有明一朝最后疯狂的闹剧。
于此,有位叫作李清的官员以旁观者的身份记述得最为生动。
他在他所写的《三垣笔记》里回忆说,〃我刚到刑部,问司寇郑三俊,刑部什么案情最冤枉〃,结果这位司寇回答他是〃盗情〃,并说〃如果想要为那些所谓的盗匪平反,最好的办法就是判他们秋后处决〃。李清有些奇怪,追问这是为什么。后者面有难色地解释说:〃因为这些盗匪,都是东厂缉获送来的,有关部门不敢翻案,所以只能找出那些既无赃物亦无人证的涉案人员,判处他们秋后处决,这样或许还能够替他们争取到解脱罪名的时间。〃
至于当时狱中情形,〃每当厂役捕获盗匪,必定要加以'五毒'刑讯,并从犯人里挑出有油水的对象,敲诈勒索直至倾家荡产,然后才将案情上报东厂〃,〃曾经有个'盗匪'被押往菜市口行刑,一路上叹息着说'我连小偷小摸的事情都没做过,怎么能诬陷我是强盗呢?'〃
有鉴于此,李清也曾劝说别的官员平反冤狱,结果别人回答他说:〃如果推翻了东厂所获取的供词,日后他们必然罗织罪名,相关大小官吏都得一并送命,所以没有人敢这么做。〃
那么,这许多大大小小的冤情,到底是从冒哪儿来的呢?
他又说:〃(皇)上把耳目的功效寄托给锦衣卫,称他们是'心膂大臣',所有宫廷以外的事情,都由锦衣卫负责汇报。吴孟明并不急于害人,更想趁机敛聚钱财,他的儿子吴邦辅出力最多,每当缉获州县官员(向廷臣)送礼的礼单,必然故意泄露姓名,然后挨家逐户登门勒索……东厂也是如此……曾经有某位知县,送了二十四两银子给翰林编修胡守恒,请后者替自己写篇文章,其实钱还没有送出,也被勒索了千金才算作罢……〃
第95节:结局:皇帝、太监和锦衣卫们(2)
甚至无意间的玩笑话,也会给官员们惹来天大的麻烦公公也好,缇骑也好,都是惹不起的有位叫作白慧元的,任职定兴知县,和宫里某个公公是同乡,大约为着联络乡谊,两个人便凑在一块儿喝酒。酒过三巡,公公从家里拿出许多珍奇异宝请老乡观赏。不想白慧元是个豁达之人,一时兴起,脱口而出〃我有至宝,比你这些好多了〃。公公好奇,追问他是什么,结果白慧元把嘴一咧说:〃这至宝就在我的裤裆里。〃我有子孙根,你没有,不是强过你这多许珍宝么?
这话可真是戳到了人家做太监的痛处啦!公公当时不说,回头就向皇帝汇报〃白慧元这个做县令的,贪赃枉法,残横凶暴,纵容属下在辖区里鱼肉百姓,应该革职拿办。〃又觉得光拿他一个,太过惹人注目,于是索性把连同定兴县在内,包括京师附近的任丘、清苑、涞水、迁安、大城等地县官一并拿下,悉数革职遣返,并且还申斥〃巡抚按察不对自己管辖范围内的各级官吏严加督察,以致他们玩忽职守,京畿地区都这样,偏远省份更是可想而知〃,要中央相关主管部门严加整顿官场纪律,不得再出现类似情况。
瞧瞧,白慧元一句话连累了多少人!
一句玩笑尚且如此,其它诸如刻意为之的蓄意栽赃、滥杀良民,或者包庇党属,颠倒黑白,以致激发如天启年间〃周顺昌事件〃那样百姓〃暴力抗法〃的情形,在整个崇祯朝此起彼伏,屡见不鲜,也就实在没有必要在这里替他们〃作书立传〃了。
不过话说回来,都说〃厂卫、厂卫〃,虽然早已〃和光同尘〃,但是就其活跃的范围和层面而言,因为原本分工不同,所以东厂毕竟要比锦衣卫沾惹的事情更多、更广,锦衣卫的注意力,终究还是集中在朝廷政治斗争这最主要的一根弦上。
崇祯末年,内阁当红的辅臣,有位叫作周延儒的这人在《明史·奸臣传》中榜上有名,是个什么货色,无须多说朱由检虽然〃多疑而任察〃,莫说是寻常大臣,就算是袁崇焕那样有大功的忠臣、能臣,翻了脸照杀不误,而且是杀大臣〃如割草芥〃,但对这位周阁老,却始终信任得很。这是周延儒做人精明,一直在朝堂上风光无限,又因为他善于迎合圣意,屡次获得朱由检的褒奖。他最后倒台,就是栽到了锦衣卫的手里。
因为周阁老为了博取贤名,曾经向皇帝进言,要限制厂卫的权力。结果事情不成,反倒得罪了东厂和锦衣卫一大帮的头面人物。当然了,他大概是觉得,这时候执掌锦衣卫的骆养性是自己提拔的亲信,不存在什么后顾之忧,却没料到这位骆都督真的就为此怀恨在心,暗中勾结东厂对他进行〃专案侦察〃。到了崇祯十六年(1643年)八月,朱由检便接到锦衣卫密报,说是此前周阁老在通州〃视师〃督战抵御满清进攻的战役中,其实根本就没有出城迎敌,而是躲在屋里和客人饮酒作乐,所谓的〃屡战大捷〃,都是他编排出来欺瞒皇帝的一派胡言这是确属事实,不算冤枉他周延儒了朱由检顿时大怒,将其革职还乡。骆养性又在后面继续煽风点火,终于促成朱由检坚定决心,在年底派出缇骑将周阁老逮回京师,迫其自杀,抄家籍灭才算作罢。
可是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周延儒不是好人,这谁都知道,十五六年间弹劾他的大臣比比皆是,朱由检一概置之不理,唯独锦衣卫说话,立马就能让这位阁辅三尺白绫做了了结,皇帝对锦衣卫重视到何等程度,通过这件事情自可一目了然。
这也就是崇祯年间朝野倾轧的一桩明证了。不过呢,同样是这个骆养性,却还真办过与私怨无关的〃好事〃来着。
这件事情又与诏狱有关了。有两位官员,姜埰和熊开元,因为上疏议事,触怒了朱由检,将其逮下诏狱,更在当天夜里给骆养性发去密旨,要他在狱中将二人〃潜毙〃以解心头之恨这简直就是魏忠贤、许显纯之于〃六君子〃的重演,只不过始作俑者竟然换作了皇帝本人骆养性有些拿不定主意,跑去问自己的同僚,结果人家反问他说:〃你难道不知道田尔耕、许显纯的下场吗?〃
骆养性听完害怕起来,于是硬着头皮向朱由检回复说:〃这些言官虽然有罪,理应通过法定程序明正典刑,然后再与天下人一同抛弃他们。现在陛下您三更半夜传来只言片语,就要臣结果了两位谏臣的性命,这样的旨意,臣实在不敢遵从。〃我可不想跟田、许两位前辈一样,日后还得替您背黑锅,落得个身首异处。
接着,心有余悸的骆养性又把这事告诉了朝廷里的某位同乡。不料这位同乡嘴巴不严,竟然走漏风声,于是有大臣向朱由检密奏说:〃骆养性这是把过错推给君父,把功劳揽在自己头上。陛下您要是没有下达这样的旨意,那做臣子的当然不能信口雌黄;即便是有,也没有这样拿去到处跟人讲的道理。〃骆养性太不像话了,皇帝还是杀了他的好。
只不过骆养性最终还是逃过了一劫。因为朱由检事后又不想因为杀谏臣而使自己背上恶名,既是饶过了骆养性这个靠不住的,也饶过了姜埰和熊开元究其始末,两位大臣如果有心,却是不能不去念着骆养性这一番救命之〃恩〃的。
然而,也正是在姜埰和熊开元于崇祯十七年(1644年)出狱,行将奔赴前线〃戴罪戍边〃时候,大明朝的帝都北京城,被〃流寇〃李自成击破了。
李自成击破北京,由始至终,都是一场奇怪的战争。
一开始,宣府巡抚朱之冯,听说〃流寇〃攻陷了临近的重镇大同,还曾经大聚城中将士,在城楼上竖起太祖皇帝的神牌,誓与宣府共存亡。回头却撞见刚到任没几天的监视太监杜勋和麾下总兵官王承胤,双双叩请他献城〃降贼〃。朱之冯震愕非常,指着杜勋痛骂一番,到头来却也没能阻止后者穿戴起隆重的蟒衣朝服,〃郊迎三十里之外〃,将这北边重镇拱手送给了〃闯王〃。朱之冯独立城头,叹息良久,下令开炮,无人响应,自己去点火药,又被手下官兵阻止。他只得仰天大哭,拒绝亲信提出弃城出逃的建议,朝着南方叩首已毕,写下请皇帝收拾人心的遗表,就在宣府城中自缢而死。
可偏偏就是上面提到的这个杜勋,朱由检却认为他是骂贼殉难,〃忠烈可嘉〃,不但拒绝了朝臣请急撤各地监视太监的奏请,还追赐他为司礼太监,〃荫弟侄一人与做锦衣卫堂上官〃,准备在宣府为他立祠,〃春秋致祭〃。
于是乎,等到李自成大军包围了北京城,杜勋和另一位在居庸关降〃贼〃的太监杜之秩入城去找皇帝和朝臣们谈判的时候,朱由检不免大惊失色,以为自己看见的是杜公公的〃忠魂〃,惊讶得老半天说不出话来。却不想他杜勋开口便是〃闯王厉害,闯王了得〃,添油加醋地替〃贼酋〃吹嘘了一番,最后扔下一句〃事到如今,如何是好,皇帝您还是替自个儿打算打算吧〃,便又大摇大摆地穿城而出。
这里面还有个小插曲杜勋是被守卫北京城的将士用绳子系在箩筐上吊进城里的,走的时候自然还得这么回去。临行前,他又唤过留守城中的太监王相尧、褚宪章说:〃你们不要担心。我们这些人,富贵都在,谁也少不了的。〃
为什么富贵都在?因为他们准备换个主子继续混饭吃了。
朱由检终于回过神来,让兵部尚书张缙彦拿着自己的旨意登上城头察视情况。张缙彦被守城的太监们所阻拦,问他们杜勋哪里去了,回答说是已经出城回营。张尚书无奈,带着几位同僚回去复命,却再也没能跟皇帝见上一面他们进不去了,皇宫宫门已经被太监们关上了。
第二天黎明,北京城陷落。
朱由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