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079、[历史小说] 刺明 作者:拉丁海十三郎(起点vip2011.10.17完结) >

第58章

079、[历史小说] 刺明 作者:拉丁海十三郎(起点vip2011.10.17完结)-第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一平顿时一喜,下意识的说道:“当然愿意。”

随即意识到什么,他遗憾的摇摇头,酸涩的说道:“百户大人说笑了,山东本地,想要出产大量棉布,只怕不容易。就算大力推广棉花种植,解决原材料的问题,成本也不可能比江南的棉布更低吧?”

张准依然是不愠不火的说道:“我只问刘先生有没有兴趣销售我们山东自己出产的棉布。”

刘一平昂然说道:“当然愿意。”

张准微笑着点点头,好整以暇的说道:“那就没有问题了。”

刘一平越发的疑惑,不知道张准到底在盘算什么,情不自禁的看了张准两眼,却发现他好像是胸有成竹的样子。他的内心,情不自禁的有些惊讶,又有些激动。难道,这个张准,真的能够自己生产棉布?如果真的是这样,自己岂不是可以近水楼台先得月?

殊不知,张准对于棉布生意,早就盯上了。后世山东同样是棉花大省,棉花种植面积1100多万亩,亩产大约60公斤左右,年产量高达70万吨,是继新疆之后名副其实的产棉大省。这充分说明,在山东种植棉花,是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的。

其实,在大明朝,山东的棉花产量,一直在全国名列前茅。成化年间,单独兖州府一地,就有棉田五万多亩。当时每亩稻田产量大约一石(相当于188。8斤),每亩棉田产净花21斤左右。当时稻米一石大约0。8两银子,棉花1斤大约0。2两银子,21斤棉花就是4两银子左右。

从经济价值角度来说,1亩棉田相当于5亩稻田。这极大的刺激了棉花生产。万历六年,山东运往京库、边库的棉布达60万匹,棉花达39万斤。向辽东地区输送的棉布,绝大部分都是来自山东。只是由于近些年来,山东战乱不断,一会儿闻香教,一会儿孔有德,才会导致棉花产量急促萎缩,昔日的辉煌不再。

随着山西农民起义军的不断壮大,大明朝被波及的省份,将会越来越多。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人,都是只懂得破坏,不懂得生产的人物。他们的军队所过之处,只会将更多的棉花产地、粮食产地摧毁,导致棉花、粮食价格不断的上涨,最终达到一个令人咂舌的高度。

张准想要在这场逐鹿中原的浪潮中,站稳脚跟,不被别人打倒,就要未雨绸缪,自力更生。粮食是要种的,棉花同样是要种的。有吃的,有穿的,才能保证人心的稳定。在这样的乱世,没有什么比有吃有穿更加重要了。

当然,跟刘一平提一下,只是他一时间心血来潮罢了。对于和王世新的谈判,张准是一点兴趣都没有。谈判,他的字典里面,根本没有这样的字眼。

张准忽然嘴角撇了撇,错开了话题,不动声色的说道:“不知道刘先生有没有听说,前两天,有些后金鞑子前来侵袭毛家屯,结果被我们打败了?我们还生擒了几个鞑子,其中有一个叫做弄伏的……”

刘一平浑身一震,失声说道:“你说什么?”

张准神色不变,不紧不慢的说道:“我说,我们俘虏了几个后金鞑子。他们不知道是怎么来到山东的,我们暂时也问不出什么情况。同时,我们在福岛上还发现了一些羊皮纸,上面显然写有些秘密的内容,可惜没有人看得懂,我现在正找人琢磨呢!”

刘一平急切的说道:“这个……百户大人,能不能将这些鞑子交给千户大人审讯?鞑子凶残,留在你们这里,实在是太危险了。”

张准奇怪的说道:“交给千户大人?为什么要交给千户大人?人是我们抓到的,当然是我们自己处理了!”

刘一平急忙说道:“那个,杀死鞑子,是有奖赏的!在我临行之前,千户大人说了,愿意按照每个鞑子人头一百两白银的价格,向百户大人购买。如果是活的鞑子,他愿意给到二百两银子一个人。只要百户大人将鞑子的人头又或者是活的鞑子交给我,我会当场支付银两给百户大人的。”

张准慢悠悠的说道:“这个价格是不是太低了呢?”

刘一平急忙说道:“当然,如果百户大人不满意,千户大人还会给一些适当的补偿。如果百户大人有什么要求,可以跟我说,我马上回去告诉千户大人。总之,一定不会亏了百户大人的。”

张准目光熠熠的盯着刘一平,意味深长的说道:“刘先生的意思,别的都可以不管,就是要将那些鞑子要回去?还有其他鞑子的首级?这是千户大人千叮嘱万叮嘱的事情?”

刘一平说道:“百户大人,你说的没错。临行前,千户大人的确是这么反复叮嘱的。”

微微顿了顿,刘一平又说道:“千户大人还说了,只要你将所有的鞑子都还回来给我们,我们可以放弃浮山城,将里面的一切都交给你!”

张准眉头不经意的皱了皱。

好个王世新,对鞑子够义气啊!

对自己军户打打杀杀,毫不手软,对待战死的鞑子,竟然这样仁义,简直比自己的家人还要亲。大明朝就是这样的汉奸实在是太多了,才会在鞑子的面前不堪一击。

张准不动声色的说道:“千户大人真的是这么说的?”

刘一平热切的说道:“的确如此。千户大人说了,对于百户大人来说,扣着这些鞑子,也没有什么用处,是不是?用他们来换取浮山城,两全其美。要不,百户大人将鞑子交给千户大人,千户大人推荐大人为浮山所的千户,你看如何?”

张准不置可否。

王世新还真是舍得下血本。

第079章钢铁生产要兼顾数量和质量!

但是,这才是让张准最愤怒的。王世新用这样的口气说话,显然是他的后台和鞑子同样有关系。否则,一个千户,怎么推荐别人做千户?他有那个本事吗?就算是鳌山卫指挥使赵寅英,也没有这样的权力!比赵寅英更高级别的官员,那是什么?那是兵部!连兵部都回护这些鞑子,大明朝还有什么希望?

这还是张准第一次发现在王世新的背后,原来隐藏有那么庞大的势力。更令张准愤怒的是,鞑子已经渗透到了大明朝的神经中枢!说不定,这些人已经和鞑子暗通款曲,只等着鞑子入关,就举手投降了!事实上,清军大举入关的时候,望风而降的明朝官员,数不胜数!

单纯从利益上来说,张准应该答应王世新开出的条件,先兵不血刃的拿下浮山城再说。十三个鞑子的人头,可以换得上千两的银子。但是,从感情上来讲,张准绝对不会将任何一个鞑子,交给他们!

他不会用鞑子来做利益上的交换!

因为他们不配!

刘一平看到张准沉吟不语,以为张准心动了,进一步说道:“百户大人,你看这个事情……咱们活在世上,图的是个什么?不就是荣华富贵吗?只要大人愿意交出这些鞑子,有上头各位大人的照拂,这荣华富贵,还不是手到擒来……”

张准霍然站起来,冷峻的喝道:“你闭嘴!”

刘一平吓了一跳,急忙闭嘴。

张准目光熠熠的看着他,沉声说道:“你回去吧!”

刘一平再次愣住。

就这样结束了?

放着大好的前程不要,这张准是不是傻瓜啊?

忽然间,外面传来激昂的吼叫:

“杀鞑子!”

“杀鞑子!”

“杀鞑子!”

正是毛家屯愤怒的乡亲们在叫口号,声震四野,响彻云霄。

刘一平脸色大变,浑身都忍不住颤抖起来,他感觉自己的小命,好像已经是危在旦夕了。只要张准一个动作,一个手势,甚至,只是一个眼神,马上就会有人进来,将他拖出去剁碎了。

张准的情绪逐渐的恢复平静,向对方微微笑了笑,他用手势示意刘一平倾听外面传来的愤怒的吼叫声,一字一顿的说道:“这,就是我给你的回答。你回去告诉王世新,他想要的一切,都在我这里。我不会给他的。”

刘一平好像是热锅上的蚂蚁,一个字都无法说出来了。外面的声音越是洪亮,他感觉自己的身体,就越是颤抖的厉害。至于张准刚才说了些什么,他基本上都没有听清。

张准皱眉说道:“刘先生?”

刘一平反应过来,下意识的说道:“大人,小人只是一个带话的,一个带话的……”

张准点点头,慢条斯理的说道:“我知道。”

拍拍手。

李家喜进来。

张准说道:“送这位先生离开,他只是个带话的。”

李家喜面无表情的说道:“走吧!”

刘一平如获大赦,急忙跟着李家喜离开。

刚出门口,就看到愤怒的人群,里三层外三层的堵住,哪里有什么去路?这些人群要么是挥舞着拳头,要么是挥舞着柴刀,要么是挥舞着木棒,要么是挥舞着鱼叉……任何一样,都可以将他变成齑粉。

李家喜挥挥手,高声说道:“队长说了,他就是个带话的。”

愤怒的人群,这才慢慢的让开一条小路。

刘一平又惊又怕,急急忙忙的离开了。

和王世新的谈判,就这样结束了。

至于王世新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张准不关心,也不想知道。没那个必要了。还有三天,五月初八,就是他的死期。就算现在鳌山卫立刻调集兵马,前来救援浮山城,也已经来不及了。官兵的进攻效率,是人都知道,何况是糜烂掉的卫所兵?

………………

张准平息了一下自己的情绪,用力的拍拍手。

邹明加进来:“队长,有什么吩咐?”

张准笑着说道:“请你老子过来吧!我现在有大把的时间了!”

邹明加转身去了。

很快,李奉来、尹根盛、邹火鸣三人来了。

他们到来的主要目的,是和张准商量武器打造的事情。准确来说,是商量炼铁的事情。张准除了要给护卫队配备三棱刺之外,还要配备大量的精良的长矛,甚至还试图给护卫队配备盔甲,甚至还想打造火枪,甚至连火炮都想仿制。他是要将护卫队从头到脚,武装到牙齿。

这各色各样的装备,打造工艺暂且不说,单单是需要耗费的铁料就实在是太多。从外面购买,价格很贵,一斤生铁都卖到三钱银子了,简直是抢钱,且数量根本无法满足护卫队的需要。众人商量了一下,都觉得只有自己炼铁,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攻克浮山城不会有太多的悬念,关键在于如何抵抗更多官军的反扑。想要让护卫队变得更加的强大,必定需要更多的铁料。到那个时候,官兵封锁即墨县城一线,铁料之类的,肯定无法输送进来了。因此,张准下定决心,要自己炼铁。

张准在毛家屯这几天,通过和毛三爷等人的交谈,发现崂山有煤炭,有铁矿石,还有大量的石灰石,无论是用来炼铁,还是炼钢,又或者是造水泥,造玻璃,都是可以的。水泥和玻璃以后再说,现在要上马的,就是炼铁。

“你们到崂山去看过了吗?”张准问道。

“看过了,铁矿石和煤炭都有,原材料没有问题。”尹根盛回答。

“如果没有意外,半个月以后,我们就能炼出第一批生铁,大概有五百斤左右。要是炉子继续扩大,又或者是增加炉子的数量,生铁的产量,会进一步扩大。”邹火鸣肯定的说道。

张准非常欣喜的看着三人,沉吟着说道:“这件事情,以后就拜托三位叔叔伯伯了。你们有什么困难,都可以来找我,我们一起商量解决。我这里有些想法,不知道对你们有没有用,就算是抛砖引玉吧。”

李奉来等人都说道:“玉麟,你说吧,我们都听着呢!”

张准也没有客气,自顾自的说起来。

对于炼钢炼铁,张准是不太懂的,什么高炉、平炉、转炉、焦炭、鼓风机,都是听说过名字,真正的构造和原理到底是什么样的,他是一概不知。不过,他毕竟是来自四百年后的人物,见识是三人无法比拟的。他虽然不懂得炼钢炼铁,可是却知道什么钢铁最好,什么武器需要什么样的钢铁。

例如刀,是很重要的武器。中国军队的主要武器,一直都是刀。唐刀、苗刀、弯刀、腰刀、绣春刀、雁翎刀、大砍刀、陌刀、三尖两刃刀……光是刀的名字,就有几十种甚至是上百种。其中,大部分的刀,都是经历过实战磨练出来的精华。说哪种刀最适合战场,其实没有定论,一切都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锦衣卫要好看,选择了绣春刀;二十九路军要跟鬼子拼刺刀,选择了大砍刀;唐军要对付敌人的骑兵,选择了陌刀;戚继光觉得小日本的倭刀不容易对付,于是搬出了苗刀;骑兵的用刀和步兵的用刀,是完全不同的……林林总总,千变万化,并没有什么固定不变的。

唯一恒定不变的,并不是武器的种类,而是武器的质量。

或许有人说,武器的质量当然是越高越好啦!

这样的说法,不能说没有道理。

后世对于古代刀剑有研究的人,可能会知道三种刀:一种是大马士革刀,一种是马来刀,一种是日本刀。根据某些人的测试结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