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通史-第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存,修无可修,而造难遽造。久之而文册中有船,海洋中无船矣。嗟乎!洋面无兵船,则洋面皆盗船;洋面皆盗船,则洋面无商船,商船绝而台民危矣!今盗船渐以台洋为逋逃薮,因循再久,患不远也,势不能不亟起而改图之。
第五部分军备志(22)
“全台原设及裁改,应共存战船九十六只。内台协中营十九只:内省造四只,本年新折造二只,本年及来年已届大修四只,小修三只,应造补三只,又应归府厂造补三只。台协左营十四只:内省造六只,新拆造一只,应造补一只,届大修一只,小修二只,又应归府厂造补二只,小修一只。台协右营十四只:省造四只,应造补二只,届大修四只,小修二只,应归府厂造补二只,小修二只。澎协左营十七只:省造六只,应造补二只,届大修五只,拨府拆造二只,大修二只。澎协右营十六只:省造一只,届大修十三只,拨府造补一只,小修一只。艋牛闹唬菏≡焖闹唬υ觳沽唬煨⌒抟恢唬笮抟恢唬Ω笮抟恢唬鹪煲恢弧3≡於逯唬略觳谷煌猓葱蕖⑽床拐呱杏辛酥弧4笸菜蟠略焓迪磺Я阄迨搅悖谥ê亩倭搅悖盗焖究獍税偎氖吡搅恪2鹪焓迪俣肆搅悖ê囊话偎氖搅悖盗焖究馑陌侔耸搅恪4笮奘迪陌倨呤搅悖ê木攀搅悖盗焖究馊侔耸搅恪P⌒奘迪偃吡搅悖ê牧搅悖盗焖究舛倨呤牧健V行⊥菜笠源蔚菁酢4蠛虐椎状略焓迪б话偈搅悖鹪煲磺б话傥迨肆搅悖笮薨税倨呤剑⌒蘖俣涣搅恪P『虐椎状忠源渭酢@郏悼嗖环蟆H缜八搅霞鄣任蘅山蛱蚺獾嬉娑唷;蛟唬呵虢栏匠вφ墼煸觳怪唬榈栏辖舭炖恚溆嘟煜薮笮⌒拗鞔骨牍樘ㄍ逭蚨解了福鞴楦饔旒鄢行蓿障薇ㄑ椤F淞衔锶杂傻莱еЦ绽塾诹煜钅诳凼铡Lㄐ饔丛诘莱税欤捎本怼E旌Ⅳ慌{各营由该营将官督修,责成该厅据实查报,或由镇委员验收,既免驾厂之迟逾,又无领驾之周折。如届拆造,则以旧船折料运厂,或应造补,即由厂兴工,旧料无用再运,则事以简而易集,工以分而易完矣。或曰:届限大小修之船,大半皆不堪修葺,由修造以后,多搁于海埔。风日暴烈,雨水浸淋,责营承修,亦仍有名无实,不如一概全行由道府折造,以大修两船小修三船之费,各按大小号折料添补,改为新造一只,庶几工归实在。于原设额数不符,另行筹议造补。其实照原额实备一半,即已得用,余即补足,亦无兵无械,徒虚设耳。或曰:拆造造补之船,请全归省厂兴办,例价不敷,由道府将折料变价,再另行筹捐,划解省局。配渡到台后,大小修仍归营承办,料物多需于内地,盗船不绝,商船日稀,料物不能源源配渡,不如就省制造之便。所需于台地者惟樟木耳,回班哨船可带运也。如此则所谓发料佥差诸弊之有累于地方者,不过大小修之用,旧例即不能革除,而亦可稍为轻减矣。如循旧由台厂修办,所有厦口料物,亦须商哨并运,方无误工需也。择于斯三者而变通行之,全台幸甚。明戚继光言:‘军工当任武臣,不当任文臣。航海者渔人,而造舟者梓人,彼何与于利害,而劳苦以经营之,加倍以赔补之,不过苟且塞责而已,无补国家。’佟中丞云:‘工料本贵,给价不敷,虽造成器具,总属无用之物。所谓惜小误大,其害不可胜言。’由此观之,台地之船工,责成舟师大员之贤者,而厚给其值,其为上策。不然积习相沿,徒糜帑项,而海洋之防仅有虚名,商民之受害其小焉者也,此可为长太息也!”
又以厂道淤塞,不便出入,择地于小西门外迤南之处,建筑船坞,中开港道,至三鲲身入海,计费二千百余圆。
然自海通以来,轮船铁舰纵横海上,而旧式之船不足一顾。法军之役,巡道刘璈驻南,以台、澎四面皆海,战既不能,守又不可,禀请南北洋大臣分派战船援助。弗从。事平,刘铭传整理海防,乃购置轮船,以资邮传。而尚不能筹舰队,则以财力限之也,然自是而海战形势为之一变。
第五部分军备志(23)
炮 台
有明之季,海疆多事,始戍澎湖。澎湖为台湾外府,群岛错立,风涛淜湃,舟触辄破,故守台湾者重澎湖,而妈宫为之纽。万历二十五年,增游兵。四十五年,复增冲锋游兵,左右各置小城,列铳以守,曰铳城。天启二年,荷将高文律乘戍兵单薄,以十余舟入澎湖,据焉。因山为城,环海为池,破浪长驱,肆毒漳泉。总兵俞咨皋逐之,乃复澎湖,筑城暗澳,高丈有七,厚丈有八,东西南各辟一门,北设炮台,内盖衙宇,建营房,凿井驻兵,以控制妈宫。妈宫之左为风柜山,高七八尺。荷人凿其中,垒土若雉堞,毁之。分军以戍,与案山、西垵相犄角,东为嵵上澳、猪母落水。当南之冲,旧有舟师戍之,亦筑铳城,以防横突。西为西屿,北为北山墩,又北为太武,稍卑为赤嵌,循港而进为镇海港,垒城其中,以扼海道。其防守也如此。
荷人既入台湾,筑城一鲲身,即炮台也,曰热兰遮,台人谓之王城。基方二百七十六丈有六尺,高三丈有奇,为两层,用大砖,调油灰,共捣而成,雉堞钉以铁,故甚固。城上瞭亭相望,上层编入丈许,设门三。东畔嵌空数处,为曲洞,为幽宫。四隅箕张,置炮二十。南北规井,下入于海,上出于城,水极清冽,可于城上引汲。以防火攻。置炮十,皆重千斤者。而北隅绕垣为外城,状极雄伟,驻兵守之。倚城一楼,榱栋坚巨,有机车,可挽重而上,亦置炮数尊。内城之北,下辟水门,伛偻而入,磴道曲折。下有地室,高广各丈余,长数丈,曲转旁出。近海之处又一洞,内藏铅子。其险固也如此。荷人建政署其中,以镇抚民番。滨城之外为巨海,水道纡回。鹿耳门拱之,辅以师船,而内与赤嵌楼相犄角。楼在镇北坊,为今之海神庙,亦炮台也,建于永历四年,荷人谓之普罗比热兰遮,犹言摄理也。垒砖为垣,坚埒于石,周二十五丈有三尺,上置巨炮。南北两隅,瞭亭挺出。楼高三丈六尺有奇,雕栋凌空,轩豁四达。其下有洞,曲折宏邃,右凿穴,左浚井。前门之左复一井,以俯瞰市肆。当是时,荷人政令,南至打鼓,北达诸罗,而蚊港为北鄙互市之口,猴树港、盐水港、茅港尾诸水汇焉。港外为青峰阙,荷人筑炮台以守,制若城。内凿一井,舟师逻之。既又逐西班牙人而有其地,鸡笼、淡水各据炮台,以握东洋贸易,一时几无敢抗。
延平克台,就赤嵌城以居,改名安平。永历十八年,嗣王经视澎湖,命筑垒,左右峙各建炮台,烟火相望,以薛进思、戴捷、林升守之。十九年,闻施琅疏请伐台,洪旭告曰:“前者荷人失守,恃其炮火,凭其港道,而不防备澎湖,故我先王一鼓而下。夫澎湖为东宁门户,无澎湖是无东宁也。今宜建筑安平炮台,副以炮船,扼鹿耳门,别遣一将镇澎湖,严军固垒,以待其来。”从之。三十六年春,施琅治兵于海,嗣王克塽以刘国轩为正提督,驻澎湖。修治各垒,环设炮城,凌师以守。激战之后,败绩而降。
清人得台,以安平为郡治之塞,驻水师副将,有炮架三十,炮台十九,烟墩四十三处,以防守沿海。而鹿耳门亦建炮台,借为安平之蔽。彰化为北路之冲,八卦山在其东,俯瞰城中,山破则城亦破,故建炮台,驻兵固守,以为拥护,所谓定寨者也。高可望海,然一有兵事,山辄被据,移炮以攻,故议主毁弃。鹿港为彰化互市之口,乾隆五十四年,驻水师游击,北自大安,南至海丰,各建炮台,汛兵守之。当是时,升平无事,所欲防者,海寇而已。通商以后,西力东渐,夹板轮船,争雄海上,一但启衅,沿海戒严。而旧式之炮,利不足以及远,力不足以洞坚,拱手让人,覆军从之。同治十三年,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桢视师台湾,奏筑安平、旗后各炮台,仿照西式。法军之后,巡抚刘铭传奏办海防。光绪十二年,兴工改筑,新向英国购置钢铁后膛炮三十一尊,及加农炮,以配各台,计费六十四万九千余两。十四年,复聘德国工师,重造基隆炮台,状极坚固,且练炮兵以演放之。炮兵之外,又设水雷营,亦攻守之利器也,台湾海防于是渐备。然有其器必有其人,而后可以致果,否则非唯无用,借寇兵而赍盗粮,更为覆亡之害也,悲夫!
郑氏澎湖炮台表
妈宫屿上下炮台二座
风柜尾炮台一座
四角屿炮台一座
鸡笼屿炮台一座
东西嵵里炮台四座
内外堑炮台二座
西屿头炮台二座
牛心湾顶炮台一座
第五部分军备志(24)
清代台湾炮台表
鹿耳门炮台 在安平镇之西,俯临大海。归清之后,建筑炮台,其后海水泛滥,台遂沉没。
安平小炮台 在安平镇南隅,旧时所建,及筑大炮台,遂废。
安平大炮台 在安平镇南隅,距台南府治六里。同治十三年,沈葆桢奏建,光绪元年十一月竣工。中凿大池,堑外有濠,海水入焉。置大炮五,小炮四,以水师副将率炮兵三百名守之,颜曰“亿载金城”。
打鼓炮台 在凤治之西山,临大海,其后增建旗后炮台,以为犄角。
旗后炮台 在凤治之西,与打鼓山对峙,为互市之口,中辟港道,轮船可入。光绪元年,聘英国工师筑之,结构宏壮,中置巨炮,以兵守焉。
东港炮台 在凤治西南,两岸相距三里许,水深丈余,闽粤商船时来贸易。同治十三年,沈葆桢奏建,置炮十尊,驻兵五百,已而撤去。法军之役,再驻二百,以防南犯。
青峰阙炮台 在嘉义西南,距治六十里,为蚊港之口,荷人所筑,久圮,炮亦为海水浸烂。嘉庆十年蔡牵之役,金门镇总兵王得录就附近再筑炮台三座,烟墩三,望楼一,以安平水师协营,守备一员,千总把总各一员,兵一百八十名守之,今圮。
鹿港炮台 距彰治二十里,西临大海,乾隆五十四年所筑,今圮。
水里港炮台 距彰治西北二十里,昔为贸易之口,港道久淤,炮台亦圮。
三林港炮台 距彰治西南四十里,港道久淤,移汛番挖,炮台亦圮。
海丰港炮台 距彰治西南七十里,港道久淤,租汛宗元,炮台亦圮。
大安港炮台 在苗栗县治之西,旧属淡水,为贸易之口,港道已淤,炮台亦圮。
沪尾炮台 在台北府治之西,为互市之口,势控北鄙,光绪二年,始筑炮台,法军之役,扼险以守,及巡抚刘铭传修之,置炮十一,颜曰“北门锁钥”。
基隆炮台 基隆为互市之口,旧设炮垒。光绪二年,改筑炮台以守,法军之役,被毁。光绪十四年,乃仿西式新筑,置钢铁炮。
妈宫炮台 在澎湖厅治之北,旧设炮垒,副以师船。光绪元年,改筑炮台。十三年,刘铭传檄吴宏洛修之,驻重兵以扼海道。
大城北炮台 在妈宫之西十里,光绪元年建,十三年修,驻兵千五百名,为妈宫犄角。
西屿炮台 在妈宫之西,旧建炮台于外埯。光绪十四年,别建于内埯,俯瞰大海,驻兵千五百名。
桶盘澳炮台 旧时所建,今废。
第五部分外交志(1)
连横曰:鸿濛之世,各君其国,各子其民,闭关自守,固无所谓外交也。然当春秋之际,礼乐征伐,自诸侯出,齐、楚、秦、晋,迭为盟主。而郑以一小国介立其间,聘问往来,不失其宜。孔子曰:“子产有辞,诸侯赖之。”信乎贤者之有益人国也。台湾当郑氏之时,弹丸孤岛,颉颃中原,玉帛周旋,蔚为上国。东通日本,西慑荷兰,北结三藩,南徕吕宋。荡荡乎,泱泱乎,直轶春秋之郑矣。嗣王冲幼,左右失人,叛将倒戈,而台湾乃不国焉。清人抚有,时会变迁,东渐之机,随流而靡,而内外臣工犹欲以丸泥塞之,多见其不自量尔!夫塞之愈坚,则冲之愈力;冲之愈力,则破之愈大,而台湾外交无往而不败也。夫古今异势,强弱殊形。弧矢之利,不可以御坚炮,舟车之速,不可以竞飞船。贤者审之,智者用之,苟非整军经武,国殖民兴,未足以言外交也。德宰相俾士麦曰:“世界无公理,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