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净空法师__第1601-1800集 >

第470章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净空法师__第1601-1800集-第4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放下?可是就是放不下。为什么你放不下?你对於事实真相没有真的看透。
  所以,佛法在修行总纲领上就修什么?修观。禅宗、性宗,这都是上根利智,上上根人入门之处,观照,从这里下手,照住,最后照见,用这个功夫。读经、听讲经,古人也教我们随文入观,你就有悟处。如果不懂得观照,光是耳听,耳听的是声尘,耳根里面入声尘会增长你的知识,我们现在不讲知识,增长你的烦恼、增长你的习气,你承不承认?为什么?你听了之后,你起分别、起执著,分别执著就是烦恼、就是习气。所以我们天天学佛,天天增长烦恼习气,不是增长世法,是增长佛法的烦恼习气,所以佛法也是世间法。这个世间法跟佛法,现在我们的概念比较清楚,放下,就是没有妄想分别执著,法法都是佛法,没有一法不是佛法;我们有妄想分别执著,就是哪一法都是世法,不是佛法,我们天天学《华严经》,每天念佛堂念佛、拜佛,全是世法,不是佛法。所以世法、佛法的分就是有没有分别执著。
  你就晓得,这个观照是什么作用?观照就是在放下。观,不好懂,什么叫观?说是瞪著眼睛看?不是的。大乘教里面有一个界说,就是它有个定义,不用心意识叫做观。用心意识,我们现在世间法叫研究。研究,你有分别、有执著、有妄想,用这种心去看问题、去听话、去接触外面境界叫世间法。佛法不管是哪个宗派,包括念佛法门都不在外,它讲求的什么?不用心意识,那就叫观。六根起的作用都叫观,眼看是观,耳听也叫观,鼻嗅、舌尝统统叫观,就是不用心意识。不用心意识是什么?在日常生活当中不分别、不执著。不起心、不动念,那个太深了,我们暂时放在一边不谈它。就是学不用分别心,分别心是第六意识;不要去执著,执著是第七识。你不用第六识就叫做妙观察智,不用第七识叫平等性智,你就用这个。
  诸佛菩萨、阿罗汉示现在世间跟我们一样,他也看、他也听,你就晓得,他听看跟我们不一样,我们听看里头有分别、有执著,他听看里头没有分别执著。所以他用的是四智,我们用的是八识;有分别执著就是八识,没有分别执著就是智慧。智照叫观照。这个学会了,你就真会用功,从此之后你会跟惠能大师一样,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自己一天到晚无论在什么环境当中不生烦恼。不生烦恼,生什么?生智慧。所以你看,他见五祖忍和尚的时候跟五祖大师说,他说「弟子心中常生智慧」。他没有学过佛法,你要教他什么观照他不懂,实际上他是用观照。他并不知道有观照这个名词,他不懂得,他真的用观照;就是说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他看得很清楚、听得很清楚,样样清楚明了,没有分别执著。
  没有分别执著,诸位知道,那叫一法,那叫一念;有分别执著,宗门大德讲,你已经入二、三。二是对立,我们想想,我们生活在这个世间,什么时候离开过对立?我跟人对立了。如果是一法一念,对立没有了,但是我跟人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这是什么境界?这是一真法界。华藏世界、极乐世界跟我们这个世界哪有差别?没有差别。差别就是,他们那个地方的人(居民)各个都是没有妄想分别执著,我们这个世界是每个众生都有妄想分别执著,而且还很严重。所以中峰国师在《三时系念》里面讲得好,「我心即弥陀,弥陀即我心」,自性弥陀;「此方即净土,净土即此方」,唯心净土。离妄想分别执著,这个地方就是净土;离妄想分别执著,你就见到自性弥陀。自性弥陀在哪里?遍法界虚空界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你真见到了,自性佛。所以你想想看,这一念多重要。
  我们今天回不了头,八万四千法门也不是容易学的,尤其对初学。世尊大慈大悲,也是我们的性德深妙到极处,现出一个弥陀净土,现出一个念佛法门,真不可思议。这不是有为法,这是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就跟「出现品」里面所说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一切众生自性里面皆有唯心净土、自性弥陀,它现出来了。修学这个法门也要懂得放下,那你的进度就快了。但是,要悉知无量诸法门得要到极乐世界。没有到极乐世界的时候,这个境界不现前;一到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境界立刻就现前了。
  所以在这个地方要培养自己,尽一切力量去减少贪、瞋、痴、慢、疑、恶见。烦恼我们断不掉,断不掉要减少,愈少愈好。从什么地方去断?一定从日常生活当中,生活当中效果最显著的、力量最强的,就是人事,学著跟一切人相处。在一切人相处学什么?学不分别、不执著。分别执著里面最严重的无过於成见,我对那个人印象很好,喜欢他,对那个人讨厌,你就从这里下手。对那个讨厌的人慢慢觉得什么?不讨厌了,对那个喜欢的人慢慢学著能放下了。所以顺境善缘不可以有贪恋,有贪恋错了,逆境恶缘不能有瞋恚,你就先从这里放下。
  所以最明显的是在人事环境里面,先对这人事,这是很强烈的,慢慢在这里面培样出什么?清净心现前了,平等心现前了。有清净平等,智慧就现前,下面那个「觉」,清净平等觉,觉一定现前。觉是智慧现前,一般人讲智慧开了,烦恼一定轻,清净平等才现前,清净平等是性德。由此可知,你的一切好恶,喜欢、讨厌叫好恶,那是烦恼,性德里头没有。这叫真修行,这叫真用功夫。你这个东西不会,你天天诵经念佛,当然不能说是你白干,阿赖耶里面种一点种子而已,在这一生当中它不起作用。
  如果你真的在这上下功夫,给诸位说,这就是观行的初步,你就从这里入门。对人、对事、对物用清净心、用平等心,清净平等的爱心就叫做慈悲。世间人爱,他爱心里面心不清净,他有好恶,心不平等。所以说是用清净平等心爱一切众生,那叫大慈大悲。慈悲实在讲就是爱,世间人讲的爱,为什么佛教换个名词叫慈悲?就是这个爱心是理智的,不是感情的;是清净的,不是染污的;是平等的,没有高下之分,这样的爱叫慈悲。
  我们懂得这些原理原则,要怎么修?你就会想到古人讲的「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就大有道理了。学经教,从前我年轻时候在李老师会下,老师教我一门,一门深入。这一门通了,门门都通,就贯通。可是一门要通,通的标准是什么?标准是见性,见性才叫通,没有见性不通。见性是什么?得一心,这个地方讲的「一法一念」。真的得到一了,禅宗里面讲「识得一,万事毕」,万事毕就得圆满了。这个「一」就是一心,一心没有二念,没有念才是一心。无论哪一个法门,学经教也不例外,也是在八万四千法门当中,这个秘诀你要能体会得到,你要能肯定,要不怀疑,从这上去用功夫。
  所以一部经要重复的学、要重复的讲。讲经是真正的学教,不是讲给别人听,是成就自己。一遍一遍的讲,愈讲愈深入。现在方法好,有科学工具,每一遍所讲的你都把它录下来,然后你可以比较。去年我讲的,听听跟今年讲的不一样,你就知道你自己进步了。如果你写一部讲稿,每次讲的时候都是照本宣科,讲个一百遍、一千遍都是一样的,你永远没有进步,那就错了。我们在初学的时候,老师都非常重视学生要写讲稿。讲第二遍的时候,那个讲稿要重写,不能用第一遍的讲稿。用第一遍讲稿你不会有进步,你要重写。当然最好是完全重写,那个进步就会很大。如果拿前面这个讲稿再来修改、修订,做修订,也能有进步,没有重新写的大。重新写,当然很费事,但是不一样,然后你在讲台上讲这一样东西,遍遍不相同。讲到最后真的智慧开了。为什么?你的心,不能说你没有杂念,杂念少了,大幅度的减少了。因为你要讲这部经,你天天要讲,天天都是重新准备,你的精神、你的时间全部集中在这一点。这是什么?这就是修定。
  不要以为禅堂里头盘腿面壁是修定,研究经教,天天在课桌上是修定,他在书房是修定,他专心、他一致,这一种修学的方法比禅堂还有效。当然各人根性不相同,我觉得研究教这个方法,用这个方法修禅定,对现在来讲,知识分子最为方便,我就是走这条路出来的。年轻的时候,有许多老法师看到我说:净空法师,你怎么这么喜欢讲经?实在说,他不晓得,我不是喜欢讲经,我是用这个方法修行,这个方法对我很有效,因为我对它有兴趣。你说参禅,要我在禅堂里面打坐,时间久了,会睡著了,会打瞌睡,精神提不起来。可是研究经教,有的时候晚上都不知道时间,到天亮了,怎么会这么快?时间过得这么快?精神专注,时间忘掉了。
  初学,你学讲这一部经,当然你还要去看很多参考资料,还要照顾到你现前的听众。经不是为我讲的,是为他们讲的,要他们能听得懂,他们能听得欢喜,他们听到之后他现前能用得上,对他现前生活就能帮助得上,这才管用。如果所学非所用,他听一次,下次就不来了。他听到这个东西,确实能够解决他现前的问题。所以我们的准备要方方面面都要顾到。看到有很多深的东西,想到听众还不能够接受,那要舍弃,慎重的选择。但是,如果是老听众,他听这部经已经听了很多遍,那是愈讲愈深,它就有味道。譬如讲《弥陀经》,你第二遍跟第一遍不一样,他听了有味道。如果跟第一遍听的一样,「这我听过了,不要再听了」。遍遍不相同。
  《弥陀经》,实在讲也不简单。我在早年,二十多年前,讲《弥陀经疏钞》,莲池大师的《疏钞》。连《疏》带《钞》一起讲,我记得是讲,每堂课是一个半小时,那时候没有录相,录音,用录音带,好像这一部经总共是三百三十多个带子,摆在桌上一大堆。差不多一年的时间,一年三百六十天,我讲了是三百三十多个带子。好像是在一九八四年,洛杉矶的同学请我去讲经,我就把这一套带子带到美国。因为我打听那边的佛教的状况,那边同学告诉我,在美国的佛教,禅跟密非常的兴盛,不是学禅就是学密,净土没有人讲,而且一般人轻视净土。
  我是被一个学生,这个学生是纽约哪个大学我忘掉了,是一个大学跟台湾大学交换学生,到台湾来留学,她修学的课程就是《华严经》。正好那时候我正在讲《华严经》,所以她来听我的课,听了四个多月。韩馆长也很照顾,因为难得是个美国的女孩子,大概有三十多岁,她能听得懂,她有能力看《华严经疏钞》,不简单!我就问她,我说:你学中国文,学了多少年?三年。我们不能不佩服,学三年中文,有能力看《华严经疏钞》,所以他们真用功。她就告诉我,因为她跟我也修净土,她说:净土是好。她说:法师,到美国去传净土,恐怕非你莫属,别人去不行,你去,会有人相信。所以我听她这个建议,我就把我讲的《弥陀疏钞》这一套带子,那时候刚刚讲完没有多久,我就带到美国。我去的时候法缘很殊胜,讲演那个时候,夏荆山居士每天都来听。
  我到那里去,最初讲禅、讲密,最后讲净土。好像在那里讲了一个多星期,每天九个小时,上午三个小时,下午三个小时,晚上三个小时,那时候年轻有体力,二十多年前,还有这样的体力。讲到净土,我就把这些录音带,那时候做成卡式录音带,三百多个带子放在讲台的旁边。大众,实在讲,真的是瞧不起《弥陀经》,薄薄的一本,念念好像讲故事一样,都看轻了。我说:这是一部《阿弥陀经》讲演的录音带。大家一看都呆了,没有一个人敢讲话了,起很大的作用。一部《弥陀经》,一天讲一个半小时,可以讲一年,这怎么讲的?没有一个人想到。所以那个东西往那里一放,大家就不敢怀疑,也不敢问了,不敢轻视了。我们的净土是这样传到美国去。以后我在美国,在一个大学里面讲《弥陀经要解》,有现在的《要解讲记》,就是刘承符居士他听我讲经听了三十多年,照录音带上写成一本书。他对於佛学的修养很好,所以他写的东西我不要看,我想一定不会有错误,重要地方他会问问我。所以真的,一经通一切经通。
  最近我们都常常想,如何能培养弘法人才。诸位要晓得,中国历代五千年来用什么方式培养人才的?儒释道三家都没有例外,诸位要晓得,人才都是自学成就的。老师是什么?老师是护持、辅导,真的就像大学研究所博士班一样。你自己不肯学,说老师来教你,老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