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净空法师__第1601-1800集 >

第235章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净空法师__第1601-1800集-第2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他跟舍利弗有缘,所以说佛不度无缘之众。正因为是这么个关系,所以诸佛、祖师大德常常提醒我们,与一切众生广结善缘,这很重要。你就是成了佛,没有缘,你也度不了他。所以佛陀住世的时候,应化在世间,一定要与众生同事,四摄法里面的同事,这才能结缘。认识各个众生不同的根性、不同的缘分,应该用什么方法接引他、教化他就要用什么方法。
  中国与这些大圣大贤缘分很深,特别是儒释道,跟这三位圣人的缘可以说特别的深。信佛的,对儒道尊重,信道的,对儒佛也尊重,学儒的,对佛道还是很尊重,所以儒释道三家在中国这个社会和睦共处,这就是现在人所谓的多元文化的教学。多元文化在近代是个新名词,在中国已经奉行至少二千五百年,真正是道并行而不相悖,相辅相成,这个根基非常之厚。
  中国人很容易教化。可是在今天的社会情形跟过去不一样了,清朝亡国之后,中国的社会一直处於动乱、战乱之中,到现在一个世纪了。一个世纪一般讲五代,所以在农村的地方、偏僻的地方,疏忽了古圣先贤的教诲有三代到四代,沿海的这些大城市确实达到五、六代,还有更严重的,现在再想用儒释道三家过去那个方法来教学就困难了。从前有根,像植物一样它有根,已经是棵大树,你要常常照顾灌溉就行了,年年开花结果。现在这棵老树枯死了,枝叶花果都没有了,好在埋在地下的深根还有一线的生机,你决定不能要求这棵枯树再开花,不容易,现在必须从根本救起。这是我们常说的,儒的根在伦常八德,中国这五千年来教学的理念方式,五千年没有改变过,改朝换代没有改变,蒙古人统治中国、满清人统治中国也没有改变。这些道理、事实我们要多想想,你把它想通了,然后你才会想到在今天我们如何能够延续传统教育,能够光大传统教育。
  父子有亲,这是中国五千年传统教育的根本,你说要不要提倡?父子之间是亲爱的好还是对立的好?要非常认真去反省。我常常讲,讲的次数太多了,中国教育的兴起,为什么有教育?教育的兴起就在这一句。教育的目的,使父子的亲爱如何能在这一生当中永恒保持而不失去,这靠教育。教育第二个目的,是这种亲爱如何把它发扬光大,扩大到爱家庭、爱家族,然后扩大爱邻里乡党,我们讲的爱家、爱国,最后扩展到「凡是人,皆须爱」,泛爱众。
  泛爱众这个意思很广,众里面第一个是人,不分国家、不分族群也不分宗教信仰,只要是人我们都要敬爱;众再延伸,也包括一些畜生,天地万物,那个众字都可以包括。所以中国古圣先贤有所谓「仁民爱物」,仁是仁慈、仁爱,民是人民百姓,你的爱,爱一切人民,延伸到万物,爱一切动物,爱一切植物,爱山河大地,跟佛法里面讲的就没有两样。所以佛法到中国来,跟中国文化一接触就水乳交融,就受到中国人民的喜爱,不是没有道理,基本上的理念是一样的。
  中国的教育是什么教育?是父子亲爱的教育,简单的说,就是爱的教育。日本江本博士这十几年来做水实验,他的结论就是爱是宇宙的核心。从水结晶里面讲,他告诉我,爱的观念,不管是哪国的言语,也不论哪种文字,「爱」这个字你给水看、你给水听,结晶都是最美的。除了「爱」之外,就是「感恩」。所以他告诉我,爱跟感恩是宇宙的核心,没有比这个美的。中国教育的根源就在此地。这个延伸到社会,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所以五伦是道,天然的,不是哪个人的发明,不是哪个人的创制,不是的,自然的。大自然的法则,大自然的规律,这是道,随顺大自然是德。父子是道,亲爱是德;君臣是道,仁义是德,君仁臣义;夫妇是道,有别是德;长幼是道,有序是德;朋友是道,信是德。具体落实,中国古人教给我们十二个字,这就是所谓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在中国不论是儒、是佛、是道,对这十二个德目没有一个不赞同,没有一家不重视,这就是俯同世间。这十二个字怎么落实?如何能够融会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融会在工作、融会在处事待人接物,换句话说,融会在泛爱众?在儒家就是弟子规,《弟子规》是中国传统家教的集大成;在道家的,太上感应篇;在佛家,十善业道、三皈五戒。十善业道是平等对广泛的群众提出的,三皈五戒这是佛门弟子。这就是根。
  你懂得这是根,在今天什么最重要?根最重要,没有根这棵千年神树不能再存活下去,势必它要变成化石。如果我们希望这棵古老的神树依旧能够活下去,就在这三个根上下功夫。功夫从哪里下?要落实在自己心中就活了,我自己心里面真正有弟子规、有感应篇、有十善业,古德说「为往圣继绝学」,从自己内心开始,你不能指望别人,这都是五千年祖宗的教诲,「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才能够收到效果,从自己本身做起。然后遇到志同道合有缘人,什么是有缘人?看到你这样做心里生欢喜,你把你自己的修学心得向别人介绍,向别人做报告,别人听了很感动,想跟你学习,这就是有缘。所以我们自己要不能做到,为往圣继绝学那你就没有分。说老实话,这个工作只要发心,没有一个人做不到。
  什么人继承中国五千年传统的文化教育?谁发心认真去学习,这个人继承了,把五千年绝学的根养活了,根活了。根活了要本,本怎么办?本就是树的主干,本还是要靠自己,这就是你具足了这三门,或者是四门。佛弟子是四门,我讲三皈五戒,在家佛弟子;出家佛弟子,三皈五戒,上面还要加一个沙弥律仪,你能够把这个百分之百的落实,别人做不做我不管,我一定要落实,为什么?为古圣继绝学,效果是为天下开太平。今天是乱世,怎么乱的?传统的文化教育失掉了,这个天下焉能不乱!不乱不可能。如果古圣先贤教诲不要了,天下也不乱,我们可以不必学它,我们学它干什么?如果这门学问关系到整个社会的治乱兴衰,那就不能不重视,不能不认真的学习,道理在此地。大家在一起学当然有一起学的好处,这要缘分,机缘,没有这个机缘,哪个人学哪个人成就。
  老师,这诸位要晓得,中国人讲师承,儒释道都讲师承,眼前没有善知识,找古人。我劝导有缘的同学,我都是勉励大家做古圣先贤的私淑弟子。古人不在了,他的书在,我依照他书里面的教诲,熟读深思,能解能行,把我所学到的东西都变成自己的思想、见解、言论、行为,那个人就是你的老师。你要学《论语》,孔子是你的老师,你要学《孟子》,孟夫子就是你的老师,你要学《老子》,五千年老子是你的老师,你要学《庄子内外篇》,庄子就是你的老师,你要学《十善业道经》、学《无量寿经》,释迦牟尼佛是你的老师,我介绍给大家的老师。我给你介绍的这些人是我的老师。可是这么多的老师,你只能在一生当中学一家,这个本才真正坚固管用,一生专攻一门,一门通了能贯通一切。
  经典太深,我们还可以请几个助教来帮助我们,我们今天在此地学《华严》,谁是我们的老师?释迦牟尼佛是我们的老师。《华严》是深,我们找到助教,清凉大师的《疏钞》,清凉是我们的助教;李长者的《合论》,这是我们重要的参考资料,李通玄居士是我们的助教;我们今天所选择的课本是道霈禅师编的《纂要》,道霈禅师也是我们的助教,我们有三个助教帮忙。你要学净土,也只能学一部经。你要学《阿弥陀经》,你可以读莲池大师的《疏钞》、读蕅益大师的《要解》,这两个好助教。《要解》也有相当的深度,圆瑛法师有《讲义》,圆瑛法师也可以担任我们的助教。《无量寿经》黄念祖居士有注解。这都是我们的善友。这些人都不在世间了,书在。
  「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就像过去江味农居士一生专攻《金刚经》,二十年。周止庵居士一生专攻《心经》,《心经》二百六十个字,他居然在这一部经上也下了二十年的工夫,一生专攻一部经,成为什么?成为这部经的权威。今天一提到《金刚经》,没有人不想到江味农,提到《般若心经》,自然就想到周止庵的《诠注》。这都是我们最好的榜样,最好的先例,依照这个方法来修学,哪有不成功的道理!自己在家,虽然有工作,工作完了之后,全心全意用在这学问上。你能够深入,不要多,少分,你就得法喜充满,你会锲而不舍,世间种种娱乐你会统统放下,为什么?你真正体会到古人所说的一句话,世味(世间的滋味)哪有法味浓!怎么样也比不上法味。佛,出世间的法门,儒,世间法门,真正尝到味道,这个世俗你就不会再去尝试,自然你放下了。你还贪图世间的娱乐,换句话说,你没有得到法味。这是我们真正对中国传统文化学术来讲,继绝学,开太平;佛法来说,续佛慧命,弘法利生,要有这样的大志。
  玄奘大师过去童年的时候,童年是不满二十岁,他就立下大志,「远绍如来,近光大法」,这两句就是续佛慧命,弘法利生。远是对释迦牟尼佛说的,那时候释迦牟尼佛灭度一千多年了,绍是继承。远的来讲,我要继承释迦牟尼佛的遗教,对现代来讲,我要把释迦的圣教发扬光大,立这样的大志,所以他才有成就。你的成就大小跟你的愿力、你所立的志趣是个正比例,你的志大成就大,志小成就就小。人不可以没有志,志要不立,你这一生不管怎么用功,功夫不得力,功夫没有法子著力,在佛法讲发愿,要发大愿。
  古圣先贤告诉我们,「人性本善」,《三字经》上第一句,「人之初,性本善」,要知道我自己本性本善,我的不善?不善是违背了我的本性,违背本性是错误的。古人讲耻,八德里头有,礼义廉耻,最大的耻辱是什么?最大的耻辱是违背了本性。思想、见解、言行若有不善,这很耻辱。在佛法里面讲「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我们要是跟佛性相违背,这是最大的耻辱。佛说你本来是佛,你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我今天做好人,我今天要学佛,世间人没人认识我。那我要问,我们学圣学贤、学佛、学菩萨是要世间人认识我吗?是要世间人恭敬我吗?存这样一个念头就错了,本性里头没有这个念头。孔子说得好,「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那是真正的君子。人不知,我绝对不会怪他,我依旧认真努力在学在做。做好人何必要人知道?何必要人赞叹?
  在前些年我写了四句话,「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不必要人知道。这四个好要如何去落实它?读圣贤书就落实了。坚定稳固的落实就是要把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百分之百的做到,这是我们今天在现前这个时代、这个环境里面,俯同世间。三昧,清凉大师后面有解释,我们讲到最后再总说什么叫三昧。
  再看第八句,「毛光照益三昧门」。这十种三昧,后后胜於前前。第七门里面落实儒释道三家教学的根本,等於这棵老树活过来了,根本活了。根本活了之后一定发新枝,一定发新叶,开花结果。毛光照益,毛是比喻毛孔,毛孔光明,遍照大千世界,利益一切众生。这说什么?你的道德、你的学问自然会在你的仪容(你的威仪、你的容貌)、你的言谈举止当中显露出来,正是古人所谓「诚於中而形於外」。你的威仪、你的举止、你的谈笑自然能感动大众,大众跟你接触就能够受到利益,毛光照益。你的涵养愈深,一切众生接触你受益就愈大。这个意思还未尽,时间到了,休息几分钟。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我们接著看第八「毛光照益三昧门」。这句就是玄奘大师所说的利益众生,他老人家的话是「近光遗教」,要把佛陀的教诲发扬光大,利益众生。在中国文化教育的承传上面来讲,「为万世开太平」,这句就落实了。总的来说,都是要靠自己,自己不能成就,你的威仪、你的形相就不能够感动别人。从这个地方我们就明了,古圣先贤教导我们,一定是先成就自己,才能够利益众生。自己没有成就而能利益众生,佛在经上常说「无有是处」,就是没有这个道理。
  佛陀要教化众生要做到毛光照益,所以他必须依圆明海印,修华严妙行,到俯同世间,要成就自己的德行、学问、能力,就是佛在这个经上所说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智慧、德相,如来,如来就是自性,哪个众生都有。这是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