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净空法师__第1601-1800集-第1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疲了,他不懂得意思,他还是胡思乱想,这就很难。所以有四个小时听经,解行相应。听什么经?要贵以专,专听《无量寿经》一部经,这比什么都好!如果是换点口味,好,那就听两部经,《阿弥陀经》。《无量寿经》听完,听《阿弥陀经》,《阿弥陀经》听完,再听《无量寿经》,这两部就够了,不能有第三部,心是定的。听经也是念佛,没有离开阿弥陀佛,没有离开弥陀净土,这样能成功,这个叫不可思议法。
如果这个道场请的法师很多,讲很多的经,就算是一天讲八个小时,长年不断的这样讲。很多法师讲,那「不可思议法」那个「不」字就圈掉了,就是演说「可思议法」,就不是不可思议法。专一,是不可思议法;学很多,那就是可思议法,可思议法是世间法,就跟学校上课一样,很难有成就。为什么?心不专!凡夫很会计较,这个经上讲的跟那个经上讲的来做比较。换句话说,他从听经、学教他会生起分别执著妄想;佛法是叫你要断妄想分别执著,它现在引起你的妄想分别执著,错了!这变成什么?现在的术语叫佛学,不是学佛。学佛是贵以专,学得很多很杂,叫佛学,不是学佛,换句话说,佛法真实的受用你得不到!这个道理不能不知道。
所以真正一门深入,「教之道,贵以专」,学之道,贵以专,这才『令不思议众欢喜』。你看这个「众」也不是平常人,什么叫「不思议众」?《弥陀经》上说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那你就知道,不思议众是多善根、多福德,他遇到这个缘,不思议的缘。他这个欢喜是法喜充满,这个欢喜就是孔子所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从内心里面生出的快乐,不是外面的刺激,这个乐是真乐,是从戒定慧里面生的乐趣。儒家读书有乐趣,佛法里面学经教有乐趣,你不能够契入,这个乐趣得不到,真的契入。
我们如果能够体会得,能够理解,最重要的要认真努力去干,真学!《华严》是大本《无量寿经》,修行还是《无量寿经》、《弥陀经》好,专一。这个经太大了,太大,利於理解,不利於修行,这个道理诸位要懂。好,现在时间到了,休息几分钟。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我们接著看第七首后面这两句:
【则以智慧辩才力。随众生心而化诱。】
第一句里头,重心是『智慧』,下面一句是『随众生心』。没有智慧就没有辩才,『辩才』是从智慧生的。这个地方讲的辩才跟世间所说的辩才不一样,世间有「世智辩聪」,那是什么?常识丰富,他也有辩才。佛法里面讲辩才,有「四无碍辩才」,这是佛法里头说的,这个意思我们要懂。
四无碍,第一个是义,义理没有障碍。一般说对於一切法,不论是世间法还是出世间法,它的性相、理事、因果你都能够通达明了,这是第一种。辩才,佛法里面特别是大乘教里头所说的,不一定要念很多书,我们从《六祖坛经》里面能体会得到。惠能大师不认识字,没有念过书,开悟之后,真的世出世间一切法,我们讲一切法的性相,性是体,相是现象;性是能生,相是所生,宇宙之间森罗万象。从现象里面讲,有事有理,从事里面说,有因有果,从理里面讲,也有因也有果。这才能把一桩事情讲透彻。
惠能大师在《坛经》里面真的讲透彻了,他从哪里学来的?我们念《华严经》这一段就明白了,他从戒定慧里头来的,他不是从研究经教学习来的,不是!有一个代表人物,神秀大师,他是从经教里头学习来的。学习得也很不错,你看在五祖道场里面,他能够代祖师讲经说法,教化大众。但是那个辩才无碍,「智慧辩才力」他没有。为什么没有?不思议境界他没有入进去。入不思议境界,前面跟诸位说得很多,一定要把一切妄想分别执著放下,放下才能跟法性相应。与法性相应才叫智慧辩才,而不是跟烦恼相应。烦恼是什么?阿赖耶!跟阿赖耶相应,不行,八识五十一心所,这个不行;要跟法性相应,才有真正的智慧辩才。
能与性德相应,《华严经》上,不仅是《华严经》,一切经,不仅是一切经,一切法,任何一法,要请你讲,你都能讲得头头是道,都能讲到无量义。为什么?一切诸法的体都是自性,自性是无量的!他给我们说,就显示出他无量的辩才,原来无量辩才是性德。所以此地讲的智慧,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出现品」里面所说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是这种智慧。是你自性里本有的,不是学来的,学不来的;你所学来的,不是自性的真智慧。换句话说,《坛经》里面这两个人物,我们就了解了,神秀大师的智慧是学来的,惠能大师的智慧不是学来的,是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他透出来了。
为什么他能透出来?他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就这么个道理。神秀大师虽然学了那么多年,妄想分别执著没有放下;他要真放下,他就不会写「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他就不会写这个句子了。真放下,哪里有?真放下是「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就说明一个人放下,一个人还没放下。放下之后,智慧德相现前;没有放下的,我们现在的佛门里面讲,是知识,不是智慧。还有个名词,叫「世智辩聪」,世间的智慧,辩才聪明,不是佛所讲的四无碍辩。
四无碍辩里面第二个意思,诸法名相分别没有障碍。这个诸法不仅仅是佛法,世出世间所有一切法,你向他请教,他跟你讲解、辨别没有障碍,他全都通了。譬如学佛的同学,我们举很浅显的例子,遇到人问你,什么叫佛?佛是什么意思?你能说得清楚吗?这个不要自性智慧,佛学常识稍稍懂一点,也都能说得清楚。当然,从智慧辩才里面说出来,当然透彻。佛这个字是从印度梵语里面音译过来的,翻译成佛陀、佛陀耶。中国人喜欢简单,把尾音省掉,就称佛陀;那更简单,陀也不要,就称一个佛。所以,佛是佛陀耶的简称,佛陀耶是印度梵语的音译。它的意思是什么?我们现在学《华严》懂得了,只要放下妄想分别执著,这个人就称为佛陀。
这三大类的烦恼能够放下一种,最粗的、最明显的就是执著,执著放下了,就称阿罗汉,我们一般讲证果,证阿罗汉果。执著放不下,凡夫!一定要学,希望我们的执著愈来愈淡薄。愈来愈淡,你的功夫就愈往上提升,不能不做,什么都要淡,不要去计较。所以印光大师教我们一个方法,比什么都好。他老人家现身说法,自己做了再告诉你。什么方法?他的佛堂,佛像上面挂了一个字,「死」。每天你看在佛堂里面礼佛、诵经、念佛,都看到这个字,常常想到我就要死了,还有什么放不下?还有什么好计较的?破见思烦恼,放下执著,这个方法妙极了。
他一生为我们现身说法,我们生活也好、工作也好,处事待人接物也好,想到死了,还有什么计较的?还有什么好执著的?我们这个关能够突破,念佛得功夫成片轻而易举!功夫成片,生凡圣同居土就有把握了。而功夫好的,真能做到自在往生。什么叫自在往生?想走就走,没有障碍;想留几年,不碍事。留几年为谁留的?为众生留的,绝不是为自己。为自己再留几年,那你一定还没有放下,你的执著没有放下。执著真放下,有什么好留恋的?随时可以走!
要留下来,还有些众生可以帮忙的,这就是说佛度有缘人,这里还有有缘人。什么叫有缘?听话的,能接受,你跟他讲,他欢喜,他能接受,他能够跟你学习,这叫有缘人。如果你住在这个世间,你讲的话人家不相信,人家也不愿意跟你学,那毫无意义,那就赶快走!纵然有寿命也不要了,提前走。这样的人很多,过去有,现在也有不少。这个事总要知道,你说那个多自在。这是好事,第一等的好事,每个人都可以证得,就怕你不愿意做,那就没有法子。你只要肯,没有一个不能成就,希望我们努力。
你再能够放下分别,你就是菩萨。如果连妄想、起心动念也放下,你不就是即身成佛了吗?从理上讲,凡夫成佛一念之间!你一念能够把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你就证得了。好在在中国历史上有个惠能大师给我们做了榜样,《华严经》上是善财,善财给我们做榜样,《法华经》里面是龙女,都有好样子。这是经上讲的,几千年前我们没见到的,可是惠能大师这个人可是真的,真有,不是假的,他的肉身现在还在。没有别的,就是放得下!
我们通常称佛称佛陀,称佛,有的时候要看语气,是指释迦牟尼佛,或者是称一切诸佛;称佛陀也是这个意思,看上下的语气。如果说释迦牟尼佛,那就不能讲别的佛,专指一个人。这个佛是谁?释迦牟尼,那就不一样。这个佛是阿弥陀佛,他不是别的佛。为什么他要叫释迦牟尼?经教里面佛告诉我们,佛菩萨都没有名字。阿罗汉还有名字,执著虽然断掉了,习气没断;菩萨没有名字,佛当然更没有名字。所以佛是一个三大类烦恼断干净的人;菩萨是三大类烦恼断了两种,两大类,就是分别、执著都断掉;阿罗汉只断一种,执著断掉了。这个名称的意思要懂。
你要问为什么称释迦牟尼佛?佛没有名字,为什么要立个名字?名字不是依自己建立的,是依这个地区的众生。菩萨要到我们这个世界来教化众生,他的名字一定是释迦牟尼,他不能叫别的。为什么?就是说你到这个地方来,你看到这些众生,你要教他什么?佛菩萨绝对不是已经制定好的功课来教你,不是的。佛没有定法,佛是因材施教,看你现在需要什么,他就教你什么。
释迦牟尼佛出世的时候,看到娑婆世界,就是我们这个地球上众生,对人没有慈悲心、没有爱心,这是错误的。所以人跟人会起冲突,他会有斗争、会有战争,这都是严重的罪业。那怎么教你?要教你仁慈,「释迦」是仁慈的意思,仁者爱人,慈悲决定不杀,所以佛陀的教育是「慈悲为本,方便为门」。由此可知,原来提出释迦,释迦是教我们的宗旨,教学的宗旨,教我们对待人要慈悲、要有爱心。牟尼,牟尼是清净的意思,这是对自己。我们娑婆世界众生有严重的染污,贪瞋痴慢的染污,心不清净!所以佛用这个方法来教我们。我们听到这个名号,立刻就想起我心清不清净?我的行为清不清净?听到牟尼,就想到怎么对自己?听到释迦的时候,我怎么样对人?我能不能对一切众生都是慈悲心、都是爱心?
由此,名号原来是在这个地区、这个时段的教学宗旨,教学的方针,它会变的。到极乐世界去教,你说我们释迦牟尼佛要到极乐世界去教化众生,就不能用释迦牟尼。为什么?那个地方的人,人人对人都仁慈,你不必教了;人人都是自己清净,身心清净。所以,这个宗旨拿到西方极乐世界一点用都没有,这个名号在那里没有用处。阿弥陀佛到我们这个世界来教我们现在众生,他还要叫释迦牟尼,他不能叫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在我们这里不适合。
阿弥陀佛是无量光、无量寿的意思,我们这个世界没有。光是代表空间,寿是代表时间,那就是包括一切法,一切法都无量,在我们这个世界看不到。就是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能,无量的相好,无量的才艺,这是讲我们自身;那我们的环境,无量的美好,像极乐世界一样。我们世界不可能,根本见不到!所以那个名号用在娑婆世界不恰当。用在他那个地方就非常恰当,因为人人都是好人,都回归到自性,自性是无量的。所以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你就证得无量的圆满,我们一般称为大圆满,大圆满就是一切都是无量,那是自性里面本来具足。佛给我们举了几个例子,无量智慧、无量德能、无量相好,说不尽!总之一切都是无量的。所以要用阿弥陀这个名号,对极乐世界的众生就非常相应。这是略举,一切法的名相你能够辨别,没有错误,没有障碍。
第三个是「词无碍」,词无碍辩。词是言词,你所用的言词,要叫众生真正的能听懂,这个很重要。如果你说的虽然很好,众生听不懂,这不行。言词里面就包括语言,你看经教里头说,「佛以一音而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是自然的,不要用翻译。我们这个世间各个地区语言不相同,佛一上讲台跟大家讲演的时候,没有一个人听不懂,每个人听的都是自己的语言,都非常熟悉、非常欢喜。这种能力,是本能。这个世间确实也有人研究,有研究语言学的,发现语言有根,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