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净空法师__第1601-1800集 >

第143章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净空法师__第1601-1800集-第1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贤首品第十二」,昨天讲到法身不朽具足涅盘八味里面的第四条「不死」,今天我们再看下面的第五条「清净」,安住清净,诸障悉尽。「清净平等觉」是《大乘无量寿经》经题里面的一句话,经题的前半段讲的是「大乘无量寿庄严」,这一句讲的是果。果怎么来的?当然有因,所以接著就讲「清净平等觉」。心净则佛土净,我们念佛求生净土,最重要的就是要知道安住清净。障是业障、魔障、烦恼障、所知障,这些障碍从哪里来的?总的一句话来说,心不清净,才有这么许多的障碍。清净的标准是什么?离障,诸障悉尽,你要把障碍放下。我很想放下,可是就是放不下。尤其是魔障、业障,哪个人不愿意放下?不但是修行人希望放下,不是修行人他也不希望有业障,学佛、不学佛都乐意放下障碍。为什么放不下?
  佛在经典里面无数次的教导我们,众生本来成佛,众生本来是佛,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妄想、分别、执著都是障,在大乘教里面把它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烦恼障,第二类是所知障。见思烦恼是烦恼障,尘沙烦恼、无明烦恼是所知障,不放下不行!真的想放下,就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要懂得,首先佛教导我们不再执著。凡是这些业障现前,决定是分别执著的念头非常重。如果这些念头淡薄,这个障碍有,不是没有,没有你就不到人间来了,也就不会到六道,所以肯定是有,只有程度上的差别。
  在日常生活不能够不断欲望,所有一切烦恼的根就从欲望来的,贪欲。贪欲的对象无量无边,佛法里面把它归纳为五欲六尘,无量无边的对象,总而言之,出不了这几大类。五欲,财(贪财)、色(贪色,男女之色)、名、食、睡,这叫五欲。五欲是人生离不开的,如果贪著就成了障碍。对贪著的念头真的放下了,放下就没障碍,虽没有障碍,佛菩萨还是非常的慈悲,做榜样给我们看。
  释迦牟尼佛王子出身,他不是出生在贫寒之家,而是富贵之家。十九岁离开家去修道,你看王位舍弃了,妻子舍弃了,富贵舍弃了。我们讲的五欲,财色名食睡,色声香味触法,他全舍掉了,去过一个苦行僧的生活,而且一生不改变。你想想看这是什么意思?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这就是无尽的慈悲,他给我们做榜样,不是说说就算了,他自己真做到了。像我们这品经前面读过的「不求五欲及王位」,他舍掉了,他是不求,他生下来就有,有也舍掉,也不要了。我们没有,再去追求那就大错特错,哪有这个道理?你求这个,你心不清净;你心不清净,所有一切障难你要受。
  佛的一生做出榜样给我们看,清净的榜样,一生安住清净,这是我们常常要想到。看到释迦牟尼佛的像,听到佛的名号,就要想到佛当年在世,一生为我们所示现的;不要用「我们」,为「我」所示现的,我才能得受用,我要向他学习,他是我最好的榜样。现在我们怎么学法?祖师大德教导我们,你真正想学,第一个你要能舍,舍就是放下,第二个你要能忍。在六波罗蜜里面,舍就是布施波罗蜜,忍就是忍辱波罗蜜,你要能忍、能舍,这是先决条件。然后重要的,你要能持戒,你要不怕苦。佛告诉我们,佛灭度之后,我们以谁为老师?世尊告诉我们,以戒为师,以苦为师。
  我讲经的时候讲过,这个苦,世间人看起来苦,可是那个苦中有乐,真乐。孔夫子当年在世,不富裕,生活也很清苦,但他过得很快乐,尤其是他的学生颜回。你看现在的《论语》第一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悦是快乐,那是苦中有乐。那个乐是什么?乐是从内心里面生出来,在佛法里面称之为法喜,不是外面刺激的关系,是法喜。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苦中有乐,你要是能得到,真正得受用。我的老师早年把佛法介绍给我,他给我说「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世间人看,学佛了,要出家,要不杀生,要不吃肉,这个生活太苦了。其他的不要说,就是这几桩事情他就受不了。他不懂,这里头有人生最高的享受,不是普通人能理解的,不是普通人能见得到的。谁能享受得到?真学佛的人能得到。学佛,佛是谁?释迦牟尼,你要向释迦牟尼学习你才会得到。
  古今中外大圣大贤,他们都懂得这个真理,那就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是什么?身心清净,一尘不染。一尘不染就是诸障统统断掉,悉净就是全断了,还有比这个更快乐的吗?换句话说,你还有业障,你还有烦恼,还有忧虑,还有牵挂,还有得失,你是凡夫,你身心都不清净,你的灾障一大堆。灾是凶灾,障是障碍,学佛,障碍你开悟、障碍你修行、障碍你证果;念佛,障碍你功夫,你念佛不能成片,你念佛不能得一心,你念佛不能往生,什么原因?你有障碍。由此可知,清净是多么重要。
  大乘教派别虽多,方向目标是一致的,总的目标就是禅宗里面所说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教下所讲「大开圆解」,净土宗所说的「理一心不乱」。虽然各个宗派说法不一样,意思完全相同。明心见性、大开圆解、理一心不乱是一桩事情,三个名词,这是我们真正修行的目标跟方向。净宗讲理一心不乱是安住清净,是真正安住清净,诸障悉尽,这是大涅盘的境界。如果得到的,你没有得到理一心,你得到事一心也不错了。事一心是什么?烦恼障断了,理一心是所知障破了。
  得理一心不乱,生实报庄严土。给诸位说,到极乐世界是实报庄严土,不到极乐世界,我到华藏世界也是实报庄严土,无论你到哪尊佛的报土,统统是生实报庄严土。为什么?你的资格在那里!他只跟那一道相应,上上乘。如果功夫只达到事一心,事一心是烦恼障断了,所知障没破,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生方便有余土。是得什么?得一部分的清净,不是圆满的。小乘人也叫涅盘,阿罗汉所证的涅盘叫偏真涅盘,在我们《华严经》的地位上来讲是七信位的菩萨,《华严》七信位的菩萨就是我们净宗里面讲的事一心不乱。用《华严》的话来说,对世出世法执著断了,就是不再执著,不但这个世间,世间是讲六道,出世间是讲四圣跟一真法界,都不执著。这是得部分的清净,不是圆满的。有这样的功夫,不生净土他也超越六道轮回;六道轮回真的不清净。修学其他法门,有这样的功夫,他来生到哪里去?四圣法界里面的声闻法界、缘觉法界,我们佛门里面一般讲小乘,小乘是断见思烦恼,无明跟尘沙没断。
  还有一种,那就是净土,特别的殊胜,无比的殊胜,叫带业往生。见思烦恼没断,尘沙烦恼也没有断,他也能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他生哪里?生凡圣同居土,所以净土的殊胜不在上面,就在凡圣同居土,这个真了不起。八万四千法门任何一个法门,你要不断见思统统出不了六道,可是遇到净土法门,不断见思也能往生。往生不但超六道,而且超十法界,这个殊胜无与伦比,无比的殊胜,不能不知道。可是要能把烦恼伏住才行,不能说临命终时烦恼还起现行,还起贪瞋痴慢,这不能往生,要把它伏住。
  伏比断容易太多,伏是什么?暂时,断是永远断掉,没有了,暂时的,这个功夫要有。这个功夫就在日常生活当中去练,怎么练?在境界里头,境界,物质境界有顺境、有逆境,人事环境里面有善缘、有恶缘。顺境善缘你要忍耐,要忍!怎么呢?不起贪恋,就是说把你的烦恼要能够控制住。逆境恶缘,譬如别人毁谤你、侮辱你、伤害你,不生瞋恚。在一般人一定是心里很难过,不服,甚至要报复,没有这种念头。无论在什么境界里头常常保持著心平气和、若无其事,用什么方法来保持?净土宗就是用一句佛号。我们贪的念头,贪心、喜欢的念头一生,赶快一声阿弥陀佛把贪念打掉,恢复到阿弥陀佛。瞋恚的念头起来了,不服或者报复这样的念头起来,赶快南无阿弥陀佛,用一声佛号把这些不好的念头也把它压住。二六时中,一天到晚常常在这上用功夫,保持我们的清净心,这个清净心就是念佛的心。我心里头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
  真能保持得住,烦恼一冒出来,赶快阿弥陀佛把它压住,这叫真念佛人,这是会念佛人,一般讲三年到五年就念到功夫成片。功夫成片是什么意思?就是功夫得力,真的把你这些烦恼控制住。这个控制住,诸位要知道是暂时的,功夫成片是暂时能控制得住,但是这个机会你要抓住,为什么?这样就能往生。再把功夫向上提升,提升到事一心、理一心,不要紧,到极乐世界再去提升,这是真正聪明人。为什么?极乐世界修行的环境好,换句话说,在那个世界里面,无论是物质环境、人事环境,没有叫你生烦恼的地方,决定不会起贪心,也决定不会有怨恨心。
  极乐,怨恨没有了,怕的是有贪心。为什么不起贪心?因为你所需要的都是随心所欲。譬如我们平常讲吃的、穿的,你想吃什么东西,念头一生,你吃的东西都摆在面前了;你不想吃,它就没有了,自然变化的。你要不要为这个烦恼?当然不要。你要穿衣服,衣服已经在身上,不需要裁缝。所以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的生活,就跟我们这个世界他化自在天一样,你说那多快乐。化乐天,第五天,一切受用还要自己变化,第六天的福报大,不需要变化,动个念头就在眼前,不用了就化掉,也不需要储藏。你居住的房子干干净净一尘不染,什么家具都没有,你说那个多自在。统统不用。有客人到我家来怎么办?我连个椅子都没有。来多少客人他就变多少个座位,而且房子可以大、可以小,这奇怪,不可思议。人多,房子就大,人少,房子可以小,房子可以在地面上、可以在空中。《无量寿经》跟《观经》里面告诉我们的。在那个生活环境里头,你怎么可能起贪心?这就是说西方极乐世界缘殊胜。
  在那边,老师好,阿弥陀佛亲自教你;同学好,诸上善人,给诸位说,都是等觉菩萨,像观音、势至、文殊、普贤这样的菩萨们,在西方极乐世界太多了,这是你的同参道友,同学。这么好的老师、好的同学,你天天增长智慧、增长德行,智慧、德行增长,你自性里面的德相就自然现前。我们真的对世尊在经典里面为我们介绍的,西方世界的依正庄严,我们能信,不怀疑,真的发心想去,这一生真去得了。
  我在这一生当中,学佛五十五年,亲眼看到念佛往生的,预知时至,走的时候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点都不迷惑,有好多位。没有亲见,听别人告诉我的,差不多上百位。这在佛法里面讲叫作证转,这些人念佛往生的瑞相给我做了证明,告诉我这个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倓虚法师跟我们讲的,他的同学,他的老师是谛闲法师,锅漏匠也是谛闲法师的徒弟,念佛三年,站著往生。这是近代的事,距离我们不远。
  甚至於畜生往生,我头一次听的也是谛闲老法师说的。那个时候他在浙江温州头陀寺做方丈,那是个小庙,他庙里有只公鸡。那时候庙里生活很苦,连时钟都没有,早晨起来确实是鸡报晓,早晨鸡叫,大家就起床。那公鸡很有灵性,大众早晨上早课,晚上的晚课,那个公鸡都参加,它走在后面,跟著大家一起念佛、绕佛。有一天,早课散了,人都走了,公鸡还不走,还在那里绕。香灯师就告诉它,早课完了,要走了。它走到佛像面前,好像是拜了三拜,站在那个地方就往生了,站著走了,站著往生。谛闲老和尚依照出家僧人的礼节替这个公鸡安葬,也给它做了一堂超度的佛事,不可思议,这是真的不是假的。
  我们看看,我们想到这只公鸡前世一定是出家人,你看投胎投个畜生道,还在庙里头,不离开庙。我们就想一想,这只公鸡在庙里修行,它还有贪瞋痴慢吗?前世没修得好,要修好就早往生了,怎么会到畜生道?前世应该是修得不错,在畜生道里面,善根还能现前,这个事有。连在饿鬼道的,甚至在地狱道的,当然愈来愈少,这是肯定的。过去生中生生世世累积的善根,这是一时糊涂,临命终时把不住,起贪瞋痴慢,这个念头一动,就落在恶道去了。
  佛讲的话不是假话,贪欲是饿鬼道,瞋恚是地狱道,愚痴是畜生道,就怕临终最后一念错了,念头错了,贪瞋痴慢起现行,佛号忘掉了。所以人死之后将来到哪一道去,或是生天,或是往生,关键都在最后一念。四十八愿十八愿里面说得很好,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