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第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句话就把我点醒了。我教佛学院,我在外面讲经,能说不能行,你不信佛。什么叫信佛?真正做到;换句话说,头一个我们就想到十善业道,十善业道没有做到,不信佛;出家,沙弥律仪没有做到,不信佛。
所以信跟不信是看你的行,不是看你的解,有解无行,这个老师常讲,该怎么生死还是怎么生死,这就是六道轮回,你还是要搞六道轮回。有行无解也不行,有行无解增长无明,依旧出不了六道轮回。可是有行无解有一种人,就是念佛人,真正老实念佛,一句佛号念到底,没有一个妄想,肯定往生。老师说你不要瞧这种人,这种人叫上上根人,一般人比不上。为什么?他真的能把万缘放下,其实他放下的是分别执著,他不是妄想。妄想放下他就开悟了,那就变成上上根。他放下分别执著,一生就走一条路,我就是想到极乐世界,就是想亲近阿弥陀佛,除此之外我什么都不想。这样的人是决定得生,虽然没有智慧,不懂经教,生凡圣同居土,往往品位都很高,他不在下辈,中上辈往生。我们才懂得,信,信多重要。往生极乐世界三个条件,信、愿、行,行就是念佛,一心专念阿弥陀佛。这是《无量寿经》「三辈往生」、「往生正因」里面教导我们,这两品合起来看,持戒念佛。有些人十善、五戒、十戒他根本就不懂,但是他做到。这是什么?定共戒。他心里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没有第二个念头,他的戒圆满了。戒的作用是防非止恶,防止我们犯过,禁止我们作恶。人家念念都是阿弥陀佛,没有一个妄念,所以他戒虽然没有学,他圆满了。他真的这个世间事情他什么都不管,求往生要紧。他有大心,他知道自己的根性不如人,所以他有自卑感,他跟任何人相处他谦虚卑下。为什么?没有一样能比得上人,聪明智慧不如人,德行不如人,地位不如人,富贵不如人,没有一样能够跟人相比。所以,他常常生卑下之心,真正是自卑而尊敬别人,反而成就他的德行。
我们看倓虚大师给我们讲的锅漏匠的往生,那是个很好的例子。不认识字,穷到没饭吃,跟谛闲法师出家,什么也不懂,谛闲法师也非常慈悲,救了他。出家不能在庙里住,为什么?人很笨,年岁又大,你在寺庙住,没有一个人瞧得起你,你会很难过。你什么也不会,不认识字,你不会念经,唱念你也学不会。所以出家之后,给他剃度了,送他到宁波乡下,找个破庙没有人住的,让他一个人在那里住。只告诉他一个方法,修行的方法,他老实他听,就告诉他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跟他讲你就念这个,不断的念,念累了你就休息,休息好了接著再念。他真的就这么念了三年,你看看预知时至,没有生病,站著往生。谛老在农村里面找个念佛的老太婆替他烧两顿饭,中午、晚上,早晨自己料理一下。那个老太太也给他洗洗衣服,照顾他生活。他就念佛,就这一句佛号念了三年,预知时至,站著走的。走了之后还站了三天,为什么?他往生了,这是大事,乡下人也没有见过,怎么人死了是站著死的?所以赶紧派人到观宗寺去向谛闲老法师报告,那个时候谛闲老法师年岁还轻,他是观宗寺的知客。谛老听到这个讯息,赶快跑到乡下,都走路,一来一往三天,他就站了三天。谛老来给他办后事,非常赞叹,他说:你的成就,名山、大寺的住持、讲经说法的法师比不上你。人家成就,三年。我们常常讲,因为这是过去倓虚老法师晚年都住在香港,常常用这桩事情来勉励念佛同学,所以在香港那边的同学大家都听到耳熟。耳熟怎样?没有人照做。
前年难得,深圳有个黄忠昌居士,三十几岁,他听到这个故事他就来做实验,说我也一切放下,我来念三年佛。向小莉居士帮助他,给他一个房间,就等於闭关一样,三年不出门。他念到两年十个月,还差两个月满三年,告诉向小莉居士他要往生了。预知时至,见到佛了,他真的走了。这告诉我们,这个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他也很有福报,能有个人照顾他的生活,跟那个锅漏匠一样,无忧无虑,万缘放下。两年十个月成功了,应该在时间上讲跟锅漏匠差不多。所以我们晓得,这个事情最重要的是能不能放下,不放下就继续搞轮回,不放下就继续要受恶报。真想通了,真搞明白,才真的肯放下,放下就成功了。这里面还需要大愿力来支持,我们看到现在众生苦,黄忠昌的示现绝不是偶然的。他这个示现就是度众生,不用言说,以身作则,是身教,不是言教。佛菩萨做种种示现,只有根熟的人他才能够体会到,才能够觉悟到,一般中下根性的人还是不行,那要教。要教,要问问自己:分别执著有没有放下?我常常讲的十六个字,自私自利有没有放下?名闻利养有没有放下?贪图五欲六尘的享受有没有放下?贪瞋痴慢有没有放下?这十六个字,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这十六个字统统放下,可以做弘法利生的工作,弘法、护法都应该做,为什么?续佛慧命。如果这十六个字没有放下,要学锅漏匠,要学黄忠昌。为什么?只要这十六个字没有放下,你是轮回心,弘法、护法都是造轮回业,顶多得一点人天福报,了不起,不能往生,比不上黄忠昌。谛闲老法师赞叹锅漏匠的话是正确的,名山宝刹的方丈住持比不上,讲经说法的法师也比不上,这话说得有道理。所以,我们要常常反省,我们还有没有这些分别执著?是不是真放下?天天要反省,天天要真干。如果还有这些烦恼习气,那往生没分。如果这个东西淡薄了,真的舍掉,日常生活当中随缘,不计较,好很好,不好也很好,什么都不放在心上,行,那个弘法、护法会增高品位。为什么?你真的在积功累德,会提升往生的品位,所以这个很重要。
说到最后还是从根本学,德行要从《弟子规》扎根,从《感应篇》扎根。《感应篇》里面完全讲善因善果、恶因恶报,你要不细心去研究你不懂。不是你不怕果报,是你根本就不懂,你迷惑颠倒。像我们这种根性,中下根性的人,如何来培养自己?讲,讲学,自己讲,自己学。所以我这一生得力於老师的教诲,李老师教的。我们天天上台讲经,哪有讲经条件?没有讲经条件为什么讲?我是学生做报告,我上台做报告,下面听众都是我的老师,都是我的监学,他来监督我,我学习有没有进步。所有听众是老师、是监学,我是天天在做学习报告,不敢自称为老师,那还得了!别人尊称我是老师,那是他的事情,我们不敢当。别人尊称我作导师,那更不敢当,那是他的话,我们真正能做导师吗?导师是如来,在佛门里面只有佛称大师,只有佛称为导师。这种常识要有,所以在称呼上不可以过分。法师普通称呼也就够了,年岁大了加个老法师,不可以称大师,也不可以称导师。这个要知道,时时刻刻自己有警觉心。所以读经有好处,为什么?天天接受佛菩萨教诲,不至於迷失了方向,不至於错了目标。
这是我们看到同学有这么多,真是无比的殊胜。从哪里来的?第四段讲,「从百佛下」,经第二行,「从百佛刹微尘数国土外诸世界中而来集会」,各个地方来的,十方百界。前面讲十方是什么?说出方所,说出大众的数量,十个佛刹微尘数菩萨,这么多,从哪里来的?从百世界来,百佛刹来的。这个百,你看佛国土多少?微尘数国土,一个国土就是一尊佛的教区。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这个百不是数字,这个百是表法,十个十是百,代表圆满。他们从哪里来?从遍法界虚空界无量无边诸佛世界里面来的,来到这里集会。这个意思就是明显的给我们示现,现在人所讲的多元文化,不是来自一个地区,不是来自一个国家,是来自全世界,来自遍法界虚空界。说明一个事实真相,遍法界虚空界是一个世界、一佛土,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跟我是一体。这桩事情,佛法没传到中国来之前老子说过,庄子继承老子,也常常说,「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你想想这两句话,这个时候佛法没有传到中国来,这两句话是中国人讲的,跟《华严经》所说的完全相同。所以,老庄不是等闲人物,都是佛菩萨大慈大悲在中国出现的。中国,人相信圣贤,不知道有佛菩萨,应以圣贤身得度就现圣贤身。老子圣人,庄子贤人,孔子圣人,孟子贤人。所以佛菩萨在中国降生,以圣贤身而得度他就现圣贤身。在印度,印度人相信佛、相信菩萨,应以佛菩萨身得度他就现佛菩萨身,随心应量,没有分别执著。不但分别执著没有,也没有起心动念。为什么会现身?道理前面讲得很清楚,业感,众生业力所感。众生程度到那个时候,他自自然然现佛菩萨、现圣贤身,你会很欢喜接受他的教诲,因而得度。
下面第五段,第五段是「表法名同」,就是十方各有一大菩萨,这是十方的主首,也就十方的领队。东方法慧菩萨,南方一切慧菩萨,西方胜慧菩萨,北方功德慧菩萨。四方、四维、上下,菩萨的名号不一样,但是都有个慧字,所以法名同,同一个慧字。清凉大师在此地有很简单的介绍,这段文「表法名同」,同一个慧,「慧即十解」,就是对於诸法实相的理解,理解程度不一样。初住菩萨就明白了,明白事实真相,二住比他了解的范围更广更深,三住比二住那又要广又要深,取这个意思。所以,十解是对於诸法实相理解的深度不相同,广度不相同,但是「能见法故」。他见的什么法?见的有十住法,初住见到初住法,二住见到二住法,乃至於十住见到十住法。到下面偈颂里面,清凉大师都有解释,我们留在后面再介绍。「菩萨名异,至偈释之」,法慧代表什么意思,一切慧是什么意思,胜慧是什么意思,到偈赞的时候清凉大师有解释。这是第五段。
第六段,「所从来下,世界名同」。但是每个世界名字不一样,有一个字同,华,「同名华者」。花是代表什么?花是代表因,在佛法里面代表像植物先开花后结果,如果你看到花开得好,你就知道将来果一定结得好;花要不好,果一定就不好。所以花代表因,修因,因好果一定好。这要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所以我们处事待人接物要修善因,要结善缘,将来自己在弘护正法你就得到很多人帮助,法缘殊胜。如果我们在因地里头疏忽了,处处只顾自己,不顾别人,到自己成就之后没有法缘,没人帮你。这桩事情我们在初学的时候,李老师非常重视。教我们,你在学讲经,你现在还不会,在开始的时候就鼓励我们要结法缘。怎么结法?跟著老师的道场,老师当年在台中,一个星期固定讲经一次,星期三。他的日期是永恒不变,所以大家都知道,一到星期三一定来听。一个星期一次,在慈光图书馆,图书馆没有创办之前在台中莲社,一个星期一次。老师教我们结法缘,怎么结?当接待。所以,我们学讲经的学生都在门口接待听众,来听经的人对他们有礼貌,对他们有供养。什么供养?哪来的钱?老师说你去买一包花生,来的时候一个人给一粒。这可以,好好,大家欢喜,或者买一块小糖,很便宜。我们在门口当接待,亲切招待,然后引导他到讲堂,带著他坐座位。先来的坐前面,后来的坐后面,按照顺序引导他们坐座位。因为有些人他来得早,他很客气,他都坐后面,这个不好。坐后面,如果老师上台讲经,前面没有人坐,这很不礼貌。这是接待的人要注意到,一定要让前面都坐满,空位可以空,最后,最后可以空,前面要坐得满满的,这是礼。现在懂得这个的人都不多了。我们常常在讲台上,前面一排没几个人坐,第二排,大概第三排以后才会坐满,这都不如法,所以这个要懂。待人有礼貌、谦虚、客气,尊重别人,这是结法缘。要养成习惯,你的法缘才殊胜。结缘要慷慨,有多少布施多少,不要吝惜。如果你要是吝惜的话,将来也有法缘,但是法缘来得很困难,来得很勉强,没那么痛快。所以帮助人要慷慨大方,决定没有计较,要一律平等,要令大众生欢喜心。别人对你欢喜,什么事都好办。如果别人对你讨厌,那你什么事都难办,处处都会障碍。这都在平常要做的。
所以,佛法用花来表。佛菩萨形像面前供花,要知道这个意思,看到花,我要修好因、要修善因,才会有好的果报,取这个意思。佛前面也有供果,供果是提醒我们,我要有好的果报。有好的果报一定要修好因,没有好因哪来的好果?所以,佛门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