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第3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半部,佛教我们「离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这个见就是念头,不但相要离,念头都没有,这个功夫就深。我们知道此地菩萨的果位,不但是四相破了,四见也破了。我们在学习《金刚经》的时候给诸位报告过,破四相在什么时候开始破的?在《华严经》上来说,十信位初信菩萨就开始破四相,那个功夫浅。怎么知道是在这个位次上就破四相?破四相才能入佛门,不破四相没有入佛门。小乘须陀洹,大乘圆教初信位的菩萨,初信位的菩萨在断证功夫上跟小乘须陀洹相等,也就是我们在一般大乘教里面讲八十八品见惑断掉了,这个八十八品见惑,破四相就断掉了。
见惑,我们也常常提到,世尊将八十八品见惑归纳为五大类,这就好说了,这五大类就是,身见,众生执著这个身是我,「身见、边见、见取见、戒取见、邪见」,这五大类就包括了。这五种错误的见解放下了,真的放下了,小乘证初果,大乘,在《华严经》上讲就是初信位的菩萨,入门了。这个不要看到好像他很浅显,但真的是圣人,虽然他还没有离开六道轮回,他已经得到保证,什么保证?在六道里决定不堕三恶道。小乘教里面讲,他天上人间七次往返,就出六道轮回,证阿罗汉果。无论有没有佛出世,他不会到第八次,七次往返他就成就了。没有佛,他称为独觉,他自己会开悟;有佛,就称为缘觉,佛给他做因缘,来教导他,他成就了。这就说无论是有佛出世、是没有佛出世,他的境界都是不断向上提升。可是大乘比小乘,那智慧不能比,断烦恼是一样的,可是智慧,大乘就高得太多,尤其是圆教。圆教智慧从哪里来的?圆教智慧是从闻经来的。我们现在确实五种见惑统统具足,一品都没断,所以真的是凡夫。可是我们受大乘经教,特别是受《华严》,像《无量寿》、《弥陀经》,这些经论的薰习,薰习了几十年,这种智慧是小乘须陀洹没有的。这个我们还没断,如果断了的时候,那当然比他就更高了。现在就可以这么说法,我们跟须陀洹在一起,心地没有他清净,但是在佛法上我们比他高明很多,他确实不如我们。这就是一个是烦恼障,一个是所知障。我们烦恼障重,烦恼没断掉,这五种见没能破,《金刚经》上四相没断;我们所知障轻,所知障轻是闻佛法,长时薰修,薰成阿赖耶识的种子,这佛法的种子。所以所知障比他轻,烦恼障比他重,他们跟我们比,他们的所知障重,烦恼障轻,所以他能够断烦恼,所知障重,他对佛法没有我们知道得多。我们自己一定要晓得真正去用功,好好去修学,要在德行上加强。
怎么修法?当然,离不开世尊给我们的指导原则,「因戒得定,因定开慧」,这叫三无漏学。古大德结集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当然有分类也就是按这个分的。《大藏经》里面有经藏、有论藏、有律藏,律藏是戒律,论是智慧,经是讲定、讲定功的。当然,要是严格的细分,那就没法子分,为什么?每部经里面佛都讲的有戒定慧。那怎么分法?分就看比例,这三分哪一分讲得多,就把它归成这一类。如果定讲得多,戒有讲,论也有讲,但是定讲得多,那就归於经藏;如果研究讨论的分量多,讲定、讲戒比较少,那就归於论藏;如果对於戒律讲得多,定慧讲得少,归於律藏,三藏是这样分法的。实际上每部经世尊都讲到戒定慧,都是圆满的法轮。
我们今天初学,在这个时代学佛的同学确实是疏忽了戒律,所以我们学佛很难有成就。这个成就,我们别说是求往生、求生天,连来生得人身都靠不住。为什么?这佛在经论上讲得很清楚,来生要不失人身,我们这一生最低限度要能达到中品十善,也就是说十善业道我们自己来打分数,能不能打个七、八十分?来生能得人身。如果能打到九十五分、一百分,这生天,天道;只有五十分,人道是不保险,靠不住;五十分以下,到三恶道去了,这不能不知道。三恶道里面,因为他有十善,所以在恶道里他也享福,他在恶道里也不至於受很多苦,这是善恶的感应,业因果报丝毫不爽,我们要知道。
这里讲到菩萨,菩萨比一般人高,在修学级别里面这是最高的级别。菩萨下面是缘觉,缘觉下面是声闻,声闻里面还有四果四向八个级别。於是我们就明了,修行一定要从《弟子规》学起,千万不能疏忽。我们现在这一代修行成就的人太少了,原因就是疏忽了基础,外面的诱惑力量非常强大,里面烦恼习气、贪瞋痴慢,外面这五欲六尘的引诱,能敌得过吗?无论是在家出家,接触到这个社会各个层面,那就非常危险,很容易不知不觉就堕落,一堕落就出不来了。为什么出不来?我们今天,这中国人一般讲面子问题,放不下面子;错了,错了也不承认,还要强词夺理,还要想种种方法来掩饰,就愈陷愈深,把自己沦落到阿鼻地狱去了。真正堕落之后,豁然能够觉悟,回过头来,真正忏悔,改过修善,那是菩萨,那是来教化众生的。
前几天有个同学送了在网路上下载的几篇东西给我看,这一篇里面讲的是亚洲赌王,亚洲赌王他的名字叫尧建云,今年才四十几岁,我看它这里面写的,今年才四十五岁。这是靠赌博起家的,也被人识破了,把他杀掉,还好没有杀死,把他两个脚砍掉,手指砍掉三个,只剩下两个指头,妻子小孩都离开他了。他真正忏悔了,坐著轮椅到处劝人不要赌博,告诉人赌博都是假的,他自己是老千,告诉大家说怎么样玩牌,怎么样欺骗别人,把人的钱赢过来,他现在专门做这个。我说这是赌王菩萨,他一念回来就成菩萨。你去赌的时候准输,你没有赢的,为什么?人家牌是真的,但是他有种种的方法,你手上的牌他都知道,你怎么能赢得了他?所以这个报告,报告得很详细。他还到处表演,表演给人看,怎么样知道你手上的东西。所以,不回头是魔,一回头就是佛,佛跟魔都是一念之间。这个人不是普通人,在我们佛弟子当中看他,是佛菩萨来示现、来应化的,他做出榜样来给你看。多少人赌博倾家荡产,赌输之后跳楼自杀,你看他一家人怎么办?他看到了,他很痛心,这一生有生之年要到处去劝人不要赌博,这是菩萨。这一回头,哪一个不尊重他,哪一个不称赞他!不回头,那就是魔王,害多少人。
所以这《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是我们的修行根本,大乘小乘、显教密教、宗门教下都建筑在这个基础上,没有这个基础,那是假学佛,不是真的。李老师常常讲,那不叫学佛,那叫佛学,他们把佛的经典当作世间一门学问去研究,与自己的心行不相应,这是我们必须要知道的。学,你一定从戒学起。今天我们不谈根本戒,根本戒就是《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今天在此地我们看看菩萨,《华严经》里面讲菩萨十戒,我们看一看。这个意思是说,「菩萨奉持三世诸佛十种净戒,具足清白,无有缺犯」,菩萨做样子,目的何在?「念诸众生颠倒破戒」,为的就是这个,众生迷惑颠倒,连根本戒都破了,根本戒就是《十善》、《感应篇》跟《弟子规》,都破了。换句话说,《弟子规》、《感应篇》破了的时候,那人的身分就没有了,来生到哪里去?来生是畜生、饿鬼、地狱,他不是人。所以三教,这三个根本戒就是得人身,不失人身的保障,你真正能做到,你来生一定得人身,不会失掉人身;修得好,来生福报一定比这一生大,这是一定的道理。
菩萨念诸众生颠倒破戒,所以菩萨发愿众生无边誓愿度,「我成正觉,为说真法,令离颠倒,得净戒法,是名菩萨十戒」。菩萨成佛,现在是法王子的地位,也可以说成佛,代佛说法,说什么?说真的,不说假的。给诸位说,《弟子规》是真的,《感应篇》是真的,《十善业》是真的,在此地我们看《华严经》上讲的菩萨十戒是真的,这真法,帮助我们远离颠倒得净戒法。它有十条,第一条「普饶益戒:谓菩萨受持净戒,广为利益一切众生也」。我们看到尧建云先生,现身说法劝一切众生戒赌,他发的这个心不就是广为利益一切众生吗?好赌的人太多,他真的觉悟、回头了,劝导一切众生不要误入歧途,发财不是靠赌博能发财的,他自己现身说法,我靠赌博赚的钱,落到这样的下场,几乎把命都送掉。这就是利益众生,普饶益戒。
第二条叫「不受戒」。什么叫不受?这戒不是要受戒,为什么叫不受?这下面注解说,「谓菩萨不受外道诸戒,但自精进,奉持诸佛平等净戒也」。这个不受是不受外道的戒,这一条重要,这我们不能疏忽。这就是这里头深的意思,就是告诉我们要跟圣人学,我们要跟佛菩萨学。跟诸天在一起,天人是比我们聪明,比我们有智慧,他还有神通,我们跟他在一起那一定要有智慧,要有正念,不可以迷信。迷信,我们往往就受了他的戒法,那就错了,他的戒法里头善的也不少,有个一条、二条有问题的,那我们就受害了。这是一定要很慎重、要很细心。圣贤的心一定是清净平等的,《无量寿经》在经题上就把这个原则告诉我们,清净、平等、觉,觉而不迷。由此可知,为什么不去受外道诸戒?外道诸戒不是从自性流露出来的。大圣大贤、诸佛菩萨,他们所证得的是完全从心性流出来的。《十善业》是心性流的,《感应篇》也是从心性流的,乃至於《弟子规》都是出自於心性。我们中国古圣先贤所谓的人性本善,什么是本善?《弟子规》这三百六十句,一千零八十个字,字字句句都是本性本善里头流出来的,它不是哪个人制定的,不是哪个人创造的,不是的,这一定要懂。我为什么要学?因为是我自性流的,你就一点都不怀疑,认真依教奉行,回归自性、回归本善、回归本净,纯净纯善,这就对了。
第三个,「不住戒:谓菩萨受持戒时,不求於彼欲界、色界、无色界受生而住也」。由此可知,这个不住戒的意思就是清净戒,为什么?没有希求。这个难!我们现在还有求,我们求什么?我们求生净土。我们为什么要持戒?为了要求生净土。但是这个求,跟求其他的不一样,这个求是情有可原,佛菩萨准许你这样的求。为什么?你不求世间的名闻利养,不求世间的五欲六尘,这就对了。欲界、色界、无色界都没有出离六道轮回,我们今天持戒为了求生净土,是求生极乐世界,是超越六道轮回。但是你要知道,有这个强烈的求愿,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决定得生,品位不高,为什么?因为你有求。生在哪里?生在凡圣同居土。如果你不求了,净戒无求了,那你会生到实报庄严土。但是你要晓得,那个太高,不是我们境界,我们现在还是要求,把目标定低一点。就像蕅益大师告诉我们,有人问蕅益大师,这是我们净宗一代祖师,印光大师佩服到极处,因为他给我们注解《阿弥陀经》,叫《弥陀经要解》,印光大师读了之后,他说这个即使是阿弥陀佛再来,给《弥陀经》做个注解,也不能超过其上。这样的赞叹,那蕅益大师是什么人?不是阿弥陀佛再来,肯定是观世音菩萨,真的,别人做不到。可是蕅益大师告诉人,人家问他,您老人家生到极乐世界,什么样的品位就满足?他说:我凡圣同居土下品下生就满足了。这个话说得有道理,这个话真的叫普度众生,为什么?品位向上可不是容易事情,但是下品下生不难。我们确实能把《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落实,一心念佛求生净土,就能做到。所以蕅益大师的教诲是普饶益众生。
很多祖师大德教导我们,因为一般学佛的人,出家的人多,求什么?求开悟,求明心见性,见性就成佛了。所以多少出家人他去参禅、学密,他不念阿弥陀佛,认为念阿弥陀佛成就太慢了,我在这一生当中就要成佛去。这个愿是好,想得是好,能不能做到?大有问题。所以多少祖师大德劝导我们,说「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你到极乐世界见到阿弥陀佛,你还愁不开悟吗?这话说得有道理。到极乐世界就保险了,为什么?第一个,无量寿。在这个六道里面寿命都很短,纵然是生到无色界天的非想非非想处天,那个寿命多长?八万大劫,长寿天,六道里头寿命最长的。可是要比起西方极乐世界,他还是短命的,怎么比也比不上,人家无量寿,你八万大劫算什么?所以真正想通了,想明白了,死心塌地扎儒释道三个根。我们学佛,为什么要搞儒、搞道?这个道理前面讲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