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第2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因?现在我们很清楚,总的来说,不但是中国人,包括全世界的人,为什么堕落成这个样子?我们中国有句谚语所说的说得好,「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我们就是把老人的话、老人的教诲丢掉,不肯学习,疏忽了,所以受到现前无量的痛苦,这是真的。老人言是什么?在中国传统老祖宗的教诲就是老人言,佛菩萨的教诲是老人言,在西方每个族群千万年这些圣哲,这都是老人言。印度婆罗门教,传说它们的历史有一万多年,印度人不重视历史的记载,所以无法考据,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现在世界一般承认它的历史,是八千五百年,比我们中国伏羲氏还早,中国伏羲氏到我们这个时代,大概差不多才五千年的样子,或者五千多一点;换句话说,它们的历史是比我们要长一倍。古圣先贤,那些教训是真的,不是假的,怎么说真的?与自性相应,与性德相应。现代的社会,一般人的思惟相信科学,与科学相应,与古圣先贤的教诲不相应,现在感受到这么大的灾难,科学救不了社会,这也是世人所公认的。
所以在七十年代,一九七0年那个时候,英国汤恩比博士,他说要解决二十一世纪社会问题,二十一世纪是灾难的世纪,要解决现在的社会问题,需要中国孔孟学说跟大乘佛法。这意味著什么?意味著科学发展到现在,是不能解决社会问题。中国孔孟学说说的是什么,为什么它能解决问题?大乘佛法说的是什么,为什么汤恩比赞扬?这是我们应该要明了的。孔孟学说,可以说是集中国古代所传的集大成,中国古圣先贤有文字记载的,从黄帝才开始,才发明文字,这有了记载;黄帝以前没有文字,靠传说,代代相传。我们往上推,中国文化不止五千年,我相信不输给婆罗门教,至少也有一万多年。孔子在《论语》里面所说的那些话,我的体会,里面绝大多数是古时候代代相传传到孔子那边,夫子才把它用文字记录下来,不是孔子自己说的。凭什么这样的推测?《论语》里面,夫子他老人家自己讲得很清楚,他说他一生「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这个意思就说明,他对於古圣所传的相信,没有一点怀疑,他完全接受,依教奉行,他喜欢古人的教诲,能够信受奉行。自己一生没有创作、没有发明,述而不作,意思就说他所学的、他所修的、他所教的、他所传给后人的,都是古圣先贤的教诲,不是他自己的创作。所以《论语》里面,我总觉得十之八、九是古人的,这称为是集大成者。把中国古圣先贤的教诲,以文字经过他的整理,用文字传下来、保留下来,这是了不起的大事业。孔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贡献太大了,没有他的整理承传,年代久远就失传了。这也就是古人所谓「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孔孟一生的事业、一生的志趣在这里。这值得我们学习,值得我们效法。
中国古人传的是什么东西?是伦理、是道德、是因果。《易经》里面给我们讲得很清楚、很明白,「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这几句话就是通俗所说的善有善果、恶有恶报,千万年前老祖宗留下来的教训,是真的不是假的。中国的学术博大精深,里面有科学、有哲学,佛家的学术跟中国古大德所传的,确实有互相融通、相应,佛说得更清楚、更明白,儒家讲性,佛也讲性,佛讲性比中国儒家讲性讲得圆融、讲得圆满。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千万年前我们这些老祖宗,那在伏羲氏之前,我们相信有佛在中国降生,所以能够说出这样的大道理。佛法教人,直接向著明心见性这个目标去学习,而且说得很清楚。中国古人也讲「人人可以为尧舜」,尧舜是圣人,我们相信这个话,这个话是在孔子之前。而大乘教里面,佛告诉我们「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你看这说得多清楚,说得多明白,本来是佛。佛是什么样子?这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就是说佛的样子,佛的思想、佛的见解、佛的言行,说尽了。
释迦牟尼佛为我们示现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心性是什么样子?他分三方面讲,心性之体(本体)是什么样子、心性的现象是什么样子、心性的作用是什么样子,这就经题上讲的「大方广」。体没法子说,只有用个「大」字来赞叹,太伟大了,太大了,就这个意思;方是讲相,现相,六祖所说的「能生万法」,能生万法是现相;作用呢?作用就是所生的,也就是唯识所变,这是作用。它能变一真法界、能变十法界依正庄严,不管怎么变法,没有离自体,自体是真性、是本性,没离!如果我们学《华严》,真的在《华严》通达了,那是什么境界?就是佛境界。虽然你没有证得,但是你对佛境界完全明白,你能够依教奉行,你能把万缘放下,放下不是在事上放下,是在事里面放下妄想分别执著,那就是佛境界。「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你看最重要就是觉字。我们这个世间人是什么?世间人迷了,迷了就叫做世间法,就是六道轮回,觉悟就是四圣法界。就是我们净土宗讲的四土,觉悟之后,这个六道是什么?凡圣同居土,四圣法界是方便有余土,一真法界是实报庄严土,还有个心性、自性,自性是什么?自性是常寂光净土,那是真如本性。确实是迷悟之不同,要怎么悟?放下就悟了,为什么不肯放下?
善慧菩萨在这里教给我们见佛,你看前面一段见佛,要怎样才能见佛?二障断了,障碍没有了,你见到佛了,烦恼障断了,所知障断了。在四弘誓愿里面,诸位要晓得,「烦恼无尽誓愿断」是断烦恼障,「法门无量誓愿学」是断所知障,二障断了,你就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是见佛。这一段三首偈是给我们讲见法,法里面也分两大类,有为法跟无为法。有为法是有生有灭,凡夫见的;无为法是不生不灭,没有生灭,生灭跟不生灭是一不是二。在前面我们用《中观》的偈子跟诸位做了报告,那是什么?佛知佛见。《中观》一开头讲八个不,「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一不异,不常不断」,那是讲什么?讲一切法。见了性的菩萨,我们讲法身菩萨,在《华严经》圆教初住以上的,他们确实是如是观。我们六道众生看到一切法,有生有灭、有常有断、有一有异、有来有去,我们看错了,我们没有见到真相。
众生根性不相同,你看香积世界跟我们娑婆世界就不一样,差别很大。娑婆世界六根耳根最利,看,看不明白,听,听的能力比看的能力强,听懂,看没有看懂,听懂了。所以文殊菩萨在楞严会上,为我们拣选圆通,他就说「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这个地方的众生一般来讲耳根很利,所以跟观世音菩萨特别有缘,为什么?观世音菩萨就是耳根很利。在楞严会上,佛问这些菩萨们,你们修行是怎么样证道的(就是明心见性)?观音菩萨就是「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无上道是佛道,无上正等正觉,他是用闻,闻是耳朵,耳闻。所以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教学,天天跟大家讲经说法,学生们听,用耳根,那个时候没有文字,没用文字记载。在中国,孔夫子当年在世教学也没有用书本,几乎跟释迦牟尼佛很相似,老师坐在当中,学生是围绕著,老师讲解,有时候学生可以发问,提出问题来研究讨论,没有记载。孔子过世之后,学生把他一生的教学记录下来留给后世。记录孔子的言行,日常生活言行,这就是《论语》,因为孔子教学只有五年。他老人家晚年周游列国,回到家乡的时候六十八岁,列国诸侯没有人用夫子,所以回来之后就想教学,他是七十三岁过世的,六十八到七十三是五年。释迦牟尼佛教学的时间长,他从三十岁开始,到七十九岁走的。所以释迦牟尼佛教学是四十九年,孔夫子只有五年,留下来的东西分量就不相同。佛一生教学留下来,现在是这部《大藏经》;孔子留下东西不多,但都是精华,都是原理原则,里头没有废话。世尊教学的时间长,所以他老人家圆寂之后,学生也很多,从记忆当中把老师的教训,记录整理下来写成文字,这就变成经书,流传在这个世间。所以这个量就大了,学生也多,分量也就大了。这些典籍可不可靠?现在人善於怀疑,这是科学的精神,怀疑可靠不可靠。我们在初学佛法的时候,同样也有这个情形,我们在教室里面听老师讲课,我们把它记录下来,是老师的意思吗?十几二十个学生来记,每个人记的不一样,哪个版本才算正确?
所以佛法,释迦牟尼佛在世时候就讲,有正法、有像法、有末法,讲得好!正法就是他传下来的东西还纯正,这什么时候?他老人家灭度之后一千年,学生代代相传,还不离谱,很纯正,戒律成就,因戒得定,因定开慧,开悟证果的人很多。像法时期,众生的根性比不上过去人,这一点我们不能疏忽。为什么?从佛法里说,圣贤出现在世间是什么缘故?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这个感应道交的事情我们在前面讲过很多,诸位都明了,人要是有善心就感应佛菩萨来了。人要有恶念,对佛菩萨有怀疑,跟佛菩萨就不起感应道交的作用,跟谁起作用?跟魔起作用,魔就来了。你想佛,魔也现佛的样子来,你不知道你就上了大当,自己以为跟佛学,实际上跟魔学。佛跟魔,我们有没有能力辨别?就是认识他,什么是佛?什么是魔?有,佛在经上给我们讲得很清楚,佛菩萨包括阿罗汉没有烦恼,那是佛;魔有烦恼,你赞叹他他欢喜,你毁谤他他有怨恨、他会愤怒,那是魔,这是佛告诉我们的。如果他是佛、他是菩萨,你骂他他不会生气,你赞叹他的时候他也不会真的动感情欢喜,他那个心永远是清净的,永远是慈悲的。不但你骂他、你毁谤他、你害他,他都不会生气,那就是佛,为什么?佛心清净,菩萨、阿罗汉都得清净心。这一试验就出来了,他不喜欢的事情,你做给他看的时候,他马上就生气,这不是真佛,这不是真菩萨,很容易测验的,是真的还是假的。
佛、佛子所行决定与十善业道相应,与十善业道相违背的就不是佛,也不是佛子(就是真正学佛的),不是真正学佛。你看他心里还有贪瞋痴,我们一般讲贪瞋痴慢疑,根本烦恼具足,在行为上他有杀盗淫,他有妄语、他有两舌、他有绮语、他有恶口,这哪里是佛?所以,什么是正法、什么是邪法、什么是佛、什么是魔,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在我们面前,这是我们要知道的。你了解这个之后,你就晓得,现在人想的是什么、口里说的是什么、干的是什么,佛菩萨怎么会出世?所以圣贤人没有了,众生苦了,没人教,好老师没有了。好老师到这个世间来,大家不尊敬他、侮辱他,侮辱他、不尊敬,你造的罪业就更重,所以他不来。为什么不来?大慈大悲,来的时候你们要造很重的罪业,所以不来。你能够对圣贤人尊敬,对佛菩萨尊敬,能信、能解、能行、能证,他就来了。所以不是佛菩萨不慈悲不来,是我们没有诚意,没有能把佛菩萨感动到这个世间来,道理在此地,这是从这么一个角度来看。
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佛菩萨在不在这个世间?在这个世间,你没有请他、你没有想他,他也来了。为什么?众生无边誓愿度,这里头没有附带条件的。众生来请我,我就度他;他不请我,我就不度他,没有这个条件,没有附带条件。《无量寿经》上讲得多明白,诸佛菩萨作一切众生不请之友,我们不请,他自己来了。众生太苦、太可怜,这个苦、可怜、造业受报,这些事情也能把佛菩萨感来。感应到世间,他不以佛菩萨的身分出现,像《普门品》里面观世音菩萨所说的三十二应,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慈悲到极处!这个你不能不知道。他到这个世间来,现的是我们一般普通众生的身分,不是以佛菩萨,这样的身分你毁谤他就无所谓,为什么?你没有破坏佛教形象。他不现佛教形象,你糟蹋他、侮辱他、陷害他,你看多慈悲,他能够忍受,不让你去破坏佛教形象。我们今天这个道场称为佛教协会,「佛陀教育协会」,不称寺、不称院,寺院庵堂我们没有用这个名称,对这个道场的毁谤,罪就轻了。如果我们用寺,那是正式佛教道场,你毁谤的时候,你的罪就重了,这个道理都要懂。你真正明白,你才晓得佛家所讲的大慈大悲,你才能体会得到。
真的有许多大德,他不用出家的身分,他用在家身分,佛来了也用在家身分。民国初年我们看到许多的佛门大德,在家称高士、居士,出家称高僧,杨仁山居士、夏莲居居士、江味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