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 >

第277章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第277章

小说: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异的观念?这个一异观念很可怕,我不是你,你不是我,我是一,你们大家都是异,就对立了。不知道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体,没有一异。世尊在楞严会上用大海做比喻,把大海比喻作法性、比喻作法身,「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把大海里的水泡,浪花冲起的水泡,比喻作我们每个人,我们每个人就是一个水泡。迷了,不知道大海是自己,认为水泡是自己,我这个水泡跟别的水泡就对立了,这是执著、分别;如果分别执著放下了,水泡破了,破了,原来大海是自己。回头看看大海里面还有很多的水泡?那还是自己,不一不异,这句话你才真正算是懂得。大乘教里面讲不,这里讲八个不,实在讲,讲「不」是无量无边。「不门虽无量,此八该摄一切法」,全部都包括了。
  《本业璎珞经》里面说,「二谛义者」,二谛是真谛、俗谛,八不是真谛,反过来八迷是俗谛,他讲的这八句,「不一亦不二」,二就是异,就是不一不异,「不常亦不断,不来亦不去,不生亦不灭」,八不。你从什么地方能看到八不?你细心去体会弥勒菩萨跟世尊的对话,一弹指,是世尊问弥勒,弥勒是专门学唯识的,他是唯识宗的祖师,世尊问他,凡夫常讲的起心动念,有几个念?有几个形?有几个识?念头一动就有形色出现,那是什么?物质现象,跟著就有识的现象出现,识是什么?精神的现象。所以精神是心法,物质是色法。大乘教里面告诉我们,色法跟心法是一不是二,现在世间里面把它分作精神、物质,心法他们叫精神,色法他们叫物质。精神跟物质是同时生起的,精神里面有物质,物质里头有精神。物质里面有精神,现在科学证明了,江本博士的水实验就是非常好的证据,物质里头有精神,精神是见闻觉知。水是矿物,有见闻觉知。我跟江本博士谈,我们也谈得很投缘,我告诉他,不但是水,任何物质都有见闻觉知,你慢慢用科学的方法去发现它。精神里面有物质,这个就难了,这就不容易看到。譬如我们现在讲的,有许多没有身体的,就是没有色相这个身体的众生,我们讲幽冥界、灵界,他有没有色身?有,我们肉眼看不见。在佛法里头有,说他有色,他的色叫无表色。表就是表示出来,他这种色是我们看不到的,没有办法在我们面前显示出来,他有,有天眼通的人就看到。
  所以精神跟物质是分不开的,物质里头有精神,精神里头有物质,而且是同源的,同时兴起的。我们在「妄尽还源观」里面看到的,第二条,「起二用」,一体,从一体里起二用,两个作用。这两个作用,第一个就是宇宙,宇宙现前了,第二个就是生命现前了,这个生命是自己。像中国禅宗里面所说的,「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父母没有生之前本来面目是什么?在大乘教里,那叫正报。所以正报是说自己,不是说别人。别人对我自己来说是我自己的依报,依报是环境,环境里面的人事环境、物质环境是我们的依报,我个人才是正报,所以这个依正一定要搞清楚。不是说所有的有情众生都叫做正报,那不是佛的意思。佛的意思,正报是指自己,我从哪里来的?我跟宇宙是同时诞生的,没有先后。生命是多元化的,不一定一出生下来我们就是一个人的形状,不一定。你看宇宙之间这些动物现相就太多了,还有很多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可能在宇宙诞生的时候,我们跟整个宇宙诞生,现在所讲的天界,不是人界。十法界依正庄严也是同时诞生的,就是看每个人的业力不相同,这个业力是自然的,法尔如是。所以「一念不觉而有无明,无明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这是佛法解释宇宙的缘起、生命的缘起,说得很清楚、很明白。
  迷了以后,最重要的要知道回头,如果不回头,愈迷愈深,那么你的烦恼习气就愈来愈重,你在六道里面的日子就愈来愈辛苦。所以觉悟的人慈悲,他看到这个现象他来帮助你,帮助你回头是岸。业障实在太重了,佛菩萨做种种示现,示现怎么样?看不懂,看了不会觉悟;跟你讲,讲解也听不懂,很可能听了之后错会了意思,还是回不了头。所以诸佛菩萨真的是,我们的话来说,慈悲到极处,我们在六道里生生世世他统统照顾,从来不舍弃。所以佛菩萨的恩德没有人知道,他也不稀罕我们知道,他永远跟著我们,为什么?他知道我们跟他是一体,道理在此地。同体大悲,无缘大慈,我们不知道他,他知道我们,他帮助我们回头,诱导我们放下,放下就是。所以为我们处处现身,时时现身,不一定现什么身。什么时候我们能够觉察?心清净就能够觉察,我们不能觉察实在是因为太烦躁了。所以心浮气躁这很糟糕,心浮气躁什么善法都没有办法接受,这是一道很坚固严重的屏障把它障碍住了。所以要跟佛菩萨接触心要清净。
  我们再细心去观察一下,在现前这个社会,中国、外国都有,通灵的人,凡是通灵的人他们的心比我们一般平常人的心清净,他要不清净他马上就失掉,他这个通灵的能力马上就失掉。其实我们每个人出生下来都通灵。你细心观察,你看婴儿生下来几个月,还不会说话,睡在摇篮里面,你仔细观察,他一会儿笑,一会儿他有表情,那是什么?他看到一些我们看不到的这些灵。无论他睡著或者是睁开眼睛,他自己会笑,他自己有表情,你细心观察,他真的看到东西,他不会说。到他以后慢慢长大,慢慢就有一些分别执著起来了,他这个渐渐就失掉。有些能够保持到十岁左右,但是他不说。偶尔也说出来,说出来大人讲:胡说八道,你说什么?吓得他不敢讲。这是真的,不是假的,细心观察你就知道。所以佛法讲的这个「八不」是真的。
  从最浅显的,我们看电影的幻灯片,看电影的底片,看这个好。你常常看,你看它一张一张的,前一张,第一张不是第二张,第二张不是第三张;第一张也没有进入第二张,第二张也没有攀缘到第一张,个个互相不往来。快速度的给它移动,它成了一个画面,这个画面好像我们日常生活活动没有两样。你从这个画面就省悟过来了,原来我们所有的活动,前后都不相干,每个画面都是独立的,它哪有来、哪有去?它哪有生灭?真的是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一不异、不常不断,真看出来了。这是什么?这是整个宇宙的缩影,你在这个电影底片里面看到;这是整个宇宙,诸法实相,我们把它换句话说,宇宙人生的真相。你看清楚了之后,大乘经里面讲的你就懂得。佛在《金刚经》上所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那个如露如电就是速度移动太快,电是闪电。这个电影的幻灯片在放映机上放映的时候就像闪电一样,你看错了,你误会了,你没能看到真相,你被这些幻相欺骗了,被这些幻相迷失了,迷失了它的真相,你看的是妄相。
  阿罗汉、菩萨以上,他们看到真相,所以他们能放下。看到真相的人,你想叫他不放下不可能。听经学教几十年的人还没有放下,他所听的、他所学的没懂,不是真懂。真懂看什么?看放下多少,放下多少就真懂多少。可是放下之后还有很浓的习气,习气可不容易断。习气遇到境界的时候它就发作,遇到可爱的,贪的习气发作,遇到讨厌的,瞋恨的习气发作,一发作就又变成现行,立刻就退转,就退到原位,甚至於还堕落,你说这个多可怕!那怎么办?这就是祖师大德教我们修行,修行是什么?修行在日常生活当中练,顺境界里面,所谓顺境、善缘,炼什么?炼不起贪心,没有贪恋。怎么炼法?提起觉观,你能不能提得起来?你马上就要想到佛在经上怎么教我们的。《金刚经》中国人念得最多,不学佛的人也念,为什么?真的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那个贪的念头才一动,「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平了。假的,不是真的,不值得喜欢,不值得留恋,想留恋也留恋不到,为什么?它不存在。遇到逆缘,逆境、恶缘,心里难过,不高兴了,马上想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或者想到《般若经》上所说的「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你习气马上就降温,就不会发作。
  所以修行修什么?真正修行的人,顺境里面修不贪,逆境里面修不发脾气,就从这里开始。为什么?这个毛病最严重,贪是饿鬼道,瞋恚是地狱道,你从这两个修,修成功了,你就是不能往生,你决定不堕三恶道。对於一切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就是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契入境界之后,有一点功夫了,你态度变了,你变得很柔和。「还源观」里面讲的四德,「质直柔和」,质直是什么?真诚心待人。什么是真诚心?我希望别人用什么心对待我,我就用那个心对待人,那就是真诚心。你待人接物的态度就变了,温柔、和睦,不但现前的冤亲债主可以化解,累劫的冤亲债主都会化解掉,真正讲的消灾免难。所以修行,说老实话,不是每天念多少经,磕多少头,不在此地,读经、学教,我们常讲是提醒自己,真正修行是在生活上,吃饭,在饮食上不执著。所以我们常常想到释迦牟尼佛的生活,每天出去沿门托钵,给什么吃什么,哪有选择的?没有选择,他心是清净的,他心是平等的。清净心、平等心能转境界,这个我们现在明白了。他托来的东西,他心地很欢喜,他吃的时候味道就好,境随心转,他心好,不管什么东西到他那里,都是最美的味道。我们很可怜,我们是心被境界转,这就受外面的控制,他不会,他们是境随心转,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所以心地善良,纯净纯善,那你看人,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你才真正能够生欢喜心,常生欢喜心,法喜充满。
  《涅盘经》二十七卷有这么几句话,「十二因缘」,辟支佛所修的,「不出不灭,不常不断,非一非二,不来不去,非因非果」,你看十个不,「龙树菩萨承之」,真做到了。《智度论》第五卷有这么一段话说,「如说」,譬如讲「诸法相」,说诸法相,有这么几句偈,「不生不灭,不断不常,不一不异,不去不来,因缘生法,灭诸戏论」,它也讲八个不。由此可知,《八不中道观》通大小乘一切法,为什么?这是讲的诸法实相。《智度论》第七十四卷里面说,《大智度论》是一百卷,「观一切法,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不来不去,不一不异,不常不断,非有非无」,末后是两个非,前面十二个不。龙树菩萨学到了,用这几首偈,在日常生活当中,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他就作如是观。这个观成功了,他修学是大幅度向上提升,他是初住菩萨,不但是超越六道,他超越十法界。我们要想想,他能做到,我们也向他看齐,要向他学习,这是真的,不是假的,真实的利益。
  世间东西全是假的,你拼命去追求,追求到最后一场空。你要了解事实真相,很寒心,古大德讲「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你在造业。纵然造的是善业,也不过是人天福报而已。可是人天还不容易得,人怎么样?中品十善,天道是上品十善,人道是中品十善。讲到善法,诸位都应该知道,善从哪里生的?它的根是孝亲尊师。你看看《观无量寿佛经》净业三福第一句话,「孝养父母」,第二句,「奉事师长」,孝亲尊师,一部《地藏经》就是讲这个道理。佛法是师道,师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孝道里头,孝道的精神、核心就是亲爱,父子有亲,那种亲爱。所以中国自古以来的教育,用现在的话说,是爱的教育。爱,头一个就是要自爱。他不自爱,他怎么能爱人?自爱,爱自己什么?爱自己的本善。《三字经》上讲「人之初,性本善」,爱自己的本善,本善是什么?是伦理、是道德。在大乘佛法里面讲,本善是什么?本善是自性性德,这是本善。「还源观」里面给我们讲的四德,那是本善,随缘妙用、威仪有则、质直柔和、代众生苦,这是性德里面的四善,具体给你讲就是十善业道,自己能够把十善业道百分之百的落实是自爱。
  我们今天再引申出来,《弟子规》,《弟子规》百分之百做到是自爱,《感应篇》百分之百做到是自爱。你做不到,做不到你不自爱,不自爱怎么会爱人?哪有这种道理!你看你把《弟子规》做到了,你的父母喜不喜欢?真喜欢,那才叫孝顺;老师喜不喜欢?老师真喜欢,这叫尊师。我们做不到,做不到是不孝父母、不自爱,不孝父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