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傅彪夫妻二人合著:印记 >

第10章

傅彪夫妻二人合著:印记-第10章

小说: 傅彪夫妻二人合著:印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日,没想到那竟成了最后一次。当天晚上,他又驱车直奔天津,要亲自去感谢沈中阳教授。
  1月28日,他应邀参加武警总医院的新春联欢会。彪子对武警总医院充满感激,他经常打趣说武警总医院的一切都那么好,就连护士的身材都是一流的。为了表达谢意,小刚和帆子也像自家人一样一同去了。
  1月30日,录制中央台的《艺术人生》。
  1月31日,彪子到上海参加《大清官》宣传。他知道电视台栏目经费很低,硬是不让我同行,自己拎着一只行李箱就去了。我只好让在上海陪同他的朋友每日叮嘱他吃药。新闻发布会在下午13:30召开,他特意赶在中午12点以前退房,为了节省半日房费。会后,他又回到宾馆,坐在大堂里等晚上返京的飞机。
  2月5日,他再次赶到东辛幢小学去看望那里的师生。东辛幢小学位于偏远的北京平谷山区,他对那里的孩子有着深厚的感情。
  2000年,在他的倡议下,北京卷烟厂成立了专门的基金,帮助那里的贫困学生。基金设定为50万,彪子捐了5000元钱,并带着儿子一同去了平谷,让儿子把图书亲手交到同龄孩子的手中。我知道他的用意,一是让儿子从小懂得献爱心,二是让儿子亲眼看看偏远山区的学校,让他更加珍惜自己生活、学习的环境。
  儿子感触很深,亲自拍了很多学校的教室、桌椅、操场的照片,回学校后,把照片贴在班级宣传栏中,还开了一场主题班会。小孩子就在这样一点一滴的教育中感悟着成长着。
  在傅彪的进一步倡议下,北京卷烟厂投入了更大的物力把东辛幢小学正式更名为“中南海爱心小学”,傅彪任名誉理事长。不管多忙,他每年都要抽时间去学校两次,和孩子们交流、沟通,教育孩子们要懂得爱和孝顺。
  有人以为,彪子这样做,一定是北京卷烟厂为了“名人效应”而付了重金,事实上彪子从始至终分文未取。他倒是总说“爱心小学”这个平台太好了,让他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
  2月6日,再次回到团里参加铁道部团拜演出。
  2月7日,陪儿子过14岁生日。儿子把好友约到家里,彪子前前后后地张罗。他早早就制定好菜谱,亲自下厨为孩子们做了他最拿手的肉沫蒸鸡蛋。这一天,也是我们搬进新居后正式开伙的日子,火烧得很旺,预示着今后的日子事事兴旺。
  一月二月间,彪子陪我们母子俩过了生日。每次拍合照,我心里总有一个念头冒出来:该不会是最后一次吧?只是瞬间闪过,又赶忙将它打消,并告诫自己千万不能这么想。看他精力充沛地忙碌着,快乐着,深埋于心底那一颗不安的种子便不再继续发芽。我仍然相信,彪子会好起来的。
  要过年了,他吩咐,从初一到十五家里不能断了客人。于是,今天来俩,明天来仨,一直忙乎到正月十九,客人们一直络绎不绝,还有许多朋友没顾上招呼呢。
  新房子真是被暖透了。
  小刚一直惦着彪子的事儿,其他朋友也都心照不宣。最热闹的那天,小刚一口气招呼了二十多人来到家里,说是来暖房的,其实,是来陪彪子过个年。谁都不知道明年的春节还有没有彪子。
  彪子一向好热闹,朋友多就更开心。他兴奋地带着大家这儿看看,那儿看看,对我的工作大加赞赏,夸我花最少的钱办了最多的事儿。
  其实,若不是想让他早一天住上新房子,还有很多地方可以更节约的。但那时是在和时间赛跑,顾不上那么多了。彪子很满意,看着我精心设计的各个角落,乐得合不拢嘴,没事儿就背着手楼上楼下溜达,只是欣赏,并不挑刺儿。我得到了极大的安慰和满足,不管房子布置得好坏,总算让彪子住上了。
  大年初三,彪子的姐姐们也聚齐了,一家人在一起吃了团圆饭。饭后合影时,不知谁小声嘟囔了一句:“要照就抓紧照吧。”潜台词很明白,我听得懂,有几分恼火,几分心酸。

  第29节:傅老师,复发了

  我记得清楚,爸爸走的那年春节,家里的人全部到齐了,连平时不怎么来往的亲戚也一个不少。春节从来没有那么圆满过,然而三个月以后爸爸就走了。所以,我心里一直固执地认为,太圆满的团聚是不吉祥的。
  于是这一次,我故意躲起来,不去凑齐了拍照,好像这样医生的预言就不会成真。理智告诉我,这是没有科学依据的,但当时的我竟因此获得了苟且心安。
  【连载20】
  “傅老师,复发了。”
  生活重又恢复了“宁静”。
  彪子依然如故,以惯有的笑容向关心他的人们传递着自信与乐观。他又开始工作了。
  3月15日,他带着编剧王培公老师进驻武警总总院,开始了《冷暖人生》剧本的前期创作,走访一些医生、护士、病人及家属。
  《冷暖人生》是彪子手术以后萌发的创作冲动。他在患病期间,看到、听到了许多非常感人的、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事,决定将它们记录下来,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肝病患者,关心肝移植。
  半个月以后,3月30日,我们驱车赶往天津,到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东方器官移植中心,也是沈教授的根据地,对那里的医生、护士进行采访。
  他们从肝移植在中国的创立聊到艰辛的发展过程,又聊到这项技术逐渐成熟的现状,从当年沈教授单枪匹马创业聊到今天亚洲最大的器官移植中心。这一切,彪子架起摄像机全程记录下来。每天分成三个时间段,沈教授随时把稍有空闲的医生、护士派到我们的酒店。彪子盘腿坐在摄像机后面的椅子上,像记者一样不时地发问,不时地打趣儿。
  疾病使彪子对生活有了重新的思考,他对这个剧本投入了极大的心血和热情,剧本中人物的设定、脱稿时间、拍摄周期都列入了他的2005年工作计划。一切都在按部就班进行着。
  然而命运又一次捉弄人。就在警报刚刚解除了一个月,就在彪子想热火朝天大干一场的时候——4月1日夜里,劳累了一天的彪子突然被一阵巨痛惊醒了。
  这疼痛实在很蹊跷,彪子忍了又忍,大汗淋漓,最后实在忍不住了,让我给医生打电话,请人来打止痛针。就这样,勉强捱到了天明。
  第二天一早,我们赶到第一中心医院,彪子再次被推进了那圆圆的罩子。腹腔、头部、肩、脊椎……一个部位一个部位仔细地检查着。
  又是漫长而忐忑的等待。
  我告诉自己要做好最坏的心理准备,我告诉自己不能害怕。彪子总对我说:“别害怕,害怕没有用。你得去面对,还得微笑着面对。”
  2个小时过去,一向耐心的彪子终于被折磨得不耐烦了。他烦躁地蹬开盖在身上的薄毯,大吼了一声:“我不做了!”
  医生连忙打开那扇铁门,他夺门而出:“怎么那么长时间呀!要是有事就把胳膊剁了得了!”他的脸涨得红红的。稍作平定,他一边揉着疼痛的肩膀,一边跟医生说:“我胖,窝在那里面,还得保持着一个姿式不能动,‘嗡嗡’的噪音一会儿响一会儿响,我简直快疯了。”他解释着,怕刚才的冲动伤害了人家。
  沈教授安慰他:“好了,没事儿了。别说您做了两个小时,有的病人几分钟就坚持不下去了。”
  彪子不是“面瓜”,他是有脾气的,性子也急,但他严于克己,不会轻易对外人无理。朋友们都说,什么事要是让彪子发了脾气,那这事就真说不过去了。
  我知道彪子这次的爆发并不是全无道理的。
  他曾说,那个圆圆的罩子,在身上来回转悠着套来套去。它不是一个美丽的光环,也不是荣耀的光环。可就是这个光环,总让他立刻感到一种最接近生命本质的真实。
  频繁的检查、持续的疼痛、巨大的心理压力捆绑在一起,让他无力顾及太多,做了一回真正的自己。但他总是很快地回过神儿来,很快克制住自己,不允许自己因生病而任性。彪子活得累,心累。
  沈教授读完片子走出来,我俩围上去:“怎么样?”
  沈教授笑着,肌肉有点僵,镜片后面的眼睛闪过一丝异样。

  第30节:签署“生死单”(1)

  “没事,有什么事您跟我直说。”彪子很敏感。
  “只要是肝里的事儿咱就不怕。”我看着沈教授,话却是说给彪子听。
  沈教授笑笑,拍了拍彪子的肩膀,让我们先回酒店,说他会稍晚些过来。
  刚到酒店,沈教授的电话便打过来了:“秋芳,不太好,可能是复发了。你先别告诉傅老师。”电话那头语气很沉重。
  半年的接触,彪子和沈教授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沈教授是外向的,尤其是与彪子有了感情以后,很难再像对待一般病人那样冷静。我从他的表情里已经读出了部分答案。
  “谁的电话?”彪子见我发愣,追问了一句。我几乎想也没想,直接说是沈教授,他在等放射科主任看片子,中午过不来了,让咱们先吃饭。
  这半年的磨炼让我觉得自己可以当编剧了。
  彪子看看我,并没有再追问。他沉默了片刻,催着我先去餐厅点菜,他和王老师随后就来。
  在餐厅,又接到了沈教授的电话:“秋芳,这事儿不能瞒了,得马上接受治疗。我准备告诉他,你觉得他能承受吗?”
  “我猜,他已经有感觉了。”
  果然,彪子把我支走以后,对王老师说了他心底的准备:“我不怕,大不了我再换一个!”王老师告诉我他说得很轻松。
  晚上,沈教授来了,往椅子上一坐,直入主题:“那我说了啊。”
  彪子面对沈教授:“您说吧。”
  “傅老师,复发了。”沈教授语气很平静。
  “在哪儿?”彪子并没有一丝迟疑,他端坐在沙发上,眼睛紧盯着沈教授。
  “还在肝内。明天一早回北京,立刻住院全面检查,然后拿方案。”
  沈教授很果断,他已经替彪子推掉了第二天天津电视台对他俩的采访,并通知武警总医院安排好病房。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彪子对沈教授已经产生了心理依赖,治疗过程中遇上任何问题,总是一句话:“我听你的。”这次也不例外。当听到沈教授亲口说“复发了”,彪子的眼神一下黯淡下去,不过只一秒钟就重新振作起来。他招呼我给沈教授叫份晚餐,自己仔细地向沈教授咨询了可行的治疗方案。
  “傅老师,别着急,我会想尽一切办法的。”
  “有你在我不急,我就全交给你了。”
  两个男人相对而坐,像两个临战的运筹帷幄的将领。气氛显得有些凝重,但没有一丝慌乱。
  彪子一向信不过我的驾驶技术,第二天回北京,仍然是他开车。
  【连载21】
  签署“生死单”
  回到武警总医院,医生给彪子服用“美施康定”。那是给恶性化程度很高的肿瘤患者用的止痛药,对胃肠道刺激很大,会让病人不停地呕吐,但止痛效果很好。
  彪子用药后,每餐饭都止不住地吐。他并不害怕,吐完了再吃,他要保存体力应战。
  沈教授为了制订最完善的治疗方案,跑遍各大专科医院,找各个学科的专家征询。
  我和彪子感觉很踏实。有这样一位顶级的专家为彪子跑前跑后,周密部署,我们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
  从影像学角度来看,再次换肝还是有希望。国外有这样的病例,换完一次,一个月后再换,让血液过滤一下,预后效果不错。
  沈教授起初还怕彪子不能接受,迟迟疑疑地提出这个方案。而彪子在他面前一向没二话:“好,我听你的。”
  手术定在四月底。
  这时候,彪子又给沈教授出难题了:作为电视剧《大清官》的主要演员,他与投资方签署过一项协议,此间要在成都电视台为该剧做宣传。他觉得答应的事情不能爽约,更不能辜负了等待他的观众。而我的心情可想而知,简直是“敢怒不敢言”,只巴望着沈教授能替我阻止他的冲动。可但凡他想做的事谁能拗得过呢?
  4月19日,彪子发着低烧,我们还是飞往了成都。
  聊到节目的流程却大感意外,本以为是为《大清官》播出而做的专题节目,没想到主题叫做“傅彪篇”,彪子有些不悦。他是为了那一纸合约才千里迢迢抱病而来,如果是为了宣传个人,实在没有必要。“我希望能放大电视剧本身,而不是放大我自己。”于是,我们在饭桌上和编导们紧急协商,把节目提纲做了很大改动,终于达成一致。


  第四部分

  第31节:签署“生死单”(2)

  节目组的编导为了让他多睡会儿,把录制时间定在了20日下午,彪子坚决不肯,他说:“一天的工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