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01-1880集 >

第103章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01-1880集-第103章

小说: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01-1880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对於一切法不生不灭的道理,知道了一些,怎么证实?放下就证实,就是你亲证的境界。不放下,听佛说的,佛这么说法,佛当然不妄语,是他的境界。佛教化众生,让我们最感动的、最佩服的,那就是他不牵著我们鼻子走,他不是教我们盲目追随他,不是这样的。他教我们,要把他所讲的你自己去证明、去证实,他所讲的不是他的,是你自己的。因为你自己现在迷,你真能放下,就发现他所讲的确实是自己的性德,自己性德里头本来具有的,一样都不缺。《十善业道》不是他的,不是他制订的,是我们自性里头本来具足;换句话说,见了性德,就是这样的。戒律里面讲「三千威仪,八万细行」,那是你的本来面目。然后我再告诉你,《弟子规》的三百六十句,《太上感应篇》里面字字句句,也是你自性里头本有的,不是外面的。谁的弟子规?自性弟子规;谁的感应篇?自性感应篇。如果佛说的,你自性里头没有的,那叫外道。
  所以千经万论所讲的,没有离开你的自性。我们在开讲《华严经》的时候向大家报告过,《华严》所说的是什么?所说的是自己。正如同佛在这经上所说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华严经》上讲的,你自性本有的智慧、本有的德能、本有的相好。这说明华严在哪里?就是我们现实的世界。我们现实的世界哪有这么美好?是,本来是美好,现在不美好。这什么原因?境随心转,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性是清净平等的,识可不是,识有染污。所以识有染净,染里面有善恶。我们今天把清净丢掉了。清净的识心,现的法界是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那是清净,净识现的。六道轮回是染识现的,染里面有善,善就现三善道;染里头有恶,恶就现三恶道,全是自己心现识变。除了你自己真心之外,什么都没有。遍法界虚空界,万事万法、一切众生都是自己心现识变,给你讲,这不是一家人,这是你自己。我讨厌这个,我恨那个,是你自己恨自己,你自己不爱自己,毛病发生在这里。
  你真认识清楚,慈悲心自然流露。慈悲心头一个是自爱,真正爱你的自性,自性里面像惠能大师所说的,爱你的清净心,爱你的不生不灭,爱你的本自具足(这里面智慧德相),本不动摇,能生万法、整个宇宙。什么时候你见性?你爱这个宇宙,爱一切众生,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慈悲心,你见性了。见性人就是这样子,恢复到他本来面目,佛法的名词叫大慈大悲,大慈悲心现出来的时候,这见性。你还有喜欢这个、讨厌那个,你在迷,你没有觉悟。你要知道,觉心平等的,觉心清净的,平等就是没有分别,清净是没有执著,执著是染污。修行就从这上下手,法相宗里面讲的「转识成智」。末那是染污,就是执著,末那是执著,第六意识是分别,这两个是因上转,我们做功夫就在这上做。跟人相处,跟万物相处,对世出世间,我们讲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在这里面修什么?学不分别、不执著。所以祖师说得好,这与文字无关。所以文字,经教学不学?都可以。经教学得再多,你的分别执著没有放下,经教不是智慧,变成什么?变成所知障,变成世智辩聪;七情五欲、贪瞋痴慢是烦恼障。如果你放下了,放下了,一切经教就是智慧,它就不叫障碍,它变成什么?智慧里面讲后得智,无所不知。清净心里面所生的,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那是根本智。般若无知,是根本智;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无所不知,那是后得智。五十三参是后得智,善财童子在文殊会上所得的是根本智。没有根本智,所学得来的全是世智辩聪,全是所知障。世法、佛法都讲这个道理。所以,放下烦恼习气是第一桩大事。
  中国五千年来,老祖宗教导后人,第一个就是教你放下,格物。格物是放下,格是格除,物是欲望,物欲。就是你要放下欲望,然后才能成就智慧,你所学的东西才是智慧;有欲望,学的东西不是智慧,这很有道理。智慧开了,所知障没有了,格物是破烦恼障,致知是破所知障,然后意诚、正心,意诚、正心是佛法讲的菩提心,你的真心现前,你真心起作用。真心起作用,这身就修了;身修就是具足智慧,具足众善,「人之初,性本善」,本性本善、本性本觉就现前,身怎么会不修?身修而后家齐,你的家庭非常美满、非常和乐。这就是我们常常讲的,幸福美满的人生,幸福美满的家庭,一家人都生活在充满智慧、充满道德的快乐之中。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天下平是全世界的人都得到了公平,所以平等对待。平等对待就有和睦相处,大同世界,和谐世界。你要不从这个路子走,那大同、和谐是理想,不是事实;你要顺著道路去走,大同、和谐是事实。所以你要记住,家要是不和,永远做不到。要求国治、天下平,先把家要和;家要和,那身要修。宇宙之间的大道是有层次的,是有秩序的,它一点都不乱,有根、有本。根本培得好,果报殊胜,花果自然会殊胜。根本要没有去照顾它,哪里会有好的花果?不可能。
  所以这个地方「明达法相,善了无生」,这两句话非常重要,你真正了达一切法不生,你的贪瞋痴就没有,也就是你很容易放下。为什么?你不放下是愚痴,你什么都得不到。所以你常常要想,常常去观察,对你会有很大的帮助。想什么、看什么?看人过世,你看报纸上的讣闻,你看今天多少人走了?你想他走了,他带什么去?他的财富,他的家亲眷属,他的官爵,他的地位,一样都带不走。你要是常常看这个,你就把人间事看淡了。唯有看淡,才能放下。样样都据为己有,连你自己身体都保不住,你在这个世间能活几天?你以为寿命还很长,我还能活多少年,那是妄想。佛在经上教导我们,人命在呼吸之间,一口气不来,什么都没有了。如果你能常常想到这个,这会开智慧。这跟四念处观有同样的效果,你才能看出无常。宇宙是无常的,什么东西能带得去?你在迷,你没有觉悟,业力带去了;你要是觉悟,你的智慧、功德带去了。所以人真正明白了,我要做好事,做我带得走的。什么时候做?今天就做,不要等明天,明天说不定我不在世了,这是真的,一点不假。因为你自己做的好事功德,百分之百带走。如果是你留一笔财产给别人给你做,人家纵然是好心帮你做了,你得到的功德,《地藏菩萨本愿经》上讲得很清楚,七分之一,帮你做的那个人他得七分之六,差很远。如果那个人起了贪心,不给你做,他完全把你的吞没掉,他还造罪业,你什么也得不到。断恶修善,积功累德,要及时,赶快做,不可以等待,等待就错了。你要做,肯定愈做愈多,像财布施,肯定愈施愈多;法布施,聪明智慧愈施愈多。它会天天增长,增长怎么?愈多愈施。
  永远记住释迦牟尼佛的德范,他老人家的德行,他老人家的示范。我们自己所需要的,吃饱了,穿暖了,有个小地方住得很舒服。什么叫舒服?你心里没有牵挂,身心健康,这就很舒服了。绝不是住得很华丽、豪华,不是的,一切都能随遇而安。豪华的宅第,那不是享福,那叫做折福。特别是在这个时代,物质生活过得去就行,有多余的力量尽量帮助别人。知道这个世间在受苦受难的人很多,他们需要帮助。所以有智慧、清净心,你才能看得出问题,才知道我们应该要做些什么事情。当然,最大的好事是帮助人开悟。
  所以释迦牟尼佛选择的行业,这要知道,他选择的不是宗教,你看他老人家四十九年,他是宗教行为吗?他没有拜过神明,没有向上帝祈祷过,没有向神明祈求过,他一生教学,这我们要认识清楚。现在把他称为宗教,对释迦牟尼佛对不起,他受了冤枉,他受了屈辱。虽然宗教也都是教育,但是宗教教育里头都有一个真神,有一个主宰,有个依靠。佛法也讲三皈依,是依自己,不是依别人。你看六祖大师在《坛经》里讲三皈依讲得多好,依自性三宝。佛是什么?佛是自性觉,自性觉而不迷;法是自性正,你的自性本来是正知正见;僧是自性净,清净不染。要用惠能大师的话来讲,「何期自性,本自清净」,就是自性净,僧宝;「本不生灭」,不生不灭,那是佛宝,大般涅盘;「本自具足」是法宝;「本不动摇」那是自性本定,这个定是佛宝;「能生万法」,能生万法是法宝。所以他这五句里,觉正净统统在里面,是自性三宝,不是外面。到外面去找,这佛教称之为外道。所以佛教是佛陀的教育、是佛陀的教诲。
  方东美先生早年把佛教介绍给我,他说释迦牟尼佛是大哲学家、是圣哲,佛经是高等哲学。他看得正确,没有看错。我们现在在《华严经》里面读到,再看佛教所有一切经典,佛说五桩事情,时时刻刻他都没有中断过,他讲的是什么?他讲伦理、讲道德、讲因果、讲哲学、讲科学,都讲到究竟圆满。佛经里没有神学,这要知道,找不到神学。我们学佛是接受释迦牟尼佛的教诲。所以佛教传到中国,寺院庵堂是什么?是学校,是教学的场所,每天讲堂里面上课;念佛堂、禅堂里面修什么?修定,修清净心。净宗的念佛目的,《弥陀经》上讲得很清楚,「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一心是定,不乱是禅,心不颠倒是智慧,念佛是修这个。用这句佛号把无始劫以来的烦恼习气打掉,这就是宗门大德常讲的「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净宗的觉是什么?就是佛号。妄想、妄念起来,不管是善是恶,都不好,为什么?善念是三善道,恶念是三恶道,你总出不了六道轮回。这一句阿弥陀佛不在六道,六道里找不到阿弥陀佛,出去了。念头一起,阿弥陀佛取而代之,这叫念佛人,这叫相应,与自性弥陀相应,与唯心净土相应,这才能成就。
  诸位同学一定要记住,烦恼里头最严重的是瞋恚,瞋恚堕地狱。常常喜欢发脾气、喜欢骂人,你要记住,你在造地狱业因,被你骂的人他不会堕地狱,你会堕地狱。被你骂的人如果能忍辱,他真是来修行,他修忍辱波罗蜜,他会得好处,你自己很糟糕,所以这要懂。最近我们看到这个讯息,不但有许多灾难,怕的是这传染病爆发,我们看到外国已经有很多地方禽流感,中国现在也有了。这种传染病,它的传染像风一样,吹到你身上,你的心地清净慈悲,一吹就过去了,不会贴身。风吹的时候,它也不分善人、恶人,反正你心地善良,它染不上,它一吹就过去了。不善的人,一吹就沾到身上,你就得病。而且最容易得的就是容易发脾气的人。我跟你讲的话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尽量控制自己不要发脾气。如果喜欢发脾气,你就要记住,你很容易得传染病。
  要养成心平气和,要培养自己的爱心,爱心是你的性德。爱心没有了,你的性德就违背了,你本来是大慈大悲,你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素食是爱心,不忍吃众生肉。连这些植物都有灵性,前两天,同学打个电话给我,他们家的菜园,葫芦托梦,说是有人以不好的态度对待它。第二天起来之后,真的到菜园找,真找到个葫芦,不是人,虫吃那个葫芦。他才明了,你看看有人欺侮它,葫芦托梦。这是我第二次。第一次是我在澳洲,澳洲我们自己有个菜园,有一条丝瓜,这个丝瓜托梦给悟谦法师,说它已经长得很大了,为什么还不采?这时候谦师她就去找,真的,它在那叶子后面,看不见,走来走去看不见,遮住了,把它找出来了,真的,太老了。太老了,悟谦就说,我不采你了,我让你再长,留你做种子,留它来做种。你看植物都通人性,何况是动物!都有爱心,你爱他,他爱你,他的回报非常好;你不爱他,他恨你。
  所以你千万要记住,纵然他有过失,你也不要责备他,你劝导他,为什么?他会感激你。你要是把他狠狠骂一顿,他记住这个仇恨,今天你得势,将来换个地位时,你在他的属下,他就会这样对待你。总是冤冤相报,没完没了。所以我们学佛人懂这道理,纵然他是我的长官,我是他的部属,他狠狠教训我,无礼的责备我,我也晓得,大概在过去生中,我是他的长官,我这样对待他。今天他这样对我,就算了,没有怨恨心,很好,这样就够了,就结掉了。他所造的这个业,记在他阿赖耶识里面,他会受报。所以我们常常讲,经教里头说的是,你以恶意对待人,自己受的果,祸害是七分,别人顶多是三分。如果他有智慧的话,他一分都不受,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