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耐基成功全集之一卡耐基其人-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了 80 年代,公众的注意力开始转移到这个进口 10 亿美元的教育企业 上。李·艾科卡出版自传时更引来一阵突破。他推崇该课程将他自如同一朵
凋萎的紫萝兰般改造成一名领导雄才,因而挽救了数百亿美元巨资的克莱斯 勒公司。百万人读了艾科卡的书后,以公司费用送了数十名内向员工到戴
尔·卡耐基课程中心接受训练。艾科卡的这项坦言吸引了无数的人们来参加 训练课程。
业务的激增使卡耐基管理阶层逐渐变得对盛名更能轻松以对。自从艾科 卡的书出版后,《华尔街新闻》及《纽约时报》,以及 ABC 的《20 对 20》节
目中,也有了专题性的报导,甚至《史密斯桑尼杂志》也发行了有关该课程 及卡耐基本人的广泛报导。
盛名已有正面优势。例如在《20 对 20》单元中热忱地报导后,数周内学 生人数即有明显的增加。记者倾于增强报导卡耐基教学的引人之处——“如
雷的掌声及做!做!做!的赞美声”、“热忱的支持,温暖如母奶,一种超 越的情怀”、“戴尔的第 14 节课程在刺耳声中展开,当吟唱着卡耐基的标准
课程之热身运动时,一屋子的男女跳跃坐下、蹲踞再站起”——
约克的公爵老祖父, 有一万名人手。 他让他们行军到山头,
他让他们再度行军下山头。 对只有观察数节课程的记者而言,课程的吵杂与华丽是它最显著的特
色。由于他们不曾见证历时 14 节课的全景及学员们改善的经过,记者们几乎 普遍怀疑改变学员生活的证言。以来自史密斯桑尼博物馆的记者为例,他们
认为课程的毕业生“似乎只具有一袋子的新技巧”。
盛名的基本冲力具有正面效力,这使戴尔·卡耐基组织感到愉悦不已, 也使得宣传的过程更易进行。他们对职务乐观的基本理由和盛名无关,甚至
和他们在课程上所学的正面态度信仰无关。
这门课程一向倚赖口碑,更多的毕业生意味着更多的推荐。现在毕业生 人数超过了 300 万人,每年新的推荐人数不断增加,注册名额的潜力也快速 成长。
在课程的第一个四分之一世纪里,有了 2 万名毕业生;在第二个四分之 一世纪里,则约有 100 万人;在第三个四分之一世纪时,则约有 200 万名毕
业生。以现有的成长率来估计,戴尔·卡耐基所点燃的火炬将在下一个 25 年内超过 400 万人以上。
十一、团体力量的重要性
不久前,一名卡耐基课程的学生叙述着他如何排练一场商业性演说的经 过:
“我站在镜子前面尝试着演说。我对讲稿感到自在,但是对盯着我的影 像感到奇怪。然后,我试着录下排练时的声音,播放出来的声音听起来比镜
中的影像还要奇怪。当我说服我的配偶听整段录音时,仍觉得怪异。商业性 演说结束时,我唯一的感觉是全身轻松而双手僵硬,我明白那是来自紧抓讲
台的结果。我练习的时候,看见的甚至是另一个人,一个不曾在真实经验中 练习的人。”
不少学生对戴尔·卡耐基说过类似的话,使他了解团体力量的重要。当 课程参与者在听众面前站立时,所遭遇到的演说挑战可借着团体经验获得实
益。卡耐基不曾明白尝试着了解团体的变迁及其课堂上发生的心理学层面。 虽然如此,他制作团体指以使学员的行为能有效地改变。
他的课程不曾成为一种团体治疗工具;然而,团体治疗及卡耐基课程间 的平行关系已经十分明显,他们之间的关联令人有些讶异。直到二次世界大
战后,团体治疗才被广泛使用或认知。那时卡耐基的课程已开办了 30 余年。
深入回顾团体治疗法奏效的原因,心理学家欧文·佛洛姆指出 10 点要 素。事实上,这些因素全展现于卡耐基的课程之中——
1。传递消息——治疗家或团体成员沟通指导准则或建议。 在课程中,教师及毕业生助理和前任学员共同涉及讯息。卡耐基最著名
的书籍——《影响力的本质》、《STOP·重新出发》及《卡耐基的说话教室》
皆为教科书。结果是使人强烈地感受到讯息直接来自传奇的卡耐基本人。
2。逐渐灌输希望,尤其是团体成员看见团体中其他人有所改善时。 在卡耐基的课程中,教室学员观察到每一位学员的表现,并见证其成长。
虽然学员常忽视自己的改变,但他们很难不注意到其他成员的改变。 例如凯西·瑟思顿,一名新进学员。在第一节课时她很恐惧。她的教师
握着她的手领她走到教室前方做自我介绍。到了第四节课时,她已能够述说 着引人入胜的故事了。在中学高年级时,她男友因在过度饮酒后驾车,使她
几乎死于一场车祸之中。见证到这种改变,使学员们感到某种力量已开始在 这个经验中运作了。
3。他人分担你的关切及忧虑的普遍性或认知。 在课前的课程介绍阶段,每个人分享注册该课程的理由。如富兰克·阿
叙比,一名戴尔·卡耐基组织的副总经理说:“人们觉得来此并非常态,透 过这个课程,他们发现自己并不孤单。”
4。利他主义,感到能大力助人或被其他团体成员所需要。 鼓掌是自愿及自然的,但课堂里的每个人都知道,借着每次演说前后的
掌声,他在帮助他人,并帮助自己。大家分享注意力,这个过程能成功的因 素在于团体的努力,没有人独自对着镜子演说或独自阅读书籍。
5。原始家庭团体的纠正要点。 换言之,感到属于团体的一部分,在某些方面类似于家庭组织,如同团
体领袖具有家长的意味,教师具有家长的功能,进而指导家庭成员的活动。
6。社会化发展的技能,或以互动改善人际关系的能力。 当学员给予他人或获得他人恭维时,可互动地在课程中受到注意。
7。模仿行为——提供在团体中以他人适当的行为塑造你自己行为的机 会。
每次谈话后,教师借着正面评论谈话的内容,再强化学生的行为。目的 在唤起全班及方才发言的人注意到那个合宜的行为。
8。人际学习——测试不同行为的机会。 卡耐基教室使人们感到失败是被允许的,教室成员试着使用新技能与教
室内外的人相处时感到自在。教室内没有负面的回报。因此,忘了说到哪里、
时间不够、前后踱步、声音发哑或心跳声音大到邻座的人都能听到??这都 不成问题。当你看见其他人克服了,便带给了你尝试的勇气。
9。团体内聚力——隶属于拥有号召力团体的感觉。 在数周后的演说,教室中大多数学员透露了很多有关个人的事情——关
键性的生活经验、希望和成就。学员感到原是陌生的团体,已成了一群特殊 的组合。在第十节及第十三节中谈论了忧虑及情绪后,许多学员承认分享了
他们不曾告诉任何人的经验。其他人评论在教室里历经了类似团体治疗的经 验。
10。净化作用——提供在安全的环境中发泄情感的机会。 不论是愤怒及兴奋的展露、演出酒保或辛劳的矿藏探勘者,教室学员表
露其充沛的情感,他们之中很多人表示他们从未如此做过。 戴尔·卡耐基不是心理学家,也不需要是名心理学家。对大多数的学员
而言,他们不是前来处理深藏内心的心理问题或关切问题,他们试着摆脱公 众演说的恐惧或改进管理上的技能。当他们见到生命中的某部分已有改进,
便逐渐改变了自己。他们感到满意,尤其是在发现这 14 节课程带给他们的益 处远超过他们所期盼的时候。
卡耐基看到改进的程序,使人们接受其他不同的他项学习。他利用接受 力做为课程的基础,以发展人际技能及正面、较不忧虑的大量课程。他目睹
历经公众演说的学员已感到隶属于团体的一部分,且更易于接受人际关系, 即使他们尚未有此意图。
在 14 节课中,卡耐基课程形成了自在的环境,有很多的正面加强力及强 烈的认同感。最后,强烈的推力使学员们离开那个环境再回到真实的世界。
有时教师以“课程实际上才开始,不是结束,对现在来临的机会,使用新建 立的技巧于实际生活中”的训诫,作为第 14 节课的总结。
为生活制定准则
如果课程成功了,毕业的学员会感到在他或她的内心里有了一套新的原 则。毕业的学员现在都有了与人相处、设定目标、减少忧虑、增进记忆力及
保持正面态度的准则。一位 45 岁的会计师对他班上的学员提出了他的经验—
—
当我正要提供给她我的一些想法时,我想象着戴尔·卡耐基坐在我的肩 上告诉我:“现在,先等一秒钟,你可能会有不同的方法来处理这件事情。”
所以,我想了一秒钟,看看我应该怎样做。我想起一些人际关系的原则。首 先,唯一能赢得争论的方法是避免它的发生。然后,是他所谓的尊重别人想 法的原则。
所以,我没有因为报告未完成而对我的秘书莎拉大吼大叫,而是耐心地
倾听她所遭遇到的困难;然后,她自愿留下来加班把工作做完。结果,我们 不仅未酿成争执,报告也得以及时完成。
这种情形是典型的戴尔·卡耐基人际关系准则的双重运用。关于开口前 先思考这一点,正反映出 14 节课中所提的戴尔·卡耐基意识。而且,熟悉易
记的原则,使人记得何种原则适用于哪一种特殊情况。
与许多宗教、自助团体,甚至是商业手法一样,戴尔·卡耐基课程提供 了一套生活准则:遭遇问题时,先理出可能的解决之道,然后应用最适当的
方法。早在课程开始前,每位学员即可拥有一本极具实用性的黄金手册。这 本手掌般大小、共有 8 页的小册子包含了 30 条人际关系准则及 30 条忧虑准
则。基本上,这些准则都是由卡耐基《影响力的本质》和《STOP·重新出发》 中筛选出来的建议。
戴尔·卡耐基并不是试着为生活制定准则的第一人。本杰明·富兰克林 是卡耐基最喜爱引述的实例。在这两本书中,他引证了富兰克林达 11 次之
多。富兰克林在《可怜的查理年鉴》所写之种种有关于致富之道的箴言中, 为卡耐基树立了强而有力的典范。在此,卡耐基发现了字汇流畅的助益及简
洁表达的重要。富兰克林期望他的读者能改进自己并激发自己(“女人和酒、 游戏和欺骗使财富减少伟大的愿望”、“借希望而生活者将快速死去”)。
卡耐基的启发在于将这些相同的技巧引证运用于人际行为上。
卡耐基的原则是如何萌发的呢? 1930 年,在《影响力的本质》问世前, 一名心理学家及另一名作家在合力著作的《与人相处的策略》中阐述了种种
“心理学原则与事业成功者的偶发事件”。这一位作者韦柏及摩根在书中所 叙述的轶闻与卡耐基 6 年之后所提出的有许多是相同的。从这本书中,卡耐
尔借用了本杰明·富兰克林学习避免直接冲突及变得更具说服力的例子。像 早先的作者般,卡耐基描述哈佛商学院的系主任唐汉——“宁愿在某人办公
室前的步道上走两个小时,也不愿到那人的办公室内停留一下的原因是,不 清楚自己该说什么,即使是在我知道他的兴趣及动机会是什么,以及他可能
会如何回答的情况下”。卡耐基非常喜爱这个轶闻,总是一再地引用,在第 二次提及时,他甚至使用了斜体字来予以凸显。
卡耐基也加以探讨约翰·洛克菲勒在管理上的敏锐观察力。像先前的两 位作者一般,卡耐基佩服洛克菲勒能诚挚的赞美一名让洛克菲勒在南美损失 百万美元的部属。
两本书不仅所涉及的范围相同,而且论述的内容亦多类似。然而,一本 书甚少受到注目,另一本书却成为长久以来的畅销书。差别何在?答案是卡
耐基能自众多轶闻中萃取教训,并使用易于记忆的文字加以写成。当韦柏及 摩根建议:“为赢得他人的喜爱及合作,须切记,他人的个人兴趣和你的不
相同”时,卡耐基则说:“谈些别人感兴趣的话题。”当韦柏及摩根建议:
“首先是说服人们做你所期望的事,也就是运用策略,以便在一开始时就能 得到肯定的答复。在整个面谈过程中,一开始便尽量试着多得到别人说‘是’
的肯定答复。”然而,卡耐基却以寥寥数字告诫读者们——让人说“是”的 秘诀!
一个革新的团体程序
发生在戴尔·卡耐基教室里的情形非常近似于自助团体中观察者所观察
到的情形。如协助戒酒的一个民间组织(简称 AA)所许可的一种特殊意识形 态,即在其守则中列有“轻松的做”、“一天一次”、“因为神的荣耀??”。
戒酒组织成立于 20 世纪 30 年代中期。无证据证明它的创始人比利或其 他的早期领袖知道戴尔·卡耐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