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5、[历史小说] 官居一品 作者:三戒大师 (起点vip2012-6-30完结)-第12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们关心的是,这场该死的危机何时能够过去?
~~~~~~~~~~~~~~~~~~~~~~~~~~~~
万历十二年的冬天,出奇的寒冷,这无疑使严重的危机雪上加霜。
在温暖的季节,食物要相对充分。民众对衣服、燃料和容身之所的需求,都处在比较低的成都。然而寒冬来临,尤其是连续的暴雪,让严重缺乏御寒措施的东南民众,一下子陷入了无比糟糕的境地。
城市的居民,买不起棉衣、买不起煤炭、买不起被褥,只能在寒舍中瑟瑟发抖。食物也严重紧缺,许多人家一天只能吃一餐,饿死人的情况时有发生。
更悲惨的是无家可归者……危机中,许多被牙行招募来、工场包吃包住的外地雇工失去了工作。他们回不了家,无处可去,找不到工作。也没钱糊口。已经远超各处慈济堂的容纳限度,大量的无家可归者流落街头。遇到这种冰天雪地的灾难天气,巡城的护卫队,每天都要往化人场拉好几车,不是冻死,就是饿死,要么就是有冻又饿死的人。
这在向来富庶的东南,是极为罕见的。至少这一代人是没见过。所以当他们打开门,看到门外倒闭的死尸时,所受的刺激可想而知。他们受够了饥饿、受够了寒冷,受够了没钱的日子,也受够了大老爷们的夸夸其谈。
当初忽悠我们起义的时候。大老爷们可都是拍着胸脯保证,打跑了矿监税使,大家的日子就会好起来。现在大家把矿监税使都干掉了,可是日子为什么还这么艰难呢?
在生死边缘,民众们把怀疑的目光,投降了他们曾经那么信任的大老爷们。因为他们回想一下,发现那些矿监税使,其实并未怎么骚扰他们这些小民百姓。他们只不过是听信了大老爷们的话,以为死太监是这场经济危机的罪魁祸首罢了。
他们不得不怀疑,是不是我们消灭了死太监,只是给大老爷们解了难,却解不了我们自己的难。是不是引发这场危机的,并非那些死太监?而是另有其人……民众知道,大商家的仓库里堆满了棉衣
棉被,粮仓里堆满了粮食。只是因为大家的钱都成了废纸。他们就能铁下心肠,看着大家冻死饿死,也不拿出来救济!
他们只是假惺惺的拿出几百斤米,让广济铺在贫民区施粥,便觉着心安理得。就能大言不惭的说,我已经尽力了……明明是富人的贪婪,引发了这场危机。却要我们这些穷人拿命来还债。他们却又因为贪婪而见死不救,难道这不是大家悲惨生活的罪魁祸首么?
曾经叱咤风云的缙绅名士们,很快感受到了这股寒意……昔日他们振臂一呼,万众云集,而现在举行的集会。却只有不到一半的人参加。而这不到一半的人,还不都是来听他们夸夸其谈的,而是反复的发问——这场危机何时结束,你们的救济为何只停留在话头上?
市面也不复起义初期的井然有序了,各地都有打砸抢的事件发生,甚至有几个县,发生了贫民和大户的严重冲突的,双方都死了人,原先的友谊也变成了化不开的仇恨。
起义的领导者们陷入了恐惧,他们发现,再这样下去,自己就要太监的重蹈覆辙了。他们也终于明白,不解决这场经济危机,就无法赢得民心。
换言之,谁解决了这场危机,谁就赢得了民心。
大家互相看看,不禁相视苦笑,要是谁有这能耐,何苦让局势落到这般田地?
但如果让危机持续下去,不仅大家的目标无法实现,所有人,连同这个国家,都可能走向毁灭。
可上哪里去寻找救世主呢?许多人想到那个不愿意提起的名字——沈默。
其实沈默没死的消息,已经在上层社会传开了。但是琼林诸子没有公开承认过,其它各派也就乐得装聋作哑,原因无它——人人皆有私心而已。
起义初期,大家还有共同的目标,但当把太监们消灭后,各派就开始争领导权、争地盘,抓住一切机会壮大自己。这种时候,谁都不希望有个强势的领导者出现,使他们不得不把吃下去的吐出来。名义上,起义各方的领导者是琼林党人,但没有沈默的琼林党,约束不了泰州派,也约束不了那些富商大豪,更约束不了地方上的官员。大家都乐得没有约束,好多吃多占呢,所以一直揣着明白装糊涂到现在。
但这会儿,大家发现,不能再装了,因为东南这个巨大的烂摊子,已经烂到无以复加,再不收拾都得被害死。如果这世上还有个人能收拾的话,那一定是那位威望盖天,智慧无双、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江南先生了!
虽然明知道请回这尊佛,就得供一生。但形势比人强,大家也只有捏着鼻子认了。况且以沈阁老的行事风格,大家都会有肉吃的……只是必须让他分罢了。
~~~~~~~~~~~~~~~~~~~~~~~~~~~~~~
尽管一时间,大家并不知道沈默在哪,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先利用利用他。
从二月份开始,各大报纸上便开始频繁出现‘江南先生’的字眼,试图用沈默这个名字来稳定人心。
应该说,这一手起到一定的效果,因为民众知道,是这个名字开了海禁,设立了证券交易所、组建了汇联号……可以说,东南能迅速从战后的硝烟走出来,进入发展的快车道,使大家的日子芝麻开花节节高,都离不开这位大人物的贡献。
而局势开始变坏,正是从这位大人物消失开始……
他在,一切都好,他不在,一切都乱了套。那么绝望中的人们,不由开始期待,如果他能回来领导这一切,那么会不会扭转乾坤呢?
不过首先大家要问一问,他老人家这四年去了哪里?为何会玩失踪呢?总得给大家个交代吧?
当然,这对掌握了舆论武器的人来说,不是什么问题。
先是有名士出来说,自己曾在琉球国见过他,并有幸受到他的招待,但对于为何隐居在琉球,先生并不回答,并请他不要透露行踪。现在需要先生来力挽狂澜,名士也就只能说话不算数了。
正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很快就有人站出来说,自己是当初护送先生回籍的官兵。当时遇到飓风发生海难,只有小部分人乘小艇逃生,他和先生有幸共乘一船,最后到了琉球。休养一段时间后,他和几个同袍准备回国,先生却不打算离开琉球,并同样也嘱咐他们,不要透露自己的行踪。
对于内情,这个原先的军官是知道些的,他说:‘先生的随从曾说过,先生在内阁时,因为一些涉及到先帝的秘辛,与李太后成为了死敌。是李太后杀害了先生的父亲,目的是逼迫先生丁忧。怕是在乡里也安排了刺客,就等他回去了。’所以他推测,先生有家不能回,是因为受到了太后的迫害。
分割
不要一提共和,就说是西方的那套,‘共和’是我们周朝就有的传统词汇,‘共’是多人协同,‘和’是酿酒时调五谷以合众口的意思,合起来就是,‘多人协同,一起调和大众口味。’用于政事上,就是一种区别于一人独裁的多人参与决策的政治。(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最终卷 【海雨天风独往来】 第九二二章 归来(下)
…
这个说法,又得到了许多致仕官员的证实,他们纷纷通过报章,向民众讲述起陈年旧事来。
他们说,当时的京官都知道,当年隆庆皇帝驾崩、首相高拱遭到驱逐,都是由冯保和当时还是贵妃的李太后一手策划的。两人先是合谋用春药加速已经中风的先帝死亡,然后又以皇帝的语气写出了遗诏,将冯保这个死太监,加入辅政大臣的行列。然后又在第一次早朝上,悍然驱逐了首相高拱,眼看就要把朝政归于阉寺和后宫了。
这时候幸亏时任次辅的沈太傅足智多谋,用一招‘空城计’虚张声势,诈住了李贵妃,杖毙了冯保,夺回了朝廷的权力。但之后两人便结了梁子,李太后还曾经在宫廷夜宴上发动过刺杀,沈太傅险
些丧命。但是李太后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又派出刺客刺杀了沈太傅的老父,逼他不得不丁忧……
对故事的讲述七分真三分假,最能糊弄不知情内者。关键是所有的报纸众口一词,三人成虎,由不得民众不信。这样一来,又给沈阁老的身上,披上了一层悲情色彩,更增加了民众对他的好感度。
商品经济发展到现在,炒作和策划已经成了家常便饭。起义的领导者一合计,何不借此机会,大张旗鼓的操办一番,一来提振一下日见萎靡的民心士气;二来,也给沈阁老归来造势,为他力挽狂澜创造条件。
于是报业行会发起了‘万舸争流迎太傅’的行动号召,各行各业纷纷响应,愿意提供出海所需的物资。至于出海的船只……各地码头上停满了久舶的航船,早就浑身生锈的船老大们纷纷表态,不需要报酬,只要给补充物资,招募水手便可效劳。
水手们也从报纸上看到了行动的号召,纷纷跑到报社去报名,不用报酬,管饭就行!
短短半月之内,便有两千多艘大船整装待发,最后考虑到成本和安全,将一千艘太大和太小的船留下,组建了一支千船舰队。
出发那天,外滩码头上旌旗招展、人山人海,各行各业的代表在民众的欢呼声中登船,去迎接他们心中的救世主。
~~~~~~~~~~~~~~~~~~~~~~~~~
大部队出发前一天,已经有几艘快船先行出发打前站。不然这么多船突然驾到,琉球国下都吓死了,还谈什么接待。
上海距离琉球很近,只需三天航程而已,便抵达琉球群岛,一艘船驶向了首里那霸港,向琉球国王通气。但大部队却转向北方的东南水师琉球基地。
这个基地位于琉球群岛北端的奄美大岛。面积要比本岛还要广阔。万历二年,兵部向琉球王发出照会,要求在琉球兴建海军基地,以加强对领海的控制。琉球是大明最忠诚的属国,自然无不照办,便将北部条件优越的奄美大岛,交给了东南水师。
琉球位于台湾与日本之间,以东北亚和东南亚贸易的中转站著称,贸易发达。号称‘万国津梁’,这一区域的海上贸易,向来由五峰船队垄断,就算东南水师也得靠边站,现在朝廷却要在五峰船队的腰上楔一根钉子,自然引起毛海峰们的警惕和反感。
然而东南水师似乎只是单纯驻军,并未有插手航运的意思。而且有了这个缓冲。日本的‘毛派’和台湾的‘叶王派’,不再像以前针锋相对,又警惕内讧会被渔翁得利,故而主动缓和了关系,使这一海域的黑吃黑大大减少。这一奇怪的平衡一直延续至今。这个基地也不声不响的发展了十年……
直到最近,为了寻找沈默。本土的人们穷搜海上,才注意到这个不起眼的水师基地,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庞然大物。
虽然已经通过情报,对这里的船坞密布、战舰如云有了心理准备,但当他们在水师舰船的引导下,缓缓靠近军港时,还是被吓了一跳。只见长不见首尾的码头上,停泊着一艘、一艘、接一艘的最新式战舰……粗略一数,不下五十艘。而这据说只是基地的二号码头,临近岛上还有三个码头,停泊的战舰比这里只多不少。
“都说东南水师羸弱,比不了那些海商的船队。”距离这些战舰越近,也就越能感受到那种遮天蔽日带来的压迫感,拄着拐杖的吴逢源,脸色有些发白道:“但要是加上这些战船的话,强弱就要逆转了吧?”
“东南水师还会有这样的家底,怎么之前从不拿出来?”吕正升也惊讶道。
“拿出来干什么,让人惦记?”王梦祥笑道:“水师总督姚苌子,是个有大智慧的,你看当年沈太傅麾下的六大总兵纷纷下课,他这个把兄弟却能岿然不倒,这得多大的道行?”
“不是说,因为西班牙要进犯大明,所以才没换他这个水师统领么?”吕家毕竟是新加入的,对之前的内情不是很了解。
“你只知其一未知其二。”王梦祥道:“之所以会有这个基地,是因为那时杨博还在,晋党已经把手伸到东南水师了,想通过控制这一力量,在海上贸易中分一杯羹。当时他们也确实有手段,顺利的把第一任总督俞大猷调走。这时候,才有了西班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