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951-2095集-第9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们要记住,要认真学习。
从一法『演说无量法』,无量法浓缩起来就是一法。所以我们从这个地方体会得到,《大方广佛华严经》是释迦牟尼佛示现成佛,明心见性,把他见性之后,将见性所有一切境界全都说出来,这是《华严经》。我们讲明心见性,心性是什么样子?这一部《华严经》所讲的就是心性。你要是明心见性之后,你所看到的跟《华严经》肯定是一样的,可以拿这个对照。这样的一部大经把它浓缩起来,能不能用一句话把它说完?用一句话说完,「一法清净道」就说完了,这部《华严经》就说完了。在中国,这一千三百年前,惠能大师出现在中国,一个不认识字的樵夫,砍柴的、卖柴的,他也明心见性了,他也说了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他说得很简单,二十个字,「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本不生灭、本自具足、本无动摇、能生万法」,这五句是什么?五句就是《大方广佛华严》,无二无别。你喜欢,不怕麻烦,喜欢多听的,释迦牟尼佛给你讲;喜欢简单的,一、二分钟就讲清楚了,惠能大师,无二无别。浓缩起来一字、一句话,展开来「演说无量法」,说不尽!
龙树菩萨在龙宫里面看到,大龙菩萨收藏的释迦牟尼佛讲的《大方广佛华严经》,分量多少?十个大千世界微尘偈,一四天下微尘品,你怎么算法?印度人计算这本书的分量,我们中国人算法是算字数,老子《道德经》五千言,《金刚经》的分量差不多也是五千言,算字数。印度人不是的,印度人算句,四句叫一偈,不管长短,四句叫一首偈,它用这个做单位。所以它一个单位是四句,不论长短,多少个偈?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谁说的?释迦牟尼佛说的。「演说无量法」,你没办法计算,恒河沙算什么?恒河沙没离开地球。把大千世界磨成微尘,现在我们就不要用磨成微尘,把大千世界分析成基本粒子,一个大千世界多少个基本粒子,再乘上十倍,这是《华严经》数字,一粒微尘有一首偈。所以龙树菩萨传到这个世间,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华严经》是什么?目录提要。像我们看《四库全书》一样,那么多的册数那没办法念,真的。
我在十几年前,说这个话大概总十五年,将近二十年,台湾商务印书馆,发心影印文渊阁的《四库全书》,我们听到非常欢喜。有个同学他要供养一套给我,我说很好,我接受,跟商务印书馆去买这套书,最后的一套。它的总经理告诉我,他们总共只印三百套,最后的五套被日本人订去,付了订金,五套当中四套寄到日本,最后这一套日本人没有钱,付不出钱。我们想请他让给我,他也同意,可是他要我们给他那个时候台币十二万,等於说是付让渡费才给我们,我们只好付给他,要不然他不肯让给我们,所以我们买这套书的时候就多付十二万。总经理告诉我们,他说这套书假设是个真念书的人,每天读八个小时,每天读,从一出生就开始,他就会念,念到一百岁,这个书还没念完,每天念八个小时还念不完,你就知道这分量多大。这套书是中国最大的一套丛书,干隆皇帝他下旨编纂的,真难得,这是国宝。我们那个时候念念,在台湾的时候念念就怕《四库全书》毁掉,所以台湾还有这么一套,读书人都想把它印出来,终於印出来了。
还有一套也是精彩的《荟要》,《荟要》是全书的三分之一,《四库全书》的精华。为什么会有这套书?干隆编《四库全书》时候他六十三岁,他怕时间太长,他没那么长的寿命,看不到书出版。那时候总编辑就是纪晓岚,交代他里面好的东西、精彩东西先编一部给他看,所以就有《荟要》出来,专门给干隆皇帝看。这个书就更珍贵,只有一套,它一共两套,一套在皇宫,就是干隆皇帝的书房,另外一套放在圆明园,八国联军把圆明园毁掉,烧掉了,所以只剩皇宫那一套,这太珍贵了。世界书局影印《荟要》,印两百套,为什么?怕分量太大没有人买,印两百套。那个时候一套算美金是两万美金,台湾钱是五十万。那时候台湾钱还不错,跟美金兑换,大概二十多块钱换一块美金。我是十方供养陆陆续续的买了四十九套,你看它只印两百套,我买了四十九套。买来干什么?送给祖国每个省、自治区、特别市选个图书馆,就是大学图书馆送给他们去珍藏,做为参考资料,所以统统送。那时候复旦大学帮了我的忙,我的书都寄给复旦,由复旦代表我去送。我们自己大概还有三、四套,原来我在香港这里有一套,现在都运到国内去收藏。
不过现在又有喜讯来了,台湾商务印书馆,现在的印刷技术比从前进步太多,你就是买一套,它可以单独给你印一套,有这种技术。所以我现在订了一百套,《四库》订一百套,现在又商量问我,《荟要》还要不要?我想到《荟要》我还要,也要一百套。这样一来我们这些国宝就不会失传,全世界著名的大学图书馆我们都赠送给它,让它去收藏,中国传统文化普遍全球,这个很有意义,好事情。所以我们一生不盖庙、不盖道场,十方供养希望把中国传统文化、大乘佛法,你看《大藏经》,我们的目标是要赠送一万套,大概二、三年之内就可以完成,可以圆满。我们做佛的弟子,把祖宗宝贵的教训、佛陀给我们的开示,能够传遍全世界,这是我们的义务、是我们的使命,应该要做!
底下这是最重要的几句话,『若有若无有,彼想皆除灭』,这个念头都不可以有。我今天「有」我空掉了,「无有」我也空掉了,你还有念头,你空掉了没?你没空掉,你还是阿罗汉的境界、权教菩萨的境界,你出不了十法界。这个念头都没有了,十法界就没有了,这才到一真法界。所以佛住在什么地方?佛住在无有之际、无无之际,有无都没有,有无的念头都没有。这个实际,经上讲『如是能见佛,安住於实际』,这个注解里说,「又智论云」,大师引用《大智度论》的话来说,「法性为实,证实为际。凡夫有实,未能证也」,所以你就没有办法证得。你认为这也是真的,那也是实有,你就没有办法证得,所以有跟无都没有。如果你认为有是空的,无是真的有,顶多你就做阿罗汉,阿罗汉堕无为坑,无为就是空,他执著空是有,空是真的,有是假的。那个无也是假的,有无都没有,这在自性清净心里头什么都没有,说有、说无都是过失,说性、说相也是过失。
所以到实际就是自性,没有言语可以说的。不但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想都想不得,你一想就错,里头没有思想。昨天我跟同学讲的,思是分别,思你看心上,中国的文字,思是心上有个田,田是个格子那是分别;想是什么?想是有相,著了相。相也没有,思也没有,那个田也没有,相也没有,剩下是真心,真心就是实际。真心有没有?你说有个真心又错了,实际还是没有证得。实际是什么?连实际的念头都没有是真实际。能大师所说的「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清净就是一尘不染,绝对没有一个念头,这叫实际。「安住於实际」,这就是明心见性,这真正明心见性,初住以上都是这个境界。如果有我「安住於实际」,实在讲他顶多住在十法界的四圣法界,他没有在一真法界,为什么?这是妄念。起心动念他没有断,有起心动念就脱离不了十法界;起心动念没有了,这才能超越十法界,「安住於实际」,实际是一真法界。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九八四卷) 2008/9/8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984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须弥顶上偈赞品第十四」,今天我们学习第七段,「西南方智慧菩萨」,他代表第七不退住,十住里面的不退住。我们将经文念一段:
【尔时智慧菩萨。承佛威力。普观十方而说颂言。】
这段长行在《华严经》里面,诸佛菩萨来给我们做报告,总共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五十多位菩萨,长行文都相同,就是说五十多遍。我们要知道,凡是一桩事情重复遍数太多,一定是最重要的,这一点要特别注意。不是最重要的,不可能重复几十遍。这是什么?谦虚。所以学佛头一个要学谦虚,不要自己居功,我做了多少好事,我有多少功德,就完了。你看诸佛菩萨一点都不居功,功是谁的?功是佛的,『承佛威力』;功是大家的,『普观十方』,自己哪有功德!自己真的做了不少事情,为什么自己没有功德?自己不能居功,一居功怎么?我执、法执。我们学《华严》,学《华严》目的在哪里?明心见性,我执、法执是障碍见性,道理在此地。我们凡夫起心动念,做一点好事都是我的,坏事别人的。这样的心情,这样的行为,永远在三恶道。到三善道来这么一次是偶尔来参观、休息一下,马上就回去了,跟《地藏经》上所说的一样。所以这个道理不可以不懂,几十遍的提示,我们要特别注意。修行证果,有没有修行证果的念头?有这个念头就完了。我们现在所读的这段,这几尊菩萨他们说的这些偈颂,为我们开示最主要的意思就在这里,希望我们真的能放下执著、放下分别。可是我们分别执著是与始俱来的烦恼,习气非常之重,损人利己这个念头已经根深蒂固,纵然遇到十方诸佛如来,都度不了我们。什么原因?就是我们邀功、推过。你看人家不居功,一切善事推给别人;过失,过失自己承当。我只有过,没有功;人只有功,没有过,你才能破我执,你才能够向上提升一级。
『尔时』,前面是精进慧,精进慧菩萨报告完毕,六住菩萨报告完了,轮流到第七住,第七是智慧菩萨。他跟前面一样,你看看,「承佛威神」,不说自己有能力,不说自己行,自己不行,我能够在这里说法、在这里做报告,完全是佛的威神加持。在这里我们要晓得,此地的菩萨都是佛,真佛,不是假佛,天台大师说他们这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是「分证即佛」。我们在前面学习,听得很清楚,因为他们妄想断了,无始无明断了,这就成佛。无始无明断掉,分别执著当然没有,所以他是真佛不是假佛。十住菩萨不在十法界,他们在哪里?他们在华藏世界,不是在十法界,所以是真佛,中国禅宗常说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为什么这里说菩萨?那叫法身菩萨,他的无始无明习气没有断;无始无明习气断了,他就是圆满的佛果。圆满佛在哪里?在常寂光土。法身,大乘教里面常讲,他分证寂光,他确实是证得常寂光,没有圆满。常寂光实在讲就是实报庄严土,在实报庄严土里面把四十一品无明习气断尽了,就是圆满的常寂光,就这么回事情。你看他怎么修法?还是这么谦虚,还是这么样的恭敬,所以谦德了不起!
你们如果读《了凡四训》,你看看了凡先生,他也是多才多艺,他对於命理、相术(看人相,看相算命)精通。每次参加考试,他那些同学,一些人参加考试的,他会看,他会判断哪个人这次考试一定考中。他所讲的果然全都中了,没有一个是预料错的。有人就问他,你怎么看的?他举出例子,谦德,你们都读《了凡四训》,你就知道了。确实有德行、有学问,在人面前非常谦虚,我们常讲谦卑,处处尊重别人,处处觉得自己不如人,考试都考中。我们晓得,了凡先生参加很多次考试都没有考中,他能够看出别人。以后遇到云谷禅师,这才回头是岸,才真认真修行。命里面没有举人、没有进士,举人、进士在那个时候是最高的学位,命里没有,结果他都考中。所以命运是可以改造的,他给后人最大的启示就是改造命运,你跟他学,肯定改过。如果自己一生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不但不能改造命运,那是愈陷愈深。尤其在三宝门中,三宝门中如果你随顺性德,你不想求往生、不想作佛,确实你能够修人天大福报。人间的帝王、天上的天王,在哪里修的?佛门修的,正法道场里面修的。如果在正法道场还做得不如法,那个速度也快,你必堕地狱,都堕阿鼻地狱。一个最上,一个最下。我们遇到这么一个机会,为什么不能向上,偏偏向下?不懂正法。
这我常讲,我讲真话,展开经卷,不懂佛的意思,不解如来真实义;听闻佛法,曲解如来真实义,真实义没有听懂。什么原因?就是自己烦恼业障很重,听,把意思都听歪了。这在佛法讲,这叫愚痴。什么叫愚痴?这叫愚痴。看不懂,会念,念得很虔诚,什么意思不知道;听会错会意思,这业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