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951-2095集 >

第420章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951-2095集-第420章

小说: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951-2095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缇怠赴偾蚪倌言庥觥梗颐怯龅搅恕S龅揭荒苷莆眨荒茉谡庖簧敝型煌粒蔷痛蟠硖卮怼M煌恋娜泛芗虻ィ灰颐浅=驳恼馐鲎址畔拢娣畔隆T趺囱畔伦运阶岳烤褪茄е移鹦亩疃枷氲奖鹑恕⑾氲缴缁帷⑾氲焦摇⑾氲矫褡濉⑾氲揭磺锌嗄阎谏灰渌哪钔罚愠3O氲秸飧觥O胝飧鍪裁矗考し⒆约旱牡佬模颐且险媾ρ埃挥形颐亲约貉С闪耍颐遣拍馨镏磺锌嗄阎谏乙Р怀桑蔷褪茉帜眩已С晒α耍蔷涂梢岳肟嗟美郑舛宰约菏呛艽蟮囊桓龆Γ贫颐怯旅途换崛梦颐嵌槁洹N约喝菀仔傅。谏⑽嗄阎谏憔筒荒苄傅。荒芗啦痪取K砸蒙魄煞奖惆镏约海幸桓龆Γ米约赫嬲2晃爬绻忻爬隙ɑ嵩獾侥选D芄簧撕δ忝挥斜鸬模褪钦习愕拿爬忝挥忻爬Ф阅阋坏惆旆ǘ济挥校挥邪旆êδ悖习ㄕ习涣四悖慊故浅删湍阕约旱摹U习ㄊ裁矗空习笾谛扪дǖ幕担淖锸谴幽抢锝岬模皇谴游颐钦饫锝岬模飧鲆茫晕颐亲约核亢敛皇苡跋臁N逵镜南硎芤畔拢偷么笞栽冢荒馨颜飧龆鞣旁谛纳希畔绿安_痴慢,与道完全相应。所以这十六个字,在佛法里头虽然没有入门,是非常好的根基,有这样的根基入佛法就不难了。
  在今天这个社会,我们看到很多修学一、二十年,二、三十年,修得很不错的,做得也很不错的,但是到最后一遇到境界他就变心了。什么境界?名闻利养的境界,一现前,他抵挡不住,贪瞋痴起来了。他自己也知道错误,不对,他就是回不了头,诱惑的力量太大,禁不起诱惑。所以从这里我们就想起印光大师一生提倡因果教育,就感到非常重要。这个老和尚真的了不起,把这个时代的根,根之根掘发出来了。人要真正懂得因果报应,深信不疑,什么样的诱惑他也会不动心。所以这个老人的提倡,我们明白了,我们觉悟了。所以我在台湾这几个月,见的人也很多,我都是劝他们深信因果,提倡印祖所说的《了凡四训》、《安士全书》、《太上感应篇汇编》。这三种书都是明清人的著作,都是用文言文写的,现在要大量流通应当要把它写成白话文,最好还有详细的讲解,对现在社会会有很大的帮助。网路、电视这是非常好的工具,用这种工具把这三样东西,祖师的一生心血,极力提倡。我们要能够继承祖师的志向,用现代这些科学工具把它发扬光大,能救社会。人要真正相信因果,《十善业道》跟《弟子规》就踏实了,他真干,他不是干假的。没有因果这个观念,他可能还作假,用这个东西来装饰门面,达到他名闻利养的目的。这些事情我相信在印祖那个时代他就看到了,就看得很清楚,所以才极力提倡因果。
  在台湾的社会,无论是朝野,都能接受儒释道三家的教学,这在今天全世界难得找到的这么一个地区。生长在这个地区的人,有使命、有责任继承传统文化,继承大乘佛法,继承祖师的教诲。像这些东西,还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你才真正能成就大家。《弟子规》不要看轻了,薄薄的这一小本,一千零八十个字,你真正把它做得圆满,你就是大圣人。四书五经、十三经要不要读?不需要读,你做到了,四书五经、十三经里面讲的经义你统统都落实,这一千零八十个字就是四书五经、十三经落实在生活、落实在工作、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感应篇》是道家的,这一千三百个字的《太上感应篇》你统统能做到,道家所学的那些《道藏》,它也有藏经,《道藏》,你就全部落实。你想想看应不应该用十年工夫?佛法的《大藏经》,你能把《十善业道》用十年落实,那一部《大藏经》,无论哪一部经典,你一看就都通了,你一点障碍都没有,它是一大藏教的落实在生活、落实在工作、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不能小看。佛讲的「法门平等,无有高下」,《十善业道经》跟《华严经》是平等,没有高下,《十善业道经》跟整个《大藏经》是平等,没有高下。你得懂得这个道理,然后不敢轻视,对大经不畏惧,对小部经不敢轻视,你知道统统都是性德的流露,而且都是圆满的流露,这一点太难得了。所以同学们要认真努力学习。
  我是在年轻的时候没有人把这些东西讲得这么透彻,没有,如果我在年轻时候我这些老师就能讲得像我现在讲得这么透彻,我今天的成就不止这样,那就太殊胜了。我是花了五十八年的工夫,好处就是五十八年没有脱节,没有走歧途,没有走弯路,遵从老师的指导,这样子学来的。诸位年轻的同学,特别是二、三十岁的同学,你们要是真的懂得了、真的明白了,对佛菩萨能相信,不怀疑,对古圣先贤能够深信不疑,无论学哪一门,记住,就是一门,不能学多,多就杂了。这一门的基础必须学十年,十年之后你再涉猎所有的法门,能够触类旁通。中国人学东西像一棵大树一样,先固根、固本,我们用一年的时间、两年的时间固根,根就是三个东西,儒释道的三个根,用一年、两年的时间专攻,把根扎好,然后再选一部经论,那是固本,要十年,十年之后你这棵大树的枝叶繁茂,中国人的成就是像这样的,生生不息。外国人做学问他是像金字塔,先怎么样?广学多闻,然后慢慢就搞成一点,像博士,专攻一点,到金字塔。你晓得,金字塔是有极限的,到顶它就没有了,它不能再往上提升,树不一样,树年年往上长,千年的老树,几千年的老树,年年发新枝,年年开新花,结新果,活的!这是做学问的方法,中国跟外国理念不一样。所以中国人真有成就,外国人成就有限制,中国没有限制,一直到你明心见性。中国人的功夫是静,外国人用的方法是动,这个也不一样。他用思考、用研究,中国不是,中国讲参究,不是研究。什么叫参究?不用心意识,心是妄想,意是执著,识是分别,换句话说,他不用这个东西,他没有妄想分别执著,这就是三昧,从三昧到开智慧,活活泼泼。最后还有一条,我们还有几分钟。
  【为苦众生作归依处。】
  你看念念不舍众生,『苦众生』是指谁?十法界众生都苦,为什么?没开悟、没见性。四圣法界跟六道相比他是极乐世界,但是他要跟实报庄严土相比他就苦了,这个我们要知道。实报庄严土,人家真正做到不起心、不动念,四圣法界做不到,所以他有苦。菩萨常常念众生苦,要为众生做依靠,苦众生总想找个依靠,为他『作归依处』。「亦是总结前义」,你看一开端第一句是讲真供养,供佛,这一大段经文讲九句,就是落实真供养。「诸所施为,皆为众生,大悲增上故」,菩萨一切的作为,财施、法施、无畏施,用种种不同的方式,今天讲的手段,只有一个目的,为众生,决定没有为自己。就是我这个身,我活在这个世间,活在这个世间是为什么?为众生,为给众生做出一个好榜样,让众生学习。我们起心动念自己要去想一想,这个社会上大众都像我这个念头行不行?如果这个念头是不善的,不行,不行我这个念头不能动。所以我们常说,起心动念要跟五伦、五常、四维、八德相应,这就对了,这中国老祖宗的教学。在佛法里面,起心动念要跟净业三福,要跟六和敬、三学六度、十大愿王相应,你是真正修行人。
  净业三福里面头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这是孝亲尊师,第一句,不孝父母什么成就也没有,背师叛道也不可能有任何成就。我们时时刻刻念念不忘父母之恩,念念不忘老师之恩,要特别提倡,为什么?现在大家疏忽了,对父母没有孝敬之心,甚至於父母年老的时候不养父母。现在在社会上很多很多,这个现象多可怕,你不养父母,将来你老了你的子孙不会养你,为什么?因果报应,你的下一代看到你的行为,那个印象太深了,他知道他怎么做法。我们要想将来老的时候子孙孝顺,那你现在就不能不孝顺父母,对於父母,对於尊长、叔叔伯伯,对於祖父母,都要细心照顾,这是你积大德累大功,佛法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佛法是师道,师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一定要从这个地方下手,从这里做起,诚诚恳恳去做。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0八八卷)  2010/1/21  华严讲堂  档名:12…17…2088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方广佛华严经.十住品第十五》。今天我们从第一大段第五段「说分」,第二段,说分的第二段,说分的发心住第二段「胜进」,我们把经文念一遍:
  【佛子。此菩萨应劝学十法。何者为十。所谓勤供养佛。乐住生死。主导世间令除恶业。以胜妙法常行教诲。叹无上法。学佛功德。生诸佛前恒蒙摄受。方便演说寂静三昧。赞叹远离生死轮回。为苦众生作归依处。何以故。欲令菩萨。於佛法中。心转增广。有所闻法。即自开解。不由他教故。】
  这一段经文里头,有「总标、徵列、徵释」。我们看清凉大师的《疏》,总标就是经文的第一句『此菩萨』,这个「此」是发心住的菩萨,他『应劝学十法』。清凉大师告诉我们,菩萨「欲求胜位」,也就是说他在初住要提升到二住,「应自劝励,亦劝他学」,应当自己勉励自己,提升自己的境界,同时还要帮助别人。经文有十句,这十句「不出悲智」。这两个字我们要特别注意。佛法,总的来讲,大慈大悲大智大愿就把它包括尽了。悲智都是性德,自性里头本来具足。我们现在悲智都没有了,没有悲心,就有自私自利;没有智慧,一般人讲就糊涂,愚痴。我们性德里的悲智起不起作用?依旧是起作用。迷失了自性,它作用被扭曲。所以佛经当中常讲,「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盘」,这是真的,不是假的。觉悟的时候,性德流露,就是菩提;迷失了自性,菩提就变成烦恼。菩提是印度话,意思就是觉悟,圆满的觉悟,也就是智慧。从现象上来说,觉悟就是涅盘,那个相是涅盘,涅盘是不生不灭;迷失了自性,涅盘就变成生死,我们在六道里头,最明显的生死轮回。
  有悲,他是自动自发敬爱一切众生,为什么?一切众生跟自己同体。我们前面学过,《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唐朝时代华严宗贤首国师作的这一篇论文,开宗明义告诉我们,宇宙之间万事万法同一个性体,自性清净圆明体,明心见性就是见的这个性,就是明了这个事实真相。从这个体,理体,变现出宇宙,变现出万法,变现出自己。中国禅宗常说的「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本来面目是什么?本来面目就是自性清净圆明体。学佛终极的目标是回归自性,那就叫见性成佛。所以佛这个意思就是圆满的回归自性,知道万事万法跟自己是一不是二,所以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他就流露出来。无缘,用现代的话讲,没有任何条件,无条件的慈悲心流出来,没有理由的。显出来的是自己的谦卑,对待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表现出来是尊敬、是亲爱、是关怀、是照顾、是舍己为人,比互助合作还要来得亲切。这是悲智,在因地上是修德,在果地上是性德,不出这两个字。古人说得好,「有悲无智,即堕爱见」,这个话要用现代话讲,自私自利,没有智慧;有智无悲,对苦难众生他不关心,那就造业。所以佛法的修行要悲智等运,不管是大悲、是小悲、是大智、是小智,悲智要平等,那就很如法。如果一个多、一个少,那就造孽。所以禅定,禅定就是悲智均等,那个道叫菩提正道,法门里面称为正法。一个多、一个少,这个法就偏、就邪,它就不叫中道。
  所以我们供佛,这是表法,我们这个背后也是一佛二菩萨。佛代表自性清净圆明体,代表本体;菩萨代表从体起用,两位菩萨,一定是一尊菩萨代表智,一尊菩萨代表悲。我们后面供的是华严三圣,文殊菩萨代表智,普贤菩萨代表悲,这边是文殊菩萨,这边是普贤菩萨。你看华严三圣,智摆在右面,我们从面对著菩萨来看,是我们的右手。我坐在这边,这是左手,上方,这是下方。这就是说华严会上智慧是第一,慈悲在下方。在净土会里面,我们当中是阿弥陀佛,代表的是自性,这一边是观世音菩萨,这一边是大势至菩萨。诸位要会看,观世音菩萨摆在这边,慈悲摆在第一,智慧摆在第二。华严会上是崇尚智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