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951-2095集-第2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法界体,无情量」,这是讲法界体,就是自性清净圆明体,情量是什么?是思念,自性清净心里面没有念头,「延促长短」,延是延长,促是缩短,这是说空间,「去来今」,去来今是讲时间,过去、现在、未来。这句话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空间跟时间,没有!我们自性清净心里没有念头,情量是念头,也就是没有起心动念,空间跟时间都不存在,没有长短、没有大小,所有一切对立的、相对的都不存在。宇宙是一体,是一个自性清净圆明体,现象再多还是一体。这一体里面显示的有许许多多不思议的现象,这一体里面没有大小,所以佛在经上常讲「芥子纳须弥」,芥子是芥菜子,芥菜子很小,像芝麻差不多,跟芝麻粒差不多。须弥山很大,须弥山可以装在芥菜子里头,可能吗?我们认为不可能。真的可能,为什么?须弥山体是法性,芥菜子体也是法性,性跟性是融通的,性与性是一个性,没有大小,它怎么不能装!这个道理我们没有法子想像。没想到现在科学家发现全息信息这个说法,它大小是一不是二。科学家给我们举个例子,像照片用全息来拍摄,它是用两组激光拍摄的照片。这张照片里面是人像,或者是山河大地的相,你看得很清楚,你把这个照片剪成碎片,每张碎片里面它显出来的还是完整的相,并没有缺少一点点,张张都是。这个可以解释芥子纳须弥,须弥山本来在芥子里头,不是现在把须弥山装进去,它那里头本来有,而且没有两样。
所以佛在这个经里多次告诉我们,微尘里头有宇宙,每粒微尘里头都有圆满的宇宙资讯、信息。正报最小的是毛端,汗毛端,依报最小的是微尘,毛端也好,微尘也好,里面都有大千世界,都有华藏世界,都有我们常常讲的遍法界虚空界,全在里头,而且是重重无尽,真不可思议!怎么叫重重无尽?微尘里面有世界,世界里头有微尘,微尘里头又有世界。我们这样才体会到,《还源观》上讲的三遍,「出生无尽」,这是什么?这是自性本能,自性本来就是这样的。这个事实真相谁能相信?比念佛往生净土可难信多了,谁能相信?下面文里面给我们说,「诸有信者,应如是知」。诸有信者,是谁?法身菩萨,也就是说断了无明、证了法身的菩萨,他们相信。佛在《华严经》上所说的,他们完全可以证实,如是知!我们算是很侥幸,我们没入这个境界,我们的妄想分别执著没放下,我们有缘看到《华严经》、听到《华严经》,在《华严经》里面得到这个信息。我们对诸佛菩萨不怀疑,诸佛菩萨确实像《金刚经》上所说的不妄语。《金刚经》上说「如来是真语者」,真就不是假的;「如语者」,如语者就是他所说的是事实真相,与事实真相没有丝毫违背,叫如语。「不异语,不诳语」,我们应该要相信,不应该怀疑。
「如今成佛」,这是说十住菩萨,他们现在成佛了。与过去、未来一切诸佛,一时成佛。以法界智体,无别时故」。没有先佛跟后佛,你永远记住前面讲的无生为一生,法性如是,法相亦如是。法性里面没有延促长短,没有过去、未来、现在,没有,没有时空,所以明心见性那个时候你才真正看到一时。你看佛经,你展开佛经,每部经开头「如是我闻,一时」,它没有记载年月日。为什么?年月日是假的,那是从妄想分别执著生的;一时是真的。只有一时,念念是一时,天天是今天。迷是一时迷的,悟是一时悟的,一切众生在迷也是一时成迷,这给你讲真话。所以我们修行,哪天能够把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你就想到《华严经》上所说的,证明了。晓得法界智体就是自性清净圆明体,这个智就是明,圆满光明,大光明藏,就是常寂光净土,这是体,这是法界体。这个体里头没有时间、没有空间,所以称一时。
大师怕我们很难体会,举了个比喻,比喻举得好,「如一滴之水,入大海中,便同大海,无新旧水故」。好像一滴水,这滴水如果从它源头上来看,它可能最初是从小溪流出来的,那叫溪水;溪水流到河里,我们叫河水;河水流到江里面,我们称江水;江水再流到海里面,就叫海水,叫大海水。入了海叫大海水,大海里哪个是新的水、哪个是旧的水,没有了。把大海比喻作自性,明心见性这是性海,你这一滴水就入大海了,以前那些江、河、溪的名字全部都失掉,都没有了。那些江、河、溪就是我们讲的十法界,譬如十法界、六道、三途,讲这些,到入大海明心见性,这一切都没有了。下面说,这两句话重要,「故去情方见,非识心知」,这两句话重要,要把情舍去你才能见性。情是什么?情是妄想分别执著,你把这个东西去掉,你就能见到性海,你就能见到事实真相。所以这个不是识心能够知道的,识心就是情见。去情见的人是谁?初住以上的菩萨。用识心,十法界里面的佛法界还是用识心,十法界里面有四圣六凡,四圣虽然用的识心他用得正;换句话说,他没有太大的副作用。六道凡夫他用得邪,不正。为什么四圣能用得正?四圣全是如来的好学生,跟著佛学,确确实实的依教奉行。像佛在经里面,佛一部经讲圆满最后一句话,劝大家「信受奉行」,所以四圣法界的人对於佛菩萨的教诲能信、能接受、能依教奉行。所以他们虽然还是用的识心,这识心用得很正,我们称它为正知正见。
比起我们六道,我们称它为净土,六道里头是染污,这是染净,他们是净土,六道是迷邪染,所以六道里面就有善恶。诸位要知道,四圣法界里头没有善恶,善恶都是染,所谓善,在六道里头有三善道,恶则有三恶道。三善道里面人道算是善道,可是现在我们这个人道也被污染,严重污染,不善了,连山河大地也不善,连自然生态也不善。这什么道理?这是佛在经上常说的「境随心转」,我们居住在地球上的人,人心不善,感得山河大地、树木花草都不善。科学家提出拯救地球的期限只剩下七年(这些科学家是不是佛菩萨在那里示现的,我们不敢说,但是在理上讲有可能,在事上没有证据),大声疾呼!如果我们真正有这种警觉心,听到这个话赶紧回头,断一切恶,修一切善,就这里回头就行,这个地球就有救。科学家没法子救,必须要居住在地球上这些有情众生,为什么?这个境界是他们心现识变的。四圣法界里面的众生心清净,他没有执著,他没有分别,所以他们居住的是净土。我们今天有分别、有执著,分别执著里头有善、不善,这个不善太可怕,会让这个地球毁灭,这是我们应当要警觉的。
「非识心知」里面还有一层意思,法界智体,就是自性清净圆明体,是识心缘不到的,阿赖耶、末那、第六意识都达不到。我们在法相经典里面读到,分别的功能最利的、最大的是第六意识,第六意识向内能缘到阿赖耶,向外能缘到虚空法界,就是没有办法缘自性。所以一定是要转识为智,就缘到了。转末那识为平等性智,不执著,心就平等,自性里面的清净平等现前。转第六意识为妙观察智,转阿赖耶为大圆镜智,转识成智。所以李长者此地才讲「法界智体」,就是四智之体,转识成智他就知道。这个地方讲的有一句,「以根本无明住地烦恼,便为一切诸佛不动智,一切众生,皆自有之,只为智体无性无依,不能自了,会缘方了」。这里头我们读到一个专有名词,「住地烦恼」,经教里面给我们说出「五住地惑」,惑就是烦恼,惑是迷惑,惑是无明。根本无明,什么叫根本无明?什么叫住地烦恼?迷的时候的现象。
清凉大师在《华严经》里面,给我们做了详细的介绍。「五住地惑,五住者,谓三界见惑为一住,三界思惑分为三住,根本无明为一住,共成五住也」。我们有这个参考资料,这叫做五住地惑,「由此五惑」,五大类的迷惑,「能令众生住著生死,故名住地」,这个五住地就是六道轮回。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这叫三界,三界里面的见惑就是错误的见解。见思烦恼里头分为两大类,一个是错误的见解,一个是错误的思想。错误的见解如果我们把它断掉就证须陀洹果,要是学《华严经》,那就入初信位的菩萨,这就被称为小圣。虽然你还没有脱离六道轮回,小圣也很了不起,小圣怎么样?他证得位不退,他绝对不会退转到凡夫,他一直往上升级,往上提升。断烦恼的等级,初信跟小乘初果是相同,都是破见惑,但是大乘的智慧就不是小乘能够相比的,大乘智慧高,心量也大。我们中国古人常说的「量大福大」,这很有道理!所以,我们没有办法破这五种见惑,至少我们要学著把心量拓开,我们才得一点受用;心量要是不拓开,没有法子,得不到受用。心量拓开,人在这一生当中会得到幸福美满,心量小的人一生一定生活得很可怜。所以幸福不是从外头来的,还是从觉悟当中得来的!底下有个小注,讲「根本无明者,能生见思二惑,故名根本」。见惑、思惑从哪来的?从根本无明来的。
我们现在先看看这五住地惑,「一、一切见住地惑,一切见者,即三界分别见惑也,谓诸众生,由意根对法尘分别,起诸邪见,住著三界,故名一切见住地惑」。这要略微解释一下,这就是三界八十八品见惑,错误的见解。这个见惑,错误见解从哪里来的?这是一切六道里面的众生,由意根,这不是意识,意根是什么?意根就是末那,第七识叫意根,第六识叫意识,第七识叫意根,意根对法尘的分别。意根,再说得明白一点,诸位更清楚一点,意根就是我执,执著有个我。我从哪里来的?我从分别、从执著来的。你看先从分别,从分别就起了邪见就是错误的见解,执著有这个身体,执著身是我;没有这个身体,执著灵是我,中国人讲灵魂。其实它不灵,它要灵就好了,它不灵,灵,它就不会到不好的环境去投胎,它来投胎根本就没有选择,那就不灵,要灵它就会选择,所以它不灵。孔子在《易经.系辞传》里面说得好,他不说灵魂,他叫游魂,这个名词安得很恰当。因为这个灵离开身体之后,脱离身体之后,它的速度很大,流动性很大,所以称游魂很有道理。不但在这个地球上,它想到哪里就到哪里,它的家亲眷属远在外国、远在重洋,它能托梦给他,你就知道它的速度多大。它能到外太空,它能到其他星球,所以称游魂有道理。
所以夫子也很了不起,他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虽然没讲六道轮回,好像透了信息给我们,这个宇宙间天地万物从哪来的?他说精气变成的,精气为物,物质现象;精神现象,游魂为变,这两句说得很好。产生错误的见解当然很多,佛教菩萨,也就是教弟子们,他很善於用归纳法,把许多复杂的、不同的把它归纳,归纳成五大类,这就是见惑,见惑就五种。五种第一个是身见,执著我,执著我是灵,执著我身是我。灵在这个身上,附在这个身上,则以为身是我,凡夫这个执著非常严重,所以他自自然然就生自私自利。佛法里面讲的我见,我见就是执著有我;我爱,我爱是贪;我慢,我慢是瞋恚,这都是烦恼;我痴,这叫四大烦恼常相随。所以末那有四个特性,就是四大烦恼,与生俱来的。佛给我们说,佛常讲的三重障,三重障实际上就是贪瞋痴,佛把傲慢摆在第一,把嫉妒说为第二,贪欲说成第三,有道理。为什么称它为重障?有这三种烦恼,这三种现象,他闻佛法的缘就断掉,纵然接触到佛法,他在佛门里面可以修福不能修慧。他也能成为佛门的大护法,像梁武帝。
我们看梁武帝一个故事就明白,梁武帝是佛门大护法,没有人不知道他的。达摩祖师那个时候到中国来,梁武帝接见很欢喜,很想在达摩祖师面前炫耀他护法的功德。他为佛法建了四百多个寺院,南朝四百八十寺,建这么多个道场,度出家人就是护持出家人几十万人。他向达摩祖师说:我这个功德大不大?达摩祖师回他一句话,「并无功德」。一盆凉水浇下去,梁武帝就火了,不理他,把他赶出去。所以他到少林寺去面壁,九年才遇到一个慧可,这就是说话不投机。达摩祖师是不是没有智慧?为什么不抓住这个好机缘让他来护法?或者言词稍微改正一点,他问的是功德大不大?你可以回答他,你的福报太大了。梁武帝我相信也开心,他为什么不说?实际上我们从这个地方看到,达摩祖师的真实智慧,提醒大家不要把修福德当作功德,这就错了。了生死出三界是要功德,福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