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001-1200集-第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承佛威力,普观一切菩萨众会而作是言:此诸菩萨甚为希有。】
到这地方这是经文,第一段叹众希有。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疏钞》里头,将文殊菩萨他的生平、修行证果、教化众生的功德,给我们做了个介绍。我们把疏文也念一段,跟上一次能够接上。「前众疑问,佛令文殊答者,以文殊示居此土,生有十徵,来自他方,体含万德,降魔制外,通辩难思」,昨天我们说到这地方。接著「化满尘方,用周三际」。自行化他真正的基础,就是体含万德,就是这一句。如果不是多生累劫修行,积功累德,哪里有这样大的德行,有这么大的智慧,有这样殊胜的法缘?我们看了文殊菩萨,要想想自己。文殊菩萨是七佛的老师,实在说释迦牟尼佛也是他的学生。过去早就成佛了,现在在他方世界,他还是佛陀。以佛的身分住在他方世界,到我们这世间来应化为菩萨身分,帮助释迦牟尼佛教化众生。这种无比殊胜的大德大智大能,累劫修积的。他是我们最好的榜样,最好的模范,我们应当发心向他学习。
今天看到清凉大师在这地方的赞叹,「化满尘方,用周三际」,这是说明菩萨德用深广。十方无量无边微尘刹土都是文殊菩萨教学活动的范围,你说有多大?大到用微尘数来说了。这尘是微尘数,方就是方所,教化的处所无量无边。经中说,这是文殊菩萨自己讲的,「我身如微尘,今在他国土,三十二相明,在在无不现」。文殊菩萨的身就像微尘一样,遍满法界虚空界,哪个地方有感,他哪里就有应,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现无量无边身,化遍法界尘沙之众。菩萨受到一切众生普遍的尊敬爱戴,那是慈悲感化的成就。真诚的爱心,清净平等的爱心,遍法界虚空界,我们要学。
帮助众生,佛常讲,无论是示相,无论是言说,这是教化众生两大工具。示相是给他看,言说是让他听,从见闻里面觉悟。但是佛常常讲,无论是示相、言说,一定要懂得契机契理。你现相言说不契机,不但众生不能得到正面的觉悟,可能引起负面的疑惑,那就错了。众生机感千变万化,就是一个人,我在过去内典讲座里头详细说过,即使一个人,你教这一个人。这一个人有童年的时候,有少年的时候,有青年的时候,有壮年的时候,有老年的时候,分多少阶段。每一个阶段的机感都不一样,不能不认识,一定要契机。幼年的时候,学校教育,他上什么学校?幼儿园。少年的时候上小学、上中学;青年的时候,大概是高中、大学;壮年的时候,他已经在社会上服务,接受的是社会教育;老年的时候,我感觉到宗教教育是最适合的,这时候已经到退休年龄了。所以,就是一个人来讲,从年龄上分阶段,你要懂得契机。就一年当中,春夏秋冬四季,四季季节不相同。人是凡夫,凡夫必定受外面环境影响,影响他的心理、情绪,也影响到生理。四时说法也不能完全一样,一样就不契机了。就一天来讲,一天早晨、中午、晚上也不一样,所以说法讲到契机,真不是一桩容易事情,大学问!
人在临命终的时候,在要断气之前的两、三天,这是今世跟来生关键的时刻,什么最契机?万缘放下,一心专念,求生净土,其他都不能讲。在这时候就是提醒,怕他迷惑,怕他有留恋,只有这一句提醒的话,时时刻刻提醒他,带他念佛求生净土。长篇大论大道理这时候用不著,讲这东西,他会生烦恼,他会起妄念。所以,什么时候什么样的开导说法,不能不懂,关键的时候就是最简单、最直接,用简短的几句话,用字愈少愈好。
莲池大师,我们在《竹窗随笔》里面看到的。有人问莲池大师,这是个专修净土的人,问他老人家:你怎样教别人念佛?他说他教别人念南无阿弥陀佛,念六个字。人家问:你老人家自己怎么念法?他自己念阿弥陀佛。於是人家问他:你怎么教别人念南无阿弥陀佛,你自己念阿弥陀佛,这什么缘故?他就说:我这一生决心要求生净土,信心坚定,愿心恳切,我就执持名号,老老实实执持名号,不用客气话。这样说起来,「南无」是客气话。「南无」是什么意思?恭敬的意思,皈依的意思,皈命的意思,这不必要了。劝别人念佛为什么要?因为他没有发真正心求生净土,目的是希望他跟阿弥陀佛结个善缘,所以加「南无」;真正要求生净土,「南无」都不要加了。从这地方我们就体会到契机,对一个真正决心要求生净土的人,念四个字就行了;没有坚定的信念,劝他念南无阿弥陀佛,正确的。
病人在昏迷的状态,在严重的状态,这时候守在身边的人最重要的,观察他境界现前了,什么境界?家亲眷属。他会说:我看到某个人在门口。所说的都是已经过世的人,这要特别注意。《地藏经》上讲得清楚,他所见到的这些人不是真的。什么回事情?那是他的冤亲债主,变现他家亲眷属的样子来诱惑他,他如果跟他们去了,那一变脸就要跟他算帐,讨命的、讨债的,麻烦大了!所以在这情况之下,马上提醒他「不要理他,念阿弥陀佛,等佛来接引你,看到阿弥陀佛,你才能跟他去,不管什么人来都不可以跟他走」。就提醒这一句行了。他如果看到地藏菩萨来了,释迦牟尼佛来了,都不可以,那不是真的,因为我们希求的是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阿弥陀佛,西方三圣!西方三圣现前,是我们的本尊,是真的,不是假的。
冤亲债主这些魔境,他还是有个规矩的,他决定不可以变你的本尊。他要变本尊来诱惑你的话,护法神不会饶他,他不敢的。他变其他的佛菩萨来诱惑你,你跟他去了,那是你自己的错误。你自己天天念阿弥陀佛,怎么释迦牟尼佛来时,你跟他走了?你错了。我是要跟阿弥陀佛的,我不是跟释迦牟尼佛的,释迦牟尼佛教我跟阿弥陀佛。你有坚定的信心,你就不会上妖魔鬼怪的当。所以这样的境界现前,立刻就告诉他「什么佛菩萨来都不能跟他走,一定要等阿弥陀佛来」。开示、说法简短明白,提醒他警觉性。大家帮他念佛,祈求佛来接引,这就对了,这是对临终人最契机的开导说法。带著他念佛,让他有信心,劝他万缘放下,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得金刚不坏身,成无量寿、无量智慧、无量光明,然后像佛菩萨一样,在十方世界普度众生。
文殊菩萨之所以能「化满尘方,用周三际」。三际是从时间上说的,尘方是从空间上来讲的,三际是过去、现在、未来。三际跟十方都是生灭法,在法相唯识,《百法明门》里面的排列,它排在不相应行法,有为法,有为就是生灭法。过去、现在、未来是生灭法,空间十方是生灭法,生灭法就不是真的,幻相而已。佛法讲真的,真的是不生不灭,不生不灭叫无为法,真如无为,这是宇宙人生的真相。
对於十方三世,我们冷静的观察,看看这世间,这些科学家有没有办法发现这事实真相。我听说近代的研究相当接近,这是从数学理论上来推断的,还没有科学技术能够证明。大乘佛法里头不但是发现,真的是证明,而且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在情识里头,也就是六道众生,他的感官的世界有十方、有三际。菩萨应化在其中,帮助这些众生破迷开悟,彻悟宇宙人生的真相,就超越十方三际,就见到一真法界。清凉大师在《疏钞》里面,列举经论里面的介绍,诸位自己可以去参考。
下面我们继续看《疏钞》的文,「道成先劫,已称龙种尊王」。这是说文殊菩萨在久远劫前,先劫已经成佛了,他的德号龙种上尊王如来。《大智度论》里头也说到,经文里面称为龙种上佛,这地方讲的是龙种尊王佛,说明菩萨的本迹因缘。现在他在他方世界还是佛,底下说「现证菩提,复曰摩尼宝积」如来,这是现在。清凉《疏钞》里头有节录《央掘摩罗经》里面所说的,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讲的,「实为三世佛母,岂独释迦之师」。三世过去、现在、未来,母是比喻,母能生子,文殊菩萨能帮助人成佛,佛是从文殊菩萨口生的,文殊菩萨教的,这就是老师的意思。他是三世佛的老师,岂独释迦之师,不只是释迦牟尼佛一尊。
世尊为我们介绍的,释迦以前七尊佛都是文殊菩萨的学生。这里面有一个很深的启示,我们要留意。我们从这地方能深深体会到,诸佛菩萨没有自私自利,没有名闻利养。决不是说你是我的学生,今天你示现成佛了,那我到这地方来,我是你的老师,你要用什么礼节来对待我,没有。老师来了怎么样?示现做学生。这学生对老师恭恭敬敬,表演给一般人看;换句话说,他在这里表演做学生,应当用什么心态来做学生,跟老师的教诲配合,你才能成就!没有一丝毫骄慢,没有一丝毫自尊自大。看到他对佛,看到他对诸菩萨,那么样的谦虚恭敬,他在这里示相教我们,六道里头这些凡夫的习气完全没有,我们应当要好好的来学习。
世尊弟子当中,古佛再来的很多,佛门里头常常讲「一佛出世,千佛拥护」,你一个人示现作佛了,作佛目的何在?只有一个目的,帮助一切众生转迷为悟,转凡为圣,就这么一桩事情。过去古佛如来也就这么一个心愿,你今天发心带头来做这一桩好事,跟三世佛的心愿完全相同,三世佛都来拥护你,都来帮助你。帮助你,当然不能用佛的身分,用什么身分?用菩萨的身分、用罗汉的身分、用人天的身分,或者是做你的弟子,或者是做你的护法。真的是诸佛菩萨同心协力,把这教学的工作做好。决不是说我的学生当校长、当主席,我去不太好意思。凡夫有这样的,这叫邪知邪见,佛菩萨没有。
前面一再给我们说到,菩萨成佛的时候,跟过去所有一切佛绝对没有先佛后佛,没有今佛古佛。先佛后佛、今佛古佛,凡夫的见解有先后,不知道佛境界。佛的境界是平等境界,确确实实没有先后,没有远近。没有远近就突破了空间,没有先后突破了时间。告诉你,时间、空间不是真的,真实法里头没有时间,没有空间,所以没有远近,没有先后。成佛,什么时候成佛的?平等成佛。这桩事情在这部大经里面常常提起,多次的提起,目的很显然,让我们不断的在薰习。薰习的时间不足,我们很容易退转。常常薰习,薰习久了,印象深刻了,不定碰到什么缘,豁然开悟,你真的入这境界了。文殊菩萨在此地,我们想想岂不也是示相在暗示我们,言说是解释释迦牟尼佛的示相。我们头脑灵活一点,敏锐一点,我们也能看出:文殊菩萨你也在示相。你要有这样的觉悟,文殊菩萨会对你莞尔一笑:你懂得了、你会了。清凉《钞》里面内容相当丰富,值得大家去看看,如果有时间的话,自己去看。
我们再看下面《疏》文,「影响而来,一切咸见故」,一切咸见,「故」字是下面一句的,它四个字一句,「影响而来,一切咸见,故其说也」,到这地方这是小段。这是把文殊菩萨的身分很清楚的给我们介绍出来了,他是来做影响众的,他的修行早就圆满了。佛门弟子懂得这道理。我早年在台北讲经,道安法师在北部办大专佛学讲座,请我担任主讲,那个时候我还不到五十岁。这讲座办得很成功。我每一堂上课的时候,我都看到我的老师周邦道先生,他坐在第一排很专心的听讲,而且还做笔记。那是个佛学家也是个教育家,抗战期间我在贵州念书,他是我的校长,国立第三中学的校长。抗战胜利之后,他做江西教育厅长,以后在台湾一直都在学校教书,在中兴大学教书,在台湾做过考选部的政务次长。我是他的学生,我讲经的时候,他就跟一般学生一样很用功。这是什么?影响众。
释迦牟尼佛是文殊菩萨的学生,示现成佛了,为大家讲经说法,文殊菩萨也在旁边恭恭敬敬的在那里听讲,做影响众。「影响而来,一切咸见」,让大家统统看到。你们如果说有问题,听佛讲经说法,或者看到佛的示相,不太清楚,不太明了,你提出这些疑惑,文殊菩萨可以给你解答。文殊菩萨为你解答,大家都知道他,他的确是权威,这解答决定没有错误。所以「故其说也」,由他来担任解说,佛只示相不说,请文殊菩萨来做说明。
这下面有几个疑问,「何不待请,敬同佛故」,一切大众对文殊菩萨的尊敬,跟对佛陀没有两样,所以不需要请。「何不待告,承佛神力,佛意许故」,其实我们在文里面看到,经文上讲到「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承佛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