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001-1200集-第4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口;你打他,他不回手,这是正法。
要有能力辨别邪正,你才能够「转还」,从邪转还归正,从迷转还归悟,从恶转还归善,你才能回头。你没有能力辨别,你怎么可能回头?你认为你那条路是正的,你不知道那条路是错的,没有能力辨别是非邪正,这种人,佛菩萨来了都救不了,我们不能不知道。要想帮他们忙只有一个办法,先成就自己,自己往生极乐世界,早一天成佛道,再回过头帮助他们。再看下面第四句:
【或名离诤。】
六和敬里头,「口和无诤」,『诤』是世间苦报的业因。为什么会有诤?诤的根源从哪里来的?我们常常讲的十六个字,「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诸位想想这十六个字是不是一切争论的根?你的争论是不是为了要得到这十六个字?坚固执著这十六个字?所以你的果报是苦谛。如来果地上大涅盘、大菩提里头没有诤,不但没有诤的这个行为、念头,丝毫这个「诤」的意念都没有,离的干干净净。这不但是如来果地,给你讲证得阿罗汉果,诤都没有了,为什么没有了?自私自利没有了。阿罗汉,我执破了,《金刚经》上讲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四相离了,没有诤的对象。
见思烦恼断了,就是我刚才讲的自私自利没有了,名闻利养没有了,五欲六尘没有了,贪瞋痴慢没有了,统统没有了。有这个东西,在六道,而且在六道里,在欲界。色界天人没有瞋恚,瞋恚的烦恼,在色界、无色界天是伏断,为什么?他有慈悲心,他有四无量心,慈悲喜舍。如果有瞋恚,这慈悲喜舍是决定不能现前,它障碍慈悲喜舍。所以色界天人这个烦恼他伏住了。到法身菩萨,诤的这个意思没有,丝毫都不存在,回归到自性,自性里头没有诤。我们今天学佛从哪里学起?要从「离诤」学起,你要是想你的功夫能早一天得力,业障早一天能消除,你就从这里下手。所以夏莲居老居士讲,三年不说话,你肯定会开悟。这个话讲的有道理,言语里面,争论多。
身语意三业,造的最多的、最容易的,口业。所以《无量寿经》把这一条摆在第一,一切经里面讲到三业都是讲身口意,顺序是这个排法。《无量寿经》是把口业摆在第一,「善护口业,不讥他过」,这大家念得很熟;「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无量寿经》一开端提出修行的总纲领。我们用什么方法来护三业?净宗学会成立,我们选的这五个科目,就是用这五个科目来善护三业,「三福,六和,三学,六度,普贤十愿」。「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这二十个字,都是在善护三业。三业清净无染就成佛了。我们在许许多多绘画的佛像,佛像后面有圆光,圆光顶上有三个字「唵,阿,吽」,这三个字是什么意思?从前章嘉大师教我,这三个字就是身口意。唵是身,阿是口,吽是意,这三个字一般都是用梵文写的,用藏文写的,也有用中文(梵语音译的),就是《无量寿经》上讲的善护三业。如来果地三业清净到极处,一丝毫染污都没有,不像等觉菩萨,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有破。
我们遵守《无量寿经》的教诲,口业最容易犯,日常生活当中特别要提高警觉,学「无诤」。如果要学无诤,那你一定要先学吃亏,中国古人常讲「吃亏是福」,你不能吃亏,你没有福。不能吃亏是什么?你好争,喜欢跟人争论,一点亏都不能吃,一丝毫都不能让人,你的福报有限。一次的争论,折一次福报,你前世今生修了多大福报,从口里头折掉了,你说多可惜!这是什么?这才叫真正的愚痴。世出世间圣人常常教我们惜福,我们不知道惜福,什么叫惜福?无诤,无诤是惜福。
世间无论是大小事业领导人,他用人,用人他懂得观察人。现在这个世间各个阶层的领导人,跟半个世纪、一个世纪以前的人相比,水平也降下来,智慧、观察人的能力远远不如从前的人。从前人读书,他有标准;现在人不读圣贤书,没有标准,所以往往用人不当。用人不当就用一些没有福报的人,他的事业怎么能有成就?怎么能兴盛?从前做生意、做老板的,他雇员工,他会看人,他要看什么?有福报的,给老板带来好运,他的公司会兴旺。你要不会用人,用一些都没有福报的,你老板再有福报,他们没有福报,你完了,你兴旺不起来。
观人是一门很大的学问。那我们不会看人,不会看人,只要你诚意自然有感应。所以真诚心是万事万法成就大根大本,真诚心,自然就会有感应。你心没有真诚,你心是虚伪奸诈,感应来的人也统统跟你是一类,物以类聚,不是一类聚不起来。你正大光明,小人入不了你的身边。纵然想尽方法钻到你身边,时间不久他自然会走,邪正不能相并!这是自然的法则。我们细心观察原始森林,丛林里头,一片丛林它树木的品种就是一个,它不会有夹杂别的种类在里头,这谁教它的?自然法则。澳洲内陆有土著,我听说有两百多个族群,每一个族群就是一族。像我们中国人是一个姓一个族,没有别的族掺杂在里头,还是保持原始的社会,他们有自己生活方式,有自己的传统,有自己的语言,他还没有文字。这天然的,自自然然的,自自然然的称之为道,随顺自然称之为德。人要是背离道德,他的行业就不善,他的果报在三途。
所以我也常说,你们细心去观察儿女对父母之爱,父母对儿女的爱,纯真无妄。从什么地方看?你看幼儿,你从这里看你才真正能知道。我们自己每个人都从幼儿长大的,幼儿看前三年,就是从出生到三岁,你看他那个时候依赖父母,爱父母,那纯真无妄。父母对於幼儿那个爱也是纯真无妄。渐渐长大了,这个爱愈来愈冷淡,愈来愈疏远,甚至於背叛,什么原因?染上这个社会一般不良的习气,这就是教育。《三字经》上都说,「苟不教,性乃迁」,迁就产生变化。原来是本善的,「人之初,性本善」,你要不教,这个本善慢慢就变成不善。
古人重教育,现在人疏忽了,父母不教;在学校,学校老师不负责任,老师不教,老师也不敢教。社会教育,今天你打开电视,杀盗淫妄,报章杂志、电影无不是宣扬暴力、色情、吸毒,教这个东西,仁义道德那个内容完全没有了。甚至於这些东西,现在受到社会的排斥,政府也排斥,他不要这个东西。中国古时候昆曲、平剧,这些戏剧慢慢在中国会淘汰掉,为什么?它里面的内容是仁义道德,忠孝节义,现在社会上不要忠孝节义,所以这些演员表演,没有机会表演,也没有人观赏,也没有人赞助。中国几千年来靠这个教育人民,因为没有那么多的学校,没有那么多师资,用什么?就是用这些戏剧,这些戏剧的内容都是教仁义道德,都是教孝悌忠信。所以从前这些中国人,不认识字的他懂得,他懂得忠孝节义,从哪里学来的?看戏学来的。每一年年节地方一定是邀请戏班来演戏,演戏接受教育,表演的内容有标准。这个标准是孔老夫子制定的,三个字「思无邪」,绝对不会教你邪思邪见邪行,绝对不会。戏剧里头也演因果报应,你看每一出戏,善人最后一定有好报,恶人最后一定有恶报,教这个东西,现在这个没有了,不得了。
所以我们常常听到人讲灾难、讲世界末日,很多人问我:法师,许多宗教讲世界末日,你相不相信?我说我相信。我为什么相信?圣人,伦理道德,就是正面东西全部都不讲,全都不要了,所提倡的全都是负面的,这还得了吗?这个社会一定会天翻地覆,我们好在是学佛,要是不学佛,不得了,真的是死路一条。学佛之后,我们这明白生死是身,身有生灭,灵性不生不灭,这是我们在学佛这么多年来搞清楚、搞明白,所以生死一点恐惧都没有。最重要的死了以后到哪里去?这个重要。我知道我死了之后,我去的地方非常殊胜,快乐无比,你还会怕死吗?老老实实告诉你,希望早一天死,早一天去。去极乐世界,去好地方,到这来受苦受难干什么?没有意义。所以念佛人往往三年五载他功夫成片,功夫一成片就走了,一丝毫留恋都没有,不是他寿命到了,他寿命还有不要了。我们今天,这有把握能去了,为什么还不去?这身体还可以,还管用,多住几天,多带几个人去,好事情,到极乐世界不是我一个人,我带一大群人去。如果不为这个,你要是住在这个世间,岂不叫贪恋这个世界,你生生世世还继续搞六道轮回,这真正叫没出息,迷惑颠倒,没真正觉悟!好,现在时间到了。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一八三卷) 2003/12/9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1183
诸位同学,请看「四圣谛品」,邻次十界最后一段,上方振音世界苦灭圣谛,第五句:
【或名小。】
清凉大师注解里面说,灭名『小』,「小之则无内,不容一物也」。这是讲到自性,性没有大小。我们要用大小来看它,它没有内,没有外,小到无内,那就没有办法再小,清凉说不容一物。可是性德真正不可思议,我们在前面看到,这小里头有大。大中有小我们没有疑问,它小中有大,大是不是一物?不是一物,本来无一物。大里头有没有一物?大里头也没有一物。这些虚空法界刹土众生是什么?是不是一物?从自性上来看,本来无一物,这个话愈说愈不懂。永嘉大师《证道歌》上说过,「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就性上来说就是觉,梦里明明有,觉了之后没有,觉了之后知道你正在作梦的时候也没有。这个梦境到底是怎么回事?佛说得好,梦境是妄想。那个想上加个妄,就不是真的,绝对不是真有,确确实实事实真相是本来无一物,清凉这里说得没错,不容一物。六祖惠能大师讲得很好,「本来无一物」,这是自性的真相。
这一桩事情确实很难懂,此地讲小、讲大,都是灭谛的名字,名称,如来究竟果位所证的性体。性体不可得,不可思议,从体现相,叫唯心所现,那个相也不可得。体不可得,相哪里会真有?所以这个相称为幻相。《金刚经》上讲得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个凡所有,不但包括十法界依正庄严,也包括一真法界。一真法界有相,华藏世界有相,极乐世界有相,我们娑婆世界摆在面前有相。什么人能看出来?「相即非相,非相即相」。相是真如所起的作用,非相是真如的本体,性相是一不是二。相没有大小,就是说明相是清净寂灭。如果有大小,它就不是清净寂灭。这个境界很难讲,讲都很难,体会就更难了。为什么?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前面我们读过,微尘里面现世界,微尘没有放大,世界没有缩小。经上又说,普贤菩萨能入,能入微尘里面的世界。你就晓得,世界无量无边,有多少微尘?又何况这个东西重重无尽,微尘里面有世界,那个世界里头又有微尘,微尘里头又有世界,这个道理不好懂。古时候贤首国师在宫廷里面说到这个境界,大家听得很茫然。贤首国师很聪明,请皇帝造一个八角亭,这很简单,皇宫里头建个八角亭。亭子造好了,请皇上安八面大镜子,每一方放一张大镜子,八个镜子,八个镜子互相对照。请皇上站在亭子当中,皇上亭子当中一站,看到他的身形无量无边,皇帝明白了。
无量无边有没有?不能说它有,也不能说它无,非有非无。你要是觉,这是自性起用,不可思议,你才能了解事实真相,显示出自性的无量德能,无量相好,无量智慧,无一不无量,无一不圆满具足。学佛没有别的,终极的目标无非是叫我们见性而已,见性就是此地修道证灭,佛用「灭」这个字来形容诸佛如来所证的究竟极果。再看下面这个名词:
【或名大。】
清凉也有注解,「大之则无外,法界性也」。在这个地方最重要,那就是说大说小,我们千万不要执著,千万不能分别。你要是分别,这个大小是对立。执著有大有小,大可以容小,小不能容大,你麻烦就来了,你不能了解真实义。所以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面教导我们读经、听教的态度,是「离言说相」,不执著,不分别,对於佛的言说没有分别执著;「离名字相」,名字是名词术语,大小,这都是名词术语,也不分别这些名词术语,不执著名词术语;「离心缘相」,心缘是不要去想它。为什么?它是虚妄的,名字性空,它在此地是表法的,你要从这里头体会它的真实义,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