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5)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001-1200集 >

第376章

(5)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001-1200集-第3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解、能行、能证,这就是有缘。我不能信,我不能理解,这没有缘。一切众生跟佛菩萨统统有缘,只是缘有没有成熟,现在不相信,将来会相信。我们自己在一生过程当中,就有深刻的体验。年轻的时候不相信宗教,排斥佛教,认为佛教是迷信,是消极的,对於人、对社会没有好处。年轻的时候是这么样的一个心态,排斥!我们不讲三世,我们只讲现在这一世里头出的这些状况。
  可是遇到有缘的善知识,相信他、尊重他,跟他学习。他把佛教介绍给我们,我们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里头有这么多好东西!后悔,忏悔从前无知,错怪了它,误会了它,所以介绍的那个人难得。什么人是你的善知识?这个你要懂,我的善知识未必是你的善知识,你的善知识又未必是他的善知识。这个话怎么说?我相信这个老师,我尊重他。你不一定相信他,你不一定尊重他。你尊重、相信的老师,说实在话,我也未必尊重他,我也未必会相信他,这就是各人各人的缘分不一样。所以古大德提醒我们,教导我们,谁能度你?谁能成就你?是你心目当中最敬仰的人、最佩服的人,他所说的话,你真的把它当作圣旨一样,这个人成就你。为什么?他所说的,你能够依教奉行。你对这个人不尊重、不相信、有疑惑,他就是佛再来的,也度不了你,不信他!你对他打很多问号。你就晓得善知识难遇,什么人是善知识,真的不一定。
  古人常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有些善知识领你入门,他自己没有成就,你成就了。这是什么原因?你对他尊敬,他说的法是正法。这个善知识是怎么样的?他为什么不会成就?他能说不能行,他做不到,他还要搞六道轮回。但是他能说得不错,没有说错,你听了之后,能够奉行,你超过他!他只做到信解,你能够做到信解行证,这就是中国谚语所说的,「青出於蓝,而胜於蓝」。学生超过老师,这是事实,这很常见的。老师对你有没有恩?有恩!如果不是这个老师你进不了门来,他引你入门,他给你带了一条正路,这条正路你走了,可惜的是他在这个正路上,他没走。
  所以,隋朝的智者大师(智者大师是生在梁隋的时候,隋朝)他老人家有两句话说得好,我们要能理解,要能记住。「能说不能行,国之师也」,是个好老师,你可不能轻慢,你要轻慢的时候,你的缘失掉了。他讲得不错,他讲的是正法,这是好老师,国之师也。「能说又能行,国之宝也」,国宝级的不容易遇到,国师是可以遇得到的,智者大师如是说。在《华严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文殊菩萨教导善财出去参学,告诉他参学必须要具备的心态,最重要的一句话,「不见善友过」,这句话重要。你去参访,善知识就是我们今天一般人讲的老师,你要想有成就,你不能见老师的过。如果见老师的过,你对老师的心就轻慢了。轻慢了,谁损失?自己损失。印光大师讲,「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学生亲近一个善知识,到最后没有成就,什么都没有得到,原因不是别的,记善知识之过。於善知识没有损害,自己的亏吃大!要知道,道学都是从「诚敬」中来,诚敬失掉了。
  所以,清凉大师在这一段经文里头注解注得好,他提醒我们,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除如来之外。等觉菩萨还有一品无明没破,他没有达到究竟圆满,这个道理我们要懂。他有过失,我们再想想,我们自己有没有过失?佛祖给我们说的,「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我们还见到别人过失,这就是我们最大的过失,没有比这个过失更大的。因为别的过失不会障道,这个过失障道,使你这一生空过了,你这一生决定不能成就。善知识是不是真的有过失?我们是凡夫,我们以凡夫的眼,以妄想分别执著来判断一桩事情,往往搞错了。善知识接触大众,大众各个根机不一样,他有真实智慧,他有善巧方便,我们看到好像他犯了过失,他破了戒,我们凡夫眼睛里看的。实在讲我们对戒律一无所知,任何一条戒,你知道多少?
  每一条戒,它有理论依据,它有制戒的因缘,缘起,它有受持的方法,什么状况之下它通权达变,它不是死的,条条戒律都是活的,活活泼泼,你懂得吗?我们不知道。真的,善知识里面有许多是佛菩萨应化的。特别是我们常常在身边,看到他处事待人接物,产生了疑惑。这个事情不但是像我们这一类凡愚,历史上道宣律师,这还得了吗?中国大乘八个宗,律宗第一代的祖师,律宗的创始人,终南山的道宣律师。持戒严,日中一食,感得天人供养,他每天中午那餐饭天人来供养的,不是凡人,天人侍卫来保护他的。有一天窥基大师从终南山经过,听说这个修行人修得很好,既然从那里经过,一定要去看看,去拜访拜访!
  他瞧不起窥基法师,窥基法师是个讲经的法师,能言善道,好像不守戒,佛门传说叫三车法师。他是(用现在的话来讲)高干子弟,他是尉迟敬德的侄子,尉迟敬德是唐太宗的大将。玄奘大师觉得他天分很好,一定要他出家,他出家就提了三个条件,他不能吃苦,还要过他富裕的生活。他说我出家的时候,第一个(他喜欢读书)我要带一车书,玄奘大师同意,行!带一车黄金,还要带一车美女,侍候他、照顾他,所以传说讲三车法师。戒律哪有那么严格?道宣法师轻视他,来了见了面,他故意谈了很多话接待他,等到什么?等到天人来送供养,让他看看,让窥基大师来看,天人送供养。哪知道那一天天人没来,他也很纳闷,到下午过了午,他就不能吃东西了,窥基大师下山,走了。到第二天中午,天人来送供养,他就问这个天人:昨天中午你为什么不送供养来?他跟道宣律师说:昨天大乘菩萨在山上,满天的都是护法神,我进不来。道宣法师听了这个话,一身流汗,惭愧!
  我们肉眼凡夫,人家是什么人?我们认为人家好像不守清规,不守戒律,哪里知道他是菩萨应化的!身心清净,持戒持得再好,还是不能跟他相比。我们凡夫只重形式,不知道人家的境界。所以清凉大师讲「权实难知」,他是真的破戒,还是权现的,权巧示现的,我们不知道。要懂这个道理,从这个道理来观察,窥基大师到终南山,又何尝不是去度道宣律师!让道宣律师一下觉悟过来,生惭愧心,忏悔改过,自己境界就又向上提升了。这叫大权示现,让你真正了解,佛法里面讲的大乘戒重在心地,叫心地戒品。小乘戒重在事相,所以结罪不一样,大乘的结罪论心不论事,小乘结罪是论事不论心。小乘结罪跟我们世间法律一样,你说犯法了,拿证据来,一定要按照证据来量刑。大乘戒是念头,所以大乘戒难持。小乘人说我恨你,想杀你,不犯戒,没有杀你!但是大乘戒,罪就成立了,你只要动这个念头,你就破戒了,这是大乘戒难。所以大乘菩萨比小乘高就高在这里,身心真正清净,一尘不染。
  但是接引大众,跟大众和光同尘,真的是禅宗里面所讲的「百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我们学佛知道,最极清净、最极殊胜是密宗。密宗跟净土宗都是修清净心。净土宗是远离一切不善,得清净心。密宗是不远离,什么样境界他都不离,在极其秽恶的境界里面,他也是得清净心,密比净高!他心地不染著,我们明白这个道理。我学佛头一个老师,章嘉大师,这是密宗大德,他告诉我的。但是密宗不是一般人都能学的,在佛法里头它是最高级的佛法,好像我们学校,它是研究所博士班。什么人学?先学显教,好像你要先念小学,念中学,念大学,然后才能上他的班。绝对不是一般人一开始学佛就想学这个法门,那是结缘的,那不是真的。真的,得要有条件。
  再跟你说,学佛不学密不能成佛,密是一定要学的,就是你不去念研究所,你拿不到博士学位。什么时候学?可以附带学,不是完全认真学的,是圆教初住菩萨,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在他修学不管修学哪个法门里头,可以带一点密法。什么时候才真正学密?给诸位说登地,地上菩萨。定慧功深!这个时候就是九法界,天堂、地狱,什么地方你都能去,什么地方你都能接触。你跟一切众生和光同尘,表面上一点都没有分别,心地一尘不染,这才叫真正大圆满,你的功德圆满了。你没有接触过,你说你清净,不算;你一无所有,你说你不贪,这不算的。要怎么样?金银财宝摆在你面前,堆成像山那样,你无动於心,这真不贪。你说你不要名,你不贪权力,未必是真的;高官厚爵,大权在握,没有一丝毫贪恋,那叫真的不贪,那叫真的放下,这是密教里的修行。
  净土宗,我们修净土的,要不要修这个法门?现在要修这个法门,你马上就堕落。所以密宗只有两条路,一个是佛道,一个是地狱道,没有当中的。你成不了佛,你就堕地狱,你是假的,不是真的。西方极乐世界,在那里修行,我们知道下下品往生的人,都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皆作阿惟越致菩萨,这还得了吗?阿惟越致菩萨是哪个法界他都能去,他能分身,他身相不一定,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应以什么身修行他就现什么身。他现无量无边身,充满了虚空法界,每天也供佛、也闻法,每天也广度一切众生,自行化他,成就自己的清净平等觉。你不在这些事相上历炼,你的清净平等觉从哪里来?顺境、善缘,接触,我常说不起贪痴,贪痴从这里断;逆境、恶缘要经历,不起瞋恚。贪瞋痴从哪里断?要在这现相里头去断,绝对不是坐在一个小房间里头盘腿面壁你能断得了,没有经过考验,不算数。
  早年我跟方东美先生,方先生对於佛法是佩服到五体投地。他说佛法的学问是真的,不是假的,它是通过实验的,它不是闭门造车。在生活里面,日常生活当中点点滴滴,你有没有觉正净;换句话说,没有觉正净,你就是迷邪染。迷邪染是凡夫,转过来觉正净,你是佛菩萨。特别是大乘佛法的修学,没有障碍,一切境缘当中你去锻炼。实实在在讲,我们现在学佛法,一开始学就是学大乘,没道理!这是佛说的,不是我们一般人随便敢讲的,你看《沙弥律仪》就晓得,《沙弥律仪》上佛讲得很清楚,学佛,如果不是先学小乘,后学大乘,非佛弟子,释迦牟尼佛不承认你是他的学生。就好像念书一样,你念书一定是先从小学、中学、念大学,循序渐进。哪里说是小学、中学不念,你就念大学,念研究所,没有这个道理。这事是有,太少了,叫天才儿童。十一、二岁就念博士班,天才,不是普通人,千万人当中难得有一个,那个不能做例子。所以,一定是先从显教,再学密教,先从小乘,再学大乘。
  中国可以说唐朝中叶以后,学佛的人就不学小乘,就直接学大乘。这是什么原因?我也请教过老师,老师说中国人有儒、有道的基础,儒跟道代替了小乘,这很有道理。从前学佛的人,没有一个不读儒书,他有这个基础,所以不需要小乘。如果没有儒、道的基础,你不从小乘,不行!你没有根。这个道理不可以不懂,决定不能疏忽。所以印光大师教我们,为什么从《了凡四训》、《安士全书》、《感应篇汇编》,这就等於小乘。你在这个地方扎根,根深蒂固你才会有成就。你要把这个疏忽掉,大乘难,非常非常之难。你接触修行人,你的妄想、你的过失很多,为什么?完全用自己的标准来看,不知道各个阶层有不同的标准,这就是道宣律师用自己的标准来看窥基大师,看错了。好,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看苦灭圣谛第二句:
  【或名不死。】
  前面讲「充满」,我们必须要知道一切众生没有一个例外,无不是究竟圆满。不但是有情众生,像一个人,一个小蚂蚁,都是究竟圆满的充满。即使是微尘,佛经上常讲「世界微尘」,微尘是最小的,最小的物质,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它也圆满,微尘里头有世界,跟大世界没有两样。想想我们这个身体,是多少个微尘聚集成一个身体?每个微尘里面都有世界,这才是真正「充满」的义趣!这个事情没有人知道,今天科学家还没发现,科学家发现了原子、电子、粒子,没有发现到粒子里头有世界,我们现在人称之为微观世界。那个世界跟外面世界一样大,这奇怪了,这就不可思议。为什么?称性。性没有大小,性没有内外,性没有先后;没有先后,就是没有时间,没有内外,就是没有空间,这是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