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001-1200集-第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宇宙是自己,自己是宇宙。了解自己本来是佛,现在还是佛,因为什么?不动智佛没离开你。你虽然迷,迷,它也在,正是经教里头佛祖常讲的「在圣不增,在凡不减」,六根根性一天到晚起作用,什么时候离开!能见是它,能闻是它,能觉是它,能知,见闻觉知都是它,它里面决定没有妄想分别执著,真性。
我们今天讲迷,迷是什么?把妄想分别执著加在这上面叫做迷。你不管怎么加,不管你加多少,它一点没改变。我们今天学佛,信心建立在这个地方,这叫真信。那菩提心能不能发起来?刚刚发,发那么一点点,这一点点非常可贵,到发足了,菩提心真的现前了,那就是初住菩萨,就不是十信位了。好,现在时间到了。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0一五卷) 2003/4/20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1015
诸位同学,前面我们读到李长者的《论》文,说到「明是信者,自根本智故,由有此智故,一切众生而能发菩提心」,我们读到这个地方。现在接著往下面看。
「以根本智体」,这个不是自,是智慧的智,「能了迷性,超信解故」。根本智的体,就是真心,就是真如,就是自性。「能了」是能够明了,能明了迷惑,迷之性本无。我们在迷位当中,好像它是真有,在自性里面,确确实实它不迷。这个现象正如我在前面跟诸位报告的,但是这个相很细,总得要细心去体会。那就是在日常生活当中,从来没有离开的,睡觉也没离开,它还是起作用,六根根性跟六识同时起作用,一个是不生不灭,一个是生灭无常。六识是生灭无常,六根的根性是不生不灭,生灭与不生灭和合,这个现象我们应当要很清楚、很明了。怎么知道很清楚、很明了?这就由根本智体,就是六根的根性,这个「超信解」!
下面说,「超彼迷境称之曰来」,这是我们看到世尊神通里面现相,看到那么多的菩萨从十方来诣佛所。相上确实有,最重要的是要你懂得表法的意思,我们才能真正得受用。所以佛这是现相,神通是现相。上根利智一见到这个相就明白了,一句话都不用说,像清凉,像李长者,他们一见就明了,我们中下根性的人不行。明了的人很慈悲,你看不懂,看不懂他来跟你讲解。我们听他一讲,恍然大悟,原来是这么一回事情。这才知道如来觉悟众生方法手段的巧妙,今天我们讲,这才叫高度艺术。教你怎么样?一时顿了,一下就明白了。那个要讲解你说多费事,要多浪费时间,一看就明了,不用说一句话。
我们在经文上所读到的,你看经上讲的这八个字,如来现通,大众请问之后,你看看佛在经上讲的「为现神通」,接著底下「现神通已」,你看就八个字;大众问了三十句,佛的答覆就八个字。十方众海云集,这是神通的相,到底佛现什么神通,这个把现通的相说出来。但是诸位要记住,佛在此地现通,「现神通已」一直贯到全经,说明《华严》是一时顿说,没有先后次第。对我们这些中下根性的人,严重的妄想分别执著,这才解释。这解释可麻烦了,可费事了。这个经上记载的就是解释,我们还是不懂,我们还要靠清凉大师、靠李长者他们再跟我们解释。
现通,现在我们是稍稍明白了。现通是什么?就是现虚空法界刹土众生。这里面两种力量现的,一种是佛力,一种是众生业力,这两种力量融合在一起。虽然融合在一起,绝不混杂,为什么?诸佛如来住净土,业报众生住秽土,净土跟秽土虽然是一,相不一样。所以我们知道,虽融合成一体,它又不杂,这叫不可思议。我们看破,要紧要看破这个;这一个事实真相不能看破,所以我们的烦恼习气、妄想分别执著放不下。天下本无事,我们的事情还是很多。真放下了,他是没事,没有事才能帮助我们解决没放下的这些事。如果放不下,本身放不下,怎么能帮助我们?没法子帮助我们放下,也没有法子帮助我们明了。只有自己明了放下了,才能帮助别人,这就是自度而后能度他,自己未度不能度别人。
这么多十方你看到这个相里面,这是现相,现相是什么?表演。佛常常讲的「为人演说」,演是为人,说也是为人。在修学的过程当中,为人会提升自己境界,这就是谚语里面常讲的「教学相长」。老师帮助学生,教学生,学生也帮助老师,帮老师提升境界,一般教学都有这个经验。特别是给学生解答疑难,学生要不问,很多事情我们自己都没想到,学生一问的时候,这才发现问题,看自己有没有能力解答?这个解答如果通过思惟、想像,这个解答未必是正确的。问题一出来,没有思惟,直截了当就答覆了。诸佛菩萨如是,祖师大德亦如是,绝对不落在心意识里头,这是真智慧。智慧照了,《般若经》上常讲照见,照见是不落在心意识里头,叫照见,这个答覆是真实的。通过思惟、想像、研究就落在意识里头去了,这是佛法跟世法不一样的地方。
什么叫佛法?什么叫世法?用意识就是世法,不用意识就是佛法。诸位要知道,佛法是觉法,世法是迷法,没觉。意识是迷不是觉,觉悟了不叫意识,叫什么?叫智,佛学上名词叫智。迷的时候,八识,悟的时候叫四智,这是功夫。这个事想学可不能著急,著急学不来,要放轻松,身体要放轻松,心里更要放轻松。要万缘放下,完全恢复到自然,身心跟自然融成一片,这个境界好,身心跟大自然融成一片。我们要学,慢慢的学,所以「超彼迷境」,「来」表这个意思。
「如起信论云」,马鸣菩萨的《大乘起信论》「不思议业相者,以依智净,能作一切胜妙境界」。不思议业相,业是活动,实在讲,所有一切活动的现象都是不思议的。「以依智净,能作一切胜妙境界」,一真法界是圣妙境界,十法界也是圣妙境界,只是怎么样?凡夫迷执不觉,所以把这个圣妙境界扭曲了。虽然扭曲,扭曲是一时。就像科学家做的这个实验,水的结晶,当我们心情很不好的时候,愤怒的时候,这个结晶非常难看。如果我们过了几分钟之后,过了几十分钟之后,我们的心恢复平静,恢复正常,恢复了爱心,恢复慈悲了,这个时候你面对著这一杯水,它的结晶又变成很美丽的结晶花朵了。不是那个很难看的相永远是那个,不是的,随著你这个心情,它在起变化。这就是下面讲的「智无性」,无性之性是真性,所以它能够恒顺众生,能随喜功德。它决定没有妄想分别执著,有妄想分别执著就麻烦了,为什么?它就不能随顺了。
为什么佛菩萨能随顺,我们凡夫不能随顺?佛菩萨没有妄想分别执著。所以我看到他们这个水结晶的报告,我领悟得很深,我懂,跟佛在经典上讲的这个事实真相一样。它是属於无情众生,《华严经》上讲的「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无情众生没有妄想分别执著,它能随顺众生;有情众生这里头分两种,一个在迷,一个在悟,迷我们一般叫有情众生,悟叫智正觉。
通常我们讲世间,大乘佛法讲世间,讲三种世间:有情世间、器世间、智正觉世间。智正觉就是有情不迷了,无情众生它没有妄想分别执著,它能随著有情众生变现一切圣妙境界,随顺智正觉的众生变一切圣妙境界。隋有情众生也变一切圣妙境界,变三途,变六道。三途六道也算是圣妙吗?对,法身菩萨看到是圣妙,只要你离妄想分别执著,哪一法不妙?平等的。十法界平等,十法界跟一真法界平等,三途地狱众生跟如来平等,圣妙。
凡夫看起来不平等,你怎么看?因为你有妄想分别执著。所以妄想分别执著把这个圣妙境界扭曲了,但是法身菩萨看起来还是一样,一点差别都没有,这个就是大乘经上常说的相随心转。同一杯水,我看的结晶跟你看的结晶不一样,你是烦恼、恶念,它对你起的结晶是丑陋的,很不好看。我们是善心善意,真诚清净平等,我看这里头结晶非常美好。你说它到底这个结晶是美好的,还是丑陋的?好丑一如,你就见到真相了。它本身怎么样?也没有好,也没有丑。这个理很深,相很复杂。但是离妄想分别执著,你了解这个事实真相,不难;不离妄想分别执著,你想知道它,太难太难了,觉得它太深奥。
下面这几句话,具体给我们提供一点讯息。「所谓无量功德之相,常无断绝,随众生根,自然相应,种种而见,得利益故」,十法界依正庄严,你要是会,没有不得利益的。这里讲圣妙境界就是「随众生根,自然相应」。这个地方诸位特别记住,随众生的根性,不是随你的妄想分别执著。妄想分别执著里面,这个里头有善恶之善。你看到这个结晶,看到这么美,如果善恶两边都离开,你见到真相,真相比这个还要不可思议,那才叫圣妙境界。圣妙境界只有法身菩萨才能看到,我们所看到的是善恶相对之善,好丑相对之好,不是绝对的,绝对的才是圣妙境界。这个里头具足「无量功德之相」,这就像华藏世界,像极乐世界。「常无断绝」,我们今天所见的相,十法界里头依正庄严是断断续续,相续相!一真法界里面的法相,所谓是不生不灭,不常不断。生灭、常断、一异,这都是属於妄想分别执著。妄想分别执著统统都没有了,哪里还会有这些概念?概念都没有了,哪里还会有这些事实?所以说「随众生根,自然相应」,那个相应是自然的,决没有一点点意思加在里头。加一点意思在里面,就不自然、就迷了;一点意思都不加,那是觉。这样「种种而见」,得无量无边的利益。你要问什么利益?说不出来。具体而言,就是这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里面所说的无量无边的利益。
「又云,依本觉上而起不觉故」,所以不觉是依本觉而起的。不觉有没有离开本觉?决定没有离开,离开本觉你找不觉找不到。迷,不觉是迷,迷跟觉是同时的。迷是识,觉是性,大乘经上常讲,性识;这个性识我们不好懂,我们换句话说,觉迷。性,自性觉,迷就是迷自性觉,没有离开自性觉。离开自性觉,那迷什么?迷也找不到!在哪里?就在六根,六根门头。「六根门头放光动地」是自性觉,就是六根根性。迷?迷是六识。在眼叫眼识,在耳叫耳识,在鼻叫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六识跟六根根性同时起作用。这个里头要晓得,性没有妄想分别执著,识有妄想分别执著。所以佛菩萨在经论里告诉我们,我们在起作用的时候,第一念决定是真性起用,第二念那就是六识起作用。六识起作用不离真性,离了真性六识就没有了。
这个就是富楼那尊者在楞严会上向释迦牟尼佛请教的,「无明」怎么来的?「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说本来是佛是什么?六根根性。六根根性那本来是佛,为什么会迷了本性变成凡夫?这个问题是大问,在佛法教学里头是大问题、根本的问题。佛的答覆,答覆得太好了,「知见立知,是无明本」,「知见」是什么?根性本来它具足见闻觉知,见闻觉知就是根性的样子。真心,真心是见闻觉知,这是本有的,你要再建一个见闻觉知,那就错了,头上加头,画蛇添足,那就叫「无明」。
所以妄识是怎么来的?妄识是你在见闻觉知上又要立一个知见,错了,不立就对了。觉悟的人不立,因为你立那是妄想,那是分别,那是执著,变成什么样?变成在世出世间处处有障碍,你就不自在。不立,样样清楚,样样明了。你要不问,不问什么都没有,心里头干干净净,痕迹都不落,你要问,随问随答。眼睛像镜子一样,外面照得清清楚楚,你不问的时候,不落痕迹,这就叫根本智。镜子照外面东西清楚,你要问的时候,随问随答,决定正确,没有丝毫迷惑。
如果你要是执著,落下印象了,往往你在这个印象里面产生错误见解,产生错误的想法,妄想!妄想哪有不错的道理,所以你把事实真相,你想错了,你看错了,你理解错了。他自己不知道错,自以为是正确的,那就免不了要造业。造业,好,外面境界上随著你的行业产生变化,变什么?变六道,变三途,外头境界肯定是随你念头而现相,这个就是大乘法里头常讲的「境随心转」。你心有妄念,好,外面境界随著你的妄念变现形相。三途六道,没有!哪有这个东西?
佛菩萨好像在清醒状态,六道凡夫好像在梦中迷惑的状态,他在梦中作梦,梦里头遭遇又苦不堪言;清醒的人没有,什么事情都没有。清醒的人很高明,你梦中境界他看得出来,他看得很清楚,为什么?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