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001-1200集-第3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人不去想、不执著,他就定。这个定是什么定?佛法里面讲的性定,自性本定,这不是修来的。凡是修来的定,功夫不到家,定功会失掉,换句话说,那个定是有出有入的。出定,定就没有;入定,定境现前了,那是修得的。性定不是,性定没有出入,法尔如是。《楞严经》上讲的首楞严大定,首楞严大定是性定,性定是一切众生统统都有,都具足,没有一个人没有,是自性本定。你现在这个定还在,不是不在,决定没有失掉,要失掉,那就不是真的,这是什么?迷了,你现在的思想、见解、造作、因果报应,与性定不相干。
谁能看到你的自性本定?诸佛如来看到,法身菩萨看到,只是你自己可怜,佛菩萨讲不守自性,那我也可以这样说,不守性定。为什么胡思乱想?妄想这么多,杂念这么多,妄想、杂念要是真的,你要去做,佛会原谅你,这真有;这是假的,根本没有。就跟作梦一样,梦醒了之后,还在说梦话,我梦里怎样怎样,还在说梦话。
「如虚空」这个名相的意思,我们就略略能体会到一些,还是利根,钝根不行。上根,上上根能契入,就是说能有帮助;中下根不行,中下根说实实在在的话,老实念佛。古大德常说,我在讲席当中也常说,老实可贵,什么叫老实?妄念没有,什么都不想,什么也不执著,什么也不分别。生活随缘,随缘是什么?什么都好,没有一样不好,顺境好,逆境也好,善缘好,恶缘也好,我只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除阿弥陀佛之外,统统不放在心上,这种人叫老实人。我们能做到吗?
老实人、愚人他有他的可贵之处,就是烦恼轻,只是无明重。无明重没有关系,他没有妄想执著,遇到善友教他念佛,他就老实念,有个三年、五年,甚至於有一年、两年,他就有感应。三年、五年他就往生了,他在往生那个时候,那就是水到渠成,他念佛的功夫相应,这个相应就是古人常讲「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他不愚,不愚痴了,他对於世出世间法清清楚楚、明明了了,这是慧,为什么这时候慧开了?他定成熟,他没有妄想分别执著,六根对外面境界清清楚楚、明明了了,慧开了。
往生,愚痴人不能往生,往生的人,你看看《弥陀经》上讲,「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凡是往生的,这三个条件都具足。所以愚人念佛,念到往生的时候,他不愚了,他智慧开了。念到功夫成片,开小智慧;念到事一心不乱,开中智慧,我们讲小悟,大悟;念到理一心不乱是大彻大悟。这都是真的,一点都不假。所以我们今天读到这个名词,要常常想到心如虚空、念如虚空,把我们许许多多疑难杂症全都抛弃到九霄云外,不要在这个地方伤脑筋,不要在这个地方自找苦吃。「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妄想执著是尘埃!
经上讲的诸法实相,比现代科学家讲的既高明又透彻。要紧的是我们要参透。我在这里不说研究,为什么?研究不能透彻,研究没有离开心意识。参究,参是不用心意识,叫做参,那真能够见到事实真相。心意识是什么?不知道,但是心意识的作用、样子你晓得。心落印象,过去现在你所看到,你所听到,你所接触到的,阿赖耶里头落印象,你常常会想起来,这是心。不用心,不落印象;不用意,意是执著,末那;不用识,识是分别。
换句话说,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只要你学会不分别、不执著、不落印象,这叫学佛,学菩萨。因为佛菩萨不用。佛菩萨不用,用什么?只要你不用,你就用真性。眼,眼见外面的色相起分别,这是眼识起作用;见到色相你执者,执著是末那起作用;留下深刻的印象是阿赖耶起作用,心意识起作用。如果你要不用这个东西,眼见色相不分别,不分别不是看不见,看得更清楚、更明白,那是什么?见性见。这个妙,见性见色性,色性是什么性?法性,这叫明心见性。
佛菩萨也用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但是他们见性,他们眼见色性,耳听声性,口尝味性,鼻嗅香性,跟我们不一样。我们六根对外面变成六尘,用心意识就变成叫六尘,不用心意识就叫法性,就见性。为什么老是堕落在六尘里头?你用八识五十一心所就堕落在六尘境界里,六尘是染污,染污了自性,所以你永远见不了性。你不用这个东西就见性,尘跟性是一不是二,这很难懂。古人用的比喻比得好,金跟器,不执著你见到金,金是性;你要是执著,这是一盆花,你不知道这盆花是黄金做的,你只见到花,见不到金。你要是不执著这个相,这个就是黄金。
所以一不执著,这就是法性,一点没错,确实是法性。六尘境界里头,没有一样不是法性。经教里头常讲,离开真如本性,无有一法可得。一切法是性变现的,什么是性?那就是性。我们自己身体也是性,这一身衣著也是性,哪个不是法性。你为什么见不到?你见到了,你就是如来,称你为佛陀,称你为如来;见不到,称你作凡夫。凡夫跟佛,实在讲你错用了心,你不用真心去用妄心,用妄心把真性看作是六尘。你要不用妄心,你就晓得是真性,统统是真性,除真性之外,无有一法可得。
真性,真性也了不可得,真妄俱不可得,都是「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不能说这个假的是毕竟空不可得;那真的,一真法界那可得,那你就又错了。一真法界也是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无所有,应有尽有;毕竟空,万法不空;不可得,全体得到,妙不可言。为什么?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相好统统现前。虽统统现前,那个得的念头没有,决定没有得失的念头,但是受用圆满、受用究竟。我说的这些话全是般若,名号功德不可思议。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接著看苦灭道圣谛第八句:
【或名寂静行。】
这个名称很清楚的提醒我们,心要寂,清净寂灭;行要静,要安静,远离躁动(烦躁动乱)。为什么?法性是寂静的。我们常讲能够随顺法性、能够随顺性德、能够随顺大自然,这是最健康的。中国人讲道德,尤其是古代的帝王倡导的以道治国、以德化民,所以真正能够享受国泰民安,灾厉不起,五谷丰登,垂拱而治,这是果德,是自自然然的。以后,人逐渐的违背了自然,违背了法性,自以为聪明,要改变自然的法则,麻烦来了,这灾难起来了,真的风不调、雨不顺。这个东西与大自然的现象有什么关系?现在人都以为没有关系,可是从前这些圣哲都认为有密切关系。
国家遇到重大的自然灾害,旱灾、水灾、瘟疫。你看看从前帝王遇到这些灾难的时候,他要斋戒沐浴,反省,改过自新,为国家、为人民祈福。我们现在人认为这是迷信,其实一点都不迷信。一切众生起心动念,跟整个宇宙、跟天地万物息息相通。法性、大宇宙是寂静的,你肯定是违反了性德,违反了自然,就是大自然的法则、规律出了毛病。你今天能够反省,能够找出自己的过失,过失就是违反自然法则;自然法则没有过失,人身体亦复如是。人身体最重要的是思想,为什么?思想主宰物质现象,思想纯正,思想寂静,你这身体一定健康。
现在人锻炼身体求身体健康用什么?用动,运动。但是自然的法则它是静的,主要是静的,有没有动?有动,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佛法用一个形状来代表它,现在人叫标志,古时候叫图腾。佛用什么?佛用圆,所以称之为法轮。用圆来代表大自然的法则,大自然的规律,那个圆就是道,道是什么?道是寂灭相,圆心不动,不但圆心不动,圆心不是物质,圆心真有,但是了不可得。就是说你眼睛看不见,你手摸不到,甚至於你想像也想不出来,不能说它有,不能说它没有,它确实存在。圆,圆是动的,动是依它而起的,这就是静,静中起作用就是动。动,不管怎么样动,它不离静,不能离这个心。如果一离了心,它的动立刻就出了毛病,就出问题。
所以寂静的心是宇宙的主宰,不能违背。佛用这个东西来表法,让你细细看这个形状,你体会这里面的道理,这叫道,随顺道叫做德,德是什么?德是受用,你随顺道,你得的是正常的受用,正常受用叫德。道德的德跟得失的得意思是相通的。顺乎道而得到的受用是正常的;违背了道你得到的受用是不正常,不正常的受用,后果不堪设想,我们常讲它有后遗症。顺乎道的受用,没有后遗症。谁顺乎道?觉悟的人顺乎道,诸佛如来顺乎道,菩萨、声闻、缘觉顺乎道。六道凡夫违背了道德。这个违背,六道里面幅度不相同,违背少的,天道;其次的,人道;完全相违背的,地狱道,这是真理。这个道理、这个事实真相,永恒不变!不管你信不信,不管你知不知。
圣人施教,教化众生,教什么?就是教这桩事情,教你要明了,教你要觉悟。你一生顺著道去行,你幸福美满,离苦得乐;你要违背自然的法则、自然的规律,你要受苦。眼前你得一点小利益,后来有大苦头吃。历史可以给我们做见证,现前社会给我们做更明显的见证,但是今天人迷失道德,这个问题非常严重,而把道德误认为是迷信,糟糕不糟糕,他不迷,完全违背道德,这怎么得了!以德化民,化是教化,古圣先贤用什么来教化人民?以德,德是什么?德是随顺道,教人要随顺道,那就是德。
道在人间就是五伦,五伦是随顺大自然的原则。父子有亲,这是天性,这是自然,这个里头没有条件,没有加一点点什么妄想分别执著,没有,自自然然的。父子相亲相爱,天性,这天就是天然,天性,天然就是这样,这是天性。君臣有义,这个义,道义!君臣,在这社会上有领导,有被领导,总是这两种人,你不是领导人,就是接受别人领导。既不能领导别人,又不愿意被人领导,这是什么?这就违背了道,违背道就不顺自然法则,道义就没有了。夫妇有别,长幼有序,这都是自然法则。朋友有信,这是顺乎自然法则,不违背自然法则。这是什么?人与人的关系。
人与人的关系符合随顺大自然的法则,这叫人道。人道跟天道是一个道,人的思想言行能够随顺天道,这是人道,人有道,人得天道。总的来说,随顺天道,人心是定的,性德至善,人性也是至善,中国人讲「人之初,性本善」。不善?不善是违背了道,违背了本性,违背了真心,真心本性是一不是二。在佛法里面讲佛性、法性,这一违背,麻烦就出来,把大自然的规则扭曲,那就是把一真法界变成了十法界。十法界里头又有更大的扭曲,这个扭曲就变成六道,六道里头再有严重的扭曲,那就是三途。这种现象错误!错误的根源,思想错误、见解错误。佛法讲知见,知见邪,知见不正,迷邪染造成了三途六道。迷邪染不是寂静,与寂静完全相违背。觉正净与寂静相应,与寂静接近,什么时候到纯净、纯正、纯觉,那就跟自性圆圆满满的相应,那就是自性。
所以我们常讲纯净纯善,纯净纯善是性德,纯净纯善是自性,纯净纯善是大道。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一切工作当中,处事待人接物当中,这个时候就是我们用功的时候,这个时候就是我们修行的时候,修什么行?『寂静行』。寂静行就是菩萨行,就是菩萨道,就是成佛之道。所以佛法里面养生,它不离这个原则,健康长寿。有一些人用什么方法?用静坐,身体健康;有一些人用运动,身体也健康,但是动不离静,动是身动,念头不动,心不动,符合那个圆相,圆周在动,圆心不动。圆周是有,圆心是空,空有是一,空有不二,妙。《般若心经》上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你在那个圆里面,你就能领会得到。
心不但不能动,心里头不能有,本来无一物。你心里头怎么会有这么多东西?不得了,你要赶快把它搞干净。《无量寿经》上教导我们「洒心易行」,为什么要洒心?心不干净,心里面装的垃圾太多,你要把它洗干净,改变你的行为,你才能成无上道。时时刻刻要知道这两个字的妙处。所以在大乘佛法里面,无论修哪个法门,念佛都不例外,总的纲领、总的原则叫什么?叫止观。止就是寂静,观就是寂静起用;止是定,观是照,照就是慧,寂照同时,寂照不二,这里面就是给你讲得很清楚,不用心意识,为什么?用心意识,你寂没有,照也没有。
人用心意识,他的心不定。心意识是动的,阿赖耶也是动的,第六意识分别是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