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001-1200集-第2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放下六道放下十法界,你现前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跟十法界界、跟六道三途没有两样;放下妄想分别执著,这境界就是一真法界,就是那扭曲的相恢复了。到这时候,你的心如如不动。纵然与一切众生起感应道交,教化,现身教化无量无边众生,绝对不会起心动念,绝对不会生起一个意思。
诸位要知道,生起一个意思,意思是在心意识里头的,迷了,有一点意思就迷了。没有是觉,有就是迷,清清楚楚了了分明。在这眼前,这周围,性相、理事、因果,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是自性的德用,本具的般若智慧,照!本具的德能相好,这是境界。全是自性,离开自性,无有一法可得。你得放下重担,这境界就现前了。真的,古人讲的比喻很好,说寻师访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原来就是,得来全不费功夫。哪来的灾难?尽法界虚空界是一实相,这是如来果地、法身菩萨的大般涅盘的境界。最后一个名称:
【或名已除坏。】
著重在这「已」,已经除去。『已除』是对什么说的?对妄想分别执著来说的。『坏』是对境界来说的,三途六道十法界不见了,坏了。所以「除」是从因上讲的,「坏」是从果上讲的,十法界因果都不见了。这就是永嘉大师《证道歌》上两句话,迷的时候,「明明有六趣」,有十法界,「觉后空空无大千」。除是除迷,坏是坏六道三途十法界的境界,不见了。所以学佛,总得要明了,学佛是学什么?学觉悟。修行是修什么?修正错误的想法、看法。只要你有想法,只要你有看法,就不是正知正见。正知正见里面,决定没有什么想法什么看法,那怎么叫正知正见?法尔如是。自性本来就是这样,那叫做正;稍稍加一点意思在里面,就不正。
从前我们学教,李老师常常给我们做比喻,好像这小杯子,这杯子里头盛的是醍醐,醍醐是最好的饮料,甘露醍醐。不能有一分一毫一厘,那个毒药不能掺进去。掺上一毫毒药,这一杯都变成毒了。李老师用这比喻告诉我们,醍醐甘露比喻法性,毒药比喻我们的妄想,无明妄想只要掺一点点,全部都变成无明了,全部都变成妄想了。所以,一妄一切妄,一真一切真,要把你法性里面这根本无明洗刷得干干净净,你就成就了。菩萨在洗刷、在清洗,还没有到完全干净。你看看法身菩萨他干什么?他就干这事情。四十一品无明断尽了,那叫『已除坏』,得救了。等觉菩萨还在「除坏」,还不能说「已」,他正在除坏。法身大士,他们在干这个。这事情急不得,得慢慢来,为什么?习气是无量劫累积的,不是一天造成的。你要把它除掉,还是要慢慢来,也不是一次就把它除干净。
这境界,我们还用一个比喻来说,十法界里面的修行人,跟一真法界里面的修行人,有什么不一样?譬如我们比喻,把这个当作一个酒瓶,十法界里面的修行人,酒瓶里的酒装得满满的,现在把它除去,在这里倒。倒怎么样?里头还有酒,还没倒完,慢慢倒慢慢倒,统统倒完了,里面确实没有酒了。确实没有酒,那就是一真法界,十法界没有了,十法界的业因,因果统统尽了,断尽了。但是闻闻这瓶子还有味道,还有酒的味道,酒真的倒干了,一点都没有了,还有味道。那个味道是很长时间盛酒它染上的,这叫习气,那就是一真法界里头,所谓四十一品无明习气。它确确实实烦恼没有了,我们把酒当作烦恼,没有了,它还有味道。这味道绝对不是一天不是一时能够断得掉的,不是像酒一样,一下可以倒干的、可以倒掉的,那个味道,你除不了。要怎么?慢慢来,时间久了,它自自然然没有了,到完全没有了,这就成佛了。所以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们是见思、尘沙、无明烦恼真的是统统都断掉了,习气犹存。习气不是那么容易断掉的,习气要在一念不生之下,也要长时间,它自然就没有了。
诸位从这比喻里面去体会,十法界跟一真法界不相同的地方。我们把这酒瓶比做法身,法身在凡也好在圣也好,它没有变,是一不是二。真正觉悟了,我们这身是不是法身?是,没错。清净法身,这身怎么样?不生不灭,它有聚有散,聚散无常,聚散是缘,它绝对没有生灭。法性它不是色法,它不是有为法,它是无为法,所以它永恒存在,因为它不是缘生的。所有现象是缘生的,缘有聚散,所以相有生灭;法性非缘生,所以法性没有生灭。性相是一,不是二。这些道理要透彻,事实真相要认识清楚,你就没事了,身心自在。即使大三灾现前,觉悟的人如如不动,一丝毫的损害都没有。世界成住坏空,我皆不动。这一些都是事实真相,那问问,我们在这一生当中能不能契入?答案是肯定的。
古来高僧大德,在家的高士,善男子善女人,一生修行契入这境界的人,有,不是没有。《高僧传》里面看到,《居士传》里面看到,《善女人传》里面看到。由此可知,这些人能够修学成就,我们为什么不能?说老实话,能与不能最重要的关键,就是善导大师所讲的「总在遇缘不同」,这一句话说得好。遇缘这事情,难!不是人人都有这机缘,机缘讲是太不容易。缘里头最重要的,善知识,善知识是第一个缘,第一个因素,遇到真正的好老师。第二,第二个重要的缘,好同学,同参道友切磋琢磨。第三个缘,重要的缘,修学环境。这三个缘,你要是都遇到了,你在这一生当中肯定成功。这三个缘是外面的缘,自己呢?自己只要具足一个条件,精进,我们一般讲好学。菩萨善根只有一条,精进。永远往前进,永远不退转,这人哪有不成就的道理!世间法善根三个:无贪、无瞋、无痴;出世间的,出世间法善根只有一个:勇猛精进。你遇到这三个缘,这三个缘具足,你都不能成就,那是什么?你懈怠,你懒惰,你不能成就,这是很困难的一桩事情。
可是世间有一等真正具足大善根、大福德,这都是本身具足的无量劫修养薰习成就的大善根、大福德。他遇不到善知识,但是他遇到了正法经书,他能够读诵,能够理解,能够依教奉行,他也能成功,这数量就更少了。他能成功的因素就是依教奉行。他没有善知识指导,这是经书,经书去读不见得完全能懂,懂多少就做多少,懂得多就做得多,懂得少就做得少,这人肯定成就。懂得不杀生,凡是对於一切生物知道爱护知道尊重,没有一丝毫伤害的念头,他做到了。纵然这些动物要伤害自己,伤害自己生命也在所不惜,也不会有一个恶念对它,他成功了。
你要问问为什么?他明白这道理,他没有恐怖,没有畏惧,他知道真性不灭,知道真相是缘聚缘散,聚散无常,真相也不灭。真相,佛法讲微尘。所以这身体受伤害,被毁灭了,无事,若无其事。就如同我们的身体被人家糟蹋了,被人家杀害了,就如同我们一件衣服脱下来。你看,他把这衣服扯破了,把衣服毁灭了,他把衣服烧掉了;明白人还在旁边笑。身体就跟衣服一样,想要一个身体,再去找一个身体,很容易。舍身受身就像换衣服脱衣服一样,一丝毫挂碍都没有。不想要个身是正常的,要这身干什么?要这身是为众生服务的,换句话说,帮助众生觉悟的。如果不是为了帮助众生觉悟,要这身干什么?这身是重担,是负担,是累赘。真的看破了,真的放下了,即使有身也没有负担,也没有累赘,这就对了。这就真的是「舍重担」、「已除坏」。这一段,我们就讲到此地。
诸位同学,请看北方最后的一段,苦灭道圣谛,我们把经文念一遍:
【诸佛子。所言苦灭道圣谛者。彼丰溢世界中。或名寂灭行。或名出离行。或名勤修证。或名安隐去。或名无量寿。或名善了知。或名究竟道。或名难修习。或名至彼岸。或名无能胜。】
到这地方这是一段。这一段是讲出世间的因,前面是讲果,这地方是讲因。第一个名号,『寂灭行』。「行」是讲的行为,行为归纳不外乎三大类:身、语、意;身体的造作,口的言语,心里面的念头思想见解是意业的行为。凡夫这三大类的行为,总是不能避免业力在主宰,所谓是「随业流转」,生生世世六道轮回是业力在推动的。菩萨,这一段是讲菩萨在因地,他有没有三业的造作?有。菩萨也是人,既然有了这身相,菩萨即使是法身菩萨,乘愿再来应化在六道,他受生,他的灵性接受这身体,身体跟大家是一样的,灵性跟大家也是一样的;不一样的就是他觉,六道凡夫迷。除了觉迷之外,没有什么两样,这是真的。
迷人的行为是染著,行为染著、言语染著、起心动念都染著,障碍了心性。觉悟的人他不染著,一切造作不染著,言语不染著,起心动念也不染著。这是什么原因?他念念与法性相应。法性是什么?法性是寂灭,清净寂灭。念念跟清净寂灭相应,这就是菩萨行,这就是佛道,菩萨走的是成佛之道。我们要懂得寂灭是真的,真常,真就不是妄,常是永恒,不是间断。所以大乘教里面佛给我们讲,「寂灭行」里头有常、乐、我、净。常、乐、我、净是性德,自性本来具足的。我们现在是迷染,把自性德不能现前,虽有不起作用。实在讲,不能说它不起作用,说它不起作用,它不就断掉了吗?它也起作用,起什么作用?起烦恼了。
我们每天在生活当中,烦恼习气情绪千变万化,这是什么东西?这就是性德起用,性德在迷起的作用,就是起惑造业,起这么个用处。那个性德正常的作用没有了,见不到了,现在起的作用很不正常,那就是迷惑,把性德扭曲了,使性德的作用变形,不正常。所以修行,不会修的,从生活里头点点滴滴把身语意改正过来,这很难。所谓是入海算沙,到哪一年你才能够统统纠正过来?聪明人厉害,他从根本修,他不搞这些枝枝叶叶的,从根本。性宗、禅宗从根本修,根本就是直截了当,修心地的寂灭,一切法从心想生,心要清净寂灭了,身口焉有不清净的道理!这聪明,这是方法殊胜,比教下高明多了。但是教下开头是从枝叶,他也很聪明,逐渐的就把它跳到根本,藉著枝叶就跳入根本,大开圆解,大彻大悟。
对我们现前来说,我们不是上上根人。换句话说,像性宗、禅宗那个方法,我们做不到,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从教下,寻枝摘叶,我们又不甘心,这时间太长、路太远了,不甘心不情愿,换句话说,一事无成。这一生纵然遇到了佛法,缘很殊胜,依旧空过,这叫真可惜。那要怎么办?所以枝叶还是要,刚才讲了,我们要踏上这枝叶,要很快的把根本找到,这就聪明。枝叶是什么?枝叶是持戒、修善。断恶修善不能不做,修行的标准要拿捏得很稳当很妥善。我们净宗遵循祖师大德的教诲,用「三福」扎根,打基础,决定不能够疏忽。你要疏忽,你就没有基础,像一棵树怎么样?你没有根。没有根,连我们这小草都不如。这小草虽然是个盆栽,它有根。没有根什么?像花瓶里头插的花,虽然很美,它底下都剪掉了,没有根。两、三天就枯了谢了,当垃圾处理掉了,没有根。我们要不认真的去修三福,你就没有根,你修得再好,花瓶里面的花,看起来是很好看,两、三天死了。这就叫什么?只有形象,没有实质,这错了。
「三福」头一个,「孝养父母」,你有没有做到?「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十善业就是《十善业道经》。你要晓得,孝亲、尊师、慈心统统落实在十善业道,没有十善业道,这孝亲、尊师、慈心全都落空。所以这一条四句话落实在十善业道。十善业道,你懂不懂?明不明白?在日常生活当中,工作当中,处事待人接物,你懂不懂怎样落实?这四句果然落实,做到了,你是人天善者,经上讲的「善男子善女人」,你就有分。这四句的义理,给诸位说,也是遍法界虚空界,境界深广没有边际。什么人做到究竟圆满?诸佛如来才能做到究竟圆满。等觉菩萨还不圆满,为什么?一品生相无明没有破,对不起父母,孝养不圆满;一品生相无明没破,对不起老师教诲,奉事师长不圆满。你才知道佛法,任何一字一句都通一切法。
从总的纲领上来讲,菩萨从初发心到圆成佛道,修什么?就修这四句,自始至终,永无改变。这四句是根本的根本,后面第二条、第三条,不过是这四句的扩充,这四句的提升。根是这四句,我们能明了吗?不可不知。三福第二条,「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