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001-1200集-第2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诸位同学,请看「四谛品」,娑婆世界「苦灭道谛」,最后一句:
【或名十藏。】
『十藏』,我们介绍到第八「念藏」,大意在前面都跟诸位报告过了。「念」,在佛法修学过程当中,这是很重要的一种方法。佛在经上常常告诉我们,一切法从心想生,念就是心想。这个道理如果我们要是参透了,你就真正能把修行的总纲领原则掌握住了。世间谚语所谓念兹在兹,既然念什么它就会现什么,诸位想想,我们为什么不念佛?十法界依正庄严从哪里来的?妄想分别执著变现出来的。妄想是念,分别也是念,执著还是念,我们为什么不念佛?
佛教导我们念阿弥陀佛,尤其是祖师大德这些过来人告诉我们,跟我们说「自性弥陀,唯心净土」,阿弥陀佛跟西方净土与我们的关系太密切了。绝对不是我们心外有一个极乐世界,有一个阿弥陀佛,不是!那就错了。阿弥陀佛、极乐世界都是自己心现识变,识就是念。既然是自性弥陀,唯心净土,我们现在又念阿弥陀佛,又求生净土,哪有不生的道理!这个道理你要是参透,你对於往生净土亲近弥陀,你的信心就具足、坚定了。《般若经》上所说的,「信心清净,则生实相」。
不但佛法修学把「念力」做为一切修行的中心、核心,其他宗教也不例外。我们看到许许多多宗教他们修行的方法是用祈祷,诸位想想,祈祷是不是在念,诚诚恳恳一心恭敬在祈祷,他就有感应。祈祷就是感,佛菩萨、神圣他就有应,决定起感应道交的作用。这么多年来我们常常提到「念佛是因,成佛是果」,念菩萨你就成菩萨,念天就生天。人为什么会堕三恶道?还是念的。念念不离贪婪,贪心是饿鬼,所以念贪,你就是念饿鬼道,就变饿鬼去了;念瞋恨,那就是地狱道;愚痴是畜生道,都离不了念头!愚痴是是非、邪正、真妄颠倒了,事实真相没搞清楚,搞错了,这是畜生道。
由此可知,十法界依正庄严从哪里来的?从心想生。诸佛菩萨、净土从哪里来的?也是从心想生。乃至於虚空法界、刹土众生,没有一样东西是离开念,真的是念兹在兹,念什么就现什么。但是你一定要知道,念头千变万化,外面现的境界也是千变万化。念头,佛常常讲,念头叫妄念;现的境界,现的境界是幻境,《金刚经》上把境界比喻做「梦幻泡影」,又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要知道念是妄念,妄念变现的境界哪有真实?你要知道因果都不是真实的,你的心就清净了,妄想分别执著就能渐渐止住;妄想分别执著没有了,那个时候叫正念现前。
什么是正念?正念是无念,就是无妄念,这个东西还是很不好懂。什么叫妄念?我们平常讲的,起心动念、分别执著,这都是妄念。无论我们六根或者是对六境,或者是不对六境,都没有分别执著、都没有起心动念,这就是一真法界,这时候才叫做正念。正念真的是一念不生,一个妄念都没有。一个念头都没有,何以又叫正念?那是真心所现的相分,决不夹杂意识,也就是说,只有唯心所现,没有唯识所变,那叫一真法界;一真法界里头没有唯识所变。为什么?识没有了,转识成智。十法界里面有识,就是说十法界里头它有变化,它有唯识所变。我们在《华严》里面看到华藏世界,在往生经里面看到极乐世界,极乐世界跟华藏世界所有一切人事物都是永恒的,没有变化。你要问这是什么?只有心现,没有识变,就这么个道理。
所以,离妄想分别执著,真心就现前,那就入不二法门。诸位要晓得,二是有变化,一没有变化,不二就是一。一是什么?一真法界,一真法界才把真正的自己找到了。宗门里面常讲的「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本来面目是一真法界。你能够契入一真,你对於遍法界虚空界万事万物的真相,你才真正明了。没有入一真,没有法子真明了。所以真正修行人,古人一句话说得好,「多事不如少事,少事不如无事」,讲少事、无事,不是讲我们身外,是讲你的内心。教导你二六时中,你要怎样守住你的清净心、平等心;换句话说,不管我们对外面境界接触不接触,接触没有影响。为什么?我不会把外面境界放在心上。境界清清楚楚、明明了了,那是智慧,智照,这是照见。确确实实没有分别、没有执著,这个心像镜子一样,古人常讲「用心如镜」,你看镜子把外面境界相照得清清楚楚,它有没有染著?没有。不但不照的时候这里头没有东西,正在照的时候,也没有东西,它不落痕迹。
诸佛菩萨用心就像镜子一样,不管对不对境界,他总是清净、总是一尘不染;也就是说他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没有妄想,不起心、不动念,他确实是如此。应化在十法界,他有个色身,变了个色身,身相不一定是什么相,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现这个身对这个境界,完全是感应道交起作用,所以这个身是活的,不是死的,活活泼泼。他一切动作从哪里来的?一切动作是众生有感,从感反应出来的,非常微妙!他没有分别,没有执著。要说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没有妄想,他怎么会是一个活生生的?怎么会是那么活活泼泼的?反应。世尊当年在世,用钟鼓做比喻。你看钟鼓,它是很静,它确实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你敲它,它就响,大叩则大鸣,小叩则小鸣,不叩则不鸣。它的作用完全是感之反射、反应,我们讲应,众生有感它有应。
这个众生,包括人、包括事、包括物、包括山河大地,所有一切万物都起感的作用;佛菩萨现身,他有应的作用,感应道交不可思议!他不是业力。像我们凡夫,自己有妄想,对外面境界起分别执著,这个人我喜欢他,那个事情我讨厌,这就是你有分别执著,这种分别执著就叫做业,六道凡夫是受业力支配在搞轮回。佛菩萨不是业力,他是感应,所以我们给他另外加一个名词,叫愿力,也能讲得过去。但是愿力的意思很深,要把它讲清楚那实在是不容易。因为愿力实在讲非有非无,你不能说它有,也不能说它无。
这个愿力跟我们世间人所讲的愿力不一样,我们世间人的愿力没有离开念头,没有离开妄念,佛菩萨的愿力里头决不夹杂妄念。这个就难懂了,你没有念头叫什么愿?我们都会怀疑!这很难很难体会,他确实没有念头。因为他有愿力,所以有感他就有应,如果没有愿力,有感就不会应。他为什么会有应的作用?愿力。很难懂!正如同我们敲钟,我们是很有意去敲它一下,它为什么会响?我敲得重,它响的声音大,响的声音久;我轻轻敲它一下,它声音小,时间短。这桩事情在佛门里面就是叫你去参,不给你答案,几时你参的时候悟了,你就明白了,一悟一切悟。宇宙之间万事万法原理是一个,一悟一切悟,一桩事情明白了,样样都明白了。同样一个道理,一迷一切迷,要怎么样才悟?悟要靠净;心地愈清净就愈接近悟的边缘,心思浮躁是决定不会开悟。
所以,佛在教导我们,为什么教我们从持戒下手,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戒就是一个方法、是个规矩、是个法则。悟,总的纲领就是教我们放下,所谓是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心里面不能有任何东西存在。为什么?心里头本来没有东西,本来没有东西你要把一些东西放在里面,这个心就坏了。心怎么坏了,心就迷了,加一点点东西在里面它就迷了。心里什么都没有,就很容易觉悟,悟了之后,再不会把任何一样东西放在心上。我用这些言语,是很浅显的言语,跟大家说明这桩事情的真相。
中国的文字,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民族所没有的,它是智慧的符号。「念」是今心,不能加口,加个口就错了,加个口,那个「念」是有口无心,不能加个口。这个念就是今心,今心是正念,只有唯心所现,没有唯识所变;如果加个口,就有唯识所变了,所以这个字很重要。我们修学真的懂得这个道理,世出世间最殊胜的念头,念佛!「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成佛」。修行,无论哪一个法门,为什么说念佛最胜?你明白这个道理你就晓得,念佛是直接作佛,本来是佛,现在又念佛,哪有不作佛的道理!所以,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你念菩萨你成了菩萨,菩萨将来还要念佛,他才能成佛,不念佛他成不了佛。希望诸位了解这个事实真相,我们就欢喜念佛,我们知道念佛重要。
下面第九句:「持藏」,「谓菩萨具大威力,於诸佛所说修多罗法,文句义理,一生受持,乃至无数生受持,及诸佛名号劫数授记修多罗等,无量无尽皆能受持,无有忘失」。持藏跟前面所讲的闻藏,第五所讲的闻藏,有密切的关联。闻是讲多闻,持是怎么样?持是你统统都能够记得住,我们一般人讲记忆力好。如果多闻而没有持藏,他听得很多,他记不得。我们现前周边的同参道友,你只要细心去观察你就能知道,甚至於自己,「我读得很多、我看得很多、我听得很多,但是记得不多」。所以,持是属於记忆。我们常讲某人记忆力好,他听到、看到了,他能够保持很长的时间不忘记。「持藏」里面讲「一生受持,乃至无数生受持」,这个就是讲戒律,一生受持这已经很了不起了,来生还能够记得,那就真的在这个世间不多了,有没有?有。实在给你讲还不少数,但是他自己并不知道,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潜意识。
譬如过去生中喜欢音乐,歌唱得好,琴弹得好,那是他过去生中一生受持,到这一生当中,他还有很深的印象。他遇到这个乐器他很容易学会,他这一生的成就,就是接著前面一生,欢喜唱歌、欢喜演奏,成绩比前一生又提升了。来一生、后一生,甚至於连续好多生,他都在这一门上。换句话说,实在讲今天我们用演艺人员来做代表,世界上达到一流的演艺人员,我们用佛法来讲,他至少有十世从事这个行业,他才能达到登峰造极。从小我们就觉得这个人有天才,这是什么力量?持藏。
所以世出世间法,绝对不是一世能成就的,生生世世接著搞,一世成就不高。我们在佛门里面,诸位读过《慈悲三昧水忏》,你都知道悟达国师。悟达国师也是从普通小和尚出家做起的,他怎么在一生当中有那么大的成就?得这个人面疮才把消息透出来了。他出家修行,这一次是第十世,你看一世一世的修,一世比前一世要提升,十世,地位才到国师。哪有是一生的道理!世出世间法几乎没有例外。这样我们就知道,诸佛菩萨的成就是累劫修成,这不是假的,这是佛在经典上告诉我们,真的是累劫修成的。生生世世他修得好,他不会堕落,他能够接著修,累劫修因。一世比一世成绩要提升一点,生生世世不断向上提升,不是一生一世的事情。
如果我们真能够看到三世因果,你会对这个世间所有一切人事物,你会平等观察,你的心平了,不会觉得不平,你绝对不会怨天尤人,这个人的成就不是一生的。社会上无论是哪个行业,在这个行业真正做到出人头地都是多世,一般小有成就,大概也是三世五世。这一世开头搞这个,前生没有学过,非常生疏。就是我们佛门里面,从历史上我们能够体会、观察到,他对於经论、法门有很喜欢的,有不喜欢的,他修起来觉得很困难的;我们也不能讲是不喜欢,他尊重它,他不学它,这什么原因?过去生中不是学这个法门。如果遇到这个法门非常喜欢,很容易学习,我们就知道这个法门是过去生中他曾经学过的。如果他修学很顺利,进步非常快,悟解的能力超过一般人,我们就知道他过去生中,决定不是一世。
这些事情早年李老师都给我讲过,他说他自己一生讲经。但是他讲经不是天天讲,一个星期讲一次,佛经他一个星期讲一次,教导我们这些学生一个星期是三堂课。每个星期三他讲佛经,我们听经;星期五讲古文,儒家的东西,每个星期五给我们上一堂课;星期六他讲开示,给念佛同修讲开示、解答问题。一个星期三堂课。讲经的时间是固定的,一个小时,因为他有翻译,有闽南话翻译,所以两个小时实际上是一个小时。讲古文没有翻译,两个小时,讲开示的时间也是两个小时,开示大概是一个小时,另外一个小时解答问题,但是讲开示跟解答问题都有翻译。他老人家跟我说,他讲经不是一生一世,一生一世不可能有这样的成绩,这桩事情你想快,快不来,这是真正发大愿心依教修行。为什么?真正依教修行,你不会堕落,你要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