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001-1200集-第1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地方是讲『离众恶』,「众恶」是一切恶。这些年来,我们大力的在提倡纯净纯善,大乘佛法终极的目标是纯净纯善,这就是经上所讲的无上菩提、无上正等正觉,这桩事情大家都知道。为什么恶断不了?为什么断恶这么难?特别是你所怨恨的人,过去曾经对你有过伤害的人,恨之入骨,没有办法拔除,这什么原因?坚固的妄想分别执著,造成的幻相。真如本性里面没有贪瞋痴,没有怨恨。别人曾经伤害我,我们想想我们有没有伤害别的众生?平心静气的想一想,坚固的执著可以化冻。
佛很慈悲,劝导人有善巧方便,言语,他总留几分他不说尽;他说:无心的伤害是过失,有意的伤害是罪业。我们看到一个小虫、小动物,你有意伤害它,跟我们被别人伤害有什么两样?我们在一生当中,有意杀害众生的有多少?无意伤害的,譬如蚂蚁、小爬虫在地上走,我们走路没有看到,无意把它踏死了,这个事情常有,可能是天天都有。你走路没有细心,哪个人走路眼睛往地上看?都是往前面看的。地上这些小爬虫、蚂蚁之类的,你想想看哪一天不踏死几个,甚至於几十个,这是无意的,你决不是有心的。可是一般人在家里头,蚊子、跳蚤、苍蝇、蟑螂,你看到的时候,这是有意杀它。它们也跟你无冤无仇,你为什么狠心去杀害?这种事情不要说没有学佛的时候我们常常干,天天都干。学佛之后,道理、因果没有真正透彻,还是干;甚至於学佛因果、道理都明白了,有些时候还不得已,还是要干。
这种情形多多,我们跟这些众生结下深仇大恨,在菩提道上,这些众生它们要报复,冤冤相报。这个时候,觉悟的人知道化解,一切怨怼加给你的毁谤、侮辱、伤害,接受,真的叫无怨无悔,接受!决定没有瞋恚心,决定没有报复心,这个帐到这里就了了。哪个菩萨不是这么修的?哪尊佛不是这样成就的?佛菩萨是个明白人,对於宇宙之间一切性相、理事、因果,透彻了、明白了。佛在经论上常讲,人与人之间四种关系,报恩、报怨、讨债、还债。
我们做一桩好事,百分之百都是利益社会大众的,绝对没有想这里头有一分有一毫自利的,没有,圆满的奉献,好事。诸佛护念你,一切善神保佑你,你做事还有没有障碍?还有!连释迦牟尼佛,僧团里面有六群比丘,外面有六师外道,依旧处处有障碍,哪有那么一帆风顺!这什么原因?佛在没有成佛之前,在没有证得法身菩萨之前,跟一切众生有意无意结的这些怨。今天成佛了,成菩萨了,要行菩萨道普度众生了,这些冤家看到你,那个怨恨还是不散,他还是来障碍你。
你要知道,释迦牟尼佛为什么示现这些榜样给我们看?他所示现的还不就是我们在菩提道上,所遇到的这些境界吗?然后我们仔细去观察、去思惟,佛怎么应付的,佛怎么样化解的,我们从这个地方学习,向佛菩萨学习。不能随顺自己的意思,不顺心了,自己不高兴,那就错了。佛在经上告诉我们,等你哪一天证得阿罗汉果,你才能相信自己意思;没有证得阿罗汉果,决定不能相信自己的想法、看法,佛这个话是方便说。真实说,阿罗汉还不行,阿罗汉、辟支佛、权教菩萨,都不能相信自己的意思,一定要随顺佛陀教诲。到什么时候才真正可以相信自己意思?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法身菩萨,这个时候没有问题,你可以相信你自己的看法想法。为什么可以相信?因为你这个时候所有的看法想法都放下了,都没有了,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了。这个时候完全是性德的流露,跟大自然的原理原则融成一体;在佛法的术语上来说,完全是自性的流露。自性是真正没有过失,这是「离众恶」究竟的说法,真实的教诲。
我们在今天,现前这样的程度,现前这种环境,佛怎么教我们?佛所教导的就是印光大师教给我们的「敦伦尽分,闲邪存诚」,就这八个字。这八个字浅而言之,伦是同类,我们是人类,跟一切人是同类;敦是敦睦,诚诚恳恳与我们的同类相处,诚诚恳恳平等对待,和睦相处,这是敦伦,和为贵,不能不和。尽分,尽我自己的本分,为社会、为众生做出贡献,现在讲尽心尽力为人类服务,为社会服务。这是敦伦尽分的意思。怎样把我的服务,服务的项目很多,我们今天这个出家身分,我们服务的项目是教学,教学里头第一个重视的,身教!我所学的,我统统都做到,然后以身作则,就是以我的身做榜样,「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要做出样子来给大家看。让一切众生看到这个样子,学习断恶修善,学习怎样去积功累德,要做出样子给人看,然后才用言语来教导。言教是其次,示范身教是最重要的。所以佛在经上常常教导我们「为人演说」。为人演说,底下四个字就重要了,「闲邪存诚」。闲邪是什么意思?一定要懂得防止一切邪恶、不善。对社会、对众生不好的思想,不好的见解,不好的言语、行为,决定不能做,闲是防止。存心真诚,一丝毫虚伪都没有,印光大师提出这八个字,这八个字就是具体落实「离众恶」修学的方法。
世尊在《十善业道经》上教导我们的,也是这个原则。他教我们「常念善法」,常,心里头有。「思惟善法」,常常想著善法,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两舌是挑拨是非;不绮语,绮语是花言巧语欺骗众生;不恶口,恶口是言语粗鲁;不贪,不瞋,不痴,你常常想。「观察善法」,在日常生活当中所作所为,你要仔细观察你是不是在行善?与这个十善相应,则是行善,与十善不相应,那你就在作恶,十善反面是十恶。这个功夫就是印光大师所讲的「闲邪存诚」。善心、善意、善行,都是从真诚里面流出来的,真诚是第一德。末后一个名号:
【或名一切智。】
这个地方的『一切智』就是一切种智,而不是说阿罗汉所证的一切智,这个「一切智」是究竟圆满的智慧。究竟圆满的智慧从哪里来的?你要懂,不是学来的。不是说我读很多书,读很多经教,在这里面学了很多智慧,其实这不是真智慧,这是什么?见闻。见闻广博在我们一般讲常识,你有很丰富的常识,见闻广博不是真智慧。儒家也说,儒家讲这个叫做「记问之学」,你记得很多,你勤於向别人请教,别人给你解答,你都能记得。
记问之学,智慧不开,真的,事情是这样的。为什么?他记得多,常常炫耀自己的广学多闻,能言善道。他所说的、他所写的,都是别人的,不是自己自性流露出来的。换句话说,这在佛法里讲「所知障」,他所知道的太多了,反而所知把他的性德障碍住了。现在世间人常讲值得骄傲,这就坏了。他如果没有这个能力,知道东西不多,到哪个地方都显得不如人,他还有谦卑感,还谦虚卑下。读得很多、看得很多,又能言善道,在任何场合当中表现的是什么?值得骄傲。骄傲是烦恼,是贪瞋痴的瞋里面的一分,这么回事情。
我们要明了,要搞清楚,真实智慧从哪里来的?从定中来的。这是佛在一切经教里头告诉我们的,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戒是叫你守规矩,守规矩心是定的,不守规矩心是乱的,所以戒没有别的,收心而已。佛教初学,在家是五戒十善,教在家的学习的纲领;教初出家的,沙弥十戒二十四门威仪、比丘戒;都是属於禁戒,告诉你哪些不能做,你要遵守。有这个基础了,所以戒是修定的预备功夫,佛法里面讲前方便,在修定之前先修这个方便法,你容易得定。
昨天我收到一封信,从马来西亚寄来的,里面附一张华藏图书馆的刊物,里面有很大的篇幅批判夏莲居的《无量寿经》,这个事情已经不希奇了。为什么?这两年当中,从中国大陆、台湾许多地方,许许多多的人在批判。马来西亚这边同学他们给我写了一封短信,问我可不可以提出反驳?这桩事情好像是在前年就有人提出来,他们搞一个小组专门来反驳他,我阻止了,不可以。为什么?不顺佛法,佛不是这样教我们的。不要说夏莲居的会集本有人反对,今天在这个社会上反对释迦牟尼佛的有多少?连佛都有反对的!既然有人反对佛,那菩萨、声闻、祖师大德算什么?所以决定不能够反驳。记住,世出世间圣贤教导我们的,人家毁谤我们要听,他毁谤些什么,自己要认真反省检讨,我们有没有这个过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就对了。古圣先贤跟我们讲,怎样息谤,把人家的毁谤止息?「曰无辩」,不要跟他辩论,自然他就息了,公道自在人心。不说别的,一般人都有这个认知,两个人,一个人侮辱另一个人,痛骂他,那一个人没有一句辩驳,旁边的人就看到什么?这个人有修养,这个人很了不起。他的德行、他的修养从什么地方表现出来的?遇到这个境界才知道。所以说是公道自在人心,我们何必去辩驳?
我曾经跟大家说过,全世界的人都反对这个本子,我不可以反对。什么原因?老师传给我的。我要反对,人家立刻把罪名加给我,净空法师背师叛道,我就有这个罪名。你们反对,我还是依教奉行,那人家对我什么?净空法师尊师重道。不一样!我有师承。我的老师把这个经,他亲笔写的注解,第一次在台湾宣讲的这个本子交给我,这个本子我还带在身上。李老师的老师是梅光羲居士,夏莲居居士这个会集本,前面很长一篇序文,梅光羲写的。我怎么能够有二心?我要有二心,我不但对不起李老师,对不起梅大士,更对不起夏老。从这个经得利益的人,在这十几年当中,我们亲眼见到的有二十多个人,这是依照这个本子修行成就,这是证据。最近你们马来西亚的同学,你们亲眼看到新加坡居士林陈光别林长的往生,他依什么学的?就是依会集本。他在四年当中就听我讲这会集本的录相带。李木源居士告诉我,他每天听八个钟点,除了听经就念阿弥陀佛,预知时至。他往生的时候,还有很多的冤亲债主,这些灵鬼附在居士林念佛堂杜美璇居士的身上,讲了一个多钟点。冤亲债主看到陈光别居士往生,不找麻烦、不障碍,很欢喜。
这些冤亲债主到居士林来求皈依,来求听经,这是最近的事情,亲眼看到的证据,它怎么是假的?怎么可以毁谤?毁谤的人自己有因果责任。我们依照这个经修行,这一生当中决定得生净土。所以不用反驳,不需要!他喜欢讲随他讲,喜欢写随他写。人有寿命的,纵然他活一百岁,他写了一百年,他死了之后,他就不再写了,他也不讲了。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心平气和来对待,老老实实修行,这些事情不要去理会,这就好。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继续看振音世界,如来名号第十句:
【或名一切智。】
在这一大段经文里头,『一切智』做为最后的总结,意思非常之深。告诉我们,无论是世出世间,不论是顺境逆境、善缘恶缘,都要用智慧来处理,决不能够感情用事。情是迷,迷,要是说不做错事,几乎是不可能的。佛家的教学自始至终都依智慧,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这是个基本的原则,决定没有一念私心,决定没有一念为自己。现在每个同学都知道,世界上灾难太多,灾难频繁,这些灾难从哪里来的?你要去找那个根源,根源就是迷,迷而不觉,邪而不正,染而不净,这是所有一切灾难的根源。总而言之,就是一个迷。佛教我们觉正净,「一切智」落实就是觉正净。
我们现在是凡夫,没有见性,哪里来的智慧?这是佛经里面常常说的可怜悯者。我们六道凡夫,在法身菩萨的眼目当中是可怜悯者,迷得太久,迷得太深了。但是这里面还有不少的众生,过去生中积结的有善根。这些有善根的众生,虽然他也是迷而不觉,但是他能够相信佛菩萨、相信圣贤的教诲,这是善根深厚的人。他不会把佛菩萨教诲的意思错解,这一点比什么都重要,开经偈上讲「愿解如来真实义」,这是六道凡夫里面有智慧的;有智慧的,心清净、心真诚、心平等,心地慈悲,这是善根深厚。虽然他没有明心见性,他能够深信不疑圣贤教诲,他能够依教奉行。
在末法时期,在台湾许多同修都知道,李炳南老居士往生的前一天下午(第二天早晨就往生了),告诉在面前的学生们,老师说:世间已经乱了,诸佛菩萨、神仙下凡都救不了;嘱咐大家:我们今天唯一的一条生路,就是老实念佛,求生净土。真正下定决心求生净土,要记住,「诸恶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