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通考1-第2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兆月於西郊。’三也;《大司乐》:‘乐六变而致天神。’《月令》:‘孟冬,
祈来年於天宗。’天宗者,日月之类,四也;《觐礼》:‘拜日於东门之外,反
祀方明。礼日於南门之外,礼月於北门之外。’五也;雪霜风雨之不时,於是乎
之,六也。夫因郊蜡而祀之,非正祀也。类而祀之,与觐诸侯而礼之,非常
祀也。春分朝之於东门之外,秋分夕之於西门之外,此祀之正与常者也。日言朝,
则於日出之朝朝之也;月言夕,则於月出之夕夕之也。日坛谓之王宫,以其有君
道故也;月坛谓之夜明,以其明於夜故也。其次,则大次、小次,设重、重案;
其牲体,则实柴;其服,则元冕、元端;其圭之缫藉,则大采、少采;礼之之玉,
则一圭邸璧;祀之之乐,则奏黄钟,歌大吕,舞《€门》。玉藻十有二旒,龙衮
以祭,元端以朝日於东门之外,则龙衮、元端,皆言其衣也。衣元冕之衣,则用
元冕矣,郑氏改元端为元冕,不必然也。虞氏释《国语》,谓朝日以元冕,然祀
上帝以衮冕,而朝日以圭璧与张次、设,一切杀於上帝,则其不用衮冕可知矣。
《周礼》於《掌次》之次,、案,於《典瑞》之大圭、镇圭、缫藉,言朝日而
已,则夕月之礼又杀乎此也。汉武帝因郊泰峙,朝出行宫,东向揖日,其夕西向
揖月,则失东西郊之礼也。魏文帝正月祀日於东门之外,则失春分之礼也。齐何
佟之曰:‘王者兄日姊月,马、郑用二分,卢植用立春。佟之以为日者太阳之精,
月者太阴之精。春分阳气方永,秋分阴气向长。天地至尊,故用其始,而祭以二
至,日月次天地,故祭以二分,则融与康成得义矣。’魏薛靖曰:‘朝日宜用仲
春之朔,夕月宜用仲秋之フ。’此尤无据也。後周於东门外为坛,以朝日,燔燎
如圜丘;於西门外为坛於坎中,方四丈,深四尺,以夕月,燔燎如朝日。隋唐坛
坎之制,广狭虽与後周差异,大概因之而己。”
杨氏曰:“愚按《典瑞》‘朝日’注云:‘天子常春分朝日,秋分夕月。’
《玉藻》‘朝日於东门之外’注云:‘朝日於春分之时。’马融、郑康成皆同此
说。贾谊亦曰:‘三代之礼,春朝朝日,秋暮夕月,所以明有敬也。’盖冬至祭
天,夏至祭地,此祭天地之正礼也;春分朝日,秋分夕月,此祭日月之正礼也。
陈氏云:‘天地至尊,故用其始,而祭以二至;日月次天地,故祭以二分。’此
言是也。所谓兆日於东郊,兆月於西郊,祭日於坛,祭月於坎,祭日於东,祭月
於西,王宫祭日,夜明祭月,即春分朝日、秋暮夕月之事也。此外则因事而祭,
如大报天而主日,配以月,此因郊而祭也;《觐礼》拜日於东门之外,礼日於南
门外,礼月於北门外,此因觐礼而行拜也;《月令》祈来年於天宗,此因蜡而祈
也;日月星辰之神,则雪霜风雨之不时,於是乎之,此因而祭也。”
天子大采朝日,与三公、九卿祖识地德(虞说云:“大采,衮织也。祖,习
也。识,知也。地德所以广生。”昭谓:《礼·玉藻》,天子元冕以朝日。元冕,
冕服之下,则大采非衮织也。《周礼》:“王大圭,执镇圭,藻五采五就以朝
日。”则大采谓此也。言天子与公卿因朝日以修阳政而习地德,因夕月以治阴教
而纠天刑。日照昼,月照夜,各因其照,以修其事也);日中考政,与百官之政
事,师尹惟旅、牧、相宣序民事(宣,遍也。序,次也。三君云:“师尹,大夫
官也,掌以诏王。惟,陈也。旅,众士也。牧,州牧也。相,国相也。皆百官
政事之所及也。一云:“师尹,工也。”);少采夕月,与大史、司载纠虔天刑
(夕月以秋分。纠,共也。虔,敬也。刑,法也。或云:“少采,黼衣也。”昭
谓:朝日以五采,则夕月其三采也。载,天文也。司天文谓冯相氏、保章氏,与
太史相俪偶也。此因夕月而恭敬观天法、考行度,以知妖祥也。冯,皮冰反。相,
息亮反。俪,力智反。共音恭);日入监九御,使洁奉、郊之粢盛(监,视也。
九御,九嫔之官,主粢盛、祭服者),而後即安(即,就也。《国语·鲁语》
又《周语》曰:“古者,先王既有天下,又崇立上帝明神而敬事之,於是乎有朝
日、夕月以教民事君。”)。日月星辰之神,则雪霜风雨之不时,於是乎之
(昭公元年《左氏传》)。庄公十有八年春,王三月,日有食之。梁子曰:
“不言日,不言朔,夜食也。何以知其夜食也?曰:王者朝日(王制曰“天子元
冕而朝日东门之外”,故日始出而有亏伤之处,是以知其夜食也。疏云:“此是
《礼记·玉藻》文,而云王制者,谓王者之法制,非是《王制》之篇也。此鲁事
而辄言天子朝日者,言王者朝日,所以显诸侯朝朔也。天子朝日於东门之外,服
元冕。其诸侯,则《玉藻》云,皮弁以听朔於太庙。与天子礼异。其礼虽异,皆
早旦行事而作夜有亏伤之处尚存,故知夜食也。”)。故虽为天子,必有尊也;
贵为诸侯,必有长也。故天子朝日,诸侯朝朔。”
秦始皇东游海上,行礼祠名山川及八神。六曰月主,祠之莱山(在东莱长广
县),在齐北,并渤海。七曰日主,祠盛山,盛山斗入海(盛山在东莱不夜县,
斗绝入海也),最居齐东北阳,以迎日出云。雍有日、月、参、辰庙,各以岁时
奉祠。
汉武帝立二十八年,始郊泰一,朝日,夕月,改周法。其後常以郊泰,质
明出行竹宫,东向揖日,西向揖月,即为郊日月,又不在东西郊,遂朝夕常於殿
下东面拜日。群公无四朝之事。
郊泰一时,祭日以牛,祭月以羊、彘特(若牛,若羊,若豕,只一特牲)。
泰一祝宰衣紫及绣。五帝各如其色,日赤,月白。
宣帝时,於成山祠日,莱山祠月。
魏文帝黄初二年正月,朝日於东门之外。
诏曰:“汉氏不拜日於东郊,而旦夕常於殿下东西拜日月,烦亵似家人之事,
非事天神之道也。”
时议者以为朝日於正月,非二分之义。秘书监薛靖论云:“按《周礼》,朝
日无常日。郑元云用二分。秋分之时,月多东,西向拜之,背实远矣。朝日宜
用仲春之朔,夕月宜用仲秋之フ。”淳于睿驳之,引《礼记》云“祭日於东,祭
月於西,以端其位”;《周礼》秋分夕月,并行於上代。西向拜月,虽如背实,
亦犹月在天而祭之於坎,不复言背也。犹如天子东西游幸,其官犹北向朝拜,宁
得以背实为疑?
明帝太和元年二月丁亥朔,朝日於东郊;八月已丑,夕月於西郊,始得古礼。
晋武帝太康二年,有司奏:“春分朝日,寒温未,不可亲出。”诏曰:
“顷方难未平,今戎事已息,此礼为大。”遂亲朝日。此後废。
齐末,东昏侯永元元年,何佟之议:“王者兄日姊月,马、郑用二分,卢植
用立春。佟之以为日者太阳之精,月者太阴之精。春分阳气方永,秋分阴气向长。
天地至尊,故用其始,而祭以二至;日月次天地,朝敬故以二分,差有理据,则
融、元得义矣。今损汉仪,上采周礼春分之义,又无诸侯之事,无所出於东郊。
今正殿即会行礼之廷,宜常以春分正殿之廷拜日。”其夕月,文不分明,佟之谓:
“魏代所行,善得与夺之衷。今请以春分朝於殿廷西,东向而拜日;秋分夕於殿
廷东,西向而拜月。此所谓‘正於日月,以端其位’。服无旒藻之饰,盖本天至
质。朝日不得同昊天至质之礼,故以元冕三旒。近代祀天,服衮冕十二旒,极文
章之美,则是古今礼变,礼天、朝日,服宜有异。顷代天子小朝会,服绛纱袍、
通天金博山冠,斯即今朝之服,次衮冕者也。窃谓宜服此拜日月,甚得差降之宜。”
後魏孝文泰和十五年,诏曰:“近论朝日、夕月,皆以二分之日,於东西郊
行礼。然月有馀闰,行无常准,今若一以分日,或值月出於东,而礼於西,寻情
即理,不可施行。昔曹魏薛靖以为朝日取月一日为朔,夕月三日为フ。フ者,月
形始著,今未知フ朔、二分,何者为是?”游明根等对曰:“考按旧式,准校众
议,宜从フ、朔。”
後周以春分朝日於东门外,为坛如其郊,用特牲、青币,青有邸。皇帝乘
青辂,及祀官俱青冕,执事者青弁。司徒亚献,宗伯终献,燔燎如圜丘。秋分夕
月於国西门外,为坛於坎中,方四丈,深四尺,燔燎如朝日礼。
隋因周制,开皇初,国东春明门外为坛如其郊,每以春分朝日;又於国西开
远门外为坎,深三尺,广四丈,为坛於坎中,高一尺,广四尺,每以秋分夕月。
牲、币与周同。其朝日、夕月,奏《П夏辞》各一首(迎送神登歌乐辞与圜丘同)。
唐制,以二分日,朝日、夕月於国城东西,各用方色犊,笾、豆各十,、
簋、、俎各一。乐旧用黄钟之均三成,新改用天神之乐,圜钟之均六成。
◎唐开元礼
△皇帝春分朝日於东郊仪(秋分夕月及摄事附)
△斋戒
前祀五日,皇帝散斋三日,致斋二日,如圜丘仪。诸应祀之官,斋戒如别仪。
陈设(如祀五帝仪,惟不设配帝位及樽、。燎坛方八尺,高一丈,开上南
出户,方三尺)
△銮驾出宫(如圜丘之仪)
△奠玉帛
祀日,未明三刻,诸祀官各服其服,郊社令、良酝令各帅其属八实樽、、
玉、币(凡樽之次:太樽为上,实以醴齐;著樽次之,实以盎齐;樽实以清酒。
其元酒各实於上樽,樽无元酒。礼神之玉,以有邸。其币,大明以青,夜明
以白);太官令帅进馔者实诸笾、豆、、簋,入设於内东门之外馔幔内。未
明二刻,奉礼帅赞者先入就位,赞引引御史、太祝及令史与执樽、、篚、幂者,
入自东门,当坛南,重行北面,以西为上(凡引导者每曲一逡巡)。立定,奉礼
曰“再拜”,赞者承传(凡奉礼有词,赞者皆承传),御史以下皆再拜讫,执樽
者升自东陛,立於樽所坛下,执、洗、篚、幂者各就位。赞引引御史、太祝诣
坛东陛升,行扫除于上,令史、祝史行除于下讫,引降就位。驾将至,谒者、赞
引各引祀官及从祀群臣、诸国蕃客使先置者,俱就门外位。驾至大次门外,回辂
南向,将军降立于略右。侍中进当銮驾前跪,奏称:“侍中臣某言,请降辂。”
俯伏,兴,还侍位。皇帝降辂,之大次,通事舍人引文武五品以上从祀之官皆就
门外位,大乐令帅工人、二舞次入就位,文舞入陈于悬内,武舞立于悬南道西。
谒者引司空入就位,立定,奉礼曰“再拜”,司空再拜讫,谒者引司空诣坛东陛
升,行扫除于上;降行乐悬于下讫,引出就位。皇帝停大次半刻顷,通事舍人分
引从祀文武群官、介公、阝公、诸国客使先入就位,太常博士引太常卿立于大
次门外,当门北向。侍中版奏外办。皇帝服玄冕出次,华盖、侍卫如常仪(侍中
负宝陪从如式)。博士引太常卿,太常卿引皇帝(凡太常卿前导,皆博士先引)
至南内门外,殿中监进大,尚衣奉御又以镇授殿中监,殿中监受进,皇帝
大,执镇,华盖、仗卫停于门外,近侍者从入如常。谒者引礼部尚书、太
常少卿陪从如常。皇帝至版位,西面立(每立定,太常卿与博士退立于左)。谒
者、赞引各引祀官次入就位。立定,太常卿前奏称“请再拜”,退复位,皇帝再
拜。奉礼曰“众官再拜”,在位者皆再拜。太常卿前奏:“有司谨具,请行事
(摄则初司空入,谒者、赞引各引祀官以次入就位,赞拜讫,谒者进太尉之左,
白请行事。凡献,皆以太尉为初献)。”退复位。协律郎跪,俯伏,举麾(凡取
物者皆跪,俯伏而取以兴。奠物则奠讫,俯伏而後兴),鼓,奏《元和之乐》,
乃以圜钟之均,以文舞之舞,乐舞六成;偃麾,戛,乐止(凡乐皆协律郎举麾,
工鼓而後作;偃麾,戛而後止)。太常卿前奏称“请再拜”,退复位(摄则
奉礼赞曰“众官再拜”),皇帝再拜。奉礼曰“众官再拜”,在位者皆再拜。太
祝取玉、币於篚,立於樽所。太常卿引皇帝,《太和之乐》作(皇帝每行皆作
《太和之乐》),皇帝诣坛,升自南陛,侍中、中书令以下及左右侍从量人从升
(以下皆如之),皇帝升坛北向立乐,止(摄则谒者引太尉升奠)。太祝加玉於
币,以授侍中;侍中奉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