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通考1-第2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按:三岁亲郊,而所祭者凡三:一日祀原庙,二日祀太庙,三日诣圜丘行礼。
此礼始於唐而宋因之。杨氏所引刘筠、贾昌朝之说,则以为前二日之享庙,告祭
也;岳氏所引吕升卿之说,则以为前二日之享庙,正祭也。然以愚观之,以为告
祭,则其礼太过;以为正祭,则其礼无名。盖登极、立太子、册后、上祖宗徽号
之类,皆典礼之重大而希罕者,若三岁一郊,则事天之常礼耳。今登极等告祭未
尝亲行,而独於三岁郊祀则亲举告礼,此所谓太过也。春礻龠、夏、秋尝、冬
,三岁一,五岁一,皆历代相承宗庙之大祭。今此诸祭未尝亲行,而独於
三岁郊祀之前,特创一祭,此所谓无名也。盖近代以来,天子亲祠,其礼文繁,
其仪卫盛,其赏赉厚,故必三岁始能行之。而郊祀所及者,天地百神与所配之祖
而已,於宗庙无预,故必假告祭之说,就行亲祀宗庙之礼焉。於事则简便矣,谓
之合礼则未也。
景二年十一月乙未,郊,三圣并侑。先是,礼院言:“太祖、太宗、真宗
三庙皆万世不迁,至於南郊,以太祖定配,二宗迭配。将来皇帝亲祠,且请以三
圣皆侑,上显对越之盛,次伸追之感。此後迭配,还如前议。岁时常祀,则至
日圜丘、仲夏皇地配以太祖,孟春祈、夏雩祀、冬祭神州配以太宗,孟春感
生帝配以宣祖,季秋大享配以真宗。”先是,上亲制郊庙乐章二十一曲,财成颂
体,告於神明,诏宰臣吕夷简等分造乐章,参施群祀。
礼院言:“《周官》,朝日祀五帝,则张大次、小次。说者以为祀昊天上帝
亦然。大次在坛外,犹更衣幄;小次在坛侧,今所未行。按魏武帝祠庙令:
‘降神讫,下阶就蕞而立,须奏乐毕,似若不愆烈祖,迟祭不速讫也。故吾坐俟
乐阕送神乃起耳。’然则武帝坐俟,容须别设近次,与《周官》义符。请设小次
於皇帝版位少东,每献毕,降坛若殿,就小次,俟终献彻豆,复就版位。”其後
有司又言:“郊庙樽数皆准古,而不实三酒、五齐、明水、明酒、有司相承,
名为‘看器’。郊庙天地配位,惟用祠祭酒,分大、中祠位二升,小祠位一升,
止一樽酌献,一樽饮福。宜诏酒官依法制齐、酒,分实樽,有司取明水对明酒,
实於上樽。”礼官以为《郑氏》注《周礼》五齐、三酒,惟引汉时酒名拟之,而
无制造法。乃仍旧用祠祭酒,一等坛殿上下樽,有司毋设空器;并如唐制,以
井水代明水、明酒。正配位酌献、饮福,旧用酒二升者,各增二升。从祀神位,
用旧升数,实诸樽。
岳氏《愧郯录》曰:“珂之仕中朝,屡摄官莅祠祭,每见樽彝之设五齐,有
其名而实无之,惟将事则取具天府,盖止一色公酝耳。闻之容台吏,樽幂之下率
多空,惟一樽仅杯勺以共祭。他日,又摄光录丞,得先祭赞阅视酒馔;又摄太
官令,躬酌酒实爵,得窥其中,盖皆如言。则其初点馔之际,执事者徒再唱酒齐
之日而已,於以验其名殊而实一也。尝读《周礼正义》,颇疑酝法不明,古制难
复。考之《通鉴长编》,元丰六年十月甲申,光禄卿吕嘉问言:‘光禄掌酒醴祠
祭樽,相承用法酒库三色法酒,以代《周礼》所谓五齐、三酒,恐不足以上称
陛下崇祀之意。近於法酒库、内酒库,以酝酒法式考之《礼经》五齐、三酒。今
醅酒、其齐冬以二十五日,春秋十五日,夏十日,拨醅瓮而浮蚁涌於面,今谓之
拨醅,岂其所谓泛齐邪?接取拨醅其下齐汁,与滓相将,今谓之醅芽,岂其所谓
醴齐邪?既取醅芽,置ド其中,其齐葱白色入焉,今谓之带醅酒,岂其所谓盎齐
邪?冬一月,春秋二十日,夏十日,醅色变而微赤,岂其所谓缇齐邪?冬三十五
日,春秋二十五日,外拨开醅面观之,上清下沈,岂其所谓沈齐邪?今朝廷因事
而酝造者,盖事酒也;今逾岁成熟蒸酝者,盖昔酒也;同天节上寿燕所供腊醅酒
者,皆冬醅夏成,盖清酒也。此皆酒,非所谓齐也。是知齐者,因自然之齐故称
名,酒者成就而人功为多,故享神以齐,养人以酒。窃恐典礼如此。又《司樽彝》
曰,酝齐缩酌,盎齐沈酌。依经传,则泛齐、醴齐以事酒和之,用茅缩酌;其盎
齐、缇齐、沈齐则以清酒和之,不用茅缩酌。如此,则所用五齐不多,而供具亦
甚易。盖酝酒料次不一,此五种者成而皆自然。伏望圣断,以今之所造酒,与典
礼相详审,或不至差谬。乞自今年郊庙共奉。’上批:‘嘉问论证,似有理趣。
今宗庙所实樽彝,酒、齐未备就,且如其说用之,於理无害。’然则当时盖尝施
用,而又前乎庆历,後乎大观,皆经讲明,具珂後记。弥文容,交举并修,要
必不废。特建炎南渡之後,有司失其职耳,非故事也。祖宗毖祀右古之意,最为
严重,是说其有稽焉。”
又曰:“庆历元年十月十五日,同判太常寺吕公弼言:‘按《开元礼·崇祀
录》:昊天上帝、皇地六樽:太樽为上,实以泛齐;著樽次之,实以醴齐;牺
樽次之,实以盎齐;象樽次之,实以醍齐;壶樽次之,实以泛齐;山为下,实
以三酒。配帝,著樽为上,实以泛齐;牺樽次之,实以醴齐;象樽次之,实以盎
齐;山为下,实以清酒。皆加明水、明酒,实於上樽。五方、北极、天皇大帝、
神州地、大明、夜明,太樽实以泛齐。五星、十二辰、河汉,象樽实以缇齐。
中官,壶樽,五方山林、川泽,蜃樽,并实以泛齐。外官概樽,五方邱陵、坟衍、
原隰,散樽,并实以清酒。众星,散樽实以旨酒。皆用明酒,各实於上樽。宗庙,
每室设彝、黄彝,著樽之上樽皆实以明水,黄彝实郁鬯,著樽实以醴齐。又
《司ピ氏》:‘以鉴取明水於月。’郑康成云:‘鉴类取水者,世谓之方诸,取
月之水,欲得阴阳之洁气也。’臣谨以古制考五齐、三酒,即非难得之物,将来
郊庙祭享,宜诏酒官依法制齐、酒,分实樽,仍命有司取明水对明酒,实於上
樽。或阴鉴、方诸之类未能猝办,请如唐制,以井水代之’。下博士议而奏曰:
‘比郊庙祠祀,坛殿上下所设樽,惟酌献、饮福二樽实以祠祭酒,馀皆徒设器
而不实以五齐、三酒、明水、明酒,诚於礼为阙。然五齐、三酒,郑康成注《周
礼》,惟引汉时酒名拟之,而无制造之法。今欲仍旧用祠祭酒一等,其坛殿上下
樽,有司不得更设空器。其明水、明酒,并以井水代之。其正、配逐位酌献、
饮福,旧用酒二升者,各增二升;从祀神位并用旧升数,实诸樽,配以明水、
明酒。’从之。既曰从其请,则自庆历以来,虽欲用之而不能详其法矣。此元丰
吕嘉问之请所以有为而发也。还考元丰元年七月二日,详定郊庙奉祀礼文所言:
‘古之祭祀,以五齐荐诸神,以三酒酌诸臣,其用不同。今樽虽具,均以法酒实
之,而无清浊厚薄之异,是名物徒存,而亡其实也。再详五齐,郑氏以为醴味与
酒味异,其馀四齐,味皆似酒。祭祀必用五齐者,至恭不尚味而贵多品也。若三
酒,则人所饮也。事酒为有事而新作者,即今卒造之酒;昔酒久酝乃熟,故名以
昔,二者色皆白;清酒久於昔酒,故色清而味厚。欲令法酒库、内酒坊以见造制
逐色酒实之。’从之。则三酒当时尚未备,五齐固可从而知。不知公弼之奏以後,
复曾讲明不?礼文之所言,乃在嘉问奏论五年之先,则遐想中间酒齐酝法之不讲,
亦云久矣。珂前记空樽似出有司之吝,考之宣和三年七月二十二日尚书省言:
‘潭州奏,春秋上丁释奠并祭社稷、风雨师等,合用樽齐酒醴。政和中,仪曹曹
洪考《三礼图》樽受五斗之制,遂每樽用其数。以一岁计之,至用酒六百六十八
石,委是虚费。今在京释奠,正、配位每栏设酒二升,从祀每位五合,乞下诸路
州军依此。’从之。则在承平时,樽已不盈矣。庆历公弼之言,有司相承,名为
‘看器’,则虽尽空其樽,固无怪云。宣和之有司,犹有取於节,今祠祭不然,
樽固皆有酒可实,特先期缄瓶缶以均奉祠者,台皂无遗焉。是上不以费靳,而下
以私取,不可之大者也。”
嘉七年春,诏南郊奉太祖定配。
先是,谏官杨畋论水灾繇郊庙未顺。下礼院,礼院言:“对越天地,神无二
主。唐垂拱中,始用三祖同配,至开元亲享,遂罢之。皇诏书,南郊三圣并侑,
後得配,未几复并侑,为定制。虽出孝思,然颇违礼经。”下两制议,从之。
英宗治平二年,合祭天地於南郊,以太祖配。故事,皇帝将就版位,祠官回
班向皇帝,须就位乃复。侍臣跪读册至御名,则兴。至是,诏以尊奉祠勿回班及
兴。时吕公著摄太仆卿,参乘,为上言:“仁宗亲祠,彻黄道以登,虚小次不入。”
上皆循用之。正月上辛祈,庆历用犊一、羊二、豕二;其日祀感生帝,羊二、
豕二;正配簋俎各增为二。前一日,太祝读祝,视祭玉,馀如冬至。摄事三献
终,礼生引司天监洗,升诣四方帝神位上香,奠币、爵,并行一献再拜,复。
治平二年,礼院言:“准ト门仪制,祀天地致斋,皇帝不游幸作乐。缘寿圣节在
致斋内,若用庆历元年、嘉七年元会例,更用中辛,当在十六日。又十四日例
诣慈孝等寺、集禧观行礼观灯作乐,若遣官摄事,无不听乐。元日朝会、寿圣节,
多与上辛相近,常改用中辛,非尊事天神之意。嘉会合礼,又不宜彻乐。”因诏
遇元正御殿,圣节上寿,虽在上辛,祠官致斋日亦用乐,大宴移日或就赐。
神宗熙宁元年,诏:“令两制以上至台谏官,与太常礼院同详定今年冬至当
与未当亲行郊礼。”
翰林学士承旨王上议曰:“按《王制》:‘丧三年不祭,唯祭天地、社稷,
为越绋而行事。’传谓:‘不敢以卑废尊也。’是则居丧而可得见天地也。
《春秋》僖公三十三年《传》:‘凡君薨,卒哭而,而作主,特祀於主,、
尝、於庙。’杜预以谓:‘新主既特祀於寝,则宗庙四时常祀自当如旧。’是
则居丧而可得见宗庙也。周公称商高宗谅ウ,三年不言,子张疑之,以问仲尼,
仲尼答云:‘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高宗不云服丧三年,而云谅ウ三年者,
杜预又谓:‘古者,天子诸侯三年之丧,既葬而服除,谅ウ以居心丧,不与士庶
同礼也。’然则服除之後,郊庙之祭,可勿举乎?南齐以前,人君嗣位,或仍前
郊之年。或别自为郊,下有司议,而王俭乃援晋、宋以来皆改元即郊,而不用前
郊之年。自汉文以来,皆即位而谒庙,至唐德宗以後,亦逾年而行郊。况本朝景
德二年,真宗居明德皇太后之丧,既易月而服除,明年遂享太庙,而合祀天地於
圜丘。伏请皇帝将来冬至躬行郊庙之礼,其服冕、车辂、仪物、音乐缘神事者,
皆不可废。”诏恭依典礼,其车服、仪物,除神事外,令太常礼院详定以闻。礼
院看详:“欲乞除郊庙及景灵宫礼神用乐外,所有卤簿、鼓吹及楼前宫架、诸军
音乐,皆备而不作。其逐处警场,止鸣金钲、鼓角。”从之。
十一月,帝斋於郊宫,罢临观阙,不幸苑囿。
故事,车驾至青城少休,即召从臣幸後苑阅水嬉,复登端门观太常警严。至
是,帝精意奉祠,悉罢游观,遂减彻门阙、亭苑,省草木禽兽千七百馀事。至十
年,又罢去寝殿後至宝华门花砖砌道,著为定制。
七年,中书门下言:“准诏参定南郊青城内殿宇门名,请大内门曰泰,东
偏门曰承和,西偏门曰迎禧,正东门曰祥曦,正西门曰景曜,後三门曰拱极,内
门里东侧门曰夤明,西侧门曰肃成,大殿门曰端诚,大殿曰端诚,殿前东、西门
曰左、右嘉德,便殿曰熙成,後园门曰宝华。”从之。先时,青城殿宇门名,每
郊命学士院撰进,至是著为定式,学士院更不撰进。
杨氏曰:“愚按注疏云:斋於路寝之室。唐礼,散斋於别殿,致斋二日於太
极殿,又一日於行宫。国朝冬祀天礼,惟太祖皇帝乾德六年十一月之礼,可为後
世不易之法。其後有司建明非一,大概宿斋三日,内一日於大庆殿,一日於太庙,
一日於青城。高宗中兴之後,检会熙宁在京青城内殿宇门名,如曰泰,曰承和
之类,悉遵旧式,其制可谓周备矣。然令仪鸾司预先体仿青城制度绞缚,其行事、
执事、陪祠官宿斋幕次,亦随宜绞缚,又何其简略也?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