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文献通考1 >

第187章

文献通考1-第187章

小说: 文献通考1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凡幄之事,大礼设帷宫,张大次、小次,陈卤簿仪仗。长贰昼夜巡徼,察其不
如仪者。押仗官则前期禀差。凡仗卫,供羽仪、节钺、金鼓、戟,朝会亦如之。
宴享宾客,供幕、茵席,视其敝者移少府、军器监修焉。分案四,置吏十。元
三年,诏长贰互置。所隶官司十有三:内弓箭库,南外库,军器衣甲库军,器
弓枪之库,军器弩、剑、箭库,掌藏兵仗、器械、甲胄,以备军国之用。仪鸾司,
掌供幕供帐之事。军器什物库、宣德楼什物库,掌收贮什物,给用则按籍而颁
之。左右金吾街司、六军仪仗司,掌清道、徼巡、排列,奉引仪仗,以肃禁卫。
凡仪物以时修饰,选募人兵而校其迁补之事(政和五年,诏金吾卫仗司依格差武
冀大夫以上)。中兴後废卫尉,并入工部。
    武库令、丞,於《周官》司甲、司弓矢等下大夫,司戈盾等中士、下士,盖
其任也。两汉曰武库令,属执金吾。後汉又有考工令、丞,属太仆,主造兵器,
成,付武库令,魏、晋因之。晋後属卫尉。宋、齐武库令、丞属尚书库部。梁、
陈属卫尉卿。北齐亦有。後周如《周官》。隋如北齐。唐因之,各一人。天宝六
载四月,敕改《仪制令》,庙社门、宫门,每门各二十戟,东宫每门各十八戟,
一品门十六戟,嗣王、郡王若上柱国带职事二品、散官光禄大夫以上、镇国大将
军以上各同职事品及京兆河南太原府大都督、大都护门十四戟,上柱国带职事三
品、上护军带职事二品若中都督、上都护门十二戟,国公及上护军带职事三品若
下都督、诸州门各十戟,并官给。贞元五年十二月,中书门下奏:“应请列戟官,
准《仪制令》,正一品、开府仪同三司、嗣王、郡王并勋官上柱国柱国、等带职
事三品以上,并许列戟。准天宝六载四月敕文‘加散官光禄大夫、镇国大将军以
上,各同职事品’。近日散、试官便带高阶者众,恐须商量者。伏请准旧制令本
文,取带三品以上正员职事为定。”敕旨依。
    武器署令、丞。隋行台尚书省有武器监令。唐永徽中始置各一人。掌祭祀及
朝会、巡幸及公卿婚葬卤簿之事。
    宋武库、武器并归内库及军器库,以他官及内时典领。军器凡四库,句当官
并二人。衣甲、弓枪、弩剑三库,悉以诸司使、副及内侍充,什物库以三班使臣
充。掌禁兵器铠甲、供军什器储亻待之物,辨其出纳。
    守宫署,汉有守宫令、丞,掌御纸笔墨及诸财用并封泥之事,属少府。晋及
北齐属光禄勋。北齐守宫令掌张设之事,梁、陈属大匠卿。隋属卫尉寺。唐置令
一人,掌诸铺设帐幕、毡褥、床荐、几席之事(广德二年二月敕文:“京兆府诸
司诸使幕士丁匠总八万四千五百人数内,宜月支二千九百四十四人,仍令河东、
关内诸州府据户口分配,不得偏出京兆府,馀八万一千一百一十四人并停”)。
    宋守宫署归仪鸾司。仪鸾司句当官四人,以诸司使、副及内侍充。掌奉乘舆
亲祠郊庙、朝会、巡幸、宴飨及内庭供帐之事。凡三库,一曰金银器皿、幕什
物,二曰香烛,三曰毡油、床椅、铁器、杂物。监门二人,以三班使臣充。
    公车司马令,秦属卫尉,汉因之。掌殿司马门,夜徼宫中,天下上章、四方
贡献及阙下凡所徵召公车者,皆总领之(汉张释之为公车令,时景帝与太子梁王
共车入朝,不下司马门,释之遂劾其不敬。文帝免冠谢太后,太后诏赦之,然後
得入宫也)。後汉有丞一人。丞选晓讳,掌知非法;尉主阙门兵禁,戒非常(胡
广曰:“诸门部各陈屯夹道,其旁设兵,以示威武,交戟以遮误出入者。”)。
晋江左以来直曰公车令。宋以後属侍中。隋有公车署,置令、丞。唐无。
    左、右都候(《周礼》司寤氏有夜士,干宝注曰:“今都候之属。”),後
汉各一人,主剑戟士,徼循宫及天子有所收考(宫中诸有诏奏罪,左都候执戟戏
车,缚送付诏狱,在宫大小各付所属。见尚书令、仆射、尚书,皆执版拜,见郎
对揖)。属卫尉。後无。
    ○宗正卿(少卿 丞 主簿 崇元署 诸陵署 太庙令)
    《周官》小宗伯掌三族之别,以辨其亲疏。秦置宗正,掌亲属。汉因之,更
以叙九族。平帝元始四年,更名宗伯;五年,又於郡国置宗师,以纠皇室亲族世
氏,致教训焉,选有德义者为之。有冤失职者,宗师得因邮亭上书宗伯,请以闻
(为书付邮亭,令送至宗伯)。常以正月赐宗伯帛十匹。王莽并宗伯於秩宗。後
汉曰宗正,卿一人,掌序录王国嫡庶之次,及诸皇室亲属远近,郡国岁因计上皇
族名籍。若有犯法当髡以上,先上诸宗正,宗正以闻,乃报决(胡广曰:“宗正
又岁一理诸王世谱,差叙秩第。”髡,枯昆切)。两汉皆以皇族为之,不以他族
(楚元王子鄙吝、刘辟疆、刘德等迭为此官。又《後汉书》曰:“刘轸字君文,
梁孝王之允,为宗正,卒官,遂世掌焉)。魏亦然。晋兼以庶姓(《山公启事》
曰:“羊祜忠笃宽厚,然不长理剧,宗正卿缺,不审可转作否?”)。咸宁三年,
又置宗师,以扶风王亮为之,使皇室戚属奉率德义,所有施行,必令诰之(梁王
肜亦为宗师)。东晋省之,属太常(桓温奏省)。宋、齐不置宗正。梁天监七年
复置之,视列曹尚书,主皇室外戚之籍,以皇族为之。陈因之。後魏有宗正卿、
少卿。北齐亦然。後周有宗师中大夫(掌皇族,定世系,辨昭穆,训以孝悌),
属大冢宰。隋如北齐之制。唐龙朔二年,改为司宗,咸亨元年复旧。光宅元年,
改为司属,神龙初复旧。卿一人,少卿二人(初,少卿一人,太极元年,加置一
人),掌皇族、外戚簿籍及邑司名帐,领崇元署及诸陵、太庙。开元二十五年制,
宗正等寺官属,皆以皇族为之。
    宋宗正寺,判寺事二人,以宗姓两制以上充,阙则以宗姓朝官以上知丞事。
掌奉宗庙诸陵荐享之事,司皇族之籍。大宗正司知司事二人,以皇亲团练、观察
使以上充。掌敦睦皇族,教导宗子,受其陈请辩讼之事,及纠过失而达之朝廷
(景三年始置司,以皇兄宁江军节度使濮王知大宗正事,皇侄彰化军节度观察
留後守节同知大宗正事)。修玉牒官无定员。掌修皇帝玉牒,序宗派,纪族属,
岁撰宗子名以进(旧隶宗正寺。景中,言者以玉牒与国史相通,後以史官兼)。
又有睦亲、广亲宅都大管句三人,以内侍充。元丰六年,诏宗正寺长、贰不专用
国姓,盖自有大宗正司以统皇族也。中兴後,卿一人,不常置;少卿一人,以太
常兼。三年,复置少卿一员。嘉定九年,诏以宗学改隶宗正寺,自此寺官又预考
校之事。大宗正司知及同知官各一人,丞二人。官属有记室一人。熙宁三年,始
以异姓朝臣二员知丞事,置局於睦亲、广亲宅。是岁,省管句睦亲、广亲及提举
郡、县主等宅官,以其事归宗正。崇宁三年,置南外宗正司在南京,西外宗正司
在西京,各置敦宗院。中兴後,以位高属尊者为判大宗正事,其知及同知如旧制,
以宗室团练以上有德望者充。又置知大宗正丞一员,以文人充,掌纠合宗室而检
防之,训饬之。凡南班宗室磨勘、迁转、袭封、请给,核其当否;嫁娶房奁、分
析财产,酌厚薄多寡而订其议。凡宗室除合该赐名外,皆大宗正定名而後报宗正
寺。其馀迁授官资、支给钱米,考核以诏予夺。其不率教者,以法拘之,岁久知
悔,则除其过名。分按六,署吏十有二。又有南外宗正司、西外宗正司以处宗室
之在外者。各仍旧制,设厚宗院,皆设知宗,仍以所在通判职官兼丞、簿,其纠
合、检防、训饬如大宗正司。西、南外两司阙知宗,令大宗正司选择保明而後
授之。又各置教授以课其行艺。初,建炎南幸,先徙宗室於江、淮,於是大宗正
司移江宁,南外移镇江,西外移扬州。其後屡徙,後西外止於福,南外止於泉;
又有绍兴府宗正司,盖初随其所寓而分管辖之。乾道七年,尝欲移绍兴府宗正司
於蜀,不果,後归并行在。嘉定,用臣僚言,乞凡除授知宗,须择老成更练之
人。诏知宗、宗丞照百司例,每日入局所,以示增重宗盟之意。
    玉牒所,淳化六年始设局置官,仿唐制也。诏以《皇宋玉牒》为名,建玉牒
殿宇新寺。大中祥符九年,以知制诰刘筠、夏竦为修玉牒官,自後置一员或二员
(朱胜非《秀水闲居录》:“本朝国书严奉宝藏,未有如玉牒者用金花红罗标黄
金轴。至神宗朝,以轴大难於披阅,诏为黄金梵夹,又以黄金为匣,锁钥皆金也。
进呈毕,安奉於宗正寺玉牒殿,士大夫罕有知其制度者。予顷在朝廷,因宗正丞
谢汲自本寺事论及玉牒,问宰执诸公制度,赵元鼎曰:‘不过刻如玉册耳。’予
曰:‘国家宗支之蕃,自古无之。每朝为一牒,宗室官称名行,女与其夫皆录之,
以玉刊,不其难乎?’”又《中兴系年录》注:每朝为一牒,乃载人主系序及历
年行事,如帝纪而差详,其後附以皇后事迹,亲王、宗室子女则有《宗蕃庆系录》、
《仙源类谱》、《仙源积庆图》三书详焉,非同为一牒也。玉牒则奉安於玉牒殿,
类谱则安於属籍堂。胜非亦少误)。景元年,宗正寺修玉牒官李淑申请,诏以
编修院厅西阁子充修纂玉牒之所(李淑言:“前修玉牒官冯允亦是兼编修会要,
盖缘国史、玉牒事节须要照会,所以只就编修院修纂。”)。熙宁三年,玉牒於
三班院置局,後徙编修院。皇帝玉牒十年一进,修玉牒官并以学士典领。自元丰
行官制,分隶宗正寺官。六年,诏:“宗正寺修玉牒,照用日历所文字,并指定
所书事,令本所节录。”元符二年,宗正寺丞陈觉民乞将先帝玉牒内圣政,令本
寺修玉牒官钞写,封送国史院。从之。绍兴十二年袭旧制始建,以宰臣一人提举。
修玉牒官一人,以侍从兼,凡宗正卿、少而下悉与修纂。二十九年,诏玉牒所并
入宗正寺,更不置修玉牒官、检讨官,以本寺少卿及丞同领编修事;诏玉牒所宰
臣提举依旧,修书官一员同宗正卿、丞,修纂更不置检讨官。绍兴三十二年,诏
尚书左仆射陈康伯提举编修玉牒。後或以参知政事、签书枢密院事兼权提举(乾
道元年,钱端礼以参政兼权,蒋芾以签枢兼权,见《玉牒所题名记》)。故事,
玉牒以首相领之,自後相府有阙则以首参兼领,仍带“权”字。淳熙十五年,王
丞相淮去位,周益公以右揆兼领;时敕令所才罢,而首参仲至无兼局,益公乃奏
乞以仲至权提举玉牒。宰相在位而执政权领宝训玉历,自此始也。
    丞、汉亦用皇族。後汉一人(刘茂字子卫,为宗正丞)。历代皆有之。隋有
二人。唐因之。
    宋初为寄禄官,後改为奉议郎。元丰正官名,诏宗正寺除长贰外,自今後更
不专差国姓(以杨畏、赵君锡为之)。建炎三年罢,绍兴五年复置。
    主簿,梁置。陈、北齐、隋皆有。唐因之,置一人。
    宋天禧时,以卫尉丞兼。元丰正名,初除杨完。建炎三年罢,绍兴十年复置。
    崇元署。令,一人。初,後魏天兴二年置仙人博士,掌煮炼百药。北齐置昭
元等寺,掌诸佛教,有大统一人,都维那三人,兼置功曹、主簿等员,以管诸州
县沙门之法。後周置司寂上士、中士,掌法门之政;又置司元中士、下士,掌道
门之政。隋初置崇元署令、丞,至炀帝改郡县佛寺为道场,置道场监一人;改观
为元坛,监一人。唐复置崇元署,初又每寺观各置监一人,属鸿胪,贞观中省。
开元中,以崇元署隶宗正寺。掌观及道士女冠簿籍、斋醮之事。令一人,正八品
下;丞一人,正九品下(有府二人,史三人,典事六人,掌固二人,崇元学博士
一人,学生百人。隋以署隶鸿胪,又有道场、元坛。唐置诸寺观监,隶鸿胪寺,
每寺观有监一人。贞观中,废寺观监。上元二年,置漆园监,寻废。开元二十五
年,置崇元学於元元皇帝庙。天宝元年,两京置博士、助教各一员,学生百人,
每祠享,以学生代斋郎。二载,改崇元学曰崇贤馆,博士曰学士,助教曰直学士,
置大学士二人,以宰相为之,领两京元元宫及道院,改天下崇元学为通道学,博
士曰道德博士,未几而罢。宝应、永泰,学生存者无几。大历三年,复增至百
人。初,天下僧、尼、道士、女冠皆隶鸿胪寺,武后延载元年,以僧、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