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当代世界文学名著鉴赏词典 >

第133章

当代世界文学名著鉴赏词典-第133章

小说: 当代世界文学名著鉴赏词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品,是一种路易十四式样的小马车。这是一种儿童玩具,很多百货商店的儿
童用品柜均有出售,布萨尔将安全罩扣好,模具重新合拢,活塞开始运行。
他用一只夹子将两片马车中间的一个凸起部分剪断,这个凸起部分人们管它
叫“须子”,是塑料冷却过程中留在注射口的一根脐带。他将对称的两片马
车掰断,扔进身后的一个箱子里。剪断,掰开,往后一扔,这3 个动作只需
10 秒钟,衣显示塑料已经冷却凝固的红灯闪亮之前,布萨尔可以停止20 秒,
这就是他的喘息时间。红灯亮了。布萨尔掀开安全罩,模具打开,布萨尔从
模具中取出两片马车,然后扣好安全罩,剪断“须子”,掰开薄片,扔进箱
子,梢候片刻。。从这一天起,布萨尔和8 号便每隔4 小时地不断重复这一
套动作。为了免得去掀安全罩,许多工人喜欢把由安全罩控制的电源开关摘
除。布萨尔暗暗发誓,严格遵守安全规章,他绝不去碰电源开关。他深知那
样作会造成怎样的后果。与其挺而走险,他宁肯多出点力气,多受点累。他
跟别的工人不一样,并不想在这里终此一生。他布萨尔只要熬下这半年,就
能当上快餐谊的经理。。看他的精神状态,就象一个全力冲刺,拼命往前撵
的运动员。他渴望成功,不惜竭尽全力,即使殚精竭虑也在所不辞。虽说人
的欲望各不相同,但却都会导致孤注一掷,一意孤行。正如赌徒们所说,哪
怕鸡飞蛋打,也要一条道走到黑。在此期间,布萨尔同工会的人打过交道,
与玛丽亚娜的关系又起过风波,他都顶过来了。布萨尔把从年历上剪下来的
一张时间表钉在隔板上,它从5 月16 日开始,包括6、7、8、9、10 月,直
到11 月18 日星期天为止。每过一天,他就在上面划一道杠杠。8 号在布萨
尔父母家搭宿,每天交500 法郎食宿费,睡在布萨尔床上。这两个小伙子同
使一台机器,同睡一张床,若不是因为他们从来没有碰头的机会,可能早成
为天下最亲密的一对了。到了11 月15 日,两个小伙子只要再干3 天,就可
以交差了。全城的人都在议论这件事。他们干脆不回家,就睡在车间隔壁的
库房里。可他们也确实累得够呛,尤其是布萨尔,眼光都变得茫然若失了,
脑袋里似乎空无一物,连觉都睡不着了。最后一天,机器出了故障,耽搁了
时间,他想赶回这点时间,否则,今天就完不成任务了。于是他在一种昏昏
沉沉的状态中,开着安全罩干活,这样可以更快一些。他心里虽然想接上安
全罩电源开关,但手上却不由自主。他开始还十分小心,但后来动作越来越
慢。他要在3 点钟换班。大挂钟的指针已指在2 点42 分上。布萨尔突然发出
一声惨叫。他的手被死死地钳在闭合的模具中,只露出手腕来,手整个都被
挤烂了,一直到胳膊时都被烫得一塌胡涂。炽热的塑料溶液夹杂着人的碎骨
和烂肉,从模具中流溢出来,发生了这样可怕的事故,快餐馆东家单方面撤
回了合同。布萨尔只好买下了比奥纳的“小土伦”咖啡馆。从此,戴着钢质
镀镍假手的布萨尔便成天阴沉着脸,坐在酒桌旁与人玩牌,一直到关门为止。
他对新婚妻子玛丽亚娜也没有好脸色,“她是个臭婊子,”他说。8 号出于
哥们义气,把赚来的30 万法郎如数交给玛丽亚娜买下那家咖啡馆。玛丽亚娜
的母亲逢人便说:“我们的日子还过得去。”

作品鉴赏《325000 法郎》无论从哪个方面说,都是罗杰·瓦扬的代表
作。这部小说自1955 年问世以来,始终被公认为是二十世纪法国“干预文学”
的典范之作,有的人甚至把它说成是一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作品,不管这
种评论是否确切,但这部作品在思想内容上的进步性是毋庸置疑的。瓦扬创
作这部小说的时间正是他加入共产党,轰轰烈烈搞共产主义运动的时期。可


以明显地看到,他在小说中试图运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将阶级
斗争的观念引人到对于个人命运的描述之中去。小说的主人公布萨尔是一名
工人的儿子,他父亲是一个“二十岁时已经在为共和法而斗争”的老工人,
1936 年还“领导过人民阵线的竟选活动”,可他为了得到玛丽亚娜的爱情,
却不愿做个“看机器的普通工”,想要离开比奥纳,去做经理,正如老工会
代表夏特拉尔说的,“就是去剥削”。要实现这个理想,他得付出代价,那
就是在6 个月内每天干12 小时的活,没有星期天。但是在这6 个月中,工厂
老板从他“身上榨去的钱就超过了50 万法郎”。想要获得“剥削人”的自由,
首先却得彼人大大地剥削一番,这便是人命运的悲剧。然而,更悲惨的是,
代价付出了,自由的翅膀却被无情的机器剪断了。布萨尔最终也没能跨出比
奥纳一步,他变得麻木不仁了,在咖啡馆以打牌消磨时光,对玛丽亚娜的热
情也一落千丈,原先苦苦寻觅的幸福与爱情都成了泡影,6 个月与那架庞大
的注塑机搏斗的日子仿佛是一场恶梦,耳边只留下机器单调而又紧张的运行
之声,令人心寒。在这里,作者揭示了资本义主工业大生产对人性的扭曲,
体现了作者对工人阶级悲惨命运的深切同情与热烈关怀,同时展示了资本主
义文明在发展过程中的残酷性和剥削的本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瓦扬的这
部《325000 法郎》在当代法国坚持传统的文学创作中是一部具有代表性的作
品。但是,仅仅以这一点作为标准,便断言它是一部杰作,那夫免也大牵强
了一点。这部作品在艺术手法上继承了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风格简洁轻盈,
不事雕琢,但又不乏新意。五十年代的法国,兴起了一个新的文学流派,那
就是在作品中不叙写连贯始终的情节、人物关系也模糊不清的“新小说派”。
瓦扬并不受其影响,坚持自己的创作原则。《325000 法郎》结构紧凑,情节
扣人心弦,布萨尔奋斗的过程由始至终紧紧抓住了读者。当读者读到他的工
作进入最后一天的时候,不禁松了一口气,但是接下来非常突兀地,布萨尔
的手被机器辗碎,一切都完结了。这就象故事开头插入的那段仿佛是闲笔似
的自行车比赛的场景描写,作者详尽地、栩栩如生地描绘了比赛中的残酷角
逐,布萨尔在最后关头的功亏一篑,无疑是对主人公悲剧结局的有力暗示,
而且作者在这里所描述的主动逼真的场景和阐发的哲理,更使全篇的主题得
到扩展与升华,格外耐人寻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瓦扬笔下的主人公柏尔
纳·布萨尔堪称是现实主义文学中一个极富典型意义的艺术形象。他并不是
一个自觉反抗资本主义的工人形象,就象许多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品中反复
出现的那些“叱咤风云”、生硬呆滞的主人公那样。布萨尔自认为他的办法
可以摆脱资产阶级对他的剥削,他对者工会代表夏特拉尔说:“您就知道讲
大道理,别忘了,这并不是开群众大会。”并对他父亲的劝阻也置之不理。
这是一种个人英雄主义的行为,他不愿意象老一辈工人阶级那样进行公开的
斗争,他的斗争方式是个人主义的,反映出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到20 世纪
50 年代时工人运动的一个新特点。他的失败看上去是偶然的,其实隐藏着极
大的必然性。他想靠个人的力量砸烂资本主义这个庞大机器的桎梏,却从精
神到肉体都波它大大地伤害了。正是这一点使得布萨尔这个形象更富有典型
意义。瓦扬是个专好写“玩世不恭”题材的小说家,《325000 法郎》也免不
了带有一点这种痕迹,然而,这并不影响这部作品进入法国文学“现代经典”
的行列。

(邓永忠)


米歇尔·布托尔变(1957)

作者简介米歇尔·布托尔(1926—)是法国新小说派的重要代表作家。
他出生于法国北部的蒙·昂·巴洛尔城,其父为铁路职员。布托尔三岁时随
父亲调动迁居巴黎,在那里度过童年时代并完成学业。他在巴黎大学主修哲
学时,曾在著名哲学家巴什拉尔的指导下写过一篇关于认识论的论文。业余
时间他还对雕刻、油画和音乐感兴味。大学毕业后,从1959 年开始,布托尔
先后在埃及、英国、希腊、瑞士等国做法语教师,同时开始文学创作,写了
小说《途经米兰》(1954),此外还写了许多论艺术的文章,后来收在以《保
留节目》为题的文集中出版。在此期间,他曾悉心研究前辈著名作家,如于
勒·凡尔纳、普鲁斯特、乔伊斯、庞德、福克纳等人,接着发表了两部重要
作品:《时间的用法》(获1956 年费乃翁文学奖)和《变》(获1957 年勒
诺多奖)。1960 年,布托尔在出版了他的第四部小说《度》之后,又开始了
他的旅行:三次居留美国,在柏林滞留一年。七十年代以后,他定居在尼斯,
同时在大学里兼任教授,小说写得不多了,但学术研究范围却大大地扩展了:
戏剧、诗歌、音乐、绘画、雕刻、人种学、乌托邦、梦。。主要学术著作有:
《运动体》(1962)、《梦的材料》(1978),《绘画絮语》(1969)等。
作为小说家的布托尔似乎摇身一变成了学识渊博的学问家。布托尔的小说作
品看上去好象是在喋喋不休地大谈现实,其实里边现实主义的成份却少得可
怜:他真正关心的,是对词语的锤炼,词语之间如何架构,如何组合,发掘
词语结构的秘密中所隐藏的自主力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布托尔首先是一
个语言建筑家,他与他同时代的“新小说”实验家们一起为革新二十世纪的
文学手法作出了巨大贡献。

内容概要你是罗马斯卡贝利打字机公司驻巴黎代办处的经理,经常因
公务而乘火车往返于巴黎与罗马之间。但这一次你踏进三等车室的时候,却
不能让公司里任何人知道你离开几天是为了去罗马。你原来害伯赶不上这班
火车,这并不是因为你今早起身比原定的时间要晚,恰恰相反,你一睁开眼
就伸出手去制止闹钟响,这时晨光正照在你床上那堆零乱的床单上。你转眼
看着窗子,看到了昂里埃特那曾经是黑色的头发,还有她的后背,她正在乒
乒乓乓地推开百叶窗。你喝了她为你煮热的牛奶咖啡,在楼梯口你没有勇气
拒绝她那优虑的亲吻由于塞西尔觉得她在法国驻罗马使馆的工作没有意思,
你为她在巴黎找到了一份工作。你本来打算靠写信来处理这件事,或者下月
参加斯卡贝利公司国外分公司经理钓年终大会时,再和塞西尔见面。但到星
期三事情就急转直下,原因大概是因为这天是你45 岁的生日,昂里埃特一向
看重这些可笑的家庭节日,今年更是大事庆祝。她想拖住你,用这些小小的
仪式来笼络你,这当然不是出于爱情,你们两人中间早已没有爱情了(如果
说过去确实有过青年时代的热情的话,那么,它和塞西尔带给你的欣喜和解
脱的感情是不能同日而语的),而是出于恐惧。与日俱增的恐惧(呵,她衰
老得多么快!)星期三,你走进饭厅吃午饭时,你看见你的4 个孩子直挺挺
地,嘲讽地站在他们的椅子后面,你看见在她脸上,在她那被阴影遮住的双
唇上,有一丝胜利的微笑,你感到他们合谋给你设下陷阱,你感到你盘子里
的礼物只不过是诱饵,这顿饭自始至终是经过精心策划的,为的是引诱你,
为的是使你确信,从今以后你是一个上了年纪的,循规蹈矩的、被驯服了的
男人,而就在这之前不久,你开始了另一种完全不同的生活。你很不痛快,


但你还是逢场作戏好使他们满意,你装出一副欢快的神气,认真地吹灭那45
支小蜡烛,但你暗中却打定主意,一定要尽快结束这种成为家常便饭的虚伪,
结束如此根深蒂固的误解。于是你踏上了这间三等车室。你对昂里埃特说,
由于某种临时的情况,你不得不在星期五早上出差。火车走了一站又一站,
你坐在不太舒适的车室里(平常你出差都是坐头等车的),回忆着与塞西尔
的几次交往,也回忆起年轻时与昂里埃特的爱情。夜里,在摇摇晃晃的车室
里,你不停地做梦。你在想象着星期一回到昂里埃特身边时如何对付她。是
将真情老老实实告诉她,还是保持沉默,继续戴着若无其事的假面具等待塞
西尔来到巴黎?火车渐渐驶近罗马,你的脑海里产生了愈来愈多的想法,在
重温了与塞西尔在火车上相遇的情景之后,你开始怀疑你终于作出的决定,
怀疑它是否确实存在,是否是现实,怀疑这种幸福和新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