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行论释-善说海 讲记-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天简单介绍了一下闻法规律,在闻受《入菩萨行论》的时候,大家一定要按照这些如理如实地行持,远离三种过患、六种垢染、五种不持,还有依靠四种想:把上师作医王想,佛法作妙药想,自己作病人想,认真修学佛法作治病想。加上《华严经》的这四想,我们听受佛法就会非常圆满了。
我不可能每天都强调闻法规律,但大家不管在什么场合下听受佛法,都要像这样如理如法,这一点相当重要!
思考题
5、名词解释:闻法四想
6、请结合《华严经》的比喻,说明实修的重要性。
7、如果总是把修行计划往后推,会对你有什么影响?
8、闻法时有哪几种不同的发心?我们应具什么样的发心才最有意义?
9、我们听法时,应该远离哪三种过失、六种垢染、五种不持?
10、“假如拥有了名声、地位、财富,这种人生就是最有意义的”,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请写出理由。
第三节课
在传讲正文之前,先给大家交代一两个问题:
第一个,昨天已经讲了,每次听受佛法时,大家都要如理如法,假如行为不如法,就不可能得到听法的功德。佛法的教育与世间上的教育相比,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地方是佛法依靠恭敬心而获得,有了恭敬心,行为才会如理如法,才能断除三种过失、六种垢染、五种不持。所以,在闻法的时候,行为和发心相当重要,尤其是发心,不管我们做任何一件事情,如果发心没有摆正,动机不纯,所作所为就无法成为解脱之因。在我们修持佛法的过程中,有些善根会成为解脱之因,叫做“随解脱分善根”;有些善根变成了人天福报之因,称为“随福德分善根”;还有一种,不但无法变成善业,反而成为恶趣之因,如《开启修心门扉》中所言:现在闻思修行、行持善法,目的若是为了即生的利益,虽然暂时可以达成所愿,但下一世很有可能堕落恶趣。所以,我们依靠善法尽量不要造恶业,每个修行人一定要牢记心间!
发心的问题,前年我们在讲《俱舍论。分别业》时也提过,按照小乘的观点,发心的动机非常重要,三界轮回之所以形成,就因为有六种染污心;按照大乘观点,无著菩萨在《大乘阿毗达磨集论》中有一个比喻,三个人同时吃一顿饭,一个人目的是为了杀生造恶业,一个人是做一些无记的琐事,一个人是为了行持善法,这样,刚才吃饭的本体就变成三种业:杀生者的吃饭变成了恶业,行持善法者的变成了善业,另一个人的则变成了无记业。所以平时我们听闻佛法时,如果自己的发心正确,即使为听法而走路去某地,这些动作也会全部变成善业;相反,如果心中没有任何忆念,只是一种无记的状态,那你的行为就只是无记业。
外面大城市里的人,确实需要佛法的引导,他们不可能每天呆在寺院、沉浸在闻思修行的氛围中,但若能调正自己的发心,不管你是送孩子去学校,还是自己去上班,在这个过程中,假如一直以菩提心来摄持,始终不离利益众生的心态,表面上看来,你是开车或坐公车从自己的家里到学校门口,但实际上,你心里的善根与他人是完全不相同的。尽管按照昨天的要求,听闻佛法必须要如理如法,但有时不得已也有一个开缘——假如实在没有时间,一边听佛法一边坐车上班,只要发心正确,在这个过程中,尽管偶尔向外散乱,但你的心态会依佛法而转变、基本上可趋于佛法的境界中的,而且这个功德也相当大。
所以,我们作为皈依佛教的修行人,始终要自己对自己提醒,假如离开了这个,每天不愿意听法,喜欢在外面自由散乱,很多人的修行恐怕难以提高。世间上的学校为了灌输知识,尚且制定了一套强迫机制来约束学生,我们佛法就更不待言了。所以我想,如果佛教徒仅是为自己的快乐、享受生活,不听课没压力恐怕好一点,但是如果为了度化众生,使自相续与佛法相应,每天都应该有一些佛法的压力,如果没有这样,除了真正的高僧大德以外,若想每天都以慈悲心度日,这对很多人来说是难以实现的。因此,我们自己给自己创造修行条件非常重要,如果自己都拒绝了,谁也没办法强迫你修持!
发心既然如此重要,我们在听《入菩萨行论》或其他法时,一定要想:我这次听法并不是为了自己发财升官,或者得一点名声,而是为了度化众生。众生是我们唯一的目的,这一点千万不能舍弃!华智仁波切在《现观庄严论次第修法》中也有这么一句话:“我们获得佛果,不是为自己得到佛的智慧来享受,而是为了一切众生。”所以我们不管修《现观庄严论》、修中观、修大圆满,都是为了利益众生,若能以这种心态时时摄持,哪怕只是听一堂课,其功德乃至佛果之间也是不会耗尽的。然而,现在很多修行人根本不懂这个道理,他们听法只是为了今生的发财,或者一些短暂的利益,当然,佛法的加持不可思议,这样求也能有所帮助,但我们应该有远大的理想,这样才能对自己的今生来世真正有利。
第二件事情,我想强调一下,从明天开始,修法之前先要修一段时间“皈依”,具体方法在《大圆满心性休息实修法》中有,如果你们没有这本书,或者实在记不住,也可以大概这样观想:
在前方的虚空中,观想一个狮子座,座上铺设着莲花、日月,其上端坐着自己的根本上师。如果你能视师如佛,对上师的信心极大,则可观想上师形象是今生的模样;如果你的信心不够,则可将上师观为释迦牟尼佛、文殊菩萨、观音菩萨等圣尊。之后,作意上师与十方三世诸佛无二无别,周围有浩瀚如海的空行、护法等圣尊围绕,在这样的皈依境面前一心一意皈依。
皈依的目的是什么?为了度化众生!这一句话,我在课堂上强调几千遍、几万遍了,也许有些老道友都生厌烦心了。但是我想:我以前要说,现在要说,未来还是要说。为什么呢?如果这一点都放弃了,我们就不是大乘修行人了。世间上的男女经常说“我为你而活”,那我们是为谁而活?为众生而活!这个目的一定要明确。
很多人皈依的目的并不明确,有些人是因为身体不好,有些人因为精神心理受到挫折,有些人因为工作不顺利……但为了利益众生而皈依的有多少呢?当然,出家人大多数应该都是这样的发心,可一般的在家人呢,我以前问过他们,答案不外乎是:我原来如何如何不顺,皈依后就可以保佑我了,佛陀有不可思议的加持力,能够让我家庭平安、工作顺利等等。虽然这种对某些中等根基的人来讲,暂时也可以,但最好的皈依是什么?就是利益众生,为度化一切众生而皈依。
然后,在皈依境前,一边观想“从现在开始乃至生生世世,我不舍弃十方三世诸佛,以及自己的根本上师”,一边祈祷,一边念藏文“喇嘛拉加森切欧,桑吉拉加森切欧,秋拉加森切欧,根德拉加森切欧”。如果这个不会念,也可以念汉文“皈依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一直这样念诵。结座的时候,观想自他一切众生融入三宝,三宝融入与诸佛无二无别的根本上师,根本上师融入无缘法界当中,在无有任何执著的境界中安住一段时间,最后回向善根。
很多人可能以前都皈依过,但你们皈依时有没有发过这种誓言呢?如果当初的目的不是特别明确,不要紧,以前难陀刚出家时相续中也没有出离心,修行只是为了得到漂亮的天女,更何况说我们了。但不幸中的万幸,大家现在已经遇到了真正的大乘善知识、真正的大乘传承教言,所以应当尽量让佛教的精华在自相续中生起,如果没有利用的话,确实是相当可惜的!
下一段时间,我希望大家先好好地修皈依,在心里面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果明确“我皈依不是为了自己解脱,也不是为了生活快乐,而是为了利益众生”,这样的话,我们修菩提心就很圆满了。这一点对每个人来说,不管出家也好、没有出家也好,都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这次学习《入菩萨行论》,一方面要从理论上讲解,另一方面要以实修为主,实修和理论必须结合起来。为什么呢?因为佛教包括教法和证法,教法指语言文字、法本、念诵、传承等等,证法是指这些教法的意义在我们相续中存在。比如说,听到《入菩萨行论》的教义,这叫做教法,但是光听到不行,为了增上自己的菩提心而继续修持,就叫做证法,修了多长时间,你的相续中就存在多长时间的证法。华智仁波切也讲过:“一刹那的善根在自相续中生起,这也是一种证法;一句法义如果听到、懂得了,这也是一种教法。”说简单点,教法证法可以这样理解,但若说广一点,原来学习《俱舍论》的时候,世亲论师也有讲过。
现在很多人根本不懂什么叫佛教,认为开一个会、搞一个仪式,这就是佛教,今天办的仪式特别隆重,就认为佛教非常兴盛。但举办仪式的过程中,众生能不能生起智慧、悲心,或者对佛的信心呢?当然,我们也不敢说所有的仪式都不好,佛教的很多仪式对众生心的利益还是非常大的。但是,只有在众生的相续中生起教法的内容,这才是真正的证法。有的人认为寺院的建筑物如何如何金碧辉煌,这说明佛法非常殊胜;印了好几个法本,也说明佛教相当兴盛。实际上,真正的佛教是具有法相的善知识传授之后,在自己的相续中这样修持,比如,我们每天上午用半个小时修持,在这段时间内,如果对佛法的意义一直思维,那真正的证法就存在了。
当然,这么多的人在同一个时间内思维法义,肯定有些人修得好一点,有些人中间打瞌睡,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要将以前的习惯扳过来,开始时可能有点不适应,但是过了两天,我觉得应该没问题了。因为汉传佛教的大多数寺院早上三四点钟就起来上殿念佛了,六点钟已经下殿吃饭了,如果这个时候你们还不能起来修持,想成就可能有一定的困难。
大家不要认为这件事情无所谓,半个小时没什么可修的,虽然每个人修行的定力有差别,有些人刚开始的观想能力有限,但这是因为我们从来没有观过这颗心,它就像一个特别调皮的孩童,要想马上改掉所有的习气毛病,这肯定是不现实的。但是,若能逐渐这样观修,一两年以后,自己的心就不像刚开始那样了,这就是心的本性。对此,通过自己的修行体验,我们就会有深深的体会,通过一些佛经论典、高僧大德们的传记,也能够看得出来。所以,大家一方面要懂理论,一方面也要修行,修行的功德非常大,你们一定要注意!
接下来正式宣讲本论,首先介绍题目——〖入行论释。善说海〗。“善说海”是注释的名称。“善说”指完整无缺地宣讲大乘《入菩萨行论》的甚深意义,“海”指本论所引用的教证、理证相当丰富,犹如大海是一切宝藏的来源,而此处教法证法的来源就是这部论典,以比喻和意义相结合的方式,故取名为“善说海”。
论典是无著菩萨所造,当然,这里的无著,并不是印度“六庄严”之一的无著菩萨,而是藏地的无著菩萨。他大概于公元1259年降生,距今有七百多年了。无著菩萨的生平简介,我在这里不多讲,以前翻译的《善说海》前面附有他的传记,希望大家好好看一下。如果了解了寂天菩萨、无著菩萨的生平简介,就会知道我们现在所学的论典不是一般的,是具有一定加持力的,不像现在的世间人为了钱财、为了地位、为了名声而写很多书,前辈高僧大德们的目的不同,境界也不同,他们智慧中流露出来的金刚语,对我们生生世世有相当大的利益。
尤其是无著菩萨,法王如意宝以前再三地讲过,当年他所在的地方,野蛮的老虎、豹子、豺狼等从来不害任何众生,经常跟绵羊、山羊和睦相处,依靠他的菩提心,有很多慑服众生的现象。鉴于此,藏传佛教一直认为,只要念诵《善说海》前面和后面的这些颂词,相续中的菩提心自然而然就会生起。
无著菩萨对众生的关爱是无法衡量的,记得他在小的时候,秋天里的某一天,地冻天寒并降下大霜,功秋桑博(无著菩萨的原名)到外面走动,回家时父亲发现他的衣服不见了,不高兴地问:“你的衣服呢?”他回答说:“外面有很多可怜的众生,我把自己的衣服给它们了。”父亲为了查证,就带着他一起去看个究竟。结果当他们来到一处遍满蜘蛛的坟堆时,发现在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