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行论释-善说海 讲记-第3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系不太好,我想降伏他,您可不可以传个金刚橛咒语或莲师猛修法?”或者说:“您给我加持加持,我想要当官!”很多发愿都不正确,而现在,他们在上师或佛像面前发愿,都会提到:“愿我相续中生起无伪菩提心。”这样想真的很好!也许有些人因为我讲《入行论》时赞叹这种发愿,故意这样说的,但大多数人不会这样,他们是发自内心想度众生、利益众生。
大家现在有非常好的条件,不但获得了人身,而且具有诸佛菩萨的加持,在这个时候,应该像文殊菩萨一样发愿,愿十方众生得到暂时和究竟的利益,不管他们对我如何,我一定要利益他们。《文殊十大愿》(能海上师译)中言:“若我有缘,若我无缘,同我大愿,则是我身,共我无别。”意思是说,无论你与我文殊是否有缘,只要想利益众生,与我同一大愿,则与我无二无别。昨天也讲了,文殊菩萨并非只是拿宝剑的一个本尊,想利益一切众生的这颗心,从某种角度来讲,也可以说是文殊菩萨。文殊菩萨的行为就是利益众生,上师如意宝讲《普贤行愿品》时说过,我们平常念诵的“我所修行无有量,获得无量诸功德,安住无量诸行中,了达一切神通力”,主要是讲文殊菩萨的修行无有量,不止是帮助一个众生、修一个法门,由于发心无量之故,他所获得的功德无量,依靠无量功德和无量神通,饶益的众生也无量。我们也应该发这种愿,不要只停留在帮一个人、做一件事上面,否则这种心态非常狭隘。
上师如意宝在每次传法的开头,都先顶礼文殊本尊,念一遍前偈与此偈来发愿,以确定自己传法的方向和目标。其实上师如意宝跟文殊菩萨一味一体,发愿对境的众生都无量无边,利益众生的修行和行为也无量无边,示现的神通不可思议。
此处,我们学的是文殊菩萨不可思议的行境。现在有些人不了解文殊菩萨,其实大乘经典中介绍得比较多,经典记载,佛陀在世时,所有的眷属中,文殊菩萨的功德令人刮目相看。譬如,未生怨王造多个无间罪后生起追悔心,想从痛苦中拔出来,就去求佛陀解除他的罪恶。佛陀说:“除了文殊菩萨外,谁也不能消除你的痛苦。”因此,未生怨王想迎请文殊菩萨及迦叶尊者到宫中应供。他问舍利弗:“文殊菩萨有多少眷属?”答曰:“五百人。”于是他就回去准备了,(每个小袋子里装一些饼干和饮料,开玩笑!)请他们明日来赴宴。
第二天,文殊菩萨从十方刹土带来八万二千菩萨侍众,迦叶尊者也带了五百眷属,人数大大超过预先准备的份额。未生怨王傻了眼,大生畏缩,有一位药叉现身对他说:“不要紧,文殊菩萨有善巧方便,可满足一切来者受用。”这样说后,他才安心。到午宴时,上万菩萨都没有带钵盂,未生怨王又特别着急,忙问文殊菩萨该如何是好。文殊菩萨说:“到进餐时,他们的钵盂自然会从各自的刹土飞来。”刚一说完,所有菩萨的手中都已有了钵盂。通过文殊菩萨加持,未生怨王所预办的饮食,一点也不嫌少。进食之后,钵盂又自然飞走。未生怨王叹为稀有,对文殊菩萨生起极大信心。
应供后,文殊菩萨为他开示罪业的自性,宣说种种胜义法门,由此消除了他的悲伤和疑虑。为了酬谢,他把最好的法衣供养文殊菩萨,结果文殊菩萨不见了,空中有声传言:“谁在就供谁吧!”他就以衣供养迦叶尊者,迦叶尊者也不见了。实在没办法,他想:“只有我在,就给我自己吧!”没有想到,连他自己也不见了。以此因缘,他顿时断除了我执的分别,住入空性境界中,原来所造的无间罪也得以清净。
文殊菩萨的故事不胜枚举,法王如意宝也曾讲过:有一次,迦叶尊者当管家负责安居,文殊菩萨跑到波斯匿王的王宫去了,跟王妃们在一起。迦叶尊者发现后,准备开除文殊菩萨。他击打犍槌的时候,十方刹土的文殊菩萨都来了,佛陀问:“这么多文殊菩萨,你想开除哪一个呢?”迦叶尊者心生惭愧,想放下犍槌,但放不下来,犍槌声仍不断地响。他只好到文殊菩萨面前忏悔,犍槌声这才停下来。
又有一次,“说法第一”的富楼那尊者,向祼形外道说法,可是他们不愿听,无法调伏。后来由文殊菩萨变化出五百文殊,才将这些外道调化了。
佛陀在世时,这类精彩的公案非常多,《八大菩萨传》里面也有。今天有一个人,请我务必要翻译《八大菩萨传》,当时缘起比较好,我基本上答应了,到时候看情况吧!《八大菩萨传》共分八品,第一品就是《文殊菩萨传》,以后若能翻译出来,大家应该详细地看一看。
乃至有虚空,以及众生住,
愿吾住世间,尽除众生苦!
这个偈颂也很关键,平常也要这样发愿。虚空是不能毁灭的无为法,它无处不遍及,既然虚空没有边,虚空所遍及的众生也没有边,依此众生的业和烦恼也无量无边。我们应发愿:乃至虚空存在、众生存在期间,愿我一直住在世间,不希求自己的快乐,而要像“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地藏王菩萨一样,住于五浊横流的世间中,尽心尽力利益一切有情,遣除他们大大小小的身心痛苦。
若没有先遣除众生的痛苦,如《致弟子书》所说,我们理应深感惭愧。把母亲扔在苦海中,儿子独自享受快乐,纯属不孝之举。同样,我们已发了大乘菩提心,却不顾身处三界火宅中的众生,自己一味贪图清净刹土的快乐,这是不合理的。因此,大家一定要像文殊菩萨、地藏王菩萨那样,哪怕能令一个众生的相续生起一分善根,自己也愿意无量劫安住在轮回中。
小乘当中,也有十六罗汉常住世间。据《宝云经》所说,乃至弥勒佛出世之前,十六罗汉受释迦佛嘱咐不入涅槃,住于世间各个角落,守护佛法、弘扬佛法。在密乘中,大圆满传承祖师无垢友(布玛莫扎尊者)也是如此。他于8世纪中叶应藏王赤松德赞邀请,以近两百岁高龄从印度来到藏地,在藏地传法13年。之后他前往五台山,成就一种暂时不灭的虹身,并承诺在贤劫千佛事业未圆满之前,他的身体不灭,并且每一百年示现一位化身,到藏地度化有缘。千佛事业圆满后,他才到印度金刚座示现成佛。《上师心滴》的传承历史中,也有这样的记载。
所以,现在有很多圣者住于世间利益众生。我们也要这样发愿:“乃至虚空世界尽,众生及业烦恼尽,如是一切无尽时,我愿究竟恒无尽。”虚空无尽,众生无尽;众生无尽,业和烦恼无尽,同样,我的发愿也无尽,乃至虚空穷尽之前,一定要住于世间。
当然,我虽然口头上会说,你们也能想出一个总相,但到底能不能做到呢?很多人希望自己先成就,可文殊菩萨愿众生先成佛、自己后成佛,这种发心才是至高无上的。《普贤行愿品》长行文还说:“我此回向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无有疲厌”也非常重要。有些人发心一两个月就不行了:“可不可以给我放个假?我想休息两三天,安住在世间琐事中。”其实如果你真有菩提心,只要有一口气,就不会放弃利他。但很多人做得比较差,虽然知道文殊十大愿、普贤十大愿的精神,明白利益众生无有穷尽,每时每刻都应念念不忘,但凡夫人到了一定的时候,身体疲劳了、心不堪能了,这种誓言就忘光了,这是值得惭愧的!
因此,大家要经常提醒自己:只要虚空无尽、众生无尽,我的发愿也无尽。法王如意宝发的就是这个愿,经常都会重复这两个偈颂。我们自称“法王弟子”,到底发的是什么愿,自己应该心中有数。如果以前发的愿不正确,那从现在开始,应当调整发愿:只要我有一口气,会尽最大努力来利益众生。我们虽做不到文殊菩萨那样,一刹那间度化无量众生,但只要有这样一颗心,在有生之年中尽心尽力,这个功德乃至成佛之间都不会耗尽。
《入行论》马上就要讲完了,你们今生中有没有机会再听受也不好说。这次最大的收获就是为了利益众生而发愿,这是至高无上的大愿,大家务必要牢记!
众生诸苦痛,愿悉报吾身!
愿因菩萨德,众生享安乐!
愿三界众生的痛苦全部成熟于我身心上。我在生病时,若能代替众生受苦,永远病下去也心甘情愿。而我发心的功德和所有菩萨利益众生的资粮,回向给一切有情,愿他们获得暂时人天福报和究竟三解脱的无上快乐。
我们时时应这样发愿,这是自他交换的菩提心,若没有修,想成佛非常难。前面也讲过:“当修自他换,胜妙秘密诀。”寂天菩萨说自他交换是相当甚深的窍诀,不是轻易就能得到的,所以这种窍诀每个人都要记住。
自他交换的修法,阿底峡尊者有七大教言,《修心七要》也讲过,依次为知母、念恩、报恩、悲心、慈心、胜解信、生起。1)知母:了知三界轮回的一切众生皆做过自己的母亲;2)念恩:当她们做我母亲时,对我如何恩重如山;3)报恩:了知母亲的恩德后,作为一个孝子应想方设法报恩;4)悲心:在报恩的过程中,看见老母有情非常可怜,愿她们远离一切痛苦;5)慈心:愿她们各自获得无上安乐;6)胜解信:使她们离苦得乐的重任,其他众生不一定能成办,唯一要由我来承担;7)生起:如是认真观修后,能生起真实无伪的菩提心。我们可以依阿底峡尊者的教言来修持,当然,也可以通过寂天菩萨的窍诀来串习。
原来我去汉地时,有个人说:“我身体不好,本想让上师加持,但又怕上师代受了,所以不敢去。到底请上师加持,上师会不会痛呢?”我说:“不会吧!上师一加持,病就跑到上师身上,这种现象应该没有。不然的话,我们去医院让医生治疗,病全部跑到医生身上,那所有的医生都不敢看病了。作为上师,他是祈求佛菩萨的加持为你遣除痛苦,上师不会有痛苦。”她又继续问:“既然这样,有位上师代狗受挨打之苦,为什么他喊‘哎哟哟,好痛啊’?”我说:“在显现上,上师是痛的,但有能力自他交换的上师,实际上并不会有麻烦。这一点,你看过《释迦牟尼佛广传》便会清楚,佛陀因地时接受别人的痛苦,布施自己的肉身,但由于他具备一定的境界,自己不会痛苦,即使有痛苦,也能迅速得以恢复。任何一个修法,若通达窍诀则轻而易举,因此不会让上师痛苦的。”
我们始终要希望众生离苦得乐,有了这样的发心,看到众生痛苦一定会去解救,对自己的快乐也不会重视。假如对自己的快乐非常重视,说明你菩提心的力量比较薄弱。因此,大家应当再三发愿,以菩萨的威力让所有众生获得无上的快乐。
丁三、回向共同所说之义:
愿除苦良药,一切安乐源,
教法伴利敬,长久住世间!
愿解除众生身心痛苦的甘露妙药、暂时究竟一切安乐的源泉——佛法如意宝,伴随着众人的利养恭敬而长久住世。
佛法的功德不可思议,它的力量无法衡测,但若没有对它供养恭敬,佛法不可能住于世间,也不可能弘扬于各方。上师如意宝平时经常讲,佛法受到尊重和供养非常重要,真正的佛法是教法和证法,若想得到这样的佛法,一定要具有恭敬心。因而,很多上师弘扬佛法时,先要从各方面观察缘起:观察弟子对他的信心、恭敬心,观察众人对他的赞扬……
按照藏地说法,所谓的持教者,是以三衣庄严身体、三藏庄严语言、三学庄严心识,这种人才算是名副其实的大德。所以,真正弘法利生的人,要么具有修行,要么能传讲佛法,这样的大德应当受到人们的赞扬和恭敬。就像当年国王赤松德赞做施主,迎请堪布菩提萨埵和莲花生大士,堪布菩提萨埵弘扬显宗佛法,莲花生大士弘扬密宗佛法,以他们作为缘起,藏地佛法至今仍非常兴盛。
任何上师在弘扬佛法的过程中,都需要各种各样的助缘。以前我去汉地时,有些方丈带着几位大施主、大居士说:“这是寺院的大护法,您一定要加持他!大雄宝殿是靠他建起来的,如果他有个三长两短,我的事业只好暂时告一段落。”的确他们也言之有理,毕竟一个上师想弘法利生,旁边需要一些大施主、大发心者,借助他们威力获得利益众生的机缘,这叫做伴随着利养。
还有伴随着恭敬。从诸多大德的传记中看,他准备把极其殊胜的佛法弘扬到一个地方时,首先会观察当地对他的恭敬和缘起,如果人们恭敬心非常大,在那里弘法就有希望。大概20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