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入行论释-善说海 讲记 >

第319章

入行论释-善说海 讲记-第319章

小说: 入行论释-善说海 讲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924、有人问:“菩萨的使命就是利益众生,如果众生都是空性,那对谁发菩提心呢?”对此你该如何回答?
    925、有人问:“假如一切都是空性,佛果不存在,众生也不存在,那念咒、磕头、闻思经论有什么用呢?”对此你该如何回答?
    926、有人说:“凡是执著就要断除,求佛果、对众生起悲心也是执著,所以应该统统放弃。”对此你该如何驳斥?你周围有这样的人吗?你打算怎么样帮助他?
    927、有人问:“希求菩提的执著若不舍弃,对自我的执著也不能舍弃吧?因为二者都是愚痴的缘故。”对此你该如何作答?对治我执最好的窍诀是什么?请说明理由。
    928、《量理宝藏论》云:“慈等与我不相违,因非能断轮回根,无我与我相违故,现见无我彼即除。”这个颂词说明了什么道理?对你有哪些启示?

第一百七十一节课
    《智慧品》主要是抉择人无我和法无我。前面抉择了人无我,无论是遍计我还是俱生我,都是一种分别执著,实际上并不存在。这一点,大家先要从理论上明白,再思维它的内容,然后不断去串习。所谓的修行,一定要有修行体验,若没有长期贯穿这些道理,以后很难起到真实作用。就像一个医生,即使再精通中西医的理论学说,但没有临床经验的话,给别人治病也很难对症下药,自己生病时也无济于事。我们修行也是如此,理论上明白了还不够,一定要将理论付诸予实践。
    当然,在修行之前,首先要抓住修行的根本。《智慧品》主要抉择的是空性,空性中最关键的是人无我和法无我,若能通达这两个无我,将一切万法抉择为空性没有任何困难。所谓的我,是轮回的根本,若没有铲除,不可能从轮回中解脱。月称论师造《入中论》时阐述正文之前,首先说明了我执和我所执的危害,如云:“最初说我而执我,次言我所则著法,如水车转无自在。”众生若有我执和我所执,就会像水车一样,永远漂泊在轮回中,毫无自在。
    现在有些人喜欢修行,但修行不要建立在“我”存在的基础上,否则你大乘法修不成,小乘法也修不成。佛教与外教有本质上的区别,外道大多数是常派,认为“我”实有存在,而佛教抉择“我”不存在,若有“我”的念头,修行不会圆满究竟,这是观察胜义谛必须要了解的。因为“我”是一切轮回之因,若不断除这种对五蕴聚合的执著,在三界中绝对无法解脱。正如龙猛菩萨所云:“何时有蕴执,尔时有我执,有我执有业,有业亦有生。”只要有五蕴的执著,就会有“我”的执著,进而产生贪嗔烦恼,造作一切善业恶业。法称论师也说:“有我则知他,自他中执嗔,此等尽相系,而生诸过失。”倘若有了“我”执,定会产生与之相关的“他”执,于是贪爱自方、嗔恨他方的过患依之而起,可见,我执与所有烦恼痛苦紧密相连。
    我执的本体及其过患,大家一定要明白,这样的“我”只是一种假象、一种虚妄分别,用智慧来观察辨析时,就会认识到万法不存在,如同空中鲜花或阳焰水一样,世俗中只是一种显现分,胜义中远离一切戏论。我们何时能了达这种本体,何时就能具有中观正见。
    如果经常串习万法不存在,通达中观的道理也不难。昨天我遇到中观班的一个法师,在交谈的过程中,他也认为多年传讲中观的原因吧,别的修行不敢说很有进步,但诸法空性方面,自己应该有比较坚固的定解。在座的道友也应该如此,依靠月称论师、龙猛菩萨以及寂天菩萨的智慧,不管抉择人无我还是法无我,在空性问题上不要生邪见。诸法实有的观点,理论上说不过去,比喻上也举不出来,就算你有再高的学历,也无法驳斥中观正理,既然如此,你又何苦执迷不悟呢?
    大家以后给别人传讲佛法或自己修行时,一定要明白佛法的根本就是空性,而空性在不同场合有不同的理解方法,这方面我们藏传佛教就有许多殊胜窍诀,只要以三喜 依止善知识,再加上自己苦行就可以获得。堪布阿琼在《前行笔记》中说:“漂泊轮回中的众生,最初觉得很快乐,最后会以痛苦收场;而希求解脱的修行人,暂时看起来很痛苦,但却是以快乐结尾。”世间人似乎很懂享受生活,但实际上他们因此而沉溺苦海,非常可怜。我就遇到一个修行人,他跟我说:“看见城市里不信佛的人,无法用其他语言来形容,只有一个词——可怜!”我有时候也有这种同感,现在很多人的所作所为、所言所行,确实没有多大价值,在此我恭敬祈求大家:短暂的人生中,宝贵的人身要希求解脱妙法,千万不要白白空耗了!
    要抉择无我空性,一定要先认识我执的祸患、我不存在的道理,通达了这两点之后,才能把对我的执著变成无我的理念。当然,这种理念不是一两天就可以建立的,我们无始以来一直串习“我”为实有,俱生我执、遍计我执遍及每个众生的相续,现在明白这个道理后,一定要通过各种教理、窍诀及修行方法来摧毁我执,建立无我的理念而精进修持。从印度、藏地、汉地大成就者的传记中看,很多高僧大德刚开始也有一定的我执,他们没有入佛门时,我执可能相当严重,但后来用上这种窍诀之后,获得了不可思议的境界。大家也要看自己能不能在这方面下功夫,如果能,你的境界就可以与法的本体相应。
    无我是万法的真相,与我们的心有殊胜关系,所以每个人都有开悟的机会。只不过有些人暂时的障碍比较大,信心和精进不足,对无我法只是听听而已,没有付诸予行动,在我执的网罟中一直不得自在,因此今天开始讲法无我。
    法无我是对治法执的一种智慧。所谓法执,指除了人我以外,对外在器世界的物质、内在有情世界的心识所产生的一种执著。这种执著从凡夫地到十地菩萨末尾之间都有,凡夫地时非常粗大,一地以上越来越微细,但执著仍是存在的,它属于一种所知障。
    法执分为粗法执、细法执。一、粗法执,包括遍计和俱生两部分:1)遍计粗法执:如小乘宗所许,无分微尘、无分刹那真实存在;2)俱生粗法执:执著器世界的柱子瓶子等物质,或者有情世界的各种心态。这两种法执都是粗大的执著。二、细执著,也包括遍计和俱生两部分:1)遍计细执著:经过教理的剖析,认为柱子瓶子等的色相在本体上存在;2)俱生细执著:没有经过教理的剖析,直接认为色法为主的法相存在。
    一切法可摄于心法与色法中,那么心法与色法到底存不存在呢?下面作者开始抉择。抉择法无我有几种方法,最好方法就是四念处 。以四念处来分析诸法空性寂灭,就叫法无我,如《金光明经》云:“五蕴舍宅,观悉空寂,是名法无我。”法无我通过四念处来抉择,是佛陀最殊胜的教言。《大般涅槃经》中记载,佛陀近涅槃时答阿难四问,其中之一就是嘱咐阿难∶佛灭度后,比丘们应依四念处严心而住。当然,“比丘”只是代表,每个修行人都应该修四念处。有些人问:“我现在已经出家了,到底该修什么法啊?”佛陀没有让你天天修房子,也没有让你天天化缘,而是说应该以四念处为师。
    《增一阿含经》、《大念处经》中以大量篇幅阐述了四念处法门,龙猛菩萨在《大智度论》四十八卷中也特别提到关于四念处的修学方法,并强调大乘行人应该修学四念处。这些教言极其殊胜,但是我担心现代人对生活很关心、对世间法很关心、对自己的身心很关心,而对佛陀的教言根本不关心,把这些统统放在书柜里、佛堂中,从来看也不看。我曾去过一个居士的家,他佛堂里有一套一套的书,我问:“你佛堂什么时候建的?”他说:“5年前年建的。”我说:“当时是不是就有这些书?”“是,我是把书和佛堂一起买的。”我看了一下,书上布满灰尘,肯定一本都没有动过。当然,把书作为供养对境也有功德,但是作为修行人,还是应该对里面的内容有兴趣,一定要看。
    四念处不仅是小乘的修道要门,同样也是大乘的修道要门。《集学论》十三品将四念处的教言诠释得很清楚,但汉地不大提倡这种修法,由于古文晦涩难懂,很多人不愿意动脑筋,于是这种修法乏人问津。
    四念处的修法,大乘和小乘是不相同的。麦彭仁波切讲过,小乘修持四念处,是为了自我解脱,而大乘是为了安住寂灭之后广利众生。至于大乘的具体修法,《集学论》中讲得非常细致,其中引用《宝髻经》等经典说,胜义中将四念处抉择为空性;而世俗中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以对治四种颠倒分别。
    泰国等南传佛教国家虽有四念处的修法,但跟本品抉择空性的修法有所不同,这是因为他们修的只是世俗谛。也就是说,众生认为身体清净,他们通过身念处抉择为不净;众生认为感受是一种快乐,他们通过受念处抉择为苦性;众生认为心是常有,他们通过心念处抉择为无常;众生认为诸法有我,他们通过法念处抉择为无我。《俱舍论》中也以总相和别相的方式进行剖析,摧毁这四种颠倒相 。
    南传佛教有一位著名的上师阿姜念,她讲了许多四念处的修法,教导我们先从观察呼吸开始,然后才修观身不净等等,否则以散乱心来观修,会起到相反的效果。在汉传佛教中,天台宗的智者大师也写过一本《四念处》,以大乘思想来讲解四念处的修行,但自此以后,很少有人宣扬这种修法了,这是很可惜的。
    南传佛教的四念处修法,与本论所强调的四念处修法有本质上的区别。很多讲义中说,如果只是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则无法从轮回中解脱,也无法完全根除我执。因为仅仅对身体观一个不净,但身体还是存在的,对去除我执起不到很大作用,故一定要将身体抉择为空性,按《大念处经》、《宝髻经》等大乘经典的观点,一一抉择身体、感受、心为空性,只有了达一切法如虚空,才不会有任何执著。
    这次寂天菩萨讲的窍诀,跟南传佛教的有点不同。原来我去泰国时,那里有很多四念处修法,每次开大法会,很多上师就弘扬四念处,尽管每个上师的讲法各异,但几乎都是围绕身体不净等宣讲的。当然,这种讲法在许多教典中也有,但我们要知道四念处的修法有两种——世俗中摧毁四种颠倒,胜义中将一切抉择为空性,若能如此修持,功德是不可思议的。修持四念处,可以趋入四圣谛,这种必要性在《辨中边论》中也已经讲过 。
    以上介绍了修四念处的必要性及其修行方法。
    庚二(深入法无我)分四:一、身念住;二、受念住;三、心念住;四、法念住。
    辛一(身念住)分三:一、具支分之身不成立;二、支分不成立;三、摄义。
    壬一(具支分之身不成立)分二:一、对境身体不成立;二、身执说为迷乱。
    癸一(对境身体不成立)分二:一、破与分支相联之身;二、破与分支不相联之身。
    子一(破与分支相联之身)分三:一、破各自分支为身;二、破身住于每一部分中;三、摄义。
    丑一、破各自分支为身:
    这些科判很重要,无著菩萨在科判中有非常细微的窍诀,希望大家将科判与颂词相结合,详加了解。
    前面剖析了头发不是我,牙齿不是我……身体每个支分都不是我,但这里没有说“不是我”,而是说“不是身体”。因为抉择法无我和人无我的侧重点不同,所以二者有一定的差别。
    平时很多人认为,即使“我”不存在,“身体”也应该存在。但这只不过是虚妄分别念所假立的。就像未经观察时认为车存在,不管马车也好、轿车也好,各种零件的聚合就称为车,但若一个一个分开观察,每个零件都不叫车,除了零件以外也没有车,因此人们的执著完全是一种错觉。
    当然,这样的说法,世间人是不会承认的,可是他们不承认也举不出理由,因为相续中有深重的邪见,一听说身体不存在,他们就目瞪口呆:“怎么不存在啊?身体就是这个嘛,你看你看!你们佛教太可怕了,怎么说连身体都不存在?”其实我们不会有这种过失。如果说身体真实存在,那身体每个支分与身体的关系,要么是一体,要么是他体,此外不会有其他方式。假如身体与支分是他体存在,那么除了支分以外,另外还有一个身体,这是谁也不承认的。因此,身体与支分唯是一体,身体唯有在支分上安立,既然如此,下面就会观察:支分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