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行三国-第4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营中相投,在他看来徐晃与甘宁才是自己相投的对象,因此在到了下邳之后,魏延与商队清算账目妥当便去了城中招贤馆。
作为为燕王选拔人才的机构,招贤馆自然有着它独特的制度,无论文事武艺都会有专人加以考核,其中所设的项目颇多,只要在其中的一项有所突破便会被介绍到更高层次的招贤馆中再度选拔,此时通过之人已经能得到一笔较为丰厚的报酬了,且之后的花费也将由招贤馆承担直到他被录用,不过这个录用也是有区别的,通过招贤馆考核之后的人才一般都会被加以录用,但其地位的高低却要看他能够通过哪一个层次的考核了,刘毅所设的招贤馆共有四级,县、郡、州治所、北平,倘若能够通过北平招贤馆之考核便会受到燕王的亲自接见。
无论是哪一级,招贤馆的考核都是极为严格的,刘毅不想错过任何一个人才,但也要剔除那些滥竽充数之辈,且随着这套制度行使的延续,招贤馆在选拔人才方面也显得越来越有心得,除了幽州书院之外,此处每年也都会向州府提供很多不同层次的人才,比如说向朗如今已经在掌管西域使团了,人才在刘毅心中从未放弃过追求。
当魏延来到下邳招贤馆的时候,内中来考核者却不过寥寥数人,今日不是各地往此送达的日子,且作为徐州治所,此处招贤馆的考核更为严格,想要来到此间没有相当的才学只会为人所笑。对于自己信心十足的魏延并没有这个顾虑,他可是与黄忠交过手的人,很快便在武科报上了名,这里馆中之人的态度也让他很是欣赏,都是和善有礼,对衣衫稍显褴褛的他并没有任何的轻视。结果自是不言而喻,魏延在校场之上连胜四人,且前三人都不出十合,只有最后那个名为焦南的大汉与他战到了二十合上,且战败之后对魏延武艺是更为佩服。
虽然连胜四场而过关魏延心中却没有太多的自得,这里考官的武艺水准已经很令他惊讶了,若是放在荆州军中怕怎么也得是个屯长,尤其是焦南,其武艺担当校尉也足够了,从他们丰富无比的临场经验之中魏延可以肯定这一定是军中之人,后来才知这焦南乃是甘宁飞虎军中的一名军候,他们来做考官只有三月时间,随后便要轮换,其余也是如此,此乃燕王为了防止营私舞弊而定下的规条。经此一战,魏延对幽州军的整体素质也有了更深的了解,不愧虎狼之名!
演武通过便还有马术与箭术的考校,这对魏延来说并不困难,可那些行军布阵,军法精要的笔试去让他有点力不从心了,家境贫寒的他识字并不太多,好在焦南似乎看出了他的尴尬,立刻将笔试改成了口试,这才让魏延得以对答如流一展所长,也暗佩馆中的周到。
而在这一切结束之后他便看见了那个快步而来的黄衫身影,此人三十余岁年纪生的极为雄壮,便是宽大的正服也掩盖不住他强劲的筋肉,且眉宇之间自然就有一股极强的威势,单看其行走步伐就可推断此人定有不俗的身手!果然在焦南对他的称呼之中魏延知道了眼前的这个黄衫大汉就是徐州刺史前将军甘宁,亦是名闻天下的勇将!
且不说战阵之上的那些功绩,身为武者的魏延最为熟悉的就是流传大汉的风云将谱,除去已逝的温候吕布,巴郡甘宁的紫鲛断浪刀位列第八,而第七位的正是老将黄忠,当然这些排名也未必就能定出这些猛将的高下,冀州一战中甘兴霸便与排名第六的虎痴许褚大战一天一夜平分秋色,而黄忠更是将排名第五的恶来典韦伤在箭下,顶尖武将之间的差距是极为微小的,他们之间的胜负会取决于很多因素。
甘宁受大哥重托坐镇徐州,自然是尽忠职守,他心中深知徐州战略位置之重要,军事政事皆是亲力亲为,对大哥一向看重的人才之事更不会有半点的疏忽大意,今日在州府之中闻听招贤馆有人来报说是一条大汉连胜馆中四名考官,看上起还颇为轻松,且之后的考核也是成绩优秀,甘宁闻之便是大喜,待公务一完便亲来此间。
曾经身为江湖大豪的甘宁为人极其豪爽坦率,可在与魏延这样的武者相交之中他的坦直却更显真诚之意,看见这个年轻汉子兴霸眼中就是一亮,这是他身为顶尖武将的眼光与直觉,加上之前此人在招贤馆之中的表现,甘宁更是深信此人定是非同小可!
这二人相遇一处言谈自是及不上互相之间的切磋,与甘宁交手之后魏延立刻就感受到了沉重的压力,紫鲛断浪刀那如同长江大河一般的攻势让他应付的极为吃力,因为甘宁不光刀法精妙,身法亦是灵动无比,这可是兴霸多少年江湖厮杀的经验,马战尚且难显,可到了步战之中优势就极为巨大的,恐怕在如今天下所有猛将之中能在步战身法上胜过他的也惟有刘毅,但其更多的还是一种天赋。
此一战魏延战的相当吃力,与甘宁交手的艰苦程度还要胜过黄忠,这倒非是说甘宁的武艺能胜过黄忠,其中还有着风格相克的关系,魏延的刀法也是讲究变化多端与连绵不绝,而这正是甘宁最为熟悉的,论起此两处特点他的紫鲛断浪刀当要在魏延的鬼头大刀之上,一旦长处受到限制,他的吃力就显得理所应当了。可以想象倘若许褚去和太史慈比快又或者反之子义与虎痴较力,结果可想而知。
另外的一点重要之处还是经验,论武艺黄忠甘宁并驾齐驱,论战阵经验也是相差无几,汉升虽是年长但荆襄却一向安宁,而甘宁则自黄巾开始便是身经百战,尤其是在步战的经验上更是极为丰富,这些条件综合一处,使得魏延在四十回合之后便已经捉襟见肘,再过十合便是彻底的下风,好在此时甘宁见好就收,相试的已经足够了。
若是旁人能与锦帆甘兴霸大战五十回合方才落败乃是足以自豪的事情,这份武艺定可在军中为将,但以魏延的自傲却不会如此,在他心中自己纵使比起风云将谱上之人也是一线之差,可今日与甘宁的一战却使得他的信心受到了打击,由此看来恐怕当日黄忠与自己相较武艺也是有所保留,看来他还是将这些天下勇将看得小了!
魏延的心思甘宁一见便知,心中也是颇为欣赏,身怀绝技之人谁没有一份自傲?他与大哥不也如是?此人的这份武艺已经非同小可了,倘若换了马战恐怕就算自己要胜也要到七十回合开外,而一旦魏延的经验丰富起来,武艺再有所进展之后就更难说了,如此战将当真极为难得,想必大哥知道定是心中欢喜!
甘宁很是直爽的向魏延指出了他今日的败因,也点出了他刀法之中的几处瑕疵,态度极为诚恳,这让魏延心中很是感激,且甘宁还向他说道了刘毅与赵云的苦功,言此才是精进之道,魏延闻之心头更为震撼,原本自己以为的勤奋刻苦与此二人一比却还颇有不如,看来今后定要再下苦功!此后他便随甘宁去了州府之中,一番相谈之后便表示出了投效的决心,甘宁欣喜之余也是立刻将之报与大哥!
第七百零四章 水陆两栖
徐州下邳城外的军营之中,飞虎军士卒正在场上挥汗如雨的操练着,这是新近补充入飞虎军的新兵,考虑到徐州刚刚占领不久,眼下还需以安定人心发展生产为主,此次这里并没有负担任何征募士卒的份额,一切皆由其余各州调拨,作为和冀州并列的战略要地,稳定是徐州最为需要的。不过下邳乃至徐州百姓的踊跃却超过了甘宁的预期,虽然在南方的广陵等地有着不少百姓随同刘备迁往扬州,可在北部包括治所下邳在内的各处对幽州军的到来却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
对于幽州军,徐州百姓是有着一种天性之中的亲热与感激的,当年曹操为父报仇兵发徐州,所过之处屠戮极多,使得百姓人心惶惶,下邳亦是岌岌可危,可在此时,一路人马的到来却使得他们免受战乱之苦,锐不可当的曹军也在与之交战之后选择了撤退,这支军队正是幽州军,而领军的将领就是如今的燕王本人,刘毅在徐州百姓之中拥有的声望连他自己也没有预料到,九年之前他的举动会在此时得到了极大的回报,在甘宁徐晃进军徐州之时得到了百姓很大的配合,他们心中之道这支军队是当年那个救了徐州的刘将军麾下,直至今日徐州百姓对那支军队的战力以及他们对自己的和善还是记忆犹新的”。
这对刘毅而言是一件颇为惊喜的事情,淳朴的徐州百姓对于恩德的记忆超过了他的预期,而庞统在考虑徐州安定的同时也恰到好处的将徐州百姓的这股热情恰到好处的引导在了各个方面,其中的一点就是军事,除了幽州等各州的调拨之外,徐州民间也涌起了一股投军热潮,只是短短的十日,甘宁与徐晃就得了足足万五青壮,而以他们为将的眼光看来,徐州之处的兵员素质还是极为优秀的。
在前番的几场大战之中,甘宁的飞虎军与徐晃的龙骧军损失是各军之中最小的,战力保存相对而言也是最为齐整的,此次补充入二军的新兵总共不过万五之数,其余的三万则是鞠义览率领而来的新编烈火军,这三万人中有着将近八成的新兵,其余两成则是各军抽调的将校与老兵,他们将成为新编之军的基础。烈火军作为此次征兵之中两个新编的主战兵团,满编的人数应该是六万,可此时刘毅制定的两年方略仅仅过去四分之一,它还有着很长的一段时间可以用于补强,毕竟征募士卒还要建立在不影响百姓生活与社会生产的基础上。
对于这万五新兵,甘宁大手一挥,全部拨给了烈火军,让其统领鞠义心存感激,而对兴霸来说大哥的霸业就是自己的追求,他绝不会在其中去计较个人的得失,也不会有所谓自身的实力,另一个关键就是他对鞠义练兵之能的期许,他对此人并不熟悉,只知他是大哥看重的战将,且还有公明之言,这些已经足够证明鞠义的优秀。而在各军的配置之上,烈火军也是处在整个阵线的后方的,在它形成真正的战力之前,甘宁要力保他的稳妥,虽然最近并无战事可兵家之事谁也难以预计,最前沿的守卫工作自然是交给了徐晃的龙骧军。
此时正是七月酷暑之时,但校场之上士卒的训练强度并未因此而有所降低,一个时辰下来身上的衣服早就为汗水所湿透,可那些新兵却没有多少的抱怨,其实说是新兵他们在家乡之时都是受过比较严格的训练的,徐州作为刘毅新得的战略要地,在此次征募士卒的过程中得到了刘毅最大的重视,也将幽州并州等地的郡国士卒最大限度的先行派来此处,而那些所谓的郡国兵正是刘毅之前对预备役的一种尝试,更是他一直贯彻到集会之时的精兵策略的雄厚基础与后背备。
在当年的幽州,郡国士卒与大汉其余各州还是有着不同的,他们不是专职的军人,平时仍旧要忙于农事,刘毅在这一点上有着明确的重点规划,而由于幽州的富足他们的待遇却还要胜过其余各处的郡国兵。论起操练,幽州各州的郡国也不是普通意义上的那种守备治安部队,除了时间上宽裕一点之外,执行的都是主战兵团的练兵要则,而在其中发挥了最大作用的就是那些退伍的百战老兵,这是他们继续挥洒胸中豪情的地方,也是他们在退伍之后能够回报将军的场所。
因此刘毅属领之中郡国兵的战力也是不容小视的,也许在实战与经验上他们与一线的主战兵团还有着一段差距,但与其余各州的郡国甚至是主战士卒相比他们都几乎能做到不落下风,这一点在冀州之战中就得到过证明,也使得刘毅更为坚定的将这种制度推行下去。
习武的人都知道所谓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这两个时间的苦练是最能增长功力的,同样的道理对士卒的操练也是一般,严寒酷暑对他们的体力与意志都是一种极佳的考验。不过说到此处就不得不提幽州军强大的后勤保障能力,在这样体力消耗极大的操练之中,士卒们的营养都能得到最大的保证,幽州军的素质是否天下无敌可能曹操刘备还会有些争论,但若论起伙食的完备与丰富,他们却是毫无争议的天下第一,也正是由于属领各处的富足与物质的极大丰富才能让刘毅做到这一点,政事与军事之间从来都是相辅相成,息息相关的。
除却伙食营养的保障之外,医疗营的存在也给这种高强度的操练提供了保障,现在各军医疗营已经有了一套成熟而又行之有效的体检方案,这是十几年的经验加上优秀的医者积累而成的,他们的作用不光体现在征募士卒之时可以挑选出最为合格的兵员,在操练之中他们更能对各种突发情况加以妥善的应对,在这样的天气条件下操练,脱水昏阙都是常有之事,此时那些士卒就会得到医疗营的周到照顾,当然各军统领在制定操练细则之时也会极为重视医疗营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