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海穿越之征服1934-第1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人口。人口因素已经严重阻碍了特区的快速发展。现在各条战线的同志急缺各种专业人才。凤凰城专科学校的毕业生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特区发展的需要。需要新的思路来解决人才引进问题。”
赵总理已经被人的问题整整折磨了近两年。
宁海涛清楚人才的问题急不得,可历史给特区的战略机遇期更不会等人。只有想办法调整思路才能摆脱如今的人力资源问题。
宁海涛问道:“目前有没有这方面的评估报告?”
民政局局长林美晞汇报道:“我们在九月底对整个特区的人口进行了一次大规模普查,截至1936年9月28日下午四点,特区内公民人数3140。7,其中加州省人口712。4万,汉文直辖市人口312。8万,安南自治州人口738。2万,老挝自治州人口182万,澳洲省人口698。2万,加丹加省人口89。7万,黑角工业区人口95。4万,赞比亚省人口312万。其中,华人2542。4,黑人497万,澳洲土著71。2万,白人30。1万。
其中,工业人口635万,军人89万,退休人口311万,儿童415万,学生711万,农业人口1179。7万。
公民男女比例为1。52:1,男性1894。39万,女性1246。31人。其中在儿童和学生中男女比例更是严重失调。”
宁海涛很奇怪在特区的男女比例竟然会如此失调。
林美晞说道:“照成比例严重失调的原因,很大程度是战乱和灾荒中女童被优先放弃。以及底下的营养状况。”
这个原因让中央委员会成员都心情沉重,虽然不是因为他们的原因,但是这种不幸让所有委员都觉得需要做点什么。
一二九、巨变(一)
邓大姐拿出一份调查报告说道:“我们妇女权益监督委员会获得的报告显示,特区从1935年初至今,20个月内婴儿出生死亡率只有千分之三,而目前国内的12个月出生死亡率高达千分之二百。十个婴儿能存活的只有八个。特区目前的妇婴保健远远超过了世界任何国家。我代表特区的妇女为特区政府的优异工作表示感谢。”
邓大姐的这声感谢,表明了中央工作组的同志已经慢慢融入了特区的事业。并开始认同特区的价值观和工作方式。这是非常可喜的转变。证明特区目前的路子是可以被广大党*员所接受的。
认识有差异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用“强*暴”的方式让一方接受另一方的思想才可怕。历史已经证明跨*越式的思想改造会造成巨大的伤害。特区命运共同体就要应以为鉴,不要认为知己来自未来就是最正确的,强迫其他同志接受特区的意志。这和以前犯过的错误有什么两样?
速度慢一点没关系,良好的政*治环境和信任,一旦形成那才是国家之幸,政*权之幸。特区从不要求中央工作组的同志参加思*想教育班之类的东西,而是鼓励他们用实事求是之心去调查,去调研,去总结理论。就会发现政府与公民的关系,就会找到什么是真理,就会明白怎样才能民富国强。
这种认可是潜移默化的,是根植于自身的理性判断的。这比洗*脑式的教育更能树立价值观和世界观,而且更加牢不可破。
这次全会通过了民政局提交的《特区儿童健康管理条例》和《特区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纲要》以及《特区鼓励生育条例》。
其中《特区儿童健康管理条例》规定,孕妇从怀孕三个月起的各种检查、营养管理、生育保健、必须入院待产、产后恢复、母乳喂养、各种疫苗注射、产后恢复、婴幼儿健康管理。等一系列问题用制度固定对产妇和婴幼儿的保护,责任落实到医院和政府机关,任何婴幼儿死亡案例都将会被当成严重事故处置。特区将为该条例投入1。3个亿的财政。
而《特区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纲要》则主要关心学生的营养餐、体育、兴趣爱好、社会实践、法律普及、礼仪、孝道、责任、生命等各个领域的全面发展。
《特区鼓励生育条例》的出台,一方面是因为特区人口比例失调,另一方面特区的人口太少。提出了“一对夫妇生一个太少,生两个不够,生三个刚刚好的”的口号。并对生育提供政府补贴,而且生女孩的补贴比生男孩的补贴更高。
这些政策对于特区改善人力资源状况是远水救不了近渴。特区中央委员会不得不启用以前国企经常干的事情。下令,所有大型国有企业自己组建技工学校,所需的技术人员直接从新招聘工人中直接培训,知道这个政策容易造成弟子学校并造成国有企业内人情蔓延,坑害国有资产等弊病。对这个政策指定了一个时限:五年!五年内所有国有企业兴办的技工学校全部合并到地发政府,成为社会公共资源。
特区中央委员会认为五年的时间,基本能让特区的公共教育资源培训的技术人员初步满足特区的工业化发展进程。曾经国内犯过的错误特区不愿意再犯一次。
-----
NX同心城。
张(国*焘)搓了搓有点发冷的双手,神情有点落寞。不远处的二方面军驻地,老总和任弼时等总是围坐一堆有说有笑。甚至自己的老部下陈昌浩和徐总这段时间都有意无意躲避着自己。
难道真的完了?张(国*焘)叹了口气,他想不明白,才不到一年的时间,形势竟然已经逆转。一方面军也没有多多少了人啊?自己虽然在南边打了几次败仗,但是还是有五万多的老底啊?不比中央差啊。
为什么形势就逆转了呢?
张(国*焘)看到正从不远处过来的张浩,无奈的叹口气。归根结底,还是这个共产国际的钦差大臣没有站在他的一边。这让他没了底气。其实他并不清楚,张浩其实是假传国产国际的“圣旨”,张浩从莫斯科回来的时候,斯大林和季米特洛夫都没有关于张(国*焘)和中央的争端如何解决的指示。
“(国*焘)同志。”张浩远远地给他打了招呼。
张(国*焘)艰难地挤出笑容热情地伸手与张浩握在一起:“张浩同志幸苦了,里面坐。”
张(国*焘)让警卫员拿两根凳子,就放在院子里坐下。
张浩说道:“(国*焘)同志,我受中共中央委托,来请(国*焘)同志去瓦窑堡和中共中央会面。”
张(国*焘)无精打采的说道:“是要我去承认错误吗?张浩同志,我们四方面军错在哪里?遵*义会议形成的决议必须重新讨论,中央政*治局不能由他们单方面说了算。我们四方面军要求重新检讨中央的路*线问题何错只有?中央对中央苏区的失败负有直接责任。”
张浩听张(国*焘)还是死鸭子嘴硬,只能继续劝他。
“(国*焘)同志,这些问题不是不能谈,但是也得你去了中央才能谈吧?”
张(国*焘)苦笑一声,真去了瓦窑堡,他还能回来吗?
他对于老毛太熟悉了,他心中默默的说了声:既生瑜何生亮!
张浩也知道一次两次劝不了张(国*焘),要张(国*焘)心死并不容易。不过,二方面军和四方面军现在已经北上,局势已经在中央控制之中,张(国*焘)个人问题已经比较容易处理了。中央只是不愿意给四方面军留下不好的影响。最好的结果,当然是张(国*焘)自己去中央承认错误,四方面军才能真正摆脱张(国*焘)的影响,真正团结在中央周围。
张浩又劝了几句就回去了。张(国*焘)的脸色变得更加苍白。他不清楚自己到底何时“投降”。但是,按现在的情况看,“投降”只是时间问题。他这段时间经常问自己,假如在S省会师的时候,就跟中央一起北上,现在会是怎样?应该不至于比现在的情况穷迫吧?或许也有老毛这样职权吧?
张(国*焘)看来一眼院子外面陈昌*浩等人,想去跟他们聊聊,但是一想起目前的局面和陈、徐等人飘忽的目光,心中不觉一凉,也没了心思。干脆朝着四方面军军*政委员会办公室去看看。
----
莫斯科,克林姆林宫1号大楼,斯大林办公室。
斯大林拿着一份情报,跟国产国际执委会总*书*记季米特洛夫说道:“季米特洛夫同志,看来我们需要重新评估一下中国的毛同志。”
季米特洛夫已经看过那份情报,点头说道:“那个特区党已经明确拒绝了第三国际的邀请。其国内政策和外交政策与第三国际的章程有些显著的区别,看过去他们有托*派和资*本主*义的特征,鼓*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反对积极实现共*产主*义。他们对我们的事业有巨大的反面示范作用。”
斯大林点头赞同这样的判断,比起第三国际,特区的确有着显著的不同。在制度层面,第三国际和所有支部都采用民*主集*中制,特区也实行民*主集*中制,但是他只在行政、军事和党*务工作中实行民*主集*中制,在他的上面还有立法的人大会议和平行机构最高法院系统。也就是说特区的中央委员会他的民*主集*中制是有边界的,他的边界就是法律,因为他无法修*改法律,他也不能控*制法律的执行。
而第三国际和所有支部是把民*主集*中制当成三位一体来用的,只要在中央委员会中形成的多数派意见,就能修改一切,就能执行一切,就能管住一切,就能惩罚一切。这其实就是委员会中多*数派的王*权,而对人*民来说他又是少*数派的王*权。中央委员会拥有管理权不怕,但是拥有可以修改一切的王*权是相当可怕的。他必然会在某一时刻形成披着民*主集*中制外衣的皇*帝。
对斯大林来说,他更关心情报中提到的特区的直升机。他知道根据情报描述,特区的直升机与苏联在研制的,和德国在研制的直升机来比,完全不是一回事,那是巨大的技术差距。形象一点的说,他所知道的直升机与特区的比根本就是玩具。他需要这些技术!他的目光已经盯上了情报中提到的一个人名:林立人!
季米特洛夫他更关心中国支*部未来的走向,对于毛同志以及周同志等中国同志与特区走到如此近的地步,非常担心。他希望能够转变这种状况,必须马上要采取行动。
这时,秘书又送来一份情报,这让还没下定决心的斯大林下了最后的决心。季米特洛夫见斯大林看了情报脸色发黑,用目光盯着斯大林。斯大林把手上的情报递给季米特洛夫。那是一份中*共中央,关于澳洲事务的表态。完全与苏联的公开表态相反,让整个西方看了笑话。
季米特洛夫对于这种完全无视组织纪律,自作主张的举动,十分愤怒。说道:“这是背*叛,这是公然的背*叛第三国际。必须对责任人予以惩戒。”
斯大林走了几步,盯着季米特洛夫说了一句:“张*国*焘!”
季米特洛夫本人是比较欣赏毛同志的,但是个人意志与组*织原则比起来,根本不值一提。毛同志和周同志以及洛甫等同志的行为,已经超出了他的容忍底线。现在唯一的办法确实只有扶起张。
季米特洛夫点点头,问道:“派谁去处理这件事?”
斯大林站直了身体抽了一口烟,说道:“就让王明去,他听话。”
王明与张(郭涛)有仇,但是斯大林相信在权利的吸引之下,就是生死大仇都能有效的组织在一起。更何况他们两人比起现在的中*共中央明显听话的多。
-----
张(国*焘)刚到四方面军军政委员会,就有警卫向他报告,有个苏联来的同志要见他。
张(国*焘)一愣,苏联来的?怎么跑这里来了,除了张浩没听说谁从苏联来啊?
他带着一脸疑惑进了自己的办公室。
一头油光发亮的头发,宽大的脑壳,眼中闪动着桀骜的光芒,脸上差点没有印上我是钦差大臣字样的狂妄。
张(国*焘)看到此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寒气从身上冒起,此人他太熟了。
王明也好整以暇的盯着张(国*焘),那姿态就像一只猫盯着一只老鼠,轻视和傲慢。
这两个宿敌犹如火星撞地球般碰到了一起,八年前,莫斯科的一幕浮上了心头。
1928年夏,张(国*焘)被委任为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在莫斯科工作了两年之久。适逢王明在中山大学学习,并开始在党内领导层崭露头角。两人互不相容,相处得极不融洽。
1927年夏,中山大学校长拉狄克因托*派问题被免职后,中山大学党支部局书记塞特尼可夫与代理校长阿古尔在学校工作上意见不一,对一些问题的认识有严重分歧。他们又各有一派支持者,形成了“党*务派”和“教*务派”。不久,副校长米夫利用两派之间的矛盾,经过与王明共同策划,搞垮了阿古尔,米夫便正式升任校长一职。从此,王明在米夫的支持下,控制了中山大学支部局,逐渐形成了以米夫为靠山、以王明为代表的王明教*条宗*派集团。这个集团从脱离实际照搬照套的教*条主*义出发,自以为是,自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