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一寸河山一寸血 >

第36章

一寸河山一寸血-第36章

小说: 一寸河山一寸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陆海空军副总司令、东北少帅张学良。

华北地面上,只有他点了头,这事才算成。

从蒋介石这里拿到路条,萧振瀛就去天津找张学良。

可是天津的事并不比南京那边更乐观,因为有人跑过来插队了。

这个人不是别人,是老西北军中的知名人物——孙良诚。中原大战溃败后,这位老兄也变成了光杆司令,跑到天津来做寓公了。

做寓公虽然不愁吃穿,可哪有带百万兵风光,孙良诚便也想通过关系到少帅这里来报个名,由自己负责改编晋南西北军。

替孙良诚操办这件事的人叫郑道儒。此君也是能人一个,在老西北军时就办过对外交涉,后来国民党败退台湾后,还当过“经济部部长”。但能则能矣,碰到另外一个更能的,郑君就没辙了。

在这之前,郑道儒本想先取得张自忠和赵登禹的支持,但事与愿违,这两人都被萧振瀛说服了。他便索性赶回天津,准备直接走张学良的门子。

忙了个昏天黑地,肯定不能为别人作嫁衣裳。萧振瀛抖擞精神,赶紧行动开了。

论名气和地位,孙良诚属于老西北军“韩石二孙”四猛中的一员,宋哲元位列“五虎上将”,可算各有千秋,如今两人境遇又差不多,在编制问题已经通过的情况下,究竟选择谁,全在张学良一念之间。

萧振瀛铆足劲,把他所有能用的关系都给用上了。

在进入西北军之前,萧振瀛曾在东北军里面待过很长一段时间。他利用这种关系,先找到一个人。此人在张学良手下做承启官。所谓承启官,其实干的就是看门老大爷的活,有客人来见,负责给里面通报一声。

别看人家官不大,能量可大得很,甚至连高官都得拍他们的马屁。此中秘诀,有兴趣的同志不妨翻翻《官场现形记》或者明清笔记。

萧振瀛陪着他吃吃喝喝,把原先的关系又给拉近了一步。最后塞了1000元钱给这位仁兄,要求就是让他重新调整一下会客次序。

那时节,少帅在华北炙手可热,权倾一时,不是你想见就能见着的。实在要见也可以,得排队。

郑道儒本来是排在萧振瀛之前的,承启官随手一拉,就把萧振瀛的位次拉到前面去了。

萧振瀛排在最后,结果却最先受到了张学良的接见。这种中国人排队的规矩,估计傻呆呆的老外是永远弄不懂也学不会的。

这次与张学良见面,萧振瀛充分吸取了京城跑项目的经验教训,他知道这次绝无退路,所以非得先摸准心思再和对方说话不可。

关键是你得换位思考,现在最让少帅烦心的是什么。

他最烦山西那些事。

本来中原大战结束后,论功行赏,山西就是东北军的地盘了。可山西是阎老西的,别人动也动不得。

人倒是下野了,然而阴魂不散,山西地方政府和晋绥军归根结底还是听他阎某人的。

那时候的山西,可不比平津差多少,风光好得很,富得流油的一个地儿,你要说少帅不动心,那就是假的。

可怎么进得去呢?

我给你想办法啊。

萧振瀛说,晋南不是有西北军吗,当初阎老西不念旧情,不肯收容宋哲元,于是宋哲元就恨透了这个势利的老家伙,现在你只要让宋哲元负责收编这部分晋南的西北军,都不用自己出面,就可以达到制晋的作用和效果。

虽然不是每一个东北人都会忽悠,但经过本山大叔的经常性提示,我们知道,至少有相当一部分东北人是擅长这一绝技的。

听萧振瀛这么一撺掇,少帅果然颇为动容。

和在南京时一样,旁边仍然少不了敲边鼓的,而且还都是东北军里面的要人,这些人以前也知道和认识萧振瀛。一套近乎,就都跑到少帅那里帮他说话了。其中,就有堪称位高权重的万福麟。

张学良点点头:你们既然都说宋哲元好,那还犹豫什么,就他了。

可怜在这过程中,孙良诚派出的那位郑道儒一直被蒙在鼓里。他算算日子也差不多了,怎么少帅还不接见我,就跑去问,却被承启官找出各种各样的借口和理由给挡了回去。最后,眼看大局已定,才被允许去拜见张学良,然而这时候说什么都是多余的了,因为有关任命早已下达。

人家红头文件都出来了,哪里还能再收得回去。

这里面本来还横生出一个枝节,那就是冯玉祥下野时,可能是考虑到要在人家地盘上暂住的原因,曾冒出过一句,说是要把西北军残部交晋绥军的商震统领。

冯玉祥其实也就那么客气一下,没想到商震却当了真,一看宋哲元要自行整编,马上就派人过来责问。

萧振瀛此时已稳操胜券,哪里会再理这茬,当场就把那人骂了回去:商震是什么东西,这是我们自己的事,要他来充什么老大。就凭他的那点资历,难道还能来给我们当领导不成?

一看萧振瀛不是好惹的,商震赶紧缩回头去,再不敢提一句“统领”的事了。

缔造29军,萧振瀛实为首功。

在宋哲元任军长的29军里面,萧振瀛被授以总参议,还和过去那样兼管军法。

第48章 走后门(1)

户口问题终于解决了,可是29军面临着时时揭不开锅的难题,南京那边发下来的军饷少得可怜,根本就不够用。

萧振瀛一打听,明白了。

蒋介石给指标,那是纯粹出于“制奉”的现实考虑,他对宋哲元及其29军实际是暗中提防的。

过去蒋冯战争和中原大战,宋哲元曾多次担当急先锋,蒋介石对此始终耿耿于怀。萧振瀛首次进京时,他一直不愿松口,这也是原因之一。

看来还是得再跑一趟南京,否则29军的未来道路是难以走顺的。

宣传宋哲元的话如果出自萧振瀛之口,听在蒋介石耳朵里,只能起反效果,所以得由别人说。

萧振瀛最初想到的人是国舅爷宋子文。

时任财政部部长的宋子文正是最当红的时候,在蒋介石那里很吃得开。如果能让他在蒋介石那里美言几句,不愁好事不成。

可是这条门路好是好,却进不去,甚至连宋子文的面都没有办法见着。

宋部长什么人,当年的顶级“海龟”,不仅仅是喝过洋墨水那么简单,人家喝的还是美国哈佛的墨水,平时走路都是鼻孔朝天,一不高兴,连蒋介石都不放在眼里。

别人跟他一说萧振瀛求见,他马上问:萧振瀛是谁?他留过英,去过美吗?知道来是e去是go,点头yes摇头no吗?

哦,都不知道,英语也不会说。那我怎么跟他交流?不见!

萧振瀛没有办法,只好退而求其次,去敲另一个显贵的门——宋子文的姐夫、蒋介石的连襟孔祥熙。

这一敲真的敲开了。

说起来,孔祥熙和西北军还有那么一点历史渊源。早在冯玉祥尚未脱离直系的时候,孙中山为了策反他,就把孔祥熙派到了冯玉祥身边。后来,冯玉祥加入“四兄弟”,孔祥熙和蒋介石又是亲戚关系,两人的往来自然比以前更加密切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在这之前,并不说明孔祥熙对萧振瀛一定留有什么印象,虽然萧振瀛上次来京,彼此又见过一面,但也早就不知抛到哪个九霄云外去了,毕竟对于前者来说,每天找蒋介石的人不知凡几,萧振瀛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过客而已。

但是印象是可以加深的,尤其是当对方拎着厚礼上门的时候。

29军穷得叮当响,最缺的就是钱,然而正所谓“舍不得金弹子,打不住银凤凰”,为了把门路走通,萧振瀛想方设法,又凑了钱,买了厚礼送给孔祥熙。

和阎锡山一样,孔某人一向被外界封为山西大财主,经商很有才,私下也赚了很多银子。照理,他这样的人,对身外之物应该是抱很无所谓的态度的。

可你见过谁真正嫌钱多的?何况在民国笔记中,这位孔兄虽然会几句洋泾浜的晋版特色英语,实质却是大俗人一个,与他的小舅子相差不是一星半点。时人甚至认为这位自称的孔子后裔颇似三国时的一个著名人物——那个同样俗不可耐的刘表刘景升。

不过俗有俗的好处,因为跟俗人们打交道,正是萧振瀛的特长。

一进门,萧振瀛二话不说,扑通一声跪倒在地。

孔祥熙吃了一惊,连忙扶他起来。

萧振瀛却跪着不动。

我不是为自己,是为了团体和朋友才给你磕这个头的。如果你不答应帮忙,我就永远不会站起来。

自古道,男儿膝下有黄金,孔祥熙大受触动:我试试看吧,你先起来说话。

两人分宾主落座,萧振瀛递过话来:虽然我们老西北军已落魄至此,但正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孔先生今后会有用得着我们的地方。

这句话果然让孔祥熙很受用。

他虽是中央大员,但毕竟是文臣,要想在蒋介石这个连襟面前提高身价,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和有实力的地方军队拉上关系。

不错,如今的西北军是今不如昔了,然而这就跟炒股一样,原始股价格低,以后上涨的空间才大。同时,这个股票简直就等于自己免费送上门来的,除了动动嘴,实际根本花不了什么成本。退一万步来讲,即使以后真的涨不上去,变成了垃圾股,他孔某人也用不着急得跳脚。

孔祥熙用他那孔方兄一般的心思,拨了两下算盘,觉得这笔买卖实在划算,非常值得一试。

然后他就跟蒋介石敲边鼓去了,敲来敲去,无非让蒋介石相信,这个宋哲元当年反蒋,实在是因为身处冯玉祥帐下,不得不为之的结果,其实他这个人的为人还是很不错的,对你老人家也并没有什么恶意,当年还力争过反蒋不如反阎呢。

从这时候开始,蒋介石对宋哲元的印象越来越好。

有了这个基础,萧振瀛便能再次献计,上次是“制奉”,这次是“制晋”。

中原大战后,被赶走的阎锡山到外面躲了一段时间,如今又回到了太原,这下轮到蒋介石犯愁了。

虽然老阎看上去已无多少再次造反的胆量,但你也别想轻易摸到他的窝里面去。

山西不通车(路轨跟全国其他地方不同),不配合,不鸟你,像个刺猬一样,让你无处下嘴。

萧振瀛给蒋介石带来了开心药丸。

他第三次拜见蒋介石。一见面,也不再说什么西北军、29军了,口口声声都是“咱们的部队”。

有“咱们的部队”在山西,准帮您看好那个不安分的阎老西。

萧振瀛还表示,29军有意找机会北上,从晋南开进晋东,对西北军的“世仇”阎锡山负起监视的任务。

这帖药正治蒋介石的心病,后者立刻转忧为喜。

既然笑了,下面这个口就比较好开了。

29军恨阎入骨,非常愿意为您效忠,不过他们现在遇到了点小困难,缺乏经费。

这个容易。

蒋介石当即刷刷两笔,拨特别费每月30万,并承诺追加每月军饷。

这趟回来,萧振瀛一次就先带回了两个月的特别费:60万!

随银子在一起的还有清单,就像现在的工资单一样,给你详细标明每月增加的各种军饷收入,对此,那些苦惯了的原西北军老兵都觉得非常稀奇,他们这才知道,原来当兵是可以拿这么多工资的,而且可以拿全。

原先在西北军的时候,基本就只能管个饱饭,每月只能发几元钱“鞋袜费”,就连这也从来没有发全过。

经过萧振瀛的上下打点,这支寄人篱下的部队也开始过上了像模像样的生活。

可是,好日子总是不能长久。没过多长时间,有人来赶他们了。

那个不招人待见的阎锡山摆起一张臭脸,对29军下了逐客令。

当然,他如果公开这么做,还是有些难度。因为早先山西省主席徐永昌临时当家的时候,出于同室操戈之谊,已经答应29军可以驻留了。现在反悔,感觉上会很没面子。

不过这个难不倒老阎。他别的没有,鬼点子还多的是,其中一个就叫做:借刀杀人。

很快29军就接到蒋介石发来的电报,说是要把部队调到江西战场上去。

接到电报,29军高层都炸了窝。

江西那是个大火坑啊。对地方部队来说,跟发配充军没什么两样。

可是不愿意归不愿意,中央来的电令,看上去谁也没辙。

编制给你,饷银给你,你说不去打仗,难道想反叛不成?

但是29军有一个萧振瀛,他似乎什么时候都有办法。

南京政府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想起来要把我们从山西调走?不用问,肯定是阎老西出的馊主意。

你让我们走,我们偏不走。

萧振瀛不找蒋介石,他去找张学良。

做这种事,得有帮手。萧振瀛的帮手,就是同为谋臣的秦德纯。

秦德纯到东北军中四处放风,说阎锡山回太原后要坐大了,根本不把东北军放在眼里,而且他还记着中原大战时东北军从背后捅他一刀的一箭之仇,一不留神,没准会如法炮制,从背后反过来也捅你们一下。

张学良本来对阎锡山回到太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