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行无忌闯三国-第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九十五章 郑玄坐镇北海城(求推荐收藏)
张德的意思非常明白,用孔融这个大招牌来召集更多的有识之士,来匡扶社稷。孔融这个人呢,虽然是个忠义之人,但是从小受到儒家思想的教育,脑子一根筋,不会转弯。所以一听张德说的很有道理,而且口口声声为了大汉江山社稷,于是孔融脑子一热,竟然答应了张德。
旁边管宁见张德说动了孔融,心中一乐,心说我早就看出来张德今天是非要把你给忽悠到他那里去,没想到你头脑一热,想也不想便答应了。哎!孔文举先生啊,恐怕你这辈子都会被印上张德的标记了。
想归想,管宁却不名言。管宁这个人本来就无心做官,性情淡雅随和,平时就不喜欢多管闲事,所以明明看穿了,却不提醒孔融。
当下张德马上向孔融拜道:“孔先生高义,真乃社稷之福,有了孔先生,一定能还我大汉朗朗江山!”张德嘴上说着,心里却在算计郑玄,这个郑玄整日里是神龙见首不见尾,今天好不容易遇到了,哪里能让他给跑了。
可是郑玄和孔融不一样。孔融是个愚忠的人,张德口口声声大汉江山,朝廷社稷,孔融脑子一热,就被张德忽悠过去了。但是郑玄这个人没有什么功利心,要不然也不会朝廷多次相招都不去了。郑玄这个人所有的心思都放在研究和传播儒学上了,所以想要打动郑玄,还需要别的办法。
当天张德先离开了六艺书院,但是却派人密切监视六艺书院中郑玄的动向。果然,又过了十几日,郑玄从六艺书院中告辞离去。张德急忙带人现行赶到城外十里处等候。
果不其然,不久,就见到郑玄骑着匹瘦驴缓缓行来。张德急忙过去拜见郑玄。
郑玄一看是北海太守张德,下驴问道:“张大人,真是巧啊!在这里遇到你了!”
张德心说我老早就在这里等着你了,能不巧么,但是嘴上却不能说破,乐呵呵的道:“先生想必是要离开北海四处云游吧!”
郑玄道:“不错,小老儿我想前往冀州。”
“先生,在下有个不情之请,希望先生能够留在北海!”张德直截了当的说道。
“为何?”郑玄问道。
张德道:“郑先生,在下想建立一‘大学院’,希望先生相助!”
“何为大学院?”郑玄问道。
“所谓大学院,就是由官府出资,建立一院,专门对诸子百家进行研究,所研究出的结论,由官府出资编制成册,发放于各地学子!”张德道。
其实大学院,就是一个专门研究学问的地方。然后将研究结果由官府制成书籍,发行出去,其实说白了就是官府出钱给你,让你去研究诸子百家!
汉代学习环境不比现在,那个时候信息传递不方便,基本上学士们都是抱着本《论语》自己研究。虽然有太学,但是到了东汉末年太学已经逐渐衰落,而太学的生员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六百石俸秩以上官员,皆可遣子受业;二是郡国所举高材明经者,亦有国家所试明经下第者;三是郡国学明经五十以上、七十以下的耆儒,经地方选送可入太学。也就是说六百石俸禄以上的官员子弟最容易进入太学,而寒门子弟想进入太学主要是经过郡国级别的行政机构推荐,是比较困难的。
而各地虽然有私塾书院之类的地方可以供人学习,但是毕竟当时科举没有出现,私塾书院并不是很盛行,很多人想学学问还是得亲自去有学问的人的家里求教。比如说郑玄在家里耕种,如果有学子对《论语》有不明白的地方,便会亲自找郑玄上门求教!
正是以为这个原因,汉代做学问很不容易,由于没有特定的地点,一个人要想和别人交流学习经验,就必须自己走南闯北,去找各地大儒学士交流,郑玄也是前半辈子基本上走遍了大汉朝各地,跟各地大儒交流经验,才能有今天如此成就。
但是张德想建立一个专门的地方提供学子儒生进行学术交流探讨,这对郑玄来说,可是个天大的诱惑,郑玄大半生时间几乎都是走访各地,交流学问,如果张德所说的大学院能够建立起来,儒生士子将能有个交流学问的地方,那样就不必走南闯北了,而且张德还说将大家探讨后的结果制成书籍,那么后人就能够看到自己的学术看法,也能从中得到不少体会,这对经学研究可是见非常好的事情。
张德见郑玄有些动意,接着道:“先生,您也知道,要建立一个如此学院,定会对我朝教化世人有很大帮助,可是要建这个学院,就需要大儒坐镇,您是当代经学第一大师,所以在下想请您坐镇大学院。况且如今先生如今已经是花甲之年,实在不适于再过劳累。而且先生也可以安心在院中收徒授书,不必到处奔波!”
其实张德还有句话没说出来,那就是我出钱养活你,不用你在回家种地了,我也不用你仕官,只要你待在学院中就行。
为了让郑玄留下来,张德可以说是准备花上血本的。但是张德知道一句话,再穷不能穷教育。现在教育上的投资可能看起来很浪费,但是从长远来看,还是值得的,并且,张德也需要郑玄这样的一个人在北海,给自己搏一个好的名声!
此时郑玄心中已经蹦蹦直跳了,自己多年来虽然走访各地,收徒无数,但是除了朝廷外,还真没有人给过自己这么好的条件。自己不想当官,就是因为想安心的做学问。现在有了这么一个好机会,对自己的经学研究可是天大的好事!
其实郑玄也是被名声所累,朝廷多次相招,郑玄都没去,所以大家都以为郑玄是个守节清高之人。各地豪门世家见郑玄连朝廷给的大官都不去当,自己也就没有人敢去招揽郑玄自讨没趣。而各地书院之流,虽然有心请郑玄任教,但是郑玄多大的名声,经学大师,小庙可供不起大菩萨,因此各地学院也没有人敢邀请郑玄!所以郑玄忙活了大半辈子,还是一穷二白。
如今张德脸皮厚厚的来找郑玄,做了别人不敢做的事情,但是没想到的是却歪打正着,说道郑玄心里了。只见郑玄朝张德一拜,激动地道:“张大人高义,在下安能不从命!”
————————————————————————————————————
今天更新加倍,第一章送到,求下推荐!
第九十六章 青州兵(求推荐收藏)
回到北海,张德马上将王修招来,让他安排修建大学院事宜。张德知道,用不了多久,诸侯讨董就要开始了,所以在这一段时间里,张德最重要的是为争霸天下积蓄力量,而第一步就是整编臧霸的部队。
臧霸手下有十几万大军,但是有很多人的战斗力平平,比刚放下锄头的农民强不了哪里去。但是也有不少精锐之士,张德知道,历史上臧霸归降曹操后,曹操从臧霸部中挑选了三万为“青州兵”,所以张德也效仿曹操,从臧霸军中挑选了三万精锐之士,组成一军,名字也叫做“青州兵”,而其他的人当中张德又挑选了两万为郡兵,其他的都被安排去屯田了。
而原本北海城和东莱的守军,则彻底的解放出来,成为了主力作战兵团。由黄忠统帅,管亥、刘辟为副;骑兵仍然交给太史慈,武安国为副将;真正的主力三万“青州兵”,张德决定还是让臧霸带领,裴元绍、孙观等人辅助臧霸。
这个举动让臧霸很感动,本来以为自己投降后,张德虽然会给自己个官,但是恐怕不敢让自己再统兵,但是没想到,张德不但让自己统兵,而且还是以前自己手下最精锐的部队,这不但说明了张德对臧霸的信任,而且也说明了张德的大度,臧霸大起士为知己者死的感觉。
其实张德心中也害怕臧霸造反,但是自己军中除了臧霸,的确没有帅才。黄忠虽然是自己手下第一大将,但是如果没有一个智谋之士辅佐,很难独当一面;太史慈虽然英勇,是大将之才,目前看来,却不是个统帅的料。至于管亥、武安国、刘辟等人更不用说了。所以,张德最后还是选择了臧霸,毕竟臧霸多次击退陶谦的攻击,而其历史上对臧霸评价还是很高的,更加重要的是,历史上臧霸是个很有节气的人,即使在官渡之战,曹操最艰苦的时刻,臧霸仍然对曹操不离不弃,多次从徐州进兵青州,牵制黄河以南的袁绍军,让曹操可以安心在官渡对付袁绍。所以,张德决定,还是相信历史,相信臧霸不会反自己。因此将三万“青州兵”交给了臧霸统领。
而孙观、吴敦等将则还是跟在臧霸手下,但是说起臧霸手下众将,就不得不说一个人那就是打不死的小强——周仓。
周仓被臧霸抬回了大营,包扎了伤口,凭借这过人的体质和惊人的恢复能力,周仓很快就恢复过来。恢复过来的周仓当然知道是张德让臧霸救的自己,但是,张德却杀了人公将军张宝,这让周仓非常犹豫是不是还要找张德报仇,毕竟自己欠张德一命,但是,这几年,为张宝报仇的念头一直扎根在周仓的脑海里,如果让周仓放下报仇的念头,的确不太可能。
最后,周仓决定先离开北海,以后有机会自己还张德一命,然后再找张德报仇。不得不说周仓的想法有些天真,张德是毕竟是北海太守,手下厉害武将很多,想伤到张德不是那么容易的,但是,周仓本来就是个忠义的汉子,脑子也不怎么会转弯,所以周仓最后还是不辞而别了。
至于孔融和郑玄的事情,张德派人到各地大肆宣传,但是传言这东西,向来都是越传越夸张,就拿郑玄来说,本来郑玄是在北海坐镇大学院,但是传言出了青州以后,就变成了郑玄收张德当关门弟子,准备倾囊相授,而张德也专门给郑玄建了了“大学院”;等传言到了京畿地区,又变成了郑玄不但收了张德为关门弟子,而且还在张德手下仕官……张德所要的就是这个效果,所以张德不但不加以阻止,还很是高兴,当天其中这些传言后面不免有张德的影子。郑玄后来虽然知道各地传言,但是郑玄这个人不愧是经学大师,不但没有追究,只说了句“清者自清”就算完了,而孔融听了郑玄那句“清者自清”后,也难得的没有闹腾。于是留言的事情愈演愈烈。
……
此时,在青州的北方,渤海城,袁绍正和手下众人商议着些什么。自从袁绍到了渤海以后,凭借着袁家的声望,袁绍招揽了不少人,其中以两人最为突出,这两人都是并州新兴人,次二人勇武异常,皆是万人敌,而且两人亲如兄弟,是一起来投袁绍的,此二人便是颜良和文丑。
谋士方面,袁隗将逢纪给了袁绍,而袁绍又招揽了颍川名士郭图。所以如今袁绍手下,可谓是人才济济。
此时袁绍得到一个消息,那就是郑玄和孔融两人竟然在张德手下仕官了!
袁绍对此事并没有太放在心上,只是当了个新鲜事听。孔融牛脾气,不少人都知道,袁绍实在是想不通张德为什么请这个倔强的家伙在自己手下,这个孔融,不给添乱就不错了。
而郑玄,这个朝廷多次相招都没来的经学大师,竟然跑去了张德手下,张德给了他什么好处?难不成比朝廷给的好处还要大不成?在袁绍这种“四世三公”的大世家眼中,郑玄不过是个书呆子罢了,袁绍也不相信说说经,论论道就能天下太平,就能五谷丰登。要想治天下,光靠读读论语,看看孟子是不行的,所以即使只郑玄这种经学大师,在袁绍眼中的地位,远远不及颜良文丑等人。
袁绍这边不在意,可是有人却很在意这件事情,那人就是陈留的曹操。
和历史上一样,曹操刺杀董卓失败,跑出洛阳,在陈留倾尽家中之资,招兵买马,准备讨伐董卓,匡扶汉室。而当地大户卫弘更是拿出家中钱财,资助曹操。曹操也招募了不少人马,并且各地有不少名士来投。除了堂弟曹仁、曹洪和族中夏侯兄弟以外,还有阳平卫国人乐进、山阳巨鹿人李典以及颍川人戏志才。
——————————————————————————————
第二章送到,推荐马上过可怜的一万大关了,大家帮帮忙吧!
新建书友群一:68233823
新建书友群二:48576714
第九十七章 神秘来客
戏志才这个人很有智谋,要论起智谋来,恐怕不比郭嘉等人差多少。而且戏志才跟荀彧荀攸叔侄和郭嘉也是好友。但是,戏志才这个人跟郭嘉一样,体弱多病,所以并没有被朝廷举荐官职。
后来黄巾起,荀彧将戏志才推荐给了皇甫嵩,但是皇甫嵩却并不看好戏志才这个没有什么背景的文弱书生,所以并没有对戏志才委以重任。而曹操也是在这个时候,结识了戏志才。等到黄巾平定以后,戏志才因为无意中得到了本应该被烧毁的“龟鹤延年紫金丹”的配方,所以便告病回家,研究制药方法。经过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