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第一强兵 >

第405章

三国第一强兵-第405章

小说: 三国第一强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算如此,也无法平复激动的情绪,刚才还举刀相向的众人扔下刀剑,亲密无间的拥抱在了一起,互相拍着肩膀,大声欢呼着,叫着对方的名字,热泪盈眶。

兴奋欲狂的人群中,甚至有李乐、胡才的身影,唯一还能保持冷静的,只有韩暹和杨奉了。不过,后者虽然没有大叫大喊,可从他抬头向天,双手紧握在胸前,嘴唇快速颤动,无声的默念着什么的姿态中,就可以知道,他的情绪不比其他人平静多少。

在死寂般的安邑城中,郡守府内的欢呼声传得很远。

‘小天师’这三个字就像是有什么魔力一般,所到之处,静悄悄的院落中陡然有了生气。先是一声惊疑不定的惊呼,随后,房门被‘嘭’的一下推开,虽然看不到那一张张狂喜的面容,但从接踵而至的欢呼声中,足以想象出人类从绝望到充满希望的转变中,会有怎样的表现诉诸于外。

寂静的安邑城开始沸腾,沸腾的余波开始向城外扩散,欢呼声此起彼伏,越传越远,声音越来越宏亮!远近之间,无处不闻欢腾之声;城内城外,到处都是载歌载舞的人群。

徐庶和他的同伴们都惊呆了。

他知道自家主公在河东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往事,可他无论如何也没想到,后者的在白波军中的影响力,竟然达到了这种地步。

只是一个名字,就让处于绝境之中,已经完全丧失了斗志的几十万白波陡然振奋起来。

早知如此,自己一路上何必苦苦盘算,反复权衡?用最直截了当的方式,亮明身份上门不就结了?有的时候,想得太多,的确会变成庸人自扰。

欢呼声久久不停,徐庶也没法继续往下说,索性观察起周围的人来。

同来的三名同伴,管亥、赵柳二人都是目瞪口呆的模样,显然和自己一样震惊与主公的威望在这里的深入人心;徐图脸上倒有几分得意,大有与荣有焉的意思,联想到他的身份,会有这种表现也是不足为奇。

从声音中,徐庶分辨出了李乐,与李乐抱在一起大笑的那人,应该就是胡才,这二位看起来的确没多少心计;杨奉已经恢复了平静,正向自己看过来,眼神相对时,对自己点了点头,报以一个善意的微笑。

护卫们自不用说,徐庶现在算是明白,黄巾力士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了。如果是主公亲至,只要挥一挥手,这些忠勇的将士必将化为风暴,将阻挡在旌旗所指的方向上的一切阻碍全部摧毁!

只剩下韩暹算是个麻烦了。

除了一开始的惊讶之外,此人完全没受到周围狂热气氛的影响,开始还只是若有所思,等招手叫过一名亲卫,询问了些什么之后,再看过来时,眉头已经紧紧的皱了起来。

显然,他是知道自己这一行人的具体情况,对援军的规模也产生疑虑了。

换在进城之前,徐庶少不得要费尽心思,可现在,他相信,借助主公的威望,自己可以很快摆平内部的麻烦,将大部分精力集中到如何对敌上面了。

过了差不多一刻钟的时间,欢呼声终于逐渐开始减弱,厅内众人的注意力,也重新集中到徐庶身上来。

“徐将军,你终于来了,俺们等得好苦啊!”李乐、胡才用的是抒情句式。

“徐将军,某来给您说一下现在的局面,然后您给咱们指条明路可好?”杨奉摆出的是请示的姿态。

“徐将军,你此番来,带了多少援军?”韩暹则是最务实的一个,直接问起了援军的规模。他冷淡的态度引起了李乐的不满,胡才、杨奉也皱了皱眉,但三人却也没说什么,毕竟他们自己也很关注这件事。

王羽若亲来,不说其他,单凭他能激起白波军民死战之心,让他们成为黄巾力士的威望,就能让白波军实力大增,无视于两股强敌的围攻了。

但来的只是他的部将,而且还不是最出名的那几位,情况当然不同,最终能否脱困,关键还是看援军能起到多大作用。

“末将动身之时,就在河北大战刚刚尘埃落定的时候,我骠骑军虽然获胜,但兵疲粮乏,又要震慑周边势力,一时间也无力调动太多人马。再加上山路崎岖,路途遥远,最终也只能由某率同轻兵前来。”

“……”四将脸上或多或少的露出了失望神色,尽管这个结果早在预料之内,但亲耳听到,还是小小的有些受打击。

“主公不远千里,派我前来救援,总不至于是虚应故事吧?各位既然对主公有信心,那么,就应该相信徐某才是!某也不说什么大话,但只要我等齐心协力,眼下的难关未必真的难以渡过!”清朗的话语掷地有声。

徐庶若是夸耀自己的本领,这话未必有多少效果,但他始终把王羽挂在嘴边,这句话的效果就大为不同了。

众人齐齐精神一振,同声迎合道:“自当如此!”

话音未落,一个不怎么和谐的声音紧接着响起:“既然徐将军已是胸有成竹,韩暹敢问,计从何处?”

第493章 底气十足

徐图等人心中大叫不妙。

说话的自然是韩暹,此人一直就很冷静,先前又是那么个态度,现在发了话,若徐庶说不出个所以然,就别想他会点头。

可徐庶怎么可能说出完整的计划呢?

经过了山谷中的坦诚相对,徐庶的思路已经为众人所知。简而言之,徐庶就是打算先摸摸底,然后随机应变。

这本来就是他的风格,对青州军而言,徐庶的计划不是问题,只要有充分的理由,就值得闯一闯。可对没听过徐庶名声,只是将其当做一名部将的白波来说,事情就没这么简单了。

别看刚才这些人兴奋得什么似的,那是徐庶亮相的方式和主公当年的太像,白波如今的处境又太棘手,陡然间死里逃生,有些忘乎所以罢了。等这股兴奋劲过去,再知道了真相,他们的情绪说不定比原来还低落。

韩暹一直紧紧盯着徐庶几人,敏锐的捕捉到了徐图等人神色中的那一丝紧张,于是,他的眼神更加犀利了。

某种意义上来讲,韩暹是个悲观主义者,他做出的所有决策,没有一个是倾向于冒险的。

当初被王羽策动去打运城堡,算是他这辈子最冒险的决定了。而且那次也是特殊情况,一方面是因为当时白波的处境确实不妙,不找个妥善的安身之地,只会越来越窘迫,在不断的内讧中消亡。

更重要的是,以白波军的数量优势,可以轻易压制河东的汉军和卫家私兵,只要攻城的时候不强行进攻,失败的危险主要集中在行军的损耗上。

这点风险,他冒得气。

可现在,王羽自己没来,援兵的数量想必也相当有限。根据守城门的军士的说法,领军的徐庶似乎很擅长人海战术,以及暗杀、突袭。

王羽刺董之后,天下的诸侯们都加强了对自身的保护,郭太、李傕等人都身处大军之中,别说徐庶,就算是王羽亲自出手,也未必能拿得下任何一个。

白波的兵马都被包围在猗氏城到安邑的狭长地带之内,郭太、李傕对河东的地势也很熟悉,突袭、设伏的可能性也相当之低。

如此一来,徐庶能采用的对策也无非就是人海战术了。

就算此人在指挥调度上远胜郭太、李傕之辈,但一场大战打下来,纵然勉强成功突围,白波军也必然死伤惨重,若是突围失败……韩暹眼神更冷,结下了死仇后,恐怕就连投降亦不可得了!

韩暹认为,王羽派徐庶前来,八成是对形势的危急程度估计不足。而徐庶到了之后,发现是不可为,却因为年轻气盛,准备用白波军的性命,来博取自家的名声!

徐庶不慌不忙的答道:“兵法有云: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某初至安邑,既不明敌情,对贵军的情况的了解也有限,如果现在就自称有十足的把握,岂不有大言欺众之嫌?何况,主公的意思,也不是要白波与优势敌人硬拼,而是……”

他的回答无懈可击,但白波众将的失望情绪却愈发浓郁了些。

眼下,白波军十成里已经死了八成半,面临的最合理的结局就是全军覆灭。逃跑的难度,不比战胜敌人小多少,或降,或死,如此而已。中规中矩的做法,是不可能破局的。

韩暹板着脸,冷声道:“军情么?两路敌军的情况,某虽不尽知,但大体上是心中有数的;至于军中的情况,徐将军若有疑问,但管垂询便是,某等自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说着,他也不等徐庶回答,便快速说道:“我军目前可战之众尚有四万八千,其中只有一万两千人有武器,有盔甲的只有三千多人,其余都是没经历过几场战事,战前才拉上阵的青壮。老弱妇孺加上伤兵,总计约有三十余万……”

“粮草存量较多,若是以目前的消耗而论,应该还能支撑两到三个月。若是战事加剧,或者郭老大发动全面攻击,粮食的消耗就会进一步增大。”

“目前我军的部众相对集中,若闻喜尚在,在有五天左右的空当,某有把握将部众迁徙到东山一带。问题是,西凉军的三路兵马虽然暂缓攻势,但主力部队都在百里之内,这边一有动静,铁骑朝发夕至,就算有精锐断后,也挡不住他们三天。”

韩暹的态度不好,不是因为他的立场有问题,他只是没信心罢了。

他没有强持夺理,或者恶言相向,只是将白波军的所有情况坦然相告后,叹息着问道:“这么短的时间内,又要迁徙,又要攻打闻喜,这种事怎么可能做得到?就算做到了,又如何抵挡西凉铁骑的追击呢?”

这番话一说完,连李乐都有点打蔫。四将一贯以韩暹为首,并非没道理,临阵杀敌,韩暹远不如李乐;运筹帷幄也不如杨奉,但在组织调度方面的才干,另外三将加在一起也比不上他。

能在五天内把三十万人带去东山,这已经是很可怕的效率了,但就算这样,脱困也是遥不可及。韩暹的话不涉及立场问题,李乐想反驳都反驳不出来。

“关于脱困,庶有个想法,正要与诸位商议。”徐庶却胸有成竹的样子。

早在队伍还在山路中挣扎时,他就已经在思考如何把几十万人从河东带到魏郡的问题了。走山路肯定不行,但除了山路,也没有大路可走,不过陆地上没路,水中却有路!

“某几日前,曾去东垣一带探查过,此地虽归属西凉军辖下,但西凉军并未在此驻军,城中只有千余郡兵防御盗贼,维持治安。大军若沿清水南下,城中兵必不敢出城截击,可直抵大河北岸。”

“此计……确实可行。”韩暹点点头,认可了徐庶的说法。但凡大队人马行进,只要能沿河而行,就能省下很多力气。

清水的源头清廉山与东山不远,中间虽有山岭相隔,但也不是无路可走。徐庶初来河东,就探查清楚了地形,至少功夫是下到了的。

“到了大河之后呢?”杨奉紧张的追问着。

黄河自古就是天险,特别在河东一代,大河经行之处尽是群山连绵的地方,沿河行进是不可能的,除非有船只运送。可是,能运送三十万人的,得是多么庞大的一支船队啊?实在让人难以想象。

“一方面要找船,同时,为了迷惑西凉军,还要做出渡河南下,去函谷关与吕布汇合的姿态。”徐庶也不用舆图,就那么凭空指点着侃侃而谈,涉及到的山势山川却是丝毫不差。

“船?哪里有船?”有大量船只的地方,胡才只知道一个,那就是西凉军的重要据点陕津,北上的西凉军主力,就是在那里渡河的。

不过,那里的船只依然不够三十万人沿河而下之用,而且,白波军也没那么强的实力从西凉军手里抢船。要是有,他们何必还逃跑呢?

徐庶向东指指,轻松写意的答道:“河内有船。”

“河内?”众皆茫然。

“当日群雄讨董,袁绍驱逐王公,率兵进驻河内,冀州韩馥也曾派兵助战。他派遣了都督从事赵浮、程涣率领战船数百,水军逾万驻扎在河阳,后来袁绍窃取冀州,程、赵二人都激烈反对,虽然最终没有影响大局,但二人先后被淳于琼、张杨所杀。”

徐庶笑了笑,说出一段典故来。

“程涣回军冀州,最后死在了清河,而赵浮却是在河内为张杨暗算。其人身死,所部水军大部溃散,但战船却留在了河内。据可靠消息,那些船如今就停泊在孟津!某起行之初,带了数千河内降卒,其中有千余人已经向主公投效,届时会里应外合,拿下孟津渡口!”

“喔!”这一下,众人的反应就热烈多了,只有韩暹仍有疑虑:“就算如此,运力怕是仍有不足吧?”

“没关系。”徐庶摆摆手,耐心的解释道:“某的计划是分批运送,韩将军安排行军时就可以考虑,让人分批抵达,船装满就走,将人放在孟津之后,再行往返。”

“张杨岂会坐视?”

徐庶轻蔑一笑,霸气外露道:“他不坐视又能如何?我青州雄兵数万,又岂是吃素的?若是他提前得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