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风云-第4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是,战斗打得异常艰难。
原因很简单,美军轰炸机不是单独行动,全程都得到了战斗机掩护,而且正是美军最先进的P…51D“野马”式战斗机。
这种战斗机在携带一具副油箱的情况下,航程超过了四千公里。
也就是说,如果返航的目的地是墨西哥南部的机场,那么P…51D就能飞到巴拿马运河上空,进行十分钟以上的空战。对于护航战斗机来说,这已经足够了,因为任何一支轰炸机群的投弹时间都不会超过十分钟。
当然,这次的情况完全不一样。
虽然美军派出了足够多的护航战斗机,达到了轰炸机数量的一半,比通常需要的还多了六分之一,但是在离目标还有三百多公里的地方,美军轰炸机群就遭到拦截,迫使护航战斗机提前投入战斗。
这就意味着,将有很多护航战斗机无法飞完全程。
原因很简单,战斗机在进行空战的时候,油耗率是巡航飞行时的好几倍。因为在进行空战的时候,发动机得以最高速度运转。十分钟空战内消耗的燃油,可以让战斗机以巡航速度飞行将近一个小时!
显然,这场空战持续的时间绝对不止十分钟。
第一轮拦截,起到的最主要的作用。就是消耗了美军的护航战斗机。
要知道,与规模庞大的轰炸机群相比,第61舰队派出的一百二十二架舰载战斗机根本算不上多。
当时,美军轰炸机群分成了五个批次,每一批都有近两百架轰炸机。
更要命的是。美军的护航战斗机也是这么分配的,即每批护航战斗机都在百架左右,都能应付一百多架舰载战斗机。
事实上,这还不是最大的问题。
轮性能,当时中国海军的舰载战斗机并不比P…51D差多少,但是中国海军的飞行员更加优秀,所以往往能在空战中占到便宜。此外。中国海军的舰载战斗机一向以坚固著称,生存能力更强,而P…51D的武器是六挺零点五英寸航空机枪,火力明显不足,往往击中对手数十次都无法击落。
如果仅仅是战斗机对战斗机。两百架P…51D都不见得能取胜。
问题是,这是防空作战,而不是战斗机之间的空战。
防空战斗机的首要任务是拦截敌人的轰炸机,而不是去对付敌人的护航战斗机,而轰炸机又是最难击落的目标。
要知道,重型轰炸机本身就有很强的自卫火力。
B…29上。有六门二十毫米机关炮与七挺零点五英寸重机枪,而这些机关炮与重机枪组成了环形火力圈,让战斗机从任何角度靠近都会遭到攻击。因此战斗机在攻击轰炸机的时候需要承担很大的风险。
这个时候,如果敌人的机群里有护航战斗机,那就非常难办了。
当时,重点拦截了飞在最前面的两支机群。
空战打得异常惨烈,防空战斗机轮番发起冲刺,但是每次都遇到了护航战斗机。能够迫近美军轰炸机的机会并不多,即便偶尔能够有几架战斗机突破防空战斗机的阻拦。也对付不了几架轰炸机。
相反,为了攻击轰炸机,防空战斗机的损失极为惨重。
当时,顾祝同所在的“廉颇”号就在离战场不到两百多公里的地方,可以通过语音通信频道听到飞行员的吼叫声,还有此起彼伏的枪炮声,偶尔能够听到战机被击中之后发出的爆炸声。
只是,谁也不知道那是谁的战机被打得凌空爆炸了。
顾祝同只能祈祷,被击落的战斗机飞行员都能跳伞,而且最好都毫发无损,因为等到战斗结束,他能把跳伞的飞行员都救回来。
这次拦截,在损失了将近七十架战斗机的情况下,只击落了不到四十架轰炸机。
显然,这算不上是成功的拦截。
只是,也并非毫无价值。
空战持续了整整十五分钟,美军轰炸机群甚至被迫放慢了飞行速度,而那些护航的美军战斗机更是亡于奔命。
紧接着,第二次拦截开始了。
这次不但有第61舰队投入的第二批大约八十架防空战斗机,还有来自第62舰队的近一百架战斗机。
显然,防空战斗机的数量更多了。
只是,飞在最前面的两支美军轰炸机群里的护航战斗机不但没有增多,反而比之前少了大约六十架。
少掉的这六十架,有很大一部分是被防空战斗机击落的,还有一部分被己方轰炸机上的自卫炮火击落。
这次,防空战斗机依然重点拦截了这两支机群。
显然,美军再也不可能顶住规模更大的攻击了。
这场持续了近二十分钟的空战,基本上就是一次空中屠杀。
战斗开始的时候,依然是美军的护航战斗机率先出击,希望能够冲散编好了队列的防空战斗机,然后让那些零散的防空战斗机去单独攻击轰炸机群。必须承认,这是非常管用的护航战术,中国空军也经常这么打。在轰炸英国本土的战斗中,中国空军就往往让部分护航战斗机前出到轰炸机群前方一百公里处,专门负责冲击防空战斗机,为后面的轰炸机群杀开一条血路,而单独发起攻击的防空战斗机对轰炸机群没有多大的威胁,往往在逼近到开火距离的时候就被轰炸机的自卫炮火击落了。
问题是,美军的护航战斗机太少了。
在防空战舰与预警机的引导下,率先到达的第61舰队的防空战斗机主动与美军护航战斗机交战。
紧接着,来自第62舰队的防空战斗机如狼如羊群般,杀入了轰炸机群。
成群结队的发起攻击的防空战斗机,绝对是轰炸机群最大的威胁。
要知道,轰炸机群也有编队,而且编队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轰炸机的生存率。一般情况下,规模庞大的轰炸机群中,并不是所有轰炸机都紧密的挨在一起,除了必须有一架领队长机之外,其他的轰炸机会组成小机群,每支小机群的规模在十架到二十架之间,其中肯定有一架领队的,其余的则跟随其活动,而编队的最为基本的原则,就是让这些轰炸机能够相互掩护。
问题是,肯定不是所有轰炸机都能够得到其他轰炸机的掩护。
这样一来,位于编队外围与后方的轰炸机就最容易遭到攻击。
攻击轰炸机群,正是从侧后方下手。
如果有足够多的战斗机,同时攻击相邻的几架轰炸机,这些轰炸机就无法相互掩护,只能各自为战。
当然,正规的拦截战术,肯定是两架战斗机同时攻击一架轰炸机,而且这两架战斗机肯定是一架长机与一架僚机。发起攻击的时候,只有一架战斗机突前,其任务就是吸引轰炸机的自卫火力,而另外一架战斗机则从相反的方向进入,然后向轰炸机的机身、或者是某侧机翼开火。
要想击落一架重型轰炸机,至少得打掉其一侧的两台发动机,或者是打爆机体油箱。
显然,再多的轰炸机聚在一起,也不可能顶住成群结队的战斗机的攻击,挨打也就是必然的结果。
在不到十分钟内,两支美军轰炸机群就被击溃了。
虽然美军后来只承认在这场空战中损失了不到四十架轰炸机,但是中国海军的防空战斗机至少在这几分钟内击落了一百架轰炸机,而且绝大部分都是第62舰队防空战斗机收获的战果。
显然,这绝对是一场屠杀。
要知道,这些轰炸机上总共有一千多名飞行员与空勤人员,侥幸生还者少之又少,大多都阵亡或者失踪了。
除此之外,还有上百架轰炸机被击伤,不得不提前转向返航。
不可否认,B…29非常坚固,即便有两台发动机被击毁,只要不在同一侧,都能够依靠剩下的两台发动机返航。问题是,如果这两台发动机在一侧,那就肯定会坠毁。此外,哪怕只有一台发动机被击毁,也不可能满载炸弹飞行,必须投掉所有炸弹,才能勉强飞行。如果两台发动机被击毁,不但要丢掉所有炸弹,还要放掉一部分燃油,不然就肯定无法达到最低飞行速度。
也就是说,只要被击伤,就得转向返航。
剩下的没有被击伤的美军轰炸机也放弃了轰炸行动,因为为其提供掩护的战斗机已经被打散了,即便还有部分战斗机没有被击落,也没有足够的燃油陪伴轰炸机飞到巴拿马,然后再飞往墨西哥南部地区的机场。
只是,被击溃的只是两支机群,还有三支机群没有遭到攻击呢。
第四百八十九章 截击机
进行第三次拦截时,最前面的那支美军机群离巴拿马的海岸线已经不到一百公里了。
这次,参与拦截的只有第62舰队出动的第二批防空战斗机,数量在四十架左右,根本算不上多。
只是,这次需要拦截的,只有一支轰炸机群。
战斗没什么两样,防空战斗机赶到的时候,首先遭遇的是美军的护航战斗机。
虽然防空战斗机得到了警戒舰与预警机的支持,总能够找到美军防御薄弱的地方,但是数量差距太大了,美军有近百架战斗机,而前去拦截的战斗机在四十架左右,数量差距在一倍以上。
显然,数量上的优势,让美军处于不败之地。
只是,为了阻止防空战斗机逼近轰炸机群,美军也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
在这场完全是战斗机对战斗机的空战中,美军用损失近七十架战斗机的代价,只击落了不到三十架中国战斗机。
这场空战也证明了双方飞行员的素质差距。
在这场战斗中,很多时候美军都有两倍于对手的数量优势,可最终反而被中国战斗机占了上风。
要知道,在第62舰队派出的四十二架战斗机中,有十一架的飞行员是双料王牌,即击落了二十架以上的敌机,还有二十二名王牌,即空战战果在十个以上,即便是最差的一名飞行员也有三个战果。相比之下,美军飞行员就差多了,九十八名飞行员中,只有七名飞行员取得过战果,其中最多的只有六个战果,按照美军的标准勉强算得上是王牌,而按照中国的标准离王牌还差四个战果。更要命的是,有三十四名飞行员是第一次上战场。而其他五十七名飞行员参加的战斗也屈指可数。
空战中,在战斗机的性能相差不太大的时候,飞行员的素质决定一切。
也正是在这场空战中,中国海军舰载航空兵又增添了四名王牌飞行员,而且其中一人就击落了六架美军战斗机。
当然,更重要的是,这四十二架防空战斗机并没有打算去拦截美军轰炸机。
白了。这些战斗机去拦截美军轰炸机的话,效果也不会好到哪里去。主要是数量太少了。
双方战斗机的空战还没结束,第四轮拦截开始了。
这次到来的是岸基战斗机,而且全部是双发重型战斗机,或者说是在白天执行拦截任务的夜间战斗机。
大战初期,中国空军也出资研制过重型战斗机。
只是,中国空军与海军从来没有装备过只能在昼间作战的重型战斗机,反而是在英国与德意志第二帝国。这种战斗机大行其道。
当然,这也没有什么好奇怪的。
英德间的战略轰炸持续的时间最久,而且在最初两年里,双方都严重缺乏可以为轰炸机提供全程护航的战术战斗机。当然,关键是,受技术限制,当时还研制不出有足够航程的单发战术战斗机。结果就是,为了解决护航问题,英德双方都着手研制、生产与装备了大批双发重型战斗机。
最有代表性的,自然是英国皇家空军的“蚊”式战斗机了。
可以说。这种木结构的双发重型战斗机是大战初期最为经典的一款截击机,其飞行性能相当出色,而且比看上去更加坚固。到战败的时候,“蚊”式战斗机生产了数千架,其中不少是侦察机,有的还被改装成了中型轰炸机,而后期生产的,则主要是配备了对空搜索雷达的夜间战斗机。
事实上。到了一九四四年,重型昼间战斗机就逐步退出了舞台。
主要就是,大批航程在两千公里、甚至是三千公里以上的单发战术战斗机的出现。让双发昼间战斗机没有了用武之地。
要知道,在解决了续航力的问题之后。单发战术战斗机更适合在昼间行动。
只有夜间战斗机,依然都是双发重型战斗机。主要就是,单发战斗机没有办法安装笨重的对空搜索雷达。
当然,严格说来,夜间战斗机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战斗机,而是截击机。
得简单一点,夜间战斗机的目标不是敌人的战斗机,在夜间出动的轰炸机群也不需要战斗机护航。也就是说,夜间战斗机的目标是敌人的轰炸机,其主要使命就是对轰炸机进行拦截。
战术使用决定了战术性能。
到大战末期,夜间战斗机都有几个明显的特点。一是配备了功率强大、探测距离更远的对空搜索雷达,而且部分夜间战斗机甚至有火控雷达。二是速度更快,一些在大战末期服役的夜间战斗机的最高平飞速度超过了每小时七百五十公里,超过了当时飞得最快的单发螺旋桨战斗机。三是升限更高,大部分都超过了一万米,部分专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