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帝国风云 >

第142章

帝国风云-第142章

小说: 帝国风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是,冯承乾也遗漏了一点,即德意志第二帝国在这场战争中的厉害关系。!。

第三十五章 逼谈

七月二十日,在美国提供协助之后,中日外交官在华盛顿进行了第一次会晤。

按照周仁康的指示,中国驻美大使孔家辉正式提出,只有在日本承认琉球王国的独立地位,交出在朝鲜杀害中国公民的凶手,割让奄美诸岛、大隅诸岛与南库叶岛,以及支付战争赔款之后,中国才会结束对日战争行动。

在第一个要求上,日本外交官就提出了异议。

理由很简单,这场战争与琉球王国根本没有关系,而且早在五十年前,琉球王国就已并入日本,连王室都没落了。

显然,孔家辉立即予以反驳。

当时,孔家辉提出了三个理由。一是日本吞并琉球王国完全是非法的,即在被日本吞并的时候,琉球王国还是前清的附庸国,受中国前任政府保护,而前清直到灭亡,都没承认琉球王国已被日本吞并。二是琉球王国的王室并没没落,依然有后人,而且就在中国。三是有大量中国侨民在琉球群岛生活与工作,还有不少中国商人在琉球群岛经商,中国政府有义务为其提供保护。

至于交出杀害中国公民的凶手,在当时根本就不是问题。

原因很简单,凶手是驻朝日军,而在中国军队攻占釜山之后,驻朝日军不是战死就是当了俘虏,只有极少数人逃回日本。按照日本外交官的说法,凶手要么已经战死,要么在中国的战俘营里,因此中国当局要如何处置,日本根本管不着,也没有办法干涉完全又中国自行决断。

问题是,孔家辉的要求没有这么简单。

当时,孔家辉明确提到,在战争爆发之前,日本当局完全有能力争取和平即及时满足中国提出的合理要求,而日本当局不但没有这么做,还点燃了这场战争,因此必须有人为这场战争负责。

说得直接一点,日本当局必须为战争承担起责任,也就得有人充当战犯。

显然,这让日本外交官无法接受毕竟战争是军人的事情,而且战争爆发时的日本内阁已经总辞职。

第三点更让日本外交官无法接受。

要知道,打到这个时候,中国军队还没有攻上日呢因此在日本外交官看来就没有理由要求日本割地赔款。

显然,孔家辉并不这么看。

用孔家辉的话来说,如果日本不肯割地赔款,那么战争就不会结束,而中国军队迟早有一天能登上日本列岛。更重要的是到时候,将由中国军队来决定战争在什么时候结束,灶及日本需要割让那些岛屿、支付多少赔款。

首次会晤,并没取得实质性成果。

在美国的撮合下,双方均同意,在七月二十四日,进行第二次会晤。只是接下来日本内阁否决了由东条英机提出的停战条件,即让前首相承担战争责任,以及承认琉球王国的独立地位,所以第二次会晤并没按期进行。

到这一步中国当局要考虑的不再是谈判,而是如何让日本承认战败。

七月二十七日特混舰队炮击了大隅诸岛中的种子岛,重点打击了该岛上的港口,即西之表镇。

两天后,运载着中国海军陆战队第一旅的船队离开了吴淞口。

按照冯承乾的部署,既然日本不肯承认有割地赔款的义务,那么中国军队就得在战争结束之前占领一座日本岛屿,构成进攻日的事实,从而让日本当局在谈判桌上拿不出拒绝割地赔款的理由。

冯承乾看中的,正是离九州岛只有一海之隔的种子岛。

七月三十一日,日本当局在得知中国已经出动陆战队后,发出了谈判请求,希望立即进行第二次会晤。

显然,孔家辉没有理会日本外交官的请求。

八月一日,第一陆战旅在特混舰队的炮火支援下,顺利登上了种子岛,羊且在当天就占领了西之表镇。

种子岛上除了不到一个营的驻军,就只有几十名警察。

显然,这点兵力,根本挡不住一个有四千多人的陆战旅。

两天后,第一陆战旅清除掉了种子岛上的日军,并且把岛上的三千多名居民全部集中关押在西之表镇的集中营里。

八月五日,中日第二次大使级会晤在华盛顿举行。

这次,孔家辉的态度更加强硬,明确提出,只有日本满足了中国提出的前两个条件,并且答应就第三个条件进行谈判之后,中国军队才会暂时停止针对日本的作战行动,并且在谈判结束之后,解除对日封锁。

显然,这样的要求,仍然超过了日本的底线。

只是,到这个时候,美国已经有点不耐烦了。

说白了,日本已经战败,而且没有翻本的可能。那么趁着中国的要求还不是很高,接受停战条件,自然是最好的选择。

会晤之后,美国总统罗斯福在白宫约见了日本驻美大使。

八月七日,东条英机在东京召开紧急内阁会议。

面对那些依然不肯服输的内阁成员,东条英机以辞职相威胁,最终使内阁在停战问题上达成一致。

当天晚上,东条英机觑见天皇,正式提出与中国停战。

天皇在名义上是日本的国家元首,但是实权在首相手里。更重要的是,日本已经进入了战时状态,因此首相在得到内阁支持之后,几乎可以单独决断所有国家政策,而不需要得到议会批准。

事实上,此时的日本议会中,大部分议员都是军国主义份子。

换句话说,如果停战需要得到议会准许,那么东条英机提出的任何停战方案,都不可能获得通过。

在绝大部分军国主义份子看来,宁可拼得妾死网破,也不会接受耻辱的停战条约。

所幸的是,东条英机并没失去理智,也不是那种冲动的军国主义份子。

他非常清楚,打到这一步,别说跟中国拼个鱼死网破,继续打下去,甚至不大可能对中国造成太大的影响。原因很简单,大规模地面战争已经结束,中国可以通过封锁与海上打击彻底打垮日本,而且不需要耗费太多的国力。相反,日本在赔上了所有老本之后,也未必能伤中国分毫。

只有及时停战,日本才能获得复兴机会。

更加幸运的是,日本天皇也有类似的认识。

得到天皇御准后,东条英机在八月八日通知驻美大使,答应中国提出的前两个条件,并且就第三个条件进行谈判。

八月十日,中日外交官进行了第三次会晤。

在日本做出全面妥协后,美国国务卿正式出面,提出在十天之后,也就是八月二十日举行正式谈判。

推迟十天,主要是中日双方都需要组建谈判代表团。

趁这个机会,美国国务卿提出,中国应该暂时停止地面军事行动,并且降低对日封锁级别,准许第三国向日本运送粮食等基本生活物资。

既然日本已经全面妥协,中国就没有理由继续施加压力。

八月十二曰,吴铁生宣布暂时停火八天。

当天,冯承乾也给海军下达了命令,准许实现通报了的、运送粮食等生活必须物资的第三国船只前往日本。

正式谈判地点不在华盛顿,而是在马尼拉。

原因很简单,十天之内,中日双方的高级官员只能到达马尼拉,到不了华盛顿,当时还没有跨越太平洋的空中航线呢。

八月二十日,中日停战谈判第一次正式谈判在马尼拉举行。

代表中国进行谈判的,正是周仁康外长。

做为战胜方,周仁康没有浪费太多的时间,在上午的第一次会晤中就提出,日本必须割让奄美诸岛、大隅诸岛与南库叶岛,并且在今后二十年内,向中国支付五点四亿两白银的战争赔款。

这个要求,让日本谈判代表目瞪口呆。

要知道,这基本上是三十多年前签署的《马关条约》的翻版。

也正是如此,停战谈判差点在当天上午就结束。

所幸的是,最希望停战的是美国。

当天下午,协助谈判的美国驻菲律宾总督就积极鼻动,在当晚举行宴会,借此机会给双方做工作。

参加宴会的,还有德意志第二帝国特使里希特霍芬伯爵。

对周仁康来说,里希特霍芬伯爵是老熟人了。要知道,在一九二八年之前,里希特霍芬是德意志第二帝国驻华大使。

直到这个时候,冯承乾才意识到,德意志第二帝国也卷了进来。

说得准确一点,德意志第二帝国并不希望中国在这场战争中获益太多,因为这已经危害到了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利益。

问题是,中国不能没有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支持。

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能否实现工业化、能否成为世界级大国,在很大的程度上都与德意志第二帝国有关,或者说是由与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关系决定。显然,现在的中国还没有完全实现工业化,也没有成为世界级大国,因此不管用什么办法,必须与德意志第二帝国保持良好关系。

同样的道理,此时的日本,不能没有美国的支持。

也正是在美国与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撮合下,这场关系到近五亿人的停战谈判,才没有在八月二十日终结。!。

第三十六章 利益博弈

到一九三三年,中国与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关系在同盟基础上。出现了很多矛盾。

对突出的,就是经济上的矛盾。

冯承乾回国的时候,德意志第二帝国是中国最大贸易国,中国也是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最大投资国。到一九二八年前后,中国已经是德意志在远东地区的第一大贸易国、也是全球范围内仅次于英国的第二大贸易国。当然,英德贸易,主要得益于印度,即印度仍然是英国的附属领地,而英德贸易的绝大部分都是德印贸易。

到一九二八年之后,中德的贸易关系发生了变化。

特别是在一九二九年的全球经济危机爆发后,中国对德进口大幅度萎缩,而对德出口却大幅度增长。

原因很简单,在席卷全球的经济寒流中,中国企业也非常注重出口。

受劳动力价格、原料供应等影响,中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售价远低于欧美列强,因此在一些次要市场上极具竞争力,而在一些中国的传统产业上,中国企业的竞争力更是远超欧美列强。

比如,在一九三零年,德意志第二帝固就从中国进口了近两亿帝国马克的陶瓷。

到一九三二年,德意志第二帝国对华贸易由顺差转为逆差,即中国出口到德意志第二帝国的货物超过了进口。

显然,这不是什么好事。

要知道,在第三方市场上,由于中国企业发展壮大,已经对德意志第二帝国企业构成了直接威胁。

所幸的是,德意志第二帝国在贸易领域的地位依然不可动摇。

事实上,到一九三三年,中国的贸易额都远不如欧美列强,而且也只与德意志第二帝国有较为密切的贸易往来,与其他欧美列强的贸易往来并不频繁因此在国际市场上与德意志第二帝国的竞争并不鸡烈。

这也可以理解,即中国在大搞基础建设的时候,已经有足够庞大的内需市场了。

此外,中国的基础建设,也为德意志第二帝国的企业创造了大量机会,当时德意志第二率国出口到中国的,主要就是各种机械产品、以及与机械产品有关的技术专利而且德意志第二帝国是该市场的主要占领者,不但中国企业所占份额不如德意志第二帝国企业其他欧美强国也远远不如。

这也很简单,即中国的基础建设大部分是政府项目,而中德关系又摆在这里。

说得简单一些在中国企业无法提供相关产品的情况下,中国政府将首先考虑从德意志第二帝国企业那里获取,而不是跟其他列强的企业合作。也正是如此,德意志第二帝国企业在中国机械产品市场上的霸主地位并没受到影响。

总体来说,在经济层面上德意志第二帝国依然是中国高速发展的主要获益者。

也就是说,经济上的矛盾,对中德关系的影响并不是很大。

当时,最大的问题,还是在政治上。

虽然冯承乾与德皇威廉二世(腓特烈三世在一九二四年退位,威廉皇储继承了德意志第二帝国,称为威廉二世)的关系非同一般但是与欧洲王室一样,国家领袖的私人关系并不能决定国家的关系。

在中日朝鲜半岛战争之前,德意志第二帝国并不认为中国实现工业化,对德意志第二帝国构成了威胁甚至可以说,中国实现工业化对德意娄第二帝国有莫大的好处,比如分担了来自其他列强的压力。

也正是如此,在这场战争爆发前,德意志第二帝国一直在不遗余力的支持中国进行工业化变革。别的不说,在一九二九年之前的五年里,威廉二世亲自施加影响,让德意志第二帝国的主要企业向中国转让与无偿赠送了数千项工业技术专利,甚至连率国皇室都参与了援助中国的行动,威廉二世还在一九二五年访华的时候,用皇室基金为中国购买了一百多台现代化工业áng,当做见面礼赠送给了冯承乾。当然,冯承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