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601-800集 >

第242章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601-800集-第242章

小说: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601-800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善水平就更高,「受持三皈」。今天我们一般讲三皈,是形式,不是真的,真的三皈那还得了?戒经上讲,真正三皈就有三十六位护法神昼夜保护你。这一切凶灾你都遇不到,护法神保佑。可是你要记住,你受持三皈,一定具足前面这一条善。就好像我们上楼房一样,第一条是第一层,第二条是第二层,你不经过第一层你怎能上得了第二层?坐电梯也要经过一层、二层、三层,才能到我们这个念佛堂。所以第一善是根本的根本,「孝养父母,奉事师长」。佛弟子没有不孝顺的,不孝之人怎么能学佛?背师叛道那怎么能学佛?学佛之后,我们就是连小学那些老师,我们已经过了一个甲子,心里常常念念不忘,每天我们做的功课这个功德还回向给他。现在我吃饭,在此地、在香港,他们从我的老家带了一个臭萝卜给我吃。每一餐那个小碟子放一点点,我为什么那么喜欢它?这里头有很深厚的感情在里头,这个东西你们不喜欢吃的。
  我在小时候住在乡下,生活很清苦,每天就是吃这些东西。这一盘东西摆在我面前,我就想到我五、六岁的时候,我会想到家乡父老,我会想到童年的玩伴,这一盘东西就能让我感到深厚的感情。人不能忘本,人不能忘旧,德行从这个地方建立。连这些童年玩伴、故旧都这样的念著,哪有不念父母之恩的道理?哪有不念手足之情的道理?师生同学跟父母兄弟没有两样,第一条善我具足了,「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我具足了。再进入到第二条,「受持三皈」。三皈第一个「皈依佛」觉而不迷,一切时一切处对一切人事物,头脑清楚不迷惑,决定没有自私自利,稍稍夹杂自私自利就迷惑了。「正而不邪,净而不染」,我要自己修自己,别人没有权力干涉;不但我没有权干涉,诸佛如来也无权干涉,所以菩提道上是没有伴侣的,只有一个人。你看看《华严经》末后善财童子,不就很清楚了吗?善财童子有没有同参伴侣?没有,一个人!修行只问自己,不要问别人。这里头尤其重要的,过失只在自己,别人肯定没有过失,我们才能够像善财一样一生圆满成就;如果是别人有过失,这一生当中肯定你不能成就。
  《六祖坛经》可以做证明,你看看六祖大师所说的,「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六祖常常对别人说:我只见自己过,不见别人过,这个人能明心见性。为什么不见别人过?别人有过失,别人的过失是示现给我看的,是警觉我我有没有犯这个过?好像是他在唱戏、在表演,他是菩萨,他是我的善知识,他提醒我让我好好的想:我有没有这个过失?有赶快改;没有,要记住不要犯这个过失。所以菩提道上,凡夫只有自己一个,除自己之外,统统都是诸佛菩萨。佛眼看一切众生,一切众生都是诸佛;菩萨看一切众生,一切众生都是菩萨。我常讲,善心看一切众生都是善人,恶心看一切众生都是恶人,所以境缘没有好丑,就是没有好坏。蕅益大师《灵峰宗论》里头有一篇开示,对昙生方丈讲的,过去我印成小的卡片,印了十几万张。那是很多年前在台湾印的,现在还有一张在三楼饭厅玻璃板底下,我常常看。物质环境、人事环境决定没有过失,我们要肯定。过失在哪里?过失在我们心里的反应。
  我讲经,佛在经上有的时候说到,讲小心量、讲著相,有些人听到之后,「这个法师都在讲我,都在教训我。」那一点都没有错。为什么?他有这些毛病,我一说,他就承认了。我说的时候有很多人听到若无其事,没有反应,那是什么原因?他没有过失,他没有这种过失。有这个过失的,他反应很强,他说法师在骂他,那他有过失。所以稍稍头脑清醒的,这叫什么?这叫不打自招。人家说话他偏偏往自己身上揽,那是真的他心里头有,纵然他行为没有错,他有这个恶念;如果恶念都没有,心地清净,心地有智慧、有慈悲的时候,他没有反应。从前李老师教学,对我们学生他很清楚,他不是有神通,就是他在经上讲的这些,看我们的反应。这很普通的事情,这不是很深的道理,但是没有高人点醒我们不知道;老师这一点醒,他马上就明白、就晓得了。所以我们自己无论在什么地方,看到善的事情,我们要想善人、善事,向他学习,「他这个好事我有没有做?」我应该要效法他。看他有错误,他是来教导我的,教我不要犯这个过失,我也要把它记在心上。「有则改之,无则嘉勉」,这是学习的态度。善财能一生成就,就靠这两句话,一生圆满成就,真正做到纯善纯净。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看偈颂第四首:
  【若有净信坚固心,常得亲近善知识,一切诸佛与其力,此乃能入如来智。】
  连著有四首偈,四、五、六、七是说法器,当然是指华严的法器。前面第三首我们特别要留意到,心量小的人、贪著不能放下的人,这个偈子末后有一句话说,「不能通达佛所悟」。他为什么不能通达?心量小障碍了,「著诸有」堵塞了他的悟门,所以他不能够解佛所说义。经典他看不懂,清凉大师、李长者的注解他也看不懂,甚至於我们怎么讲,讲得再白,他听了之后半信半疑。依旧在日常生活当中,敌不过自己的烦恼习气,还是被烦恼习气所转,他怎么能入佛的境界?怎么能够体会得到佛所讲的义趣?道理在此地。现在我们再看第四首,这是法器,我们应当要具足这些条件。
  条件里面第一句话说「信心」,真的显示出「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世出世间法的成就都要靠一个信心,造善、造恶也是信心,世间有一些像历史上大奸巨滑的人,造作极大的罪业,他要没有信心他也做不成。信心能成就事业,要靠信心。当然要靠智慧、要靠福报,没有福报,有信心也不能成就。为什么?没有一些人来帮助你。所以,福要修。我们见到有些很有智慧的人、有信心的人,为什么他不能成就事业?没有帮手。没有帮手是没有福报,福德因缘不够。福报里面尤其是得力助手,人缘。任何事业的成就,你底下有很能干的干才,这样的助手多,你成就了;你要没有这些优秀的干部、贤德的人才,你的事业就不会长久,你的事业很难维持。局面小也许还能维持几年,一扩大问题立刻就出来了。我们在全世界看到许多大的公司行号,前几年做得很辉煌、很有成就,现在这两年听说它倒闭破产了,为什么?这些岂不都是佛菩萨给我们示现的吗?因为我们要看不到这种情形,不会想到这些问题;看到这个,我们就想到,我们在里头寻求它到底是什么因?为什么会有这种果报?搞清楚、搞明白了,智慧增长。
  我们要想做佛教的事业,做弘法利生的事业,我们就知道怎样去修因。因里面头一个是人事,我们要用什么样的心去待人?诸位要知道,我们用至诚心、真心、清净心去待人,人家对我们有误会,对我们反感,没有关系,我们晓得过去世的时候这里头有业障。我这样子对待,我的业障消除,来生来世他就是我的得力助手。业障消除了,障碍没有了,来生是重要得力的助手,他对你一定是忠心耿耿。就是我们晓得种什么样的因,它得什么样的果报。如果我们种的因不真,果招迂曲,来生的时候要是聚集在一块,他是你的叛徒,他会背叛你。背叛也都是有因缘的,不是无缘无故的。世出世法总离不开因果报应,明白这个道理,你就晓得对一切人事物要用真诚的善心,决定不能以虚伪的心处事待人接物。这一生纵然你欺骗人得一点小利,你来生的偿还是没有法子避免的。怎么个说法还是佛的话是至真至善,能够学佛这是世间第一等幸福之人。
  第四首偈,头一句『若有净信坚固心』,「净信」是一丝毫疑惑都没有。明明这个人存心不善,在背后造谣生事,我对他还「净信」吗?对,永远净信,这才叫学佛。不能说他在背后处处障碍我,处处在破坏我,「我对他怎么不怀疑?怀疑是应该的」,甚至於我对他还报复,错了!那是凡夫干的事情,那不叫学佛。你不学佛,这个作法也许世间人说你是对的;学佛的人看,你是错误的,因为你这个样子你跟众生结冤仇。冤家宜解不宜结,你要晓得冤仇结了之后生生世世冤冤相报,没完没了,那个很痛苦,於自己没有好处,於对方也没有好处,何必干这个傻事情?这一生当中他冤枉我、他陷害我,他处处障碍我,我以诚心诚意对他,这个结解开了。这一生吃一点亏、受一点辱,没有关系,古人平常讲「吃亏是福」。福在哪里?福在来生。为什么?来生他报已经报完了,没有因,没有瓜葛了,来生他就不会报复了。这一生他对你这样,你再以怨恨心对他,好,来生这个结没有解开,「吃亏是福」真正的意思在此地。所以对一切冤家债主绝对没有丝毫不善的念头,哪里会有不善的行为?这些冤家债主如果他有困难的时候,我们知道,要诚心诚意帮助他。帮助他,他看你不顺眼,不会接受,我们用别的方法,用别人去帮助他;暗中帮助他,不必让他知道。
  这是解冤释结的方法,冤家宜解不宜结,佛菩萨、古圣先贤教导我们的哪里会有错误?这一生当中纵然被人害死,都没有怨恨心。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出榜样,佛陀在因地还没有成佛之前修菩萨道,修忍辱波罗蜜,作忍辱仙人。忍辱仙人是这个菩萨修忍辱波罗蜜的,遇到歌利王割截身体,一丝毫怨恨都没有。佛做出榜样来给我们看,佛不但没有怨恨还感激,为什么感激?受这样大的灾难、侮辱,心地还是纯善,不夹杂一个恶念,证明我忍辱波罗蜜功夫到家了。如果没有遇到这一桩事,怎么知道忍辱波罗蜜成就?等於说是歌利王来考试他,看看你忍辱功夫及不及格?这一考试,果然及格,忍辱波罗蜜圆满了。我们今天稍稍受一点点侮辱、毁谤都受不了,你学什么佛?我的头顶不尊贵,见到什么人我都磕响头。菩萨当中有常不轻菩萨,他是我的模范,是我的榜样。没有学佛之前无知,跟众生结的有冤业;学佛之后明白了,凡是遇到这个境界现前,我都知道。这是什么?我的果报现前,我要承受,欢欢喜喜承受,这就报尽了。这笔帐了了、勾了,心情舒畅,境界向上提升。永远对一切人事物「净信」,不但净信,「坚固心」,这个心永恒不变。有人问:你为什么能做到这个地步?我们在佛经上看到也想学,为什么学不到?你为什么能学到?没有别的,天天读经。就是底下一句:
  『常得亲近善知识』。谁是真「善知识」?经典是真善知识,《大方广佛华严》这是真正善知识。我们今天读这一段文是普贤菩萨说的,我亲近普贤菩萨,接受普贤菩萨的教诲。我跟什么人做朋友?跟这些菩萨、这些诸上善人,我跟他们做朋友,我天天跟他们往来。这些人不会拒绝我,我向他们学习,锲而不舍。我感激我的老师超过常人,这是你们很多同学们都知道的。我为什么会对老师这样的感恩?我这一生的受用是老师给的、老师教的。年轻的时候,误会很深,以为佛教是迷信,方东美先生介绍给我,佛教不迷信。我跟他老人家学哲学,他告诉我:「佛经哲学是世界上最高的哲学。」特别给我说:「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是经过他介绍入佛门。选择这个行业、出家这个行业,章嘉大师,那时候都很年轻,二十六岁,我亲近他老人家三年,向他老人家请教:「将来走哪个行业?从事哪个行业好?」他也冷静了十几分钟告诉我:「出家,弘法利生。」我这一条路子是他老人家给我决定的,我尊重老师,依教奉行。老师有智慧、有学问、有经验,我二十六岁,那个时候老师大概六十三、四岁。
  章嘉大师圆寂之后,我亲近李炳南老居士,跟他十年,他了解我最透彻。离开台中之后我在台北弘法,有时候到台中看他,他很高兴,跟我说:「你在台北一定很寂寞!」这个话是知心的话,在台北没有老师、没有同学,我们想谈谈佛法,找不到对象;「很寂寞」就是这个意思,没有对象。我这个「净信」清净心,这三个老师都有密切的关系,教我的!我做了五十年,愈做心愈清净,愈做心愈坚定,一丝毫怀疑都没有,这是很多人不能跟我相比的。「常得亲近善知识」,这一句话非常重要。现实找不到善知识,没有我们心目当中敬仰的人,没有关系,书本是善知识。展开《大藏经》,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法身菩萨、大善知识都在,我们一个小小的书房,摆上几个书架,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